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5403发布日期:2022-06-18 07:2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单票据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伪造银行存单票据的事件时有发生,给金融机构和客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主要通过人工观察存单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然而,仅通过银光和水印,仅能识别存单票据纸张的真假,对票据上信息的真伪并不能识别,并且,对于老年人和存在眼疾的人来说,观察存单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存在一定的困难。
3.也就是说,目前的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客户体验感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存单票据检验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及的至少一个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带,底座顶面为透明玻璃,该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装置还包括:
6.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与两侧连接件固定连接的框体,该框体中设置有可移动的凸透镜部件,
7.设置在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的摄像头,
8.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方、与两侧连接件通过转动轴连接的显示设备,
9.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通信单元,以及
10.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摄像头、显示设备、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11.具体地,所述凸透镜部件包括:两个不同倍数的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以及包裹所述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的边框。
12.优选地,所述底座顶面为由透明玻璃构成的长方体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底座灯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底座灯开关被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底座灯开关呈弹起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led灯带亮。
14.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状态灯,与所述底座灯开关连接,当所述底座灯开关被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时,所述状态灯显示为红色,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底座灯开关呈弹起状态,所述状态灯显示为绿色。
15.具体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两侧的第一银光照明灯和第二银光照明灯。
1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银光灯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呈弹起状态设置
在所述框体上,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所述银光灯开关,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银光照明灯和第二银光照明灯亮,控制所述led灯带灭,并使能所述摄像头。
1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18.第一银光灯隔板,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银光照明灯与所述摄像头;
19.第二银光灯隔板,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用于隔离所述第二银光照明灯与所述摄像头。
20.具体地,所述转动轴包括:多个限位部件,用于限定所述显示设备的开合角度。
21.优选地,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在所述显示屏上布置的左侧偏振膜和右侧偏振膜。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底座内部设置led灯带和在框体上设置凸透镜部件,可以实现对存单票据的银光和水印识别,以及通过摄像头拍摄放置在底座顶面的存单票据,并传送至远端服务器对拍摄的存单票据图像进行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识别,可以实现对存单票据信息的验证,本技术方案结合银光和水印识别、以及ocr技术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可以提高银行存单票据真伪识别的准确率,通过设置凸透镜部件,可以方便老年人和存在眼疾的人观察存单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提高了客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透镜部件的示意图;
27.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正视图;
2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29.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俯视图;
31.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仰视图;
32.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左侧视图;
33.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右侧视图;
34.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灯开关23和银光灯开关24的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鉴于目前的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技术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客户体验感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单票据检验装置,该装置结合银光和水印识别、以及ocr技术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可以提高银行存单票据真伪识别的准确率,并通过设置放大镜,可以方便老年人和存在眼疾的人观察存单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提高了客户体验感。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3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底座1,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led灯带11(参见图2),底座顶面为透明玻璃12,该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件13和14。
38.在实际操作中,底座顶面为由透明玻璃构成的长方体凹槽,用于放置存单票据。
39.参见图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40.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与两侧连接件固定连接的框体2,该框体中设置有可移动的凸透镜部件21,以及设置在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的摄像头22;
41.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方、与两侧连接件通过转动轴连接的显示设备3,显示设备3包括显示器31;
42.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通信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
43.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摄像头、显示设备、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44.通过在底座内部设置led灯带和在框体上设置凸透镜部件,可以实现对存单票据的银光和水印识别,以及通过摄像头拍摄放置在底座顶面的存单票据,并传送至远端服务器对拍摄的存单票据图像进行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识别,可以实现对存单票据信息的验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银光和水印识别、以及ocr技术识别银行存单票据真伪,可以提高银行存单票据真伪识别的准确率,通过设置凸透镜部件,可以方便老年人和存在眼疾的人观察存单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提高了客户体验感。
45.在实际操作中,显示设备3还包括:在所述显示屏上布置的左侧偏振膜和右侧偏振膜,这里的偏振膜可以预防偷窥。显示屏屏幕的左半面贴有左侧偏振膜,预防来自左侧的偷窥,左侧窥视者所见屏幕是黑色的,信息不可见;同样的显示屏屏幕右半面贴有右侧偏振膜防止偷窥,如此,可以较好地保护客户的数据隐私。
46.参见图3所示,为凸透镜部件的示意图,该凸透镜部件21包括:两个不同倍数的第一凸透镜211和第二凸透镜212、以及包裹所述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的边框213。
47.在实际操作中,该边框带有手柄,方便客户移动凸透镜部件。
48.图4是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正视图,参见图1和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底座灯开关23,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底座灯开关被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底座灯开关呈弹起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led灯带亮。
49.在具体实施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状态灯(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底座灯开关连接,当所述底座灯开关被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时,所述状态
灯显示为红色(表示装置待机中),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底座灯开关呈弹起状态,所述状态灯显示为绿色(表示装置使用中)。
50.图5是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两侧的第一银光照明灯25和第二银光照明灯26。
51.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银光灯隔板(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银光照明灯与所述摄像头;第二银光灯隔板(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用于隔离所述第二银光照明灯与所述摄像头。
52.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银光灯隔板设置在靠近摄像头一侧的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该第一银光灯隔板用于防止第一银光照明灯灯光照射摄像头部分,影响摄像头工作。同理,第二银光灯隔板设置在靠近摄像头一侧,用于防止第二银光照明灯灯光照射摄像头部分。
53.参见图1和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银光灯开关24,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呈弹起状态设置在所述框体上,当移动所述凸透镜部件时,所述凸透镜部件边框压制所述银光灯开关,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银光照明灯和第二银光照明灯亮,控制所述led灯带灭,并使能所述摄像头。
54.在实际操作中,该装置的显示设备可以有多个开合角度,通过转动轴来实现,图6是该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转动轴可以包括多个限位部件,例如,限位钢珠。
55.优选地,转动轴可以包括三个限位钢珠,对应3种视角。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设置独立的钢珠,用于关闭屏幕。最终,显示设备可以有四种固定角度的形态出现。
5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7-图10进一步示出了该装置的示意结构,其中,图7是该装置的俯视图,图8为该装置的仰视图,图9是该装置的左侧视图,图10是该装置的右侧视图。
57.以下结合图1和图11所示的底座灯开关23和银光灯开关24的控制电路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58.在装置初始状态时,底座灯开关23被框体压下,下面联通(常开点接通)红led亮起。当凸透镜部件(例如,放大镜)往右移动后底座灯开关23的常闭接通,绿led亮起,同时接通第二led灯,该第二led灯对应于底座led灯带亮,该led灯带用于方便观看票据水印。当凸透镜部件滑动到银光灯开关24时,开关24常开触电闭合,接通第一led灯,该第一led灯对应于第一银光照明灯25和第二银光照明灯26,用于照亮票据银光部分),同时脉冲信号触发摄像头(或者高拍仪)启动拍照系统。
59.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当客户握着凸透镜部件(例如,放大镜)手柄开始从左侧开始往右侧滑动时,首先手柄下面的开关23因没有放大镜边框的压力后弹起恢复成开关24的样子;同时,由于开关23接通使得整机通电,手柄在继续右移过程中,位于底座1中的灯带点亮,点亮的灯光透过底座顶面12透明玻璃后,直接将光线照射在放置在底座顶面12上的票据背面,透过凸透镜211(2倍放大)和凸透镜212(4倍放大),可以直接观察到票据中的水印纹理。当滑动手柄到达中心位置时压下开关24,触发“ocr”环节开始工作,此时,底座中的灯带关闭,位于凸透镜部件边框底部两侧的银光照明灯打开,辅助摄像头22的拍照补光过程,这个拍照过程大约在压合开关24后2秒钟内完成。拍摄完毕的文件被保存为jpg文件并实时传送到专门的服务器数据库接口,通过“ocr”技术实现图像信息转换文字信息的过程,并同步实现该信息与数据库中对应信息的比对,如果比对结果完全相同,在将“比对成功”发送
至装置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如果比对结果不完全相同,则显示屏会显示“请到窗口进一步复核”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银光照明灯25和第二银光照明灯26的光线会照射到票据的银光部位并反射银光。银光照明灯靠近摄像头的一侧有银光灯隔板保护,防止灯光照射摄像头部分。
60.也就是说,开关24的左边是给底座内的水印照明系统供电、进入开关24右侧时是给银光灯供电,正好压制上开关24时,银光灯给摄像头下面的票据补足光线,保证摄像头拍摄的jpg文件画面清晰。当带有放大镜的手柄又回到最左面位置压上开关23后,设备停止供电,检测过程结束。
61.在实际操作中,显示设备3可以是平板电脑,检验完成后,平板电脑上可以显示信息如下:“该存单票据通过检验”、或者“该存单票据检验存在误差,请客户到柜面进一步复核”等。
6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摄像头可以将完整的票据图像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ocr”识别过程,获取到该票据的完整信息,例如,票据编号、客户名称、金融机构名称、操作员信息等,将该票据的信息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可以判断该票据信息是否有误,如果有误,则将“该存单票据检验存在误差,请客户到柜面进一步复核”返回到显示屏,以便于客户及时发现问题。
63.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单票据检验装置,使用操作无需说明书指导,没有需要客户在使用时必须按的功能按钮,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放大镜从左到右的移动,又从右侧回到最左面,实现了对票据上的银光和水印的观察,同时通过“ocr”技术实现了票据信息与数据库中信息的比对过程,并将比对结果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还包括:
65.(1)保留了票据的银光、水印鉴别方法;
66.(2)为适合老年客户和眼疾客户使用准备了2倍的放大镜和4倍放大镜供客户观察选用;
67.(3)屏幕左半面贴的是左侧偏振膜,预防来自左侧的偷窥,左侧窥视者所见屏幕是黑色的,信息不可见;同样的,屏幕右半面贴的是右侧偏振膜,保护了客户的数据隐私;
68.(4)当设备不使用时,可以将显示设备屏幕朝下扣在框体2上,这样可以保护显示屏同时也保护了放大镜及摄像头。
69.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根据该详细的说明书是清楚的,因此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些实施方式的落入其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特征和优点。此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很多修改和改变,因此不是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限于所例示和描述的精确结构和操作,而是可以涵盖落入其范围内的所有合适修改和等同物。
70.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