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智能锁系统、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28576发布日期:2022-08-31 06:2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智能锁系统、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智能锁系统、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需要集中管理的如公寓、民宿酒店以及校园等场合的智能锁,一般需要在服务器完成相关活体生物信息(例如人脸信息)的采集和保存,在用户需要开锁时,只需要在锁端触发,摄像头实时采集活体生物信息,并通过通信模组将活体生物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再将实时采集的活体生物信息与保存的活体生物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向锁端发送开锁指令,使得锁端执行开锁的动作。一方面,由于每次开锁均需要锁端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才能获得服务器发送的授权开锁指令,将增加开锁的功耗;另一方面,在锁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信号较差或者无法建立通信连接时,还会导致开锁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开锁的问题,给用户造成严重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智能锁、智能锁系统、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及存储介质,只需要走到锁前唤醒门锁,本地活体比对即可开锁,不仅降低了开锁的功耗,还有效缩短了开锁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服务端发送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连接,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执行模块,执行模块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的开锁动作指令。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锁,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智能锁的第一通信模块与服务端通信连接,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模块接收服务端发送的用户预先上传的生物信息;存储模块可以存储服务端发送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当用户走到智能锁前时,智能锁的图像采集模块自动采集用户的当前生物信息,第一处理模块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在二者的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时,第一处理模块向执行模块发送开锁指令,执行模块在收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的开锁指令时,执行开锁的动作,完成开锁。在用户需要开锁时,只需要走到锁前,与智能锁本地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活体比对即可,不需要智能锁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不仅降低了开锁的功耗,还有效缩短了开锁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生物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的一种: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或虹膜信息。由于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或虹膜信息具有唯一对应性,通过实时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再将生物信息与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可以准确识别用户的身份,避免了常规门锁的忘记携带门卡或者钥匙时无法开锁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密码锁时忘记密码而无
法开门的问题。开锁过程方便快捷,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系统,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智能锁。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智能锁系统还包括:用户端,用户端包括采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住房信息,身份信息包括生物信息;服务端,服务端包括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注册信息,建立用户与智能锁的对应关系;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
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智能锁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户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以及住房信息,并由第二通信模块向服务端发送用户的生物信息和住房信息,服务端可以建立用户与智能锁的对应关系,服务端将接收的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智能锁可以持续存储特征值信息,用户在需要开锁时,只需要走到智能锁前,让智能锁采集到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智能锁可以自动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开锁。开锁的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做什么动作,也不需要智能锁联网获取服务端的开锁指令,故而不仅降低了开锁的功耗,还有效缩短了开锁时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用户端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或平板电脑。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通过手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住房信息等注册信息,可以减少智能锁在注册人脸信息时对屏幕的依赖,而开锁时只需要采集人脸、虹膜或者指纹的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模组即可完成开锁。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还降低了智能锁的成本。
11.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端录入的注册信息;其中,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住房信息,身份信息包括生物信息;根据注册信息,建立用户与智能锁的对应关系;接收将生物信息,并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的存储模块;其中,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用于与智能锁采集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进行匹配。
12.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提出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户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以及住房信息,根据住房信息和生物信息,服务端可以建立用户与智能锁的对应关系,服务端接收的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智能锁可以持续存储信息,用户在需要开锁时,只需要走到智能锁前,让智能锁采集到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智能锁可以自动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开锁。开锁的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做什么动作,也不需要智能锁联网获取服务端的开锁指令,故而不仅降低了开锁的功耗,还有效缩短了开锁时间。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册信息的采集方式至少包括应用程序app、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中的一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app、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等方式录入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便捷的录入生物信息和住房信息,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当用户走到智能锁前实时采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时,智能锁可以自动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完成开锁动作。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还包括:判断注册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注册信息不符合要求,则向用户端发送重新录入的指令。用户的注册信息应具有预设的格式,例如,生物信息应满足预设的清晰度、拍摄角度等要求,住房信息应包括用户
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生物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通过集成的活体生物特征提取算法,将活体生物信息提取出生物特征信息。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采集到的活体生物信息的照片。
17.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应用于智能锁,包括: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存储模块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匹配;若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的匹配度超过预设阈值,则执行开锁指令。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18.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本技术第三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提出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
19.实施本发明的智能锁、智能锁系统、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及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只需要走到锁前唤醒门锁,本地活体比对即可开锁,不仅降低了开锁的功耗,还有效缩短了开锁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锁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的流程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的服务端的逻辑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的智能锁的逻辑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智能锁100、图像采集模块110、第一通信模块120、存储模块130、第一处理模块140、执行模块150、用户端200、采集模块210、第一采集单元211、第二采集单元212、第二通信模块220、服务端300、第三通信模块310、第二处理模块320、信息管理端40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种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描述的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10,图像采集模块110用于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第一通信模块120,第一通信模块120与服务端300建立通信连接;存储模块130,存储模块130用于存储服务端300发送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第一处理模块140,第一处理模块140与图像采集模块110、存储模块130连接,第一处理模块140用于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执行模块150,执行模块150与第一
处理模块140连接,执行模块150用于执行第一处理模块140发送的开锁动作指令。
31.进一步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活体信息)包括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或虹膜信息。
32.进一步地,生物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服务端300通过集成的活体生物特征提取算法,将生物信息提取出生物特征信息,并将其下发到智能锁100。或者,生物信息包括采集到的活体生物信息的照片,服务端300就采集到的生物信息的照片发送到智能锁100。
33.具体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为人脸信息时,智能锁100可以通过图像采集模块110采集人脸图像进行面部识别而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第一处理模块140再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与存储模块130存储的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即将当前人脸信息与预存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时,第一处理模块140向执行模块150发送开锁指令,执行模块150再执行开锁的动作。其中,存储模块130存储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由服务端300提前发送;预设阈值为管理者根据需要设定。
34.可以理解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为指纹信息或者虹膜信息时,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开锁。
35.当然,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也可以为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或虹膜信息中的多种信息的组合。其开锁方法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
36.参照图1,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系统,包括:智能锁100;用户端200,用户端200包括采集模块210和第二通信模块220,采集模块210用于采集用户的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住房信息,身份信息包括生物信息;服务端300,服务端300包括第二处理模块320和第三通信模块310,第三通信模块310用于与第一通信模块120、第二通信模块220建立通信连接,第二处理模块320用于:根据注册信息,建立用户与智能锁100的对应关系;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100。其中,采集模块210包括第一采集单元211和第二采集单元212,第一采集单元211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第二采集单元212用于录入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37.可以理解的,第一通信模块120与第三通信模块310之间、第二通信模块220与第三通信模块31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包括:蓝牙、wifi、nb-lot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或移动数据。
38.可以理解的,智能锁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管理端400,信息管理端400与用户端200、服务端300通信连接,信息管理端400用于管理智能锁100以及用户的注册信息。信息管理端400可以监控哪些智能锁100是可以给用户开放权限,以便用户可以申请有权限访问的智能锁100的访问信息,并上传个人的生物信息。
39.其中,信息管理端400可以作为管理者管理用户的注册信息以及智能锁100信息的端口。用户的注册信息,可以包括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信息;住房信息包括酒店的已入住房间和空余房间的信息,或者厂房的可以申请权限的智能锁100的信息,以便用户选择入住的房间,并将用户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下发到对应的智能锁100端。
40.进一步的,用户端200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或平板电脑。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通过手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住房信息等注册信息,可以减少智能锁100在注册人脸信息时对屏幕的依赖,而开锁时只需要采集人脸、虹膜或者指纹的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模组即可完成开锁。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还降低
了智能锁100的成本。
41.当然,用户端200还可以设置为pc端,采集模块210位活体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在活体图像采集设备上采集用户的生物信息,再由第二通信模块220将生物信息上传至服务端300,以供服务端300对采集的生物信息,服务端300再将生物信息下发至智能锁100,智能锁100再将接收到的生物信息保存至存储模块130,当用户走到智能锁100前时,智能锁100自动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智能锁100将保存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在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时,第一处理模块140向执行模块150发送开锁指令,再由执行模块150完成锁的动作。
42.可以理解的,采集模块210包括摄像头模块。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集生物信息时,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模块可以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和/或虹膜信息。
43.当然,采集模块210也可以包括指纹模块,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集生物信息时,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指纹模块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44.参照图2、图3,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45.s100、获取用户端200录入的注册信息;其中,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住房信息,身份信息包括生物信息;
46.可以理解的是,服务端300在收到用户端200录入的注册信息时,需要判断注册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若注册信息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向用户端200发送重新录入的指令。例如,若用户端200录入的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注册信息的格式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向用户端200发送重新录入对应注册信息的指令;若用户端200录入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或者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的清晰度不满足要求,或者不完整,不足以解析出生物特征信息时,则需要向用户端200发送重新录入生物信息的指令。
47.进一步的,所述注册信息的采集方式至少包括应用程序app、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中的一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app、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等方式录入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便捷的录入生物信息和住房信息,服务端300接收生物信息的生物信息,服务端300再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100,当用户走到智能锁100前实时采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时,智能锁100可以自动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完成开锁动作。
48.进一步地,生物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服务端300通过集成的活体生物特征提取算法,将生物信息提取出生物特征信息,并将其下发到智能锁100。或者,生物信息包括采集到的活体生物信息的照片,服务端300就采集到的生物信息的照片发送到智能锁100。
49.s200、根据注册信息,建立用户与智能锁100的对应关系;
50.可以理解的是,注册信息还可以包括住房信息。若智能锁100在酒店管理系统中使用,则用户端200在注册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可以入住的房间,服务端300根据用户选择的房间,可以将用户与选择房间对应智能锁100建立对应关系。若智能锁100在厂房或者校园等场合中使用,用户申请对应至少一个门户的访问权限,服务端300则可以将用户与可以授权访问的门户对应的智能锁100建立对应关系。
51.s300、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智能锁100的存储模块130;其中,存储模块130用于存储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用于与智能锁100采集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进行匹配。
52.具体的,人脸信息可以由人脸识别算法解析成面部特征信息;指纹信息可以由指纹识别算法解析成指纹数据特征;虹膜信息可以由虹膜识别算法解析成虹膜特征信息。
53.当然,生物信息还可以为掌纹信息。
54.服务端300再将生物信息由第三通信模块310下发至智能锁100的存储模块130。
55.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应用于智能锁包括:
56.s400、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
57.具体为,智能锁100通过图像采集模块110采集用户的当前活体生物信息。
58.s500、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进行匹配;
59.智能锁100内的存储模块130存储有从服务端300发送的生物信息,智能锁100的第一处理模块140将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匹配。
60.s600、若当前活体生物信息与生物信息的匹配度超过预设阈值,则执行开锁指令。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61.当二者的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时,则认为当前用户与录入信息的用户是同一个人,第一处理模块140向执行模块150发送开锁指令,执行模块150执行开锁指令。
62.参照图2、图3,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
63.用户在智能手机的app或者公众号的入口,录入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注册信息;
64.服务端300检测用户录入的注册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上述的注册信息筛选出可选的住房或者门户信息,并将可选的住房或者门户信息下发到用户端200供用户选择;其中,可选的住房或者门户信息可以由信息管理端400进行发布并上传到服务端300。
65.用户选择对应的住房或者门户,并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上传到服务端300;
66.服务端300将用户端200上传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解析成人脸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并将人脸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下发到用户选择对应住房或者门户的智能锁100,智能锁100将人脸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保存至存储模块130;
67.用户走到对应住房或者门户的智能锁100前,智能锁100的图像采集模块110自动采集用户的当前人脸信息(当前指纹信息、当前虹膜信息);
68.智能锁100的第一处理模块140则将图像采集模块110采集的当前人脸信息(当前指纹信息、当前虹膜信息)与存储模块130存储的人脸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进行匹配;
69.若二者的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时,则第一处理模块140向执行模块150发送开锁指令,执行模块150再执行开锁的动作;
70.若二者的匹配度不满足预设阈值,则提示面部(指纹、虹膜)识别失败。
71.本技术的第五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本技术第三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提出的智能锁的授权开锁方法。
72.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他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73.程序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者某些中间形式等。存储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7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7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