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通信接口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8116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通信接口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学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红外通信接口电路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常利用非电信号来传递控制信号和数据,以实现遥控或遥测的功能红外通信,具有控制简单、实施方便,传输可靠性高的特点,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方式。红外通信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发送端采用脉时调制方式,将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并驱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接收端将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干扰导致通信失效和通信错误的问题,并且保密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干扰小且保密性好的一种红外通信接口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红外脉冲模块、光电转换模块、频域均衡模块、谷值提取模块、峰值提取模块、阀值产生模块、码元判决模块、差分信号形成模块、解码电路和差分信号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红外脉冲模块输出端连接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频域均衡模块、频域均衡模块通过谷值提取模块、峰值提取模块连接阀值产生模块,阀值产生模块连接码元判决模块,码元盘踞模块输出端连接差分信号形成模块、差分信号形成模块连接解码电路和差分信号输出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解码电路包括PIN输入,PIN输入连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口,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连接控制电路和解调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硬件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编程方便、通信可靠性高等优点,实现了通信双方非接触的数据传输,在遥控、遥测等应用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解码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红外脉冲模块、光电转换模块、频域均衡模块、谷值提取模块、峰值提取模块、阀值产生模块、码元判决模块、差分信号形成模块、解码电路和差分信号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红外脉冲模块输出端连接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频域均衡模块、频域均衡模块通过谷值提取模块、峰值提取模块连接阀值产生模块,阀值产生模块连接码元判决模块,码元盘踞模块输出端连接差分信号形成模块、差分信号形成模块连接解码电路和差分信号输出模块。

解码电路包括PIN输入,PIN输入连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口,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连接控制电路和解调电路。

红外发射器的关键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响应的驱动电路。红外发光耳机光首先要满足其调制带宽大于信号的频谱宽度,保证通信线路畅通。此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应与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选用硅光二极管)的峰值响应相匹配,最大程度地抑制背景杂散光干扰,现阶段一般选用780nm~950nm的红外波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由于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与发射功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适当提高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并采用空间分集、全息漫射片等可使发射端的光功率在空间均匀分布的措施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红外无线数字通信的信道泛指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空间。由于自然光及人工光源等背景光信号的介入,信号源以及发射、接收设备中电学或光学噪声的影响,红外无线数字通信在某些场合的通信质量较差,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在红外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小,而且信号采用红外线进行传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红外接收器的信号很弱,并且电平变化范围较大。因此,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设计和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是必须的。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一般选用输入阻抗较高的场效应管放大器,并要求带宽大,增益高,噪声低,干扰小,频率响应与信道脉冲响应匹配。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能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电平的变化,得到最佳的阈值电平,并根据此阈值电平对信号进行判决,将其变换为数字电平之后进行解码,恢复原始信号。同时,为了滤去低频噪声及人为干扰采用带通滤波器,为了与调制特性匹配并消除码间干扰常采用均衡技术,为了获得较大的光接收器工作范围及瞬时视场采用球形光学透镜。这些措施都是将有利于红外无线通信质量的提高。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通信系统主要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以及单片机89C51三部分组成,单片机本身并不具备红外通信接口,可以利用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与片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组成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红外串行通信接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