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144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城市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线圈或微波等监测手段,获得流量、速度和占有率等参数,但其不足在于监测量单一,涵盖范围小,仅涉及微观区域,忽略了在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区域交通状态,往往造成对某些微观区域的交通拥堵发生的机理和过程认识不清,影响交通系统管理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另外,城市内部区域交通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紧密耦合的整体,协调运行对宏观系统稳定非常重要,在研究交通系统协调性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区域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要对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考虑城市区域交通状态的动态耦合性,综合监测区域交通状态的动态参数,构建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系统,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并且现代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区域交通状态的科学监测和评价对交通管理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建立切合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的三维建模,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和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和方法,通过将各项数据传送到指标建模平台管理内生成现实三维模型;并且通过指标建模平台、指标计算软件系统对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并且进行指标分析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包括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数据库、指标建模平台、指标计算软件系统四个模块;

所述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与数据库相连,数据库与指标计算软件系统相连,指标计算软件系统与指标建模平台相连;

所述数据库包括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城市建筑物结构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消防物资装备信息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

所述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包括触摸显示屏、工控主机和数据采集箱;其中,数据采集箱内部包括数据收集板、通讯处理板、系统管理板、GPS时间板;触摸显示屏用于设定启动时间,显示实时测量数据;

所述指标计算软件系统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指标体系中的微观指标、中观指标和宏观指标及其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微观指标包括微观交通态势、速度、微观交通速度态势、流量、微观交通流量态势、流率、微观交通流率态势、密度、微观交通密度态势、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平均延误。

优选地,所述中观指标包括:路网畅通率、平均路段畅通率、路网拥堵率、平均路网拥堵率、空间负荷度、平均空间负荷度、空间负荷裕度、平均空间负荷裕度、空间负荷度变化率、平均空间负荷度变化率。

优选地,所述宏观指标包括:区域路网畅通率、区域路网平均畅通率、区域路网拥堵率、区域路网平均拥堵率、区域路网空间负荷度、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度、区域路网空间负荷裕度、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裕度、区域路网空间负荷度变化率、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度变化率。

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方法,所述如下步骤:

步骤一,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将分布在现场不同位置的各种交通参数采集器连接到本地机器,记录下现场所测量到的各种交通参数;

步骤二,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经过评价处理后形成微观服务水平的评价结果;再通过网络数据线连接到数据库,集中各个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的微观评价结果;

步骤三,指标建模平台管理设定的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指标体系,给出微观指标、中观指标和宏观指标及其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将数据库中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城市建筑物结构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消防物资装备信息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传送到指标建模平台管理内生成现实三维模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城市建筑物结构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消防物资装备信息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传送到指标建模平台管理内生成现实三维模型;并且通过指标建模平台、指标计算软件系统对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并且进行指标分析的作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系统和方法,包括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数据库、指标建模平台、指标计算软件系统四个模块;

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与数据库相连,数据库与指标计算软件系统相连,指标计算软件系统与指标建模平台相连;

数据库包括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城市建筑物结构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消防物资装备信息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

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包括触摸显示屏、工控主机和数据采集箱;其中,数据采集箱内部包括数据收集板、通讯处理板、系统管理板、GPS时间板;触摸显示屏用于设定启动时间,显示实时测量数据;

指标计算软件系统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指标体系中的微观指标、中观指标和宏观指标及其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区域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结果。

其中,微观指标包括微观交通态势、速度、微观交通速度态势、流量、微观交通流量态势、流率、微观交通流率态势、密度、微观交通密度态势、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平均延误。

其中,中观指标包括:路网畅通率、平均路段畅通率、路网拥堵率、平均路网拥堵率、空间负荷度、平均空间负荷度、空间负荷裕度、平均空间负荷裕度、空间负荷度变化率、平均空间负荷度变化率。

其中,宏观指标包括:区域路网畅通率、区域路网平均畅通率、区域路网拥堵率、区域路网平均拥堵率、区域路网空间负荷度、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度、区域路网空间负荷裕度、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裕度、区域路网空间负荷度变化率、区域路网平均空间负荷度变化率。

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区域交通立体建模方法,所述如下步骤:

步骤一,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将分布在现场不同位置的各种交通参数采集器连接到本地机器,记录下现场所测量到的各种交通参数;

步骤二,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经过评价处理后形成微观服务水平的评价结果;再通过网络数据线连接到数据库,集中各个本地交通流参数记录仪的微观评价结果;

步骤三,指标建模平台管理设定的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指标体系,给出微观指标、中观指标和宏观指标及其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将数据库中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城市建筑物结构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消防物资装备信息数据、历史灾情信息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传送到指标建模平台管理内生成现实三维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