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7887发布日期:2021-10-09 12:5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


背景技术:

2.施工安全是各个行业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等相关内容。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生产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从事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员及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建筑工程(包括化工施工和矿山施工以及其他行业施工)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且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且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特殊工种和高位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3.现有技术当中,对于施工安全方面国内普遍比较重视,一般施工场所均设置有安防设备和安全员,但是安防设备以及安全员仅仅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在施工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上始终会出现疏漏,并且不能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
4.有鉴于此,亟待设计出一种工程施工智能化安防设备,能够在对施工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上提供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强制性要求相关人员佩戴安防配件,对施工现场的人车进行统一管理,从入口处进行调配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施工智能化安防设备,能够在对施工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上提供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强制性要求相关人员佩戴安防配件,对施工现场的人车进行统一管理,从入口处进行调配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包括:车辆管理门禁和人员管理门禁,所述车辆管理门禁与所述人员管理门禁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管理门禁前侧设置有地磅器,所述人员管理门禁设置有rfid阅读器和指纹录入机,所述车辆管理门禁和所述人员管理门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控制箱和第二控制箱。
7.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管理门禁包括:竖直滑架、水平滑架、地磅器、牌照摄像头和限高红外检测器,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滑动连接在所述竖直滑架上,所述地磅器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滑架上。
8.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滑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直线导轨、第一丝杆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块啮合在所述第一丝杆表面,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
述牌照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两端。
10.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滑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直线导轨、第二丝杆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滑块啮合在所述第二丝杆表面,所述地磅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人员管理门禁包括:门禁架、门禁机、rfid阅读器和指纹录入机,所述门禁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架底部,所述rfid阅读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架顶部,所述指纹录入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机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地磅器、牌照摄像头、限高红外检测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箱;所述门禁机、rfid阅读器和指纹录入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箱。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施工智能化安防设备,通过限高红外检测器检测车辆载货高度从而反映车辆是否超高,通过地磅器检测车辆是否超重,牌照摄像头录入进出车辆车牌信息;利用rfid阅读器检测进出场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利用指纹录入器管理筛选进出场人员数量以及是否为安全帽对应工作人员等信息。本装置能够在对施工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上提供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强制性要求相关人员佩戴安防配件,对施工现场的人车进行统一管理,从入口处进行调配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

车辆管理门禁,2

人员管理门禁,3

第一控制箱,4

第二控制箱,11

地磅器,12

竖直滑架,13

水平滑架,14

牌照摄像头,15

限高红外检测器,21

rfid阅读器,22

指纹录入机,23

门禁架,24

门禁机,121

第一驱动电机,122

第一直线导轨,123

第一丝杆,124

第一滑块,131

第二驱动电机,132

第二直线导轨,133

第二丝杆,134

第二滑块,151

红外线发射器,152

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施工用智能化安防设备,包括:车辆管理门禁1和人员管理门禁2,所述车辆管理门禁1与所述人员管理门禁2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管理门禁1前侧设置有地磅器11,所述人员管理门禁2设置有rfid阅读器21和指纹录入机22,所述车辆管理门禁1和所述人员管理门禁2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控制箱3和第二控制箱4。
20.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管理门禁1包括:竖直滑架12、水平滑架13、地磅器11、牌照
摄像头14和限高红外检测器15,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15滑动连接在所述竖直滑架12上,所述地磅器11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滑架13上。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滑架1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1、第一直线导轨122、第一丝杆123和第一滑块12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23,所述第一丝杆123穿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2,所述第一滑块124啮合在所述第一丝杆123表面,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124上,所述牌照摄像头1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2底部。
22.本实施例中,所述限高红外检测器15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51和红外线接收器152,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51与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52相对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124两端。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滑架13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31、第二直线导轨132、第二丝杆133和第二滑块13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31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33,所述第二丝杆133穿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2,所述第二滑块134啮合在所述第二丝杆133表面,所述地磅器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134之间。
24.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员管理门禁2包括:门禁架23、门禁机24、rfid阅读器21和指纹录入机22,所述门禁机24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架23底部,所述rfid阅读器21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架23顶部,所述指纹录入机22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禁机24上。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磅器11、牌照摄像头14、限高红外检测器15、第一驱动电机121、第二驱动电机13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箱3;所述门禁机24、rfid阅读器21和指纹录入机2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箱4。
26.工作原理:
27.在工作过程当中,首先由于限高红外检测器15固定安装在竖直滑架12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21带动第一丝杆123旋转,啮合在第一丝杆123上的第一滑块124将沿着竖直方向上升下降,限高红外检测器15是由红外线发射器151和红外线接收器152组成,通过红外线发射器151和红外线接收器152持续地上升下降将检测到车辆载货最高点,从而进行数据比对,录入最高点数据至第一控制箱3内。
28.其中,由于地磅器11固定安装在水平滑架13上,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31带动第二丝杆133旋转,啮合在第二丝杆133上的第二滑块134将沿着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载货车辆完全停止在地磅器11上的时候,由水平滑架13带动地磅器11在水平方向上前进,同时配合竖直滑架12上的限高红外检测器15对车辆进行限高检测。
29.其中,牌照摄像头14将录入车辆牌照信息,从而实现方便管理统计进出车辆。
30.而人员管理门禁2中,首先进出场人员需佩戴独有的安全帽,在安全帽顶端粘贴全局唯一的rfid标签,rfid标签上录入有独有的人员信息,由于门禁架23上固定安装有rfid阅读器21,在施工人员进场的时候,通过rfid阅读器21读取安全帽上的rfid标签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帽,同时该进出场人员录入指纹与rfid标签上存储的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对该进出场人员进行放行,从而有效的进行施工人员进出场管理统计,同时筛选非本工地施工人员,防止普通民众进场干扰施工。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程施工智能化安防设备,通过限高红外检测器15检测车辆载货高度从而反映车辆是否超高,通过地磅器11检测车辆是否超重,牌照摄像头14录入进出车辆车牌信息;利用rfid阅读器21检测进出场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利用指纹录入器
管理筛选进出场人员数量以及是否为安全帽对应工作人员等信息。本装置能够在对施工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上提供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强制性要求相关人员佩戴安防配件,对施工现场的人车进行统一管理,从入口处进行调配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