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8349发布日期:2020-01-24 12:1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取款的金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面上流通的纸币量也增加,在金融机构,如银行中,现金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地交由机器处理,包括直接由客户操作使用的自动取款机(autotellermachine,atm)、自动存款机(autodepositmachine,adm)、和存取款一体机(cashrecyclingsystem,crs)。

但是,这些机器能够执行的操作都很简单,仅仅提供特定面额纸币的取款或存款业务。在目前技术中,供客户操作自动存款或取款的机器,通常只能支持100元面额纸币的操作,最多有些大的金融机构还安装有支持50元面额纸币操作的存取款机。

故而,对于客户来讲,很多的现金业务还是需要前往柜台,在与柜台人员的交互中来实现,而这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排队与等待,以及迅速而短暂的柜台对话交流,因此客户体验并不良好。

而对于银行柜台人员来讲,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面额的纸币,甚至外币,例如需要给某个客户进行现金存取款的业务,或者应客户要求,将大面额纸币与小面额纸币进行零钞兑换等纸币操作业务,既琐碎又简单,近乎浪费柜台人员的时间,应该由客户通过机器自助完成。现有的供客户操作的、仅仅能够处理50或者100面额纸币的存取款机器,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开发一种可以识别多种纸币,包括不同面额和不同种类的纸币的处理机器。考虑到市面上流通的纸币种类繁多,尤其是还包括外币,但一台现金处理机器的体积是有限的,很难保证涵括市面上所有的流通纸币。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银行客户自助使用的柜员现金循环机(tellercashrecycler,tcr),以帮助银行客户快速完成包括现金存取款等业务在内的现金处理业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包括:控制部、存钞部、取钞部、验钞部、两仓纸币存取款箱;

所述存钞部与所述取钞部之间通过第一传输通道连通,所述验钞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

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通过第二传输通道连通,且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位于所述验钞部的下游;

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箱体内设有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以及两个相邻设置的钞箱单元,分别为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所述钞箱单元包括堆叠、存储纸币的仓室,所述仓室设有出入口,所述第一钞箱单元的仓室设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二钞箱单元的仓室设有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传输通道连接在开口与所述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二出入口之间;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出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第一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用于切换所述开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入口导通同时封闭所述第二通道,或者,切换所述开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出入口导通同时封闭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通过第二换向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选择性连通;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换向件、和/或所述第二换向件的角度变化来控制纸币在各传输通道内的走向。

优选地,所述柜员现金循环机还包括第三传输通道,所述第三传输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验钞部的上游和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下游连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三传输通道部分重合呈环形的循环走钞通道。

优选地,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并排设置,多个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交汇处均设有所述第二换向件。

更优选地,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第二两仓纸币存取款箱和第三两仓纸币存取款箱。

优选地,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箱体呈长方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钞箱单元和所述第二钞箱单元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钞箱单元和所述第二钞箱单元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入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入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纸币在所述第一钞箱单元的仓室和所述第二钞箱单元的仓室内沿竖直方向堆叠。

优选地,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侧面,纸币在所述第一钞箱单元的仓室和所述第二钞箱单元的仓室内沿水平方向堆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轮,所述输送轮沿纸币输送方向转动,用于驱动纸币沿所述第一通道移动;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输送轮,所述输送轮沿纸币输送方向转动,用驱动纸币沿所述第二通道移动。

优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给所述第一钞箱单元和所述第二钞箱单元中各用电设备供电。

优选地,所述钞箱单元还包括:

捻钞轮、分离轮,位于所述仓室的出入口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用于驱动纸币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和所述仓室之间移动;

取钞轮,沿纸币输出方向,设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游,用于驱动纸币向所述出入口移动;其中,纸币输出方向为仓室内的纸币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方向。

更优选地,所述取钞轮的外表面设有摩擦部,当所述取钞轮驱动纸币从所述仓室向所述出入口移动时,所述取钞轮的摩擦部与纸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部具有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为凸出所述取钞轮的外周面的曲面。

更优选地,所述取钞轮、所述捻钞轮均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更优选地,所述分离轮在纸币取出所述仓室时,单向转动,用于输送纸币单张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更优选地,所述纸币存取款箱还包括:拨轮,所述拨轮包括环状的固定部和放射状的叶片,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分离轮的轮轴上,所述叶片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式连接,所述叶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外侧面呈圆周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拨轮沿纸币输入方向转动;其中,纸币输入方向为第二传输通道内的纸币进入仓室的方向。

更优选地,所述纸币存取款箱还包括:对转轮,所述对转轮设置在第二传输通道上,并沿纸币输送方向转动,所述对转轮与所述捻钞轮外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对转轮沿纸币输入方向,设于所述分离轮的上游。

更优选地,所述钞箱单元还包括设于仓室上方的纸币推压机构,所述纸币推压机构包括:

纸币推压板,用于承载纸币纸;

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纸币推压板沿着纸币堆叠方向往复移动,以使纸币推压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取钞轮;

纸币位置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纸币推压板的上方,与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通信连接;以及压币位置控制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设有转轴,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末端均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且位于所述纸币推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转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末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光耦传感器,朝向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的一端设有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部分运行的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作为遮光物置于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所述光发射器射向所述光接收器的光线被遮挡。

具体地,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转动,在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和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当压币位置控制杆处于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分离,所述第一传感器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运转,从而驱动纸币推压板沿纸币堆叠方向移动;

当纸币推压板将纸币推压至一预设位置时,压币位置控制杆处于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时,遮挡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输出第二信号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运转,所述纸币推压板停止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件包括:

用于可开合地覆盖第二传输通道的出入口的两向翻板;

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一连接杆的一端旋转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翻板均固定连接在可转动的连接轴上;

电磁铁,固定连接在一基座上,所述电磁铁邻近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且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所述电磁铁用于驱动所述拉杆在拉杆第一位置和拉杆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翻板角度控制组件,包括检测板和第二传感器;所述检测板与所述拉杆并排相间布置,包括检测板本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第一端部设有检测部;所述拉杆的侧边设有向所述检测板伸出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检测板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接触的驱动区域;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检测部的上方,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铁的控制机构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基座是壳体、支架、框架、平台、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孔洞,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孔洞内。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挡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挡板背向所述电磁铁的一侧。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自由端与所述检测板本体成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夹角的区域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磁铁的控制机构为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铁上套设的电磁铁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磁铁线圈的通电、断电。

进一步地,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拉杆处于拉杆第二位置,所述检测板的检测部遮挡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输出一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光耦传感器,朝向所述检测板的一端设有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形成供所述检测部运行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作为遮光物置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所述光发射器射向所述光接收器的光线被遮挡。

更优选地,所述拉杆位于拉杆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离。

更优选地,所述拉杆位于拉杆第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

更优选地,所述电磁铁包括被磁力驱动的动铁芯,动铁芯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复位弹簧座,所述动铁芯的外周还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销轴与所述复位弹簧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一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磁铁的动铁芯的一端伸出所述通孔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检测板上设有转轴、和转轴一起转动的转动件,一复位扭簧连接在所述检测板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接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检测板的一侧,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检测板的限位槽内。

更优选地,所述检测板上设有转轴、和转轴一起转动的复位扭簧,所述通道切换机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接在固定部朝向所述检测板的表面,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检测板的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位于拉杆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扭簧处于蓄能状态。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件还包括一个l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水平支臂上安装有所述第二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的水平支臂上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条形通孔,并在所述条形通孔处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两向翻板套设于一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向翻板至少为两个,间隔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箱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向翻板包括第一面和背向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二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为直面或者曲面。

更优选地,当所述拉杆位于拉杆第一位置时,所述两向翻板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出入口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当所述拉杆位于拉杆第二位置时,所述翻板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出入口之间的所述第一通道。

优选地,所述验钞部内设置有激光验钞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向件包括:一转轴、绕转轴旋转的三向翻板、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件。

更优选地,所述三向翻板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连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同时封闭位于所述三向翻板的下游的第一传输通道;所述三向翻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封闭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使得纸币沿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继续移动;所述三向翻板在第三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连通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和所述取钞部,同时封闭位于所述三向翻板的上游的第一传输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三向翻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当所述三向翻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的第一面构成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共同形成的走钞通道的一部分;当所述三向翻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的第二面构成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一部分;当所述三向翻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三向翻板的第一面构成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与位于所述三向翻板的下游的第一传输通道共同形成的走钞通道的一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有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柜员现金循环机,两仓纸币存取款箱内的两个仓室通过同一个开口与柜员循环机连接,并通过翻板结构分配纸币进入两个仓室,实现了在同一个钞箱内存储至少两种不同种类或者不同面额的纸币,从而扩大了金融自助终端能够存取纸币的种类和面额的范围,提高了银行相关业务的办事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分离轮和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纸币推压机构的压币位置控制杆在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纸币推压机构的压币位置控制杆在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纸币存入第一钞箱单元的存入路径示意图(省略第二钞箱单元);

图7是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纸币存入第二钞箱单元的存入路径示意图(省略第二钞箱单元);

图8是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纸币从第一钞箱单元取出的路径示意图(省略第二钞箱单元);

图9是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纸币从第二钞箱单元取出的路径示意图(省略第二钞箱单元);

图10是一种第一换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换向件在拉杆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换向件在拉杆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种第二换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存钞部;2;取钞部;3、验钞部;4、两仓纸币存取款箱;5、第一传输通道;7、第二传输通道;8、第三传输通道;9、第一换向件;10、第二换向件;

410、箱体;4101、第一仓室;4102、第二仓室;411、第一通道;412、第二通道;413、第一出入口;414、第二出入口;4151、分离轮;4152、拨轮;416、捻钞轮;417、取钞轮;418、开口;419、对转轮;

4110、纸币推压板;4111、第一传感器;4112、压币位置控制杆;4113、第一部分;4114、第二部分;4115、转轴;

911、两向翻板;912、拉杆;913、电磁铁;914、检测板;915、第二传感器;916、复位扭簧;917、固定板;918、复位弹簧;919、第一连接部;920、第二连接部;

101、三向翻板;1001、第一位置;1002、第二位置;1003、第三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柜员现金循环机,包括:控制部(图中未示出)、存钞部1、取钞部2、验钞部3、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所述存钞部1与所述取钞部2之间通过第一传输通道5连通,所述验钞部3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上;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之间通过第二传输通道7连通,且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位于所述验钞部2的下游。

在安装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将多个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并排设置。多个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存储纸币的种类或者面额范围,且有利于集中实现存款和取款功能,简化纸币的传输路径。在本实施例中,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第二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2和第三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3。

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第二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2和第三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3内设置的钞箱单元的数量可以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每一钞箱单元内可以放置一种特定种类特定面额的纸币,并将至少两个钞箱单元通过第二传输通道7连通,从而能够实现在同一个两仓纸币存取款箱内存储至少两种不同种类或者不同面额的纸币,且钞箱单元设置的数量越多,能够存储纸币的种类或者面额范围就越大,从而扩大了柜员现金循环机的存储范围,有利于提高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柜员现金循环机的体积。

以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为例,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包括箱体410,所述箱体410的上表面设有开口418,所述箱体410内设有第二传输通道7以及两个钞箱单元,分别为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沿箱体410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当然,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也可以沿箱体4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由于柜员现金循环机的安装环境复杂多变,很多安装环境对柜员现金循环机的宽度要求比高度要求要严格的多,故在本实施例中,选择采用将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沿钞箱410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每个所述钞箱单元包括堆叠、存储纸币的仓室,所述仓室设有出入口,所述第一钞箱单元的仓室设有第一出入口413,所述第二钞箱单元的仓室设有第二出入口414,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连接在开口418与所述第一出入口413、所述第二出入口414之间;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所述开口418与所述第一出入口413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开口418与所述第二出入口414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第一换向件9,所述第一换向件9用于切换所述开口418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入口413导通同时封闭所述第二通道,或者,切换所述开口418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出入口414导通同时封闭所述第一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口413与所述第二出入口414设置在所述箱体410的同侧,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口413与所述第二出入口41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箱体410的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418设于所述箱体410的上表面,纸币在所述第一仓室4101和所述第二仓室4102内沿竖直方向堆叠。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开口418也可以设于所述箱体410的侧面,纸币在所述第一仓室4101和所述第二仓室4102内沿水平方向堆叠。

所述第二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2和第三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每个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的交汇处均设有第二换向件10。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通过第二换向件10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选择性连通;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换向件9、和/或所述第二换向件10的角度变化来控制纸币在各传输通道内的走向。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柜员现金循环机还包括第三传输通道8,所述第三传输通道8的两端分别在所述验钞部3的上游和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下游连通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所述第三传输通道8部分重合呈环形的循环走钞通道。

其中,所述第三通道8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处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两向翻板或三向翻板,从而改变纸币的移动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柜员现金循环机能够实现存款、取款功能。

存钞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控制部控制存钞部1将纸币一张张地送入第一传输通道5;

a2:控制部控制第一传输通道5将纸币送至验钞部3检测真伪;

a3:验钞部3验钞后,若纸币可识别,则控制部控制纸币经第一传输通道5、第二传输通道7,将可识别的纸币送入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某一仓室内;

验钞部3验钞后,若纸币不可识别,则控制部控制纸币经第一传输通道5将不可识别的纸币送入取钞部2。

这样,可识别的纸币的存入和不可识别的纸币的吐出,可以分开执行,实现存钞过程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存钞效率,缩短了存钞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取钞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控制部控制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某一仓室内的纸币经第二传输通道7送入位于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的上游的第一传输通道5;

b2:控制部控制第一传输通道5将纸币送至验钞部3进行验钞;

b3:验钞部3验钞后,若纸币可流通,则控制部依次控制第一传输通道5和第三传输通道8将可流通的纸币送入取钞部2;

验钞部3验钞后,若纸币不可流通,则控制部控制不可流通的纸币送入一独立于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外的回收箱(图中未示出),进入回收箱内的纸币等待银行人员统一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取钞部和存钞部可为常规市售的,这里不做限定。

实施例二:

图2是一种所述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结构示意图。还是以第一两仓纸币存取款箱41为例,包括沿箱体410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钞箱单元和第二钞箱单元。

每个钞箱单元均包括:

堆叠、存储纸币的仓室,所述仓室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与所述开口418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连通;

捻钞轮416、分离轮4151,位于所述仓室的出入口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用于驱动纸币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和所述仓室之间移动;

取钞轮417,沿纸币输出方向,设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游,用于驱动纸币向所述出入口移动,纸币输出方向为仓室内的纸币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的方向;所述取钞轮417的外表面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具有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为凸出所述取钞轮417的外周面的曲面,当所述取钞轮417驱动纸币从所述仓室向所述出入口移动时,所述取钞轮417的摩擦部与纸币接触;

拨轮4152,包括环状的固定部和放射状的叶片,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分离轮4151的轮轴上(如图3所示),所述叶片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式连接,所述叶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外侧面呈圆周阵列;

对转轮419,设置在第二传输通道7上,并沿纸币输送方向转动,所述对转轮419与所述捻钞轮416外切设置;所述对转轮419沿纸币输入方向,设于所述分离轮4151的上游。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取钞轮417、所述捻钞轮416均与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上还可以设置多个输送轮,所述输送轮沿纸币输送方向转动,用于驱动纸币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移动。

此外,所述钞箱单元内还设有纸币推压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纸币推压机构,包括:

1)设于所述仓室内的纸币推压板4110,用于承载纸币。

2)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沿着纸币堆叠方向往复移动,以使纸币推压板4110靠近或远离所述取钞轮417。具体地,当纸币存入所述仓室时,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向远离所述取钞轮417的方向移动,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与所述取钞轮417之间形成容纳腔;当纸币取出所述仓室时,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将纸币推压至所述分离轮4151和所述捻钞轮416的内切线方向,使纸币与所述取钞轮417抵接。

3)纸币位置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将纸币推压至所述捻钞轮416和所述分离轮4151的内切线方向,包括第一传感器4111和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固定于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的上方,且与纸币推压板4110的上表面相对,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与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通信连接。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用于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

图4、图5给出了一种纸币推压机构的压币位置控制杆在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和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包括第一部分4113和第二部分4114,所述第一部分4113和所述第二部分4114的连接处设有转轴4115,所述第一部分4113和所述第二部分4114的末端均位于所述转轴4115的同一侧,且位于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的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与所述转轴4115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部分4113的末端与所述转轴4114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为光耦传感器,朝向所述转轴4115的一端设有光发射器、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部分4113运行的通道。

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转动,在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和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图4所示,当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处于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分离,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运转,从而驱动纸币推压板4110沿纸币堆叠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当纸币推压板4110将纸币推压至一预设位置时,纸币的上表面与第二部分4114的末端抵接,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处于压币位置控制杆第二位置,其第一部分4113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的光发射器、光接收器之间,将所述光发射器射向所述光接收器的光线阻挡,其第二部分4114的末端抵靠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的上方,此时,第一传感器4111输出第二信号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运转,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停止移动。

纸币推压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纸币从第二传输通道7存入所述仓室时,所述捻钞轮416、对转轮419、分离轮4151沿入钞方向转动,从而驱动位于第二传输通道7内的纸币进入所述仓室内。与所述分离轮4151同轴设置的拨轮4152,在分离轮4151的轮轴的带动下也沿入钞方向转动,其叶片能够展开并拍打纸币的尾端,以使纸币整齐地堆叠在仓室内的纸币推压板4110上。此时,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靠近第一传感器4111的一端(即第一部分4113的末端)与第一传感器4111分离,第一传感器4111能够检测到纸币,并反馈信息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从而驱动纸币推压板4110向远离出入口的方向移动,使得纸币推压板4110与出入口之间形成纸币堆叠空间。

当纸币从仓室取出至第二传输通道7时,第一电机驱动纸币推压板4110向出入口的方向移动。所述捻钞轮416和所述取钞轮417沿纸币输出方向转动,所述分离轮4151和拨轮4152不转动。当纸币推压板4110将纸币推压至所述分离轮4151和所述捻钞轮4112的内切线方向时,纸币的一端与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的第二部分4114的末端接触,所述压币位置控制杆4112绕其转轴4115转动,其靠近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的一端(即第一部分4113的末端)遮挡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所述第一传感器4111不能检测到纸币,反馈信息至第一电机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所述纸币推压板4110也停止向所述取钞轮417的方向移动。此时,纸币推压板4110上堆叠的纸币与所述取钞轮417抵接,所述取钞轮417沿出钞方向转动,取钞轮417的摩擦部与纸币接触并驱动纸币向捻钞轮416与分离轮4151之间移动,当纸币移动至捻钞轮416和分离轮4151之间时,捻钞轮416驱动与其接触的纸币通过出入口输送至第二传输通道7。输送中,所述分离轮4151是锁止不动的,即所述分离轮4151可以用于阻止捻钞轮416和分离轮4151之间移动的纸币下方的其它纸币,进而使出入口中一次只有一张纸币在被输送。本实施例中,采用单向轴承控制所述分离轮4151的运动状态。由于分离轮4151锁止不动,与其同轴设置的拨轮4152静止,其叶片沿固定部的周向呈弯曲状,对于阻币过程不构成任何阻碍,分离的纸币可以被顺利地输送至第二传输通道7。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418设于所述箱体410的上表面,纸币在所述仓室内沿竖直方向堆叠。当然,所述开口418也可以设于所述箱体410的侧面,纸币在所述仓室内沿水平方向堆叠,其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两仓纸币存取款箱的工作原理如下:

两仓纸币存取款箱通过第一换向件9将纸币存入不同的仓室,或将纸币从不同的仓室中取出。所述第一换向件9具有第一状态(打开)和第二状态(关闭)。

如图6所示,当所述第一换向件9位于第一状态时,连接在开口418与第一出入口413之间的第一通道411连通,第二通道412断开,纸币从箱体410的开口418存入第一仓室4101。

如图7所示,当所述第一换向件9位于第二状态时,连接在开口418与第二出入口414之间的第二通道412连通,第一通道411断开,纸币从箱体410的开口418存入第二仓室4102。

如图8所示,当所述第一换向件9位于第一状态时,连接在开口418与第一出入口413之间的第一通道411连通,第二通道412断开,纸币从第一仓室4101经第一通道411输送至箱体410的开口418。

如图9所示,当所述第一换向件9位于第二状态时,连接在开口418与第二出入口414之间的第二通道412连通,第一通道411断开,纸币从第二仓室4102经第二通道412输送至箱体410的开口418。

实施例三:

图10~图12是一种第一换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换向件,包括:拉杆9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通过一连接杆与两向翻板911转动连接;电磁铁913,固定连接在一壳体(或支架)内,所述电磁铁913邻近所述拉杆912的第二端且与所述拉杆912传动连接,所述电磁铁913用于驱动所述拉杆912在拉杆第一位置和拉杆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检测板914,与所述拉杆912并排相间布置,包括检测板本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第一端部设有检测部,其第二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919,所述第一连接部919的自由端与所述检测板本体成一夹角;所述拉杆912的侧边设有向所述检测板914伸出的第二连接部920,所述第二连接部920的下端面可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919的上端面运动位于所述夹角的区域内,以控制所述检测板914转动;第二传感器915,优选为光耦传感器,位于所述检测部的上方,其u型槽的开口正对所述检测板914旋转经过的位置。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919设有孔洞,所述第二连接部920插入所述孔洞内。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919设有挡板,所述第二连接部920位于挡板背向所述电磁铁913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壳体的侧面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磁铁913的动铁芯的一端伸出所述通孔与所述拉杆912的第二端通过销轴连接。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销轴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外壁间的动铁芯的外周还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918。

所述检测板914上设有转轴、和转轴一起转动的转动件,一复位扭簧916连接在所述检测板914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复位扭簧916的一端抵接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检测板914的一侧,所述复位扭簧91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检测板914的限位槽内。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板914上设有转轴、和转轴一起转动的复位扭簧916,所述第一换向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复位扭簧916抵接在固定部朝向所述检测板914的表面,所述复位扭簧91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检测板914的限位槽内。

所述第一换向件9还包括一个l形的固定板917,所述固定板917上的水平支臂上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拉杆912穿过所述条形通孔,并在所述条形通孔处与所述固定板91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917上的水平支臂上还安装有所述第二传感器915。所述第二传感器915包括相对设置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形成供所述检测部运行的通道。

所述电磁铁913上设有电磁铁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电磁铁线圈与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磁铁线圈的通电、断电。所述第二传感器915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初始状态时,电磁铁线圈不通电,电磁铁没913有磁力,所述拉杆912位于拉杆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检测板914的第一连接部919与所述拉杆912的第二连接部920分离。

如图12所示,当电磁铁线圈通电时,电磁铁913产生磁力,所述拉杆912被电磁铁913产生的吸力带动向下运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918,所述拉杆912的移动同时也带动所述两向翻板911转动一角度。所述拉杆912的第二连接部920与所述检测板914的第一连接部919抵接并推动第一连接部919向下运动,第一连接部919的运动带动检测板914绕其转轴顺时针旋转,所述复位扭簧916处于蓄能状态。当所述检测板914的检测部作为遮光物置于所述第二传感器915的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时,所述光发射器射向所述光接收器的光线被遮挡,所述第二传感器915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信号以控制所述电磁铁913的输入电压,使所述拉杆912的移动停止,两向翻板911也随之不再转动。此时,所述拉杆912所处的位置为拉杆第二位置。

当电磁铁线圈不通电时,电磁铁913断电,所述复位扭簧916弹性回弹,释放能量,带动所述检测板914以其转轴为圆心,逆时针做圆弧运动,直到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拉杆912回到拉杆第一位置,所述两向翻板911也复位。同时,所述复位弹簧918也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将所述拉杆912顶起。

所述两向翻板911套设于一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两向翻板911为多个,间隔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向翻板911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为直面或者曲面。所述第一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通道411,所述第二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通道412。即所述拉杆912位于拉杆第二位置时,所述两向翻板911打开,所述两向翻板911连通所述开口418与所述第一出入口413之间的所述第一通道411,所述两向翻板911的第一面构成所述第一通道411的一部分,纸币经所述开口418、第一通道411、第一出入口413进入第一钞箱单元的仓室。所述拉杆912位于拉杆第一位置时,所述两向翻板911关闭,所述两向翻板911连通所述开口418与所述第二出入口414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412,所述两向翻板911的第二面构成所述第二通道412的一部分,纸币经所述开口418、第二通道412、第二出入口414进入第二钞箱单元的仓室。

实施例四: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向10件包括:一转轴、绕转轴旋转的三向翻板、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件(图中未示出)。

如图13所示,每个三向翻板101则提供三种连通方式供纸币移动。具体地,所述三向翻板101在第一位置1001时,所述三向翻板101连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同时封闭位于所述三向翻板101的下游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所述三向翻板101在第二位置1002时,所述三向翻板101封闭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使得纸币沿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继续移动;所述三向翻板101在第三位置时1003,所述三向翻板101连通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和所述取钞部2,同时封闭位于所述三向翻板101的上游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

所述三向翻板101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当所述三向翻板10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1001时,所述三向翻板101的第一面构成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共同形成的走钞通道的一部分;当所述三向翻板10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1002时,所述三向翻板101的第二面构成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的一部分;当所述三向翻板101位于所述第三位置1003时,所述三向翻板101的第一面构成所述第二传输通道7与位于所述三向翻板101的下游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5共同形成的走钞通道的一部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