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报警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993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报警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防盗报警发射器,特别适合与手机或BP机作为接收器的防盗报警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由电源部分、蓄电池、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人体感应器、室内呼叫报警器、门控电路、电话机和在电话机内加装的延时电路部分组成,电源部分由220伏市电与电源变压器B1、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电容C1、电阻R1、单向二极管D6连接,电流正极的一端与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1)、人体感应器(2)及室内呼叫报警器(6)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1)的输出负载两端分别并接有继电器J1、J2;人体感应器(2)的输出负载端也并接有继电器J3;门控电路是由开关K1、K2、继电器J3的常开开关J3K并联后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至B线,另一端则与继电器J2的常闭开关J2K和J1的常闭开关J1K串联后再连接至A线;而室内呼叫报警电路的连接是一端接电源负极,至开关K1、K2或J3K及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1)收到发射指令后,J2K中的常闭变为常开即触点转向与O点连接,然后接到室内呼叫报警器Y的一端,另一端接电源正极构成室内报警回路,处于戒备状态;引线A连至电话机(5)的G点,引线B连至电话机(5)的H点,G、H与电话机(5)电源免提开关(4)并联;开关K1、K2分别装在门上。
电话机延时电路部分是由干簧管继电器(7)、开关K3、电容C2、单向二极管D6、开关三极管BT及电阻R2组成,带有开关K3的干簧管继电器(7)上绕线圈L一端与电容C2负极连接,电容C2正极经单向二极管D6、开关三极管BT与线圈L的另一端连接,延时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正极连接,另一端并接开关三极管BT集电极和引线C端连接在一起,引线C与电话机(5)中开关(3)的一端连接,引线F与电话机(5)中的M点连接,M点为电话机(5)底板负极电源,开关(3)的另一端接至电话机(5)的Q点上,Q点为电话机(5)底板正极电源,干簧管继电器(7)的铁芯引线D、E连接电话机(5)的重拨开关(8)的两端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整机工作电流在100mA左右,具有省电、成本低、适用面广、信号传递距离远, 同时能监听到对方动静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报警发射器是由电源部分、蓄电池、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人体感应器、室内呼叫报警器、门控电路、电话机和电话机中加装的延时电路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电源部分由220伏市电与变压器B1,D1~D4组成桥式电路,电容C1、电阻R1、单向二极管D5连接,电流正极的一端与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1)、人体感应器(2)及室内呼叫报警器(6)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1)的负载输出两端分别接有继电器J1、J2,人体感应器(2)负载输出端与继电器J3并接,门控电路由开关K1、K2、继电器J3的常开开关J3K并联,一端接电源负极后再与B线连接,另一端与常闭开关J2K串联再和开关J1K串联后接到A端,开关J2K的常开点O用以夜间需戒备报警时指令继电器J2动作,带动触点转向O点作报警戒备状态,引线A连在电话机(5)的G点,引线B连在电话机(5)的H点,开关K1、K2分别装在门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发射器,其特征是电话机延时电路部分由干簧管继电器(7)、开关K3、电容C2、单向二极管D6、开关三极管BT、电阻R2组成,带有开关K3的干簧管继电器(7)的线圈L的一端与电容C2负极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电阻R2、单向二极管D6、开关三极管BT连接再与干簧管继电器(7)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延时电阻R2的一端接在电容C2正极,另一端接在开关三极管BT的集电极上和C线连接,引线F与电话机(5)的M点连接,引线C与电话机(5)中开关(3)的一端连接,开关(3)的另一端与Q点连接,干簧管继电器(7)的铁芯引线E、D并接电话机(5)的重拨开关(8)两端。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发射器,其特征是AB端的G、H与电话机(5)电源免提开关(4)并联;Q、M与电话机(5)工作电源并联;Q点为电话机(5)底板正极电源,M点为电话机(5)底板负极电源,W、I为麦克风MIC的接线柱。开关(3)接通延时电路起延时工作,电话机(5)成自拨器。
专利摘要一种防盗报警发射器,由电源部分、蓄电池、数码无线遥控分段接收器、人体感应器、室内呼叫报警器、门控电路、电话机和电话机中加装延时电路部分组成,把房门、窗户、防盗网等紧密地连成一体,克服了传统的局限性,只要随身携带手机或BP机,随时随地即能监听自己家门是否平安,若有小偷作案,可及时报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整机工作电流在100mA左右,具有省电、成本低、适用面广、信号传递距离远,同时能监听到对方动静等优点。
文档编号G08B13/00GK2585333SQ0225009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
发明者杨太松 申请人:杨太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