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030发布日期:2020-11-25 17: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因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房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息息相关,因此配电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目前,为了提高配电房的安全性能,通常会采用门禁系统对出入配电房的人员进行验证,然而,目前的用于配电房的门禁验证系统中只需满足钥匙的标识号与锁体的标识号匹配即可完成开锁验证,因此目前的配电房的门禁验证系统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

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包括:智能钥匙模块,以及与所述智能钥匙模块通信连接的电子锁的控制模块以及服务器模块,其中:

所述智能钥匙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将所述门禁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模块;

所述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禁验证信息,并获取与所述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门禁验证标识;若所述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则获取授权码发送指令,并将所述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至所述智能钥匙模块;

所述智能钥匙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授权码发送指令,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授权码存储于所述智能钥匙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授权码,并对所述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所述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生成开锁指令;所述开锁指令用于触发对所述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二授权码;所述第二授权码存储于所述控制模块;利用所述第二授权码对所述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所述第二授权码与所述第一授权码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将所述校验结果返回至所述智能钥匙模块;所述智能钥匙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校验结果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模块,并消除所述第一授权码;所述服务器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校验结果生成第三授权码,并通过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将所述第三授权码返回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授权码作为更新后的第二授权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不通过,则将所述校验结果返回至所述智能钥匙模块;所述智能钥匙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校验结果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模块;所述服务器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校验结果生成第一告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钥匙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电子锁确定与所述电子锁对应的授权模式;若所述授权模式为离线授权模式,则从所述服务器模块中获取并存储用于验证所述门禁验证信息的门禁校验信息;所述智能钥匙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并利用预存的所述门禁校验信息对所述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为所述门禁校验信息对所述门禁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则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钥匙模块,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授权模式为离线授权模式,则获取所述控制模块反馈的所述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并确认当前的信号连接状态;若所述信号连接状态为有线信号连接状态,则将所述校验结果反馈至所述服务器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锁体还配置有用于开锁的机械钥匙;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系统的工作状态;若所述工作状态为正常部署工作状态,并检测到所述机械钥匙对所述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的触发信号,则生成第二告警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告警信号进行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锁体与所述控制模块相互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禁验证信息包括:开锁用户的用户账号、交叉验证码、所述智能钥匙模块的标识号、所述电子锁的标识号、开锁时间段、所述开锁用户的图像信息以及所述开锁用户的指纹信息的至少两种;所述服务器模块,进一步用于对各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若所述各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验证结果都为验证通过,则确定所述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服务器模块通信连接的请求终端与审批终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用于获取针对所述电子锁的开锁申请请求,并将所述开锁申请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模块;所述服务器模块,用于将所述开锁申请请求转发至所述审批终端;所述审批终端,用于对所述开锁申请请求进行审批,并获取对应的审批结果,将所述审批结果返回至所述服务器模块;所述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审批结果;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获取所述第一授权码,并将所述第一授权码以及所述开锁申请请求发送至所述智能钥匙模块;所述智能钥匙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开锁申请请求生成所述开锁执行请求。

上述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包括:智能钥匙模块,以及与智能钥匙模块通信连接的电子锁的控制模块以及服务器模块,其中:智能钥匙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将门禁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模块;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门禁验证信息,并获取与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门禁验证标识;若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则获取授权码发送指令,并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智能钥匙模块,用于基于授权码发送指令,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第一授权码存储于智能钥匙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授权码,并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生成开锁指令;开锁指令用于触发对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本申请提供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在电子锁的锁体完成验证的基础上,还通过服务器模块进一步完成门禁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房的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门禁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应用实例中配电房智能电子锁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以下分别对该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1所示,其中,该系统可以包括智能钥匙模块102、用于控制电子锁打开以及闭合状态的控制模块103,以及对智能钥匙模块102以及控制模块103进行安全监控的服务器模块101。服务器模块101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连接等方式完成与智能钥匙模块102的信息交换,而控制模块103则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与智能钥匙模块102进行信息交换。具体地,智能钥匙模块102可以预先从服务器模块101得到用于触发控制模块103打开电子锁的授权码,在需要开锁时,智能钥匙模块102可以将门禁验证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将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103,以打开电子锁。其中,智能钥匙模块102以及控制模块103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而服务器模块101可以用独立的计算机或者是多个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集群来实现。

具体地,智能钥匙模块102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实现,该终端可以安装有配电房门禁管理软件,当用户需要打开电子锁时,可以通过配电房门禁管理软件触发对于该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例如用户可以点击终端显示屏上显示的开锁按钮进行开锁执行请求的触发,智能钥匙模块102接收到开锁执行请求后,可以首先获取门禁验证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终端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该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等作为门禁验证信息,并将其通过有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模块101。

服务器模块101则可以是配电房门禁管理系统,其存储有用于指示智能钥匙模块102将智能钥匙模块102预先存储的第一授权码发送至电子锁的控制模块103的授权码发送指令。具体地,当服务器模块101接收到智能钥匙模块102的门禁验证信息后,可以对门禁验证信息进行相关验证,并得到相应的门禁验证标识。如果门禁验证通过,那么服务器模块101则可以得到验证通过的门禁验证标识,此时服务器模块101则会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

智能钥匙模块102接收到服务器模块101返回的授权码发送指令后,可根据授权码发送指令将预先存储的第一授权码发送至电子锁的控制模块103。

控制模块103则可以是控制电子锁开闭状态的控制设备,具体来说是通过控制电子锁的机械锁体实现对电子锁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当其接收到智能钥匙模块102的第一授权码后,可以对得到的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处理,如果校验通过后,则可以生成开锁指令,并利用开锁指令控制打开电子锁的机械锁体。

上述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包括:智能钥匙模块102,以及与智能钥匙模块102通信连接的电子锁的控制模块103以及服务器模块101,其中:智能钥匙模块102,用于响应于针对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将门禁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模块101;服务器模块101,用于接收门禁验证信息,并获取与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门禁验证标识;若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则获取授权码发送指令,并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智能钥匙模块102,用于基于授权码发送指令,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103;第一授权码存储于智能钥匙模块102;控制模块103,用于接收第一授权码,并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生成开锁指令;开锁指令用于触发对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本申请提供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在电子锁的锁体完成验证的基础上,还通过服务器模块101进一步完成门禁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房的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3,进一步用于获取第二授权码;第二授权码存储于控制模块103;利用第二授权码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第二授权码与第一授权码相同,则确定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

其中,第二授权码指的是存储于控制模块103中的授权码,具体地,控制模块103接收到智能钥匙模块101发送的第一授权码后,可以通过第二授权码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例如通过比对授权码的方式,将得到的第一授权码与自身存储的第二授权码进行比对,如果第二授权码与第一授权码相同,那么则可以确定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电子锁的授权码被其他用户恶意多次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控制模块103,还用于若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将校验结果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智能钥匙模块102,还用于将校验结果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并消除第一授权码;服务器模块101,还用于基于校验结果生成第三授权码,并通过智能钥匙模块102将第三授权码返回至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还用于将第三授权码作为更新后的第二授权码。

具体地,如果第一授权码的验证通过,控制模块103,还会将校验结果反馈至智能钥匙模块102,智能钥匙模块102接收到返回的第一授权码验证通过的校验结果后,则会将该校验结果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同时,还会将预存的第一授权码进行删除。而服务器模块101接收到智能钥匙模块102返回的校验结果后,如果得到的校验结果是校验通过,那么服务器模块101则会重新获取新的授权码作为第三授权码,并将第三授权码通过智能钥匙模块102返回至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则可以将得到的第三授权码作为下次用于校验第一授权码的第二授权码进行存储。

另外,控制模块103,还用于若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不通过,则将校验结果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智能钥匙模块102,还用于将校验结果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服务器模块101,还用于基于校验结果生成第一告警信号。

而如果控制模块103在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的过程中,发现第一授权码与预存的第二授权码并不相同,那么控制模块103则会确定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不通过,并将校验不通过的校验结果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并通过智能钥匙模块102将校验不通过的校验结果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服务器101接收到校验不通过的校验结果后,则会根据该校验结果生成对应的告警信号作为第一告警信号。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控制模块103可通过自身存储的第二授权码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比对,完成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102以及服务器模块101。如果校验通过,则智能钥匙模块102会删除自身存储的第一授权码,同时,服务器模块101会生成新的第三授权码并使得控制模块103的第二授权码进行更新,而如果校验不通过,服务器模块101则会生成告警信号。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可以避免电子锁的授权码被其他用户恶意多次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钥匙模块102,还用于基于电子锁确定与电子锁对应的授权模式;若授权模式为离线授权模式,则从服务器模块101中获取并存储用于验证门禁验证信息的门禁校验信息;智能钥匙模块102,还用于响应于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并利用预存的门禁校验信息对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为门禁校验信息对门禁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则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103。

其中,授权模式可以包括有线授权模式以及离线授权模式,由于配电房的位置有可能位于有线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无法连接有线网络的地方,那么智能钥匙模块102则难以通过有线网络与服务器模块101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模块101则无法通过获取门禁验证信息以对其进行验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采取离线授权的方式完成门禁验证。

具体地,智能钥匙模块102首先可以根据待解锁的电子锁确定与其对应的授权模式,例如根据电子锁的位置确定是否是离线授权模式,而如果是离线授权模式,那么智能钥匙模块102则需要在存在有线网络信号的地方预先从服务器模块101中下载用于验证门禁验证信息的门禁校验信息。而当用户需要对电子锁进行开锁从而触发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后,智能钥匙模块102,则可以通过预先得到的门禁校验信息对此时采集的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再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103。

进一步地,智能钥匙模块102,进一步用于若授权模式为离线授权模式,则获取控制模块103反馈的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并确认当前的信号连接状态;若信号连接状态为有线信号连接状态,则将校验结果反馈至服务器模块101。

而在离线授权模式下控制模块103完成第一授权码的校验后,控制模块103可以将校验结果反馈至智能钥匙模块102,同时,智能钥匙模块102需要不断确认当前的信号连接状态,如果当前信号连接状态确认为有线信号连接状态,即此时智能钥匙模块102可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建立与服务器模块101的通信连接,那么此时则会将校验结果反馈至服务器模块101。

上述实施例中,智能钥匙模块102可以在缺乏有线网络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离线授权模式实现对门禁验证信息的验证,并且在网络信号恢复后可以将控制模块103反馈的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上传至服务器模块101,进一步提高了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还配置有用于开锁的机械钥匙;控制模块103,还用于获取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工作状态;若工作状态为正常部署工作状态,并检测到机械钥匙对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的触发信号,则生成第二告警信号并将第二告警信号进行输出。

为了保证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在异常状态仍然可以实现对电子锁的开闭,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还配置有与其锁芯相匹配的机械钥匙,该机械钥匙可用于通过物理方式对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而如果控制模块103,在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处于正常部署工作状态时,仍然检测到用户通过机械钥匙对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而触发的触发信号时,则表明该用户可能存在为了避免进行门禁验证而故意采用机械钥匙恶意进入配电房的嫌疑,因此此时控制模块103可以生成第二告警信号并将第二告警信号进行输出。

进一步地,为了预防通过电磁干扰控制器等通过电磁干扰实施的非正常开锁的行为,从而进一步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锁的机械锁体与控制模块103相互分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机械钥匙保证了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在异常状态仍然可以实现对电子锁的开闭,而如果当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仍然采用机械钥匙进行解锁处理,控制模块103则会生成报警信号并输出。另外,还通过采取机械锁体与控制模块103相互分离的电子锁结构,可避免通过电磁干扰实施的非正常开锁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禁验证信息可以包括:开锁用户的用户账号、交叉验证码、智能钥匙模块的标识号、电子锁的标识号、开锁时间段、开锁用户的图像信息以及开锁用户的指纹信息的至少两种;服务器模块101,进一步用于对各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若各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验证结果都为验证通过,则确定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

其中,门禁验证信息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可以包括开锁用户的用户账号、交叉验证码、智能钥匙模块的标识号、电子锁的标识号、开锁时间段、开锁用户的图像信息以及开锁用户的指纹信息的至少两种。服务器模块101得到上述智能钥匙模块102上传的多种门禁验证信息后,可以分别对各种门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只有当所有的门禁验证信息的验证结果都为验证通过后,服务器模块101才会将门禁验证标识确认为验证通过,再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智能钥匙模块102。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模块101可对多种门禁验证信息分别进行验证,只有所有的门禁验证信息都通过验证后,才会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智能钥匙模块10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除了包括:智能钥匙模块202,以及与智能钥匙模块202通信连接的电子锁的控制模块203以及服务器模块201,还包括与服务器模块201通信连接的请求终端204与审批终端205;其中,请求终端204与审批终端205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具体地,请求终端204主要是用于请求生成电子锁的开锁申请请求,该请求可以携带有电子锁开锁时间信息以及配电房的位置信息,用户可通过请求终端204生成针对于电子锁的开锁申请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模块201。服务器模块201接收到请求终端204发送的开锁申请请求后,可以将该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用于审批开锁申请请求的审批终端205,审批终端205则是用于审批开锁申请请求是否通过的终端,审批完成后,可以将审批结果返回至服务器模块201,服务器模块201得到审批结果后,如果审批结果是审批通过,那么服务器模块201则会生成与该电子锁相适应的第一授权码,并将第一授权码以及开锁申请请求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202,以指示智能钥匙模块202在与开锁申请请求中的电子锁开锁时间信息以及配电房的位置信息所适应的时间地点生成开锁执行请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请求终端204生成开锁申请请求,而审批终端205则可以对开锁申请请求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服务器模块201才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智能钥匙模块202,实现了分级审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电房门禁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配电房门禁验证系统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

步骤s301,请求终端204获取针对电子锁的开锁申请请求,并将开锁申请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模块201;

步骤s302,服务器模块201将开锁申请请求转发至审批终端205;

步骤s303,审批终端205对开锁申请请求进行审批,并获取对应的审批结果,将审批结果返回至服务器模块201;

步骤s304,服务器模块201接收审批结果;若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获取第一授权码,并将第一授权码以及开锁申请请求发送至智能钥匙模块202;

步骤s305,智能钥匙模块202基于开锁申请请求生成针对电子锁的开锁执行请求;响应于开锁执行请求,获取门禁验证信息,将门禁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模块201;

步骤s306,服务器模块201接收门禁验证信息,并获取与门禁验证信息对应的门禁验证标识;若门禁验证标识为验证通过,则获取授权码发送指令,并将授权码发送指令返回至智能钥匙模块202;

步骤s307,智能钥匙模块202基于授权码发送指令,将第一授权码发送至控制模块203;

步骤s308,控制模块203获取第二授权码;利用第二授权码对第一授权码进行校验,若第二授权码与第一授权码相同,则确定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若第一授权码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则生成开锁指令对电子锁的机械锁体进行开锁处理。

上述配电房门禁验证方法,可通过配电房验证系统实现在电子锁的锁体完成验证的基础上,还通过服务器模块201进一步完成门禁验证,同时还通过服务器模块201实现了分级审批,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房的门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应用实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电房智能电子锁,其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该配电房智能电子锁通过采用包括云服务器、智能钥匙(包括底层通信模块、本地逻辑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层通信模块)、锁体(包括机械锁体、底层通信模块、本地逻辑模块)三大部分组成,云服务器与智能钥匙进行通讯连接,智能钥匙与锁体进行通讯连接,锁体可通过其它系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形成大闭环系统。

以下是三大组成描述:

1.云服务器是配电房智能电子锁的系统管控中心,承担注册、授权、审批、安全、记录、监控、维护等工作,宜采用内网的方式部署。

2.智能钥匙由手机构成,分为本地通讯模块、本地逻辑模块、上层通讯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组成。本地通讯模块以wifi为通讯手段,以智能电子锁应用app构成本地逻辑模块,上层通讯模块采用4g模式,传感器模块主要使用手机固有的摄像头和指纹传感器。本地通讯模块与本地逻辑模块进行通讯连接,传感器模块与本地逻辑模块进行通讯连接,上层通讯模块与本地逻辑模块进行通讯连接,上层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

3.电子锁锁体采用机械和电子分离结构,出于系统安全的原因,由机械锁体和控制器(本地通讯模块、本地逻辑模块)组成。机械锁体和控制器通过大于等于6vdc连接,排除电磁干扰。控制器的本地通讯模块和本地逻辑模块进行通讯连接,控制器的本地通讯模块和其它系统进行通讯连接。其它系统可与云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

其中,各组成部分可实现如下功能:

1.智能电子锁云平台

(1)工作流程管理;

(2)分级云授权;

(3)即时在线实时监控,异常即告警;

(4)记录可追溯;

(5)开放api接口。

2.智能钥匙

(1)采用智能手机,app管理;

(2)分级账号登录,实现云管理、云申请、云审批;

(3)与云服务器保持及时通讯,发送异常告警;

(4)多条件同步执行:需要同步校验的信息包括个人账号、交叉验证码、手机(钥匙)识别码、锁(电房)识别码、执行时间段、人脸识别、指纹等,所有条件需全部满足才可以执行开锁指令;

(5)离线授权模式:通过时间、距离等限制,授权即将在无手机信号时,提前进入该模式,将校验信息提前下载到手机上,通过既定的验证逻辑实现开启指定的锁,开锁后,需在既定时间内获取手机基站信号上报当前状态。

3.控制器

(1)为避免逻辑控制部分受到通过机械锁体的电磁干扰,控制器与机械锁体分离部署,仅通过直流6v对机械锁体进行开闭控制;

(2)控制器基于arm架构体系,低功耗、稳定可靠;

(3)国密芯片加密;

(4)通过wifi与手机钥匙通讯,采用交叉验证码;

(5)有源,可即时在线通讯;

(6)控制器具备rj45及rs485通讯接口,对接第三方设备,首先是进行安全验证,如通过对接智能电房系统,从锁体侧校验开锁的合法性;其次是非法开锁时可对外发送报警信息;第三是可通过第三方系统实现远程开锁。

4.机械锁体

(1)为避免逻辑控制部分受到通过机械锁体的电磁干扰,控制器与机械锁体分离部署,仅接受来自控制器的直流6v的开闭控制;

(2)锁体机械部分安装在门内侧,结构可靠、防爆;

(3)内置直流微电机;

(4)具有机械锁芯,配专用机械钥匙作为备用;

(5)当电子锁系统处于正常部署工作状态时,使用机械钥匙开锁将触发内部检测装置,由控制器产生报警信号输出并记录下非法使用痕迹。

具体地,操作步骤如下:

1.事件生成

事件生成三要素:地点(a配电房)、事件(发生b事件)、时间(需在c时间段内处理),等到待处理。

2.申请

管理人员登录自己账号,通过手机app下单,申请安排人员d前往a配电房,在c时间段内处理b事件,并申请上级审批,d同时收到申请信息。

3.审批

审批人员收到app提示,处理审批,同意d前往a配电房,在c时间段内处理b事件,系统自动生成e验证码,并发送到d的智能钥匙(手机)上,d收到已审批信息,准备执行任务。

4.执行1

在c时间段内、d到达a配电房、以d的手机(智能钥匙)通过wifi与a配电房的电子锁体通讯,系统要求刷人脸或指纹识别,与云服务器校验信息进行比对,验证通过后,智能钥匙发送e验证码给a配电房的电子锁,开启门锁,校验码自动销毁,手机(智能钥匙)向云服务器反馈当前状态。

5.执行2(离线授权模式)

在c时间段内、d到达a配电房附近、已知配电房所在位置将没有手机信号,d通过app把手机(智能钥匙)进入离线授权模式,在规定时间内到达a配电房,以d的手机(智能钥匙)通过wifi与a配电房的电子锁体通讯,系统要求刷人脸或指纹识别(此时相关校验信息已下载到手机中),验证通过后,智能钥匙发送e验证码给a配电房的电子锁,开启门锁,校验码自动销毁,在规定时间内,需保证手机获得基站信号,手机获得基站信号后,手机(智能钥匙)向云服务器反馈当前状态。

其中,电子锁的门禁验证过程如下所示:该电子锁包括云服务器、智能钥匙(包括底层通信模块、本地逻辑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层通信模块)、锁体(包括机械锁体、底层通信模块、本地逻辑模块)。

前提条件:智能钥匙通过云服务器获得授权,开锁人在指定时间段,持指定智能钥匙来到指定电房,登录指定账号,将与电房锁体进行通讯。

流程如下:上层通信模块从云服务器获取权限及授权码送至本地逻辑模块,传感器模块获取人脸信息及指纹信息送至本地逻辑模块,本地逻辑模块结合本智能钥匙识别码、当前时间,通过底层通信模块与锁体底层通信模块进行通讯,底层通信模块把信息发送至本地逻辑模块,校对授权码。校验通过后控制器通过机械锁体开启门锁,原路反馈给智能钥匙,通过智能钥匙通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获得开锁成功信息,同时原路返回新的授权码给锁体控制器,为下一次开锁做准备。校验不通过则原路反馈给智能钥匙,通过智能钥匙通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获得报警信息。

上述应用实例提供的配电房智能电子锁,当电子系统处于正常部署工作状态时,使用机械钥匙开锁将产生报警信号输出并留下使用痕迹。多条件同步开锁,融合个人账号、验证码、智能钥匙识别码、锁识别码、执行时间段、人脸识别、指纹等综合条件。电子锁具备有线通讯接口,可与第三方设备通讯,可进行安全验证,电子锁遭到非法开锁时可向外发送报警信号,亦可实现远程开锁等。在无手机信号的场合,可提前进入离线授权模式,完成离线状态下开锁。机械锁体与电子控制器分离,预防通过电磁干扰控制器实施非正常开锁的行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配电房智能电子锁采用物联网架构实现应用需求,以智能手机为智能钥匙,除了具备普通锁的功能以外,同时赋予了更多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方面的优点,包括:

(1)安全性:

建立钥匙申请人、审批人、钥匙、锁具档案库,分级授权,责任到人;具备多条件(开锁申请人、安全滚动码、开锁授权时间、实际开锁人人脸识别、指纹等)同步审核执行功能,避免因单一适配条件审核造成的管理和安全漏洞发生;设立离线授权模式应对手机无信号的场合;正常工作状态下,机械开锁产生报警信号并留下使用痕迹;电子锁具备有线通讯接口,可与第三方本地设备通讯,可校验开锁的合法性,非法即报警;机械锁体与电子控制器分离,预防通过电磁干扰控制器实施非正常开锁的行为。

(2)灵活性:

系统的实时在线使得云管理(管理员及任务发起者可通过app操作)和云审批(可通过移动app进行审批)可实时操作,紧急任务可灵活快速处理;在开锁地点无手机信号的场合,可提前使用离线授权模式,解决开锁问题。

(3)实时性:

钥匙和锁体可时刻在线,实时监控,所有操作记录实时追溯而非事后追溯,出现异常即时报警。

(4)扩展性:

锁体预留有线通讯接口,增加信息校验、报警输出及远程开锁功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