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指挥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765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光指挥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光指挥棒,包括手持部、棒体和发光装置,所述手持部的上端与所述棒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棒体内,所述棒体内表面设有反光层,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电源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连接件包括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所述负极接触部为锥形弹簧件,所述负极传导部为长条形,所述负极接触部和所述负极传导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源与发光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闪光指挥棒具有警示信号强、电源接触可靠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闪光指挥棒。 一种闪光指挥棒

【背景技术】
[0002] 闪光指挥棒属于诱导灯的一种,现有技术的闪光指挥棒由棒体、电源和发光件组 成,多为单一颜色,警示效果差,表达信息单词,难以在不同场合分类使用,并且这种发光捧 一般只能在夜间使用;此外,现有技术的闪光指挥棒常因电源的接触不良导致闪光指挥棒 不能正常发光,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存在警示信号不强、发光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警示信号强、电源接触可靠的闪光 指挥棒。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种闪光指挥棒,包括手持部、棒体和发光装置,所述手持部的上端与所述棒体的 下端螺纹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棒体内,所述棒体内表面设有反光层,所述手持部内设有 电源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连接件包括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 所述负极接触部为锥形弹簧件,所述负极传导部为长条形,所述负极接触部和所述负极传 导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源与发光装置电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传导部与负极接触部的直径大的端面连接,所述负极传导部 的自由端具有弯曲弧度。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控制线路板和光源,所述负极传导部与控制线路板 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负极接触部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电源正极与控制线路板的正极电连 接,所述光源与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LED灯,所述光源为两个以上,所述光源为红色光源、绿色 光源或白色光源的至少一种。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包括基础反光层和表层,所述表层间隔分布在所述基础反 光层上,所述表层的间隔分布方式为横向分布、纵向分布、斜向分布或网格状分布。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表层的颜色与所述基础反光层的颜色不同,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表 层的颜色不同。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反光材料。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为反光膜,所述反光膜黏贴于棒体内表面。
[0013]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与发光装置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表面设有橡胶 层。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棒体下端开口处设有橡胶圈,所述棒体外表面设有防水层。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1)通过底座中连接件的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克服现 有技术中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接触部位摩擦生锈导致电池接触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 型的闪眼灯中的连接件不会出现生锈现象,导电性能稳定,保证电池接触良好,锥形弹簧件 的结构使负极接触部与电池负极的接触面达到最大,从而提高电池接触性能;
[0017] (2)棒体内表面设有反光层的结构设计,使得不论是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或者是环 境中的光照射在反光层上时均发生反射,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光指挥棒的连接件的结构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光指挥棒的结构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光指挥棒的侧面剖视图。
[0021] 标号说明:
[0022] 1、手持部;11、连接件;111、负极接触部;112、负极传导部;12、电池;2、棒体;31、 光源;32、控制线路板;4、反光层;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4]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连接件11的负极接触部111和负极传导部 112 -体成型、及反光层4设置在棒体2的内表面,从而使闪光指挥棒发光稳定且警不信号 强。
[0025]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闪光指挥棒,包括手持部1、棒体2 和发光装置,所述手持部1的上端与所述棒体2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棒体2 内,所述棒体2内表面设有反光层4,所述手持部1内设有电源和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11 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连接件11包括负极接触部111和负极传导部112,所述负极接触部 111为锥形弹簧件,所述负极传导部112为长条形,所述负极接触部111和所述负极传导部 112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源与发光装置电连接。
[0026]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 (1)通过手持部1中连接件11的负极接触部111和负极传导部112 -体成型的结 构设计,克服现有技术中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接触部位摩擦生锈导致电池12接触不 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闪眼灯的连接件11不会出现生锈现象,导电性能稳定,保证电池 12接触良好,锥形弹簧件的结构使负极接触部111与电池12负极的接触面达到最大,从而 提高电池12接触性能;
[0028] (2)棒体2内表面设有反光层4的结构设计,使得不论是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或者是 环境中的光照射在反光层上时均发生反射,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
[0029]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进一步的,所述负极传导部112与负极接触部111的直 径大的端面连接,所述负极传导部112的自由端具有弯曲弧度;负极传导部112的自由端具 有弯曲弧度使得其与接触面的接触从点接触变为线接触,同时负极传导部112的自由端不 会刮伤其接触面。
[0030]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控制线路板32和光源31,所述负极传导部112与控 制线路板3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负极接触部111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电源正极与控制线 路板3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光源31与控制线路板32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源、光源31和控 制线路板32的电控制,本实施例的电源为电池12。
[0031]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31为LED灯,所述光源31为两个以上,所述光源31为红色光 源、绿色光源或白色光源的至少一种;光源31也可以设置成不同颜色,如红色光源、绿色光 源或者其他颜色,也可以设置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光源。
[0032]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包括基础反光层和表层,所述表层间隔分布在所述基础反 光层上,所述表层的间隔分布方式为横向分布、纵向分布、斜向分布或网格状分布;所述表 层的颜色与所述基础反光层的颜色不同,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表层的颜色不同;基础发光层 上间隔覆盖有表层,当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表层覆盖在基础层上,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彩 条,反射出多样的色彩,以此获得丰富的警示信息;例如,当绿色光源透过白色反光层后仍 为绿光,当绿色光源透过红色反光层后变为黄色光,以此获得多种不同颜色的警示光。
[0033]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4的材料为反光材料,所述反光层4为反光膜,所述反光膜 黏贴于棒体内表面;现有技术中的反光材料均可以用于反光层的制作。
[0034]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关5,所述开关5与发光装置电连接,所述开关5的表面设有橡 胶层;实现闪光指挥棒的手动开启或关闭控制,橡胶层具有保护开关的作用。
[0035] 进一步的,所述棒体2下端开口处设有橡胶圈,所述棒体2外表面设有防水层;橡 胶圈可以增大棒体与手持部的摩擦,使棒体2与手持部1连接更牢固;防水层可以保护棒体 2内的控制线路板32进行正常工作,使闪光指挥棒可以在阴雨天气中使用。
[003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闪光指挥棒的有益效果为:
[0037] (1)克服现有技术中负极接触部和负极传导部接触部位摩擦生锈导致电池 12接 触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闪眼灯中的连接件不会出现生锈现象,导电性能稳定,电池12 接触良好;本实用新型的闪眼灯的负极接触部与电池12负极的接触面达到最大,从而使电 池12接触可靠;
[0038] (2)使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和环境中的光照射在反光层上时均发生反射,具有良好 的反光效果;
[0039] (3)负极传导部的自由端与接触面的接触从点接触变为线接触,提高接触性能,同 时具有保护接触面的效果;
[0040] (4)实现电源、光源、控制线路板和开关的电控制,操作方便;
[0041] (5)防水层可以保护棒体内的控制线路板进行正常工作,使闪光指挥棒可以在阴 雨天气中使用;
[0042] (6)反光层形成多种色彩的反射光,从而获得丰富的警示信息,警示信号强。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闪光指挥棒,包括手持部、棒体和发光装置,所述手持部的上端与所述棒体的下 端螺纹连接,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棒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内表面设有反光层,所述手 持部内设有电源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连接件包括负极接触部和 负极传导部,所述负极接触部为锥形弹簧件,所述负极传导部为长条形,所述负极接触部和 所述负极传导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源与发光装置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传导部与负极接触部的 直径大的端面连接,所述负极传导部的自由端具有弯曲弧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控制线路板和 光源,所述负极传导部与控制线路板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负极接触部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 电源正极与控制线路板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光源与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灯,所述光源为两 个以上,所述光源为红色光源、绿色光源或白色光源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包括基础反光层和表 层,所述表层间隔分布在所述基础反光层上,所述表层的间隔分布方式为横向分布、纵向分 布、斜向分布或网格状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的颜色与所述基础反光 层的颜色不同,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表层的颜色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反光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反光膜,所述反光膜 黏贴于棒体内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与发光装置 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表面设有橡胶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指挥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下端开口处设有橡胶 圈,所述棒体外表面设有防水层。
【文档编号】G08B5/38GK203909951SQ20142032866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谷宏成 申请人:福州通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