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智能门锁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8656发布日期:2023-12-08 12:5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具体涉及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智能门锁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智能门锁。目前,相关的智能门锁大都具有以下至少一种识别方式: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静脉识别等。当一种智能门锁具有至少两种识别方式时,通常根据识别物与智能门锁距离确定采用哪个识别方式进行识别,例如,在检测到识别物与智能门锁距离小于等于20厘米,采用掌静脉识别方式,在检测到识别物与智能门锁距离大于20厘米小于50厘米,采用人脸识别方式。

2、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识别方式对用户进行验证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第一,在一种智能门锁具有至少两种识别方式时,每种识别方式具有一定的距离限制,在一段设定距离内只能采用一种识别方式进行识别,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多次移动达到设定距离以进行识别验证,造成识别验证耗时较长,且多次验证失败,会造成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被锁定,无法继续识别,对用户造成不便,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4、第二,在光线较暗处或者光线不均匀处,采集的人脸图像中存在阴影,造成采集的人脸图像的清晰度较低,导致人脸识别的准确性较低。

5、第三,采用上述识别方式的智能门锁未能根据历史识别次数确定识别失败的人员是否为异常人员甚至危险人员,当有异常人员甚至危险人员尝试开锁时,未对用户进行预警,导致用户的安全性较低。

6、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智能门锁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3、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门锁,该方法包括:响应于通过相关联的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识别距离内存在物体,通过相关联的摄像装置对目标环境进行拍摄,得到目标环境图像;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手掌识别,得到手掌识别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手掌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满足预设手掌条件,通过相关联的红外摄像装置采集掌静脉图像,其中,上述预设手掌条件为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中包括且只包括一个表征完整手掌区域的图像;对上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掌静脉匹配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手掌识别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不满足上述预设手掌条件,或确定上述掌静脉匹配结果表征匹配失败,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人脸识别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中包括人脸区域,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人脸区域裁切处理,得到人脸图像;对上述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处理,得到人脸匹配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掌静脉匹配结果或上述人脸匹配结果表征匹配成功,控制上述智能门锁包括的门锁电机组件执行开锁操作。

4、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人脸匹配结果表征匹配失败,通过相关联的第一光照度传感器和相关联的第二光照度传感器分别采集上述目标环境对应的光照强度,其中,上述第一光照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光照度传感器分别位于上述智能门锁的两侧;确定上述第一光照强度和上述第二光照强度是否满足预设光照强度条件;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光照强度和上述第二光照强度不满足上述预设光照强度条件,根据上述第一光照强度和上述第二光照强度,确定第一光源的第一目标光照度和第二光源的第二目标光照度,其中,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分别位于上述智能门锁的两侧;根据上述第一目标光照度和上述第二目标光照度,控制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第二光源执行发光操作;通过上述摄像装置采集上述第一光源下和上述第二光源下的光照人脸图像;对上述光照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光照人脸特征信息;根据预存人脸特征信息集合,对上述人脸特征加权信息进行匹配处理,得到人脸特征匹配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人脸特征匹配结果表征人脸匹配成功,控制上述智能门锁包括的门锁电机组件执行开锁操作。

5、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人脸匹配结果表征匹配失败,对上述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特征信息;根据预存周内异常人脸特征信息集合,对上述人脸图像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周内异常匹配结果;响应于确定上述周内异常匹配结果表征周内异常人脸匹配成功,从上述预存月内异常人脸特征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上述人脸图像特征信息的预存月内异常人脸特征信息,作为目标月内异常人脸特征信息;确定上述目标月内异常人脸特征信息对应的历史异常检测次数;响应于确定上述历史异常检测次数大于等于预设历史异常检测次数阈值,确定上述智能门锁的地点信息;获取对应上述地点信息的危险人员人脸特征信息集合;对于上述危险人员人脸特征信息集合中的每个危险人员人脸特征信息,确定上述危险人员人脸特征信息与上述人脸图像特征信息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响应于确定所确定的各个人脸特征相似度中存在大于等于预设人脸特征相似度阈值的人脸特征相似度,根据上述人脸图像,生成危险人员报警信息;响应于确定所确定的各个人脸特征相似度中不存在大于等于预设人脸特征相似度阈值的人脸特征相似度,根据上述人脸图像,生成异常人员报警信息;将上述危险人员报警信息或上述异常人员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终端设备。

6、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距离检测装置,被配置成检测预设识别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摄像装置,被配置成采集图像;红外摄像装置,被配置成采集掌静脉图像;门锁电机组件,被配置成执行开锁操作;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7、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8、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智能门锁识别验证的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具体来说,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的原因在于:在一种智能门锁具有至少两种识别方式时,每种识别方式具有一定的距离限制,在一段设定距离内只能采用一种识别方式进行识别,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多次移动达到设定距离以进行识别验证,造成识别验证耗时较长,且多次验证失败,会造成智能门锁的识别方式被锁定,无法继续识别,对用户造成不便。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门锁电机组件控制方法,首先,响应于通过相关联的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预设识别距离内存在物体,通过相关联的摄像装置对目标环境进行拍摄,得到目标环境图像。由此,在预设识别距离存在物体时,可以对目标环境图像进行采集,以进行识别验证。其次,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手掌识别,得到手掌识别结果。由此,可以识别预设识别距离内用户的手掌状态。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手掌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满足预设手掌条件,通过相关联的红外摄像装置采集掌静脉图像。其中,上述预设手掌条件为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中包括且只包括一个表征完整手掌区域的图像。由此,在确定上述目标环境内存在一个且只有一个完整手掌时,可以采集掌静脉图像用于进行掌静脉识别。之后,对上述掌静脉图像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掌静脉匹配结果。由此,可以对上述掌静脉图像进行识别验证,以确定是否验证成功。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手掌识别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不满足上述预设手掌条件,或确定上述掌静脉匹配结果表征匹配失败,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由此,可以在上述目标环境内不存在一个且只有一个完整手掌时,或者识别掌静脉未成功时,确定上述目标环境中是否存在人脸。之后,响应于确定上述人脸识别结果表征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中包括人脸区域,对上述目标环境图像进行人脸区域裁切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由此,可以在确定上述目标环境中存在人脸时,从上述目标环境图像中裁切得到人脸图像,从而减少后续进行人脸匹配的图像的大小,减少处理步骤,提高效率。之后,响应于确定上述掌静脉匹配结果或上述人脸匹配结果表征匹配成功,控制上述智能门锁包括的门锁电机组件执行开锁操作。由此,可以在掌静脉识别成功或人脸识别成功时进行开锁。也因为仅需要在预设识别距离内采集图像,从而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识别方式,不需要用户移动调整至对应的距离范围内,以确定识别方式,从而可以减少用户移动调整的步骤,减少识别验证耗时,使用方便,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