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0511发布日期:2023-03-22 09:0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系统接地线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高压输电线路系统的工作过程中,设备需要定期停电检修,此时,需要挂接接地线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突然来电对操作人员造成触电伤害,并且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拆除接地线,避免设备输电时造成设备带电接地事故,为了避免存在漏拆地线的情况,就需要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
3.其中公布号为cn2047208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但上述专利中,在管理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身份识别安全性能较差,只要身份卡识别就能取出地线装置,如果卡丢失别人一样可以取出地线装置,安全管理不足,而且在使用时,无法对地线装置进行远程定位监控,不能与现场电力人员联网共同管理,降低地线装置的安全管理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包括管理柜、管理电脑终端和移动管理终端,所述管理柜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卡扣,两组所述卡扣的内壁均卡接有挂接杆组,所述管理柜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锁扣架,每个所述锁扣架的内部均设有智能接线头,两个所述智能接线头分别通过两个铜绞线与两个挂接杆组电性连接,每个所述锁扣架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电动推杆,每个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管理柜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指纹密码器,所述管理柜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管理柜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识别器,所述管理柜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铰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正面安装有智能锁把,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卡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智能锁把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指纹密码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管理电脑终端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管理终端无线连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和单片机,每个所述智能接线头的外表面均固定镶嵌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分别通过无线网与管理电脑终端和移动管理终端无线连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指纹密码器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每个所述指纹密码器的正面均固定镶嵌有显示屏,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挂接杆组的挂杆均为环氧树脂材质,且底端均套设有绝缘套。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门的正面固定镶嵌有玻璃观察框,所述玻璃观察框的正面开设有两组通风孔。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理柜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腿,每个所述支腿的底面均开设有固定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装置通过设置的卡识别器、智能锁把、摄像头、显示屏、指纹密码器、电动推杆、夹持板和智能管理器,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双重身份识别和开锁,并进行实时记录,便于地线装置的安全取存管理,并通过设置的定位器、管理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地线装置的远程监控管理,并与现场施工人员的网联配合,实现地线装置的有效管理,便于地线装置的管理和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的管理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中管理柜正视图的剖视图。
16.图3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中智能接线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中图2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中智能管理系统图。
19.图中:1、管理柜;2、支腿;3、固定孔;4、智能锁把;5、通风孔;6、卡识别器;7、防护门;8、玻璃观察框;9、绝缘套;10、卡扣;11、锁扣架;12、管理电脑终端;13、铜绞线;14、挂接杆组;15、指纹密码器;16、智能控制器;17、定位器;18、智能接线头;19、夹持板;20、电动推杆;21、摄像头;22、显示屏;23、移动管理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地线管理装置,包括管理柜1、管理电脑终端12和移动管理终端23,管理柜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卡扣10,两组卡扣10的内壁均卡接有挂接杆组14,管理柜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锁扣架11,每个锁扣架11的内部均设有智能接线头18,两个智能接线头18分别通过两个铜绞线13与两个挂接杆组14电性连接,每个锁扣架11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电动推杆20,每个电动推杆20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9,管理柜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指纹密码器15,管理柜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智能控制器16,管理柜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识别器6,管理柜1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铰接有防护门7,防护门7的正面安装有智能锁把4,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卡识别器6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智能锁把4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指纹密码器15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电动推杆20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管理电脑终端12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管理终端23无线连接。
24.智能控制器16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和单片机,每个智能接线头18的外表面均固定镶嵌有定位器17,定位器17分别通过无线网与管理电脑终端12和移动管理终端23无线连接,能够对智能接线头18进行定位监控,便于地线装置的远程监控管理,每个指纹密码器15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摄像头21,每个指纹密码器15的正面均固定镶嵌有显示屏22,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摄像头21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6通过导线与显示屏22电性连接,能够对工作人员取放地线装置时进行摄像记录,便于对地线装置的管理工作。
25.每个挂接杆组14的挂杆均为环氧树脂材质,且底端均套设有绝缘套9,能够增加挂接杆组14绝缘性能,便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防护门7的正面固定镶嵌有玻璃观察框8,玻璃观察框8的正面开设有两组通风孔5,能够清晰的观察管理柜1内部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了解管理柜1内部的情况,管理柜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腿2,每个支腿2的底面均开设有固定孔3,能够对管理柜1进行安装固定,增加管理柜1的稳定性,便于地线装置的安全存放管理。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7.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支腿2和固定孔3对管理柜1进行安装固定,对管理柜1进行通电,接着把挂接杆组14挂扣在卡扣10的内部,同时将智能接线头18放入到然后锁扣架11内部,通过指纹密码器15输入指纹,控制电动推杆20工作,带动夹持板19向下移动,完成对智能接线头18的锁固,关闭防护门7,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地线装置时,将工作识别卡放置在卡识别器6上面进行刷卡识别,使智能锁把4开合,将防护门7打开,进入到管理柜1内部,然后将指纹按压在指纹密码器15出,进行指纹输入,使电动推杆20升起,对智能接线头18进行解锁并取出,然后将挂接杆组14取出,完成地线装置的身份识别取出,同时利用摄像头21对工作人员进行录像记录,同时将记录传递给管理电脑终端12和移动管理终端23进行管理,在使用地线装置时,利用定位器17对地线装置进行时刻定位,通过与现场电力人员的网联,实现对地线装置的有效远程管理。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