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5448发布日期:2022-04-22 12:0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2.在农业灌溉方面,近些年来由农田浇灌模式逐渐发展为智能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智能灌溉主要对灌溉水源的智能控制,目前在农田灌溉时,大部分区域采用刷卡灌溉的方式,在供水房处设置卡机,种植户通过刷电卡后,卡机控制供水房内供水泵启动,进而用户可进行农田浇灌,虽然现有的灌溉卡机能够实现对灌溉水源的控制,但是对于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配置多个供水房,用户需要在每个供水房处的卡机上都要进行刷卡,整个浇灌控制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后续大规模农场建设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目前对于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配置的多个供水房,用户号需要在每个供水房处的卡机上都要进行刷卡,整个浇灌控制模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可拆卸设置在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壳体两侧分别穿设在所述限位腔内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rfid 读写器、lcd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mcu、rs485通讯接口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mcu分别与rfid读写器、lcd显示屏、控制按钮、rs485通讯接口以及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收发天线分别与若干个泵站控制端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泵站控制端无线通讯,所述rs485通讯接口通过rs485通讯总线与监控终端连接。
6.本技术通过rs485通讯总线实时接收监控终端的控制信号,mcu接收监控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向各泵站内发送控制信号,进而实现了一机多控,用户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各泵站启动,用户还可以通过在群控终端上刷电卡,同样可以实现一机多控,无需前往每个供水房进行刷卡,并且本技术通过监控终端、移动终端、群控终端以及泵站控制端实现农田灌溉系统的综合控制管理,监控终端和移动终端均可实现对多点泵站的同步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解决了目前单一控制模式的窘境。
7.优选地,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两侧分别穿设在限位腔内且所述加固板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
8.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腔内,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腔内。
9.优选地,所述加固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限位腔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防护壳内设置有若干个吸附磁片,所述吸附磁片与壳体后部设置的定位片相吸合。
11.优选地,所述泵站控制端包括泵站控制器,所述泵站控制器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收发天线电连接,所述泵站控制器通过继电器与供水泵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或gprs-dtu通讯模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4.本技术通过rs485通讯总线实时接收监控终端的控制信号,mcu接收监控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向各泵站内发送控制信号,进而实现了一机多控,用户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各泵站启动,用户还可以通过在群控终端上刷电卡,同样可以实现一机多控,无需前往每个供水房进行刷卡,并且本技术通过监控终端、移动终端、群控终端以及泵站控制端实现农田灌溉系统的综合控制管理,监控终端和移动终端均可实现对多点泵站的同步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解决了目前单一控制模式的窘境。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中防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1为防护壳,11为通孔,12为吸附磁片,13为限位腔,14为限位弹簧,15为限位板;
22.2为壳体,21为lcd显示屏,22为rfid读写器,23为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可拆卸设置在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壳体两侧分别穿设在所述限位腔内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rfid读写器、lcd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mcu、rs485通讯接口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mcu分别与rfid读写器、lcd显示屏、控制按钮、rs485通讯接口以及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收发天线分别与若干个泵站控制端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泵站控制端无线通讯,所述rs485通讯接口通过rs485 通讯总线与监控终端连接。
24.本技术通过rs485通讯总线实时接收监控终端的控制信号,mcu接收监控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向各泵站内发送控制信号,进而实现了一机多控,用户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各泵站启动,用户还可以通过在群控终端上刷电卡,同样可以实现一机多控,无需前往每个供水房进行刷卡,并且本技术通过监控终端、移动终端、群控终端以及泵站控制端实现农田灌溉系统的综合控制管理,监控终端和移动终端均可实现对多点泵站的同步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解决了目前单一控制模式的窘境。
25.下面结合附图1-4,具体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6.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组网功能的灌溉群控智能终端,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可拆卸设置在防护壳1内,所述防护壳1两侧均开设有限位腔13,所述限位腔3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壳体2两侧分别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3内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壳体2相配合。也就是说,在壳体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壳,利用防护壳避免减轻外部物体撞击壳体,避免壳体内大量电子元件出现损坏故障,在使用时,将壳体两侧分别插入到防护壳两侧的限位腔内,利用限位组件抵紧壳体,避免壳体出现晃动。
27.具体地,所述壳体2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两侧分别穿设在限位腔13内且所述加固板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也就是说,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固板,在使用时将加固板分别插入到限位腔内,此时限位组件可抵紧壳体,避免壳体出现晃动。需要注意的是,壳体插入到限位腔内时,此时壳体与防护壳整体呈阶梯状。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5和限位弹簧14,所述限位弹簧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腔13内,所述限位弹簧14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15连接,所述限位板15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腔13内。也就是说,当壳体两侧的加固板插入到限位腔内,加固板可推动限位板移动,两侧的限位腔内的限位板可自适应夹紧壳体,进而实现满足不同尺寸的壳体的夹紧固定,提高整体的通用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限位腔1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通孔11,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通孔11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还可以在防护壳和加固板上分别开设通孔和连接孔,当加固板插入到防护壳内时,利用连接螺栓穿过通孔和连接孔将防护壳和壳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壳体上的连接孔,当在室外配置防护箱时,还可直接将壳体安装在防护箱内的带有方形孔的支撑框架上。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壳1内设置有若干个吸附磁片12,所述吸附磁片12与壳体2后部设置的定位片相吸合。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壳体在防护壳内的稳定性,在防护壳内还设置吸附磁片,利用吸附吸盘可吸附壳体上的定位片,使得壳体后部稳定吸附在防护壳内,进而提高整体连接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定位片为金属铁片。
31.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rfid读写器22、lcd显示屏21和控制按钮23,所述壳体2 内设置有mcu、rs485通讯接口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mcu分别与rfid读写器、lcd 显示屏、控制按钮、rs485通讯接口以及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通过收发天线分别与若干个泵站控制端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泵站控制端无线通讯所述rs485通讯接口通过rs485通讯总线与监控终端连接。也就是说,通过rs485通讯总线实时接收监控终端的控制信号,mcu接收监控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向各泵站内发送控制信号,进而实现了一机多控,用户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各泵站启动,用
户还可以通过在群控终端上刷电卡,同样可以实现一机多控,无需前往每个供水房进行刷卡。需要注意的是,监控终端为带有rs485通讯接口的监控主机,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32.所述泵站控制端包括泵站控制器,所述泵站控制器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收发天线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或gprs-dtu通讯模块,所述泵站控制器通过继电器与供水泵电连接。也就是说,各泵站控制端内的泵站控制器收到控制信号后,泵站控制器控制对应的供水泵启停,同时泵站控制器将控制后的设备状态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反馈至群控终端,群控终端将设备状态信号传输至监控主机。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部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