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0010发布日期:2021-02-05 17: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特别是涉及行车记录仪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将记录仪内部的设备接电后,由于连接电缆挂在记录仪的后端,容易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车内后视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由于驾驶员的行车环境较复杂,有时行车天气为晴天,太阳直射到探头上,探头所拍摄的画面就容易出现眩光的情况,导致拍摄画面不清晰,影响到行车记录的效果,故而,我们提出通过塑料圈集中整理电缆,避免电缆四处散落在车内后视镜边而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工作,通过遮光板起到遮光的效果,在遮光板前侧可起到防眩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连接电缆挂在记录仪的后端,容易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车内后视镜,太阳直射到探头上,探头所拍摄的画面就容易出现眩光的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包括:
[0005]
记录仪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嵌入设置在记录仪后端,且连接杆外壁嵌接有外环,所述外环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圈,且塑料圈内部嵌接有弹簧钢片,所述塑料圈内壁呈环绕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电缆套筒,且记录仪前端开有开口,所述记录仪前端内壁两侧对立开有滑道;
[0006]
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位于滑道之间且与滑道滑动连接,且遮光板后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板,所述遮光板顶端中部紧密贴合有薄膜,且遮光板顶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条。
[0007]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后端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螺孔。
[0008]
优选的,所述记录仪内部前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嵌入设置于开口的探头,且记录仪内部设置有插接件、主机、车速传感器和数据分析芯片结构,所述主机与探头电性连接,且插接件设置在记录仪后端。
[0009]
优选的,所述电缆套筒一端均开有缝隙,且塑料圈通过弹簧钢片发生形变。
[0010]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位于探头正前端,且遮光板位于开口内部并与开口活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开口前端上方中部且位于卡板正后方开有槽口,且卡板与槽口卡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3]
可将用于连接的电缆卡入到电缆套筒中,将塑料圈掰直,电缆套筒一端的缝隙扩大,驾驶员可将多根不同的电缆卡入到电缆套筒的缝隙中,再掰动塑料圈,塑料圈卷起呈圆形,电缆套筒的缝隙缩小,将多根电缆固定,通过塑料圈集中整理电缆,避免电缆四处散落
在车内后视镜边而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工作。
[0014]
推动遮光板到达探头的正前方,遮光板由黑色树脂镜片制成,成分与现有的墨镜成分一致,通过遮光板起到遮光的效果,加上遮光板顶端中部紧密贴合有薄膜,薄膜为ugr防眩光膜,薄膜贴合在遮光板前侧可起到防眩光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进行良好的遮光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圈结构截面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板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结构:1记录仪;2开口;201滑道;3探头;4遮光板;401薄膜;402防滑条;403卡板;5连接杆;501外环;6塑料圈;601弹簧钢片;602电缆套筒;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2]
如图1-2所示,一种防眩光的行车记录仪设备,包括:
[0023]
记录仪1和连接杆5,连接杆5嵌入设置在记录仪1后端,且连接杆5外壁嵌接有外环501,外环501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圈6,且塑料圈6内部嵌接有弹簧钢片601,塑料圈6内壁呈环绕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电缆套筒602,且记录仪1前端开有开口2,记录仪1前端内壁两侧对立开有滑道201,驾驶员在使用时,连接杆5后端固定连接有底座7,先将底座7安装在车内的后视镜上,且底座7后端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螺孔,将外部的螺栓拧入到螺孔中,将底座7安装好后,记录仪1被架在车内的后视镜上,接着驾驶员将记录仪1内电性设备接电,本实用新型中,记录仪1结构优选采用cy908型号,记录仪1内部前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嵌入设置于开口2的探头3,且记录仪1内部设置有插接件、主机、车速传感器和数据分析芯片结构,主机与探头3电性连接,且插接件设置在记录仪1后端,使用外部连接电缆将记录仪1内电性设备与车内的电源桥接,将记录仪1内部的设备接电后,由于连接电缆挂在记录仪1的后端,容易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车内后视镜,这时驾驶员可将用于连接的电缆卡入到电缆套筒602中,电缆套筒602一端均开有缝隙,且塑料圈6通过弹簧钢片601发生形变,将塑料圈6掰直,弹簧钢片601的两端被掰直后,塑料圈6就会呈直立状态,从而电缆套筒602开启,塑料圈6开启后,电缆套筒602一端的缝隙扩大,驾驶员可将多根不同的电缆卡入到电缆套筒602的缝
隙中,通过电缆套筒602卡好电缆,电缆放置好后,驾驶员再掰动塑料圈6,同时弹簧钢片601被掰弯,塑料圈6卷起呈圆形,这时电缆套筒602的缝隙缩小,电缆不易从电缆套筒602中掉出,从而将多根电缆固定,通过塑料圈6集中整理电缆,避免电缆四处散落在车内后视镜边而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工作;
[0024]
如图1和图3所示,遮光板4,遮光板4位于滑道201之间且与滑道201滑动连接,且遮光板4后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板403,遮光板4顶端中部紧密贴合有薄膜401,且遮光板4顶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条402,将记录仪1启动,探头3对车前的视角进行拍摄记录,而当行车环境为晴天,太阳直射到探头3上时,为了避免探头3的拍摄出现眩光,遮光板4位于探头3正前端,且遮光板4位于开口2内部并与开口2活动连接,驾驶员可将遮光板4推下,由于防滑条402设置在遮光板4的左侧,根据驾驶员的行车习惯,驾驶员用手滑动遮光板4时,可直接接触到防滑条402,便于驾驶员快速的操作,遮光板4的两侧在滑道201中滑动,推动遮光板4到达探头3的正前方,遮光板4由黑色树脂镜片制成,成分与现有的墨镜成分一致,通过遮光板4起到遮光的效果,加上遮光板4顶端中部紧密贴合有薄膜401,薄膜401为ugr防眩光膜,薄膜401贴合在遮光板4前侧可起到防眩光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进行良好的遮光工作;
[0025]
如图1和图3所示,开口2前端上方中部且位于卡板403正后方开有槽口,且卡板403与槽口卡接,当驾驶员不需要进行遮光时,可将遮光板4推起,让卡板403卡入到槽口中,防止遮光板4滑下。
[002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