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8428发布日期:2018-07-27 23:2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上个别车辆出现抛锚、爆胎甚至紧急停车等状况时,经常引发十余辆甚至几十辆汽车连环撞车的严重事故,尤其是夜间或能见度差的雨天、雾天、雪天。其根本原因是,前方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时,后续车辆无法及时察觉。等发觉时,由于车速快,往往来不及制动应对。

这种情况在同样高速行驶的地铁、火车或高铁等轨道交通上,则几乎不发生。原因是轨道交通有完备、成熟的车辆运行监测及信号通讯系统。前方车辆发生状况时,后续车辆会第一时间知晓并采取安全对策。而汽车则缺乏类似的运行监测及通讯系统,通常只能通过广播电台或者道路沿线设置的电子公告板(信息牌)进行公告。但无论是广播电台,还是沿线电子公告板,实时性都很差,无法做在几秒以内甚至几百毫秒以内自动通知事故点后方数公里的车辆;而且广播电台容易受到野外地理环境影响,信号不稳定;受经济成本制约,沿线电子公告板的设置间隔比较大(譬如数公里才设置一个),影响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时,报警传达的实时性差,导致严重事故的缺陷,提供一种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报警系统包括第一车辆及第二车辆,所述第一车辆上分别设有第一处理模块及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车辆上分别设有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根据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判断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车辆紧急停止时,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

较佳地,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道路网络数据库,所述第一车辆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第一卫星定位模块,所述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所述第一卫星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车辆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第二卫星定位模块,所述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所述第二卫星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所述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所述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

在本方案中,卫星定位模块可采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车辆上还设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车辆的加速度检测所述第一车辆是否紧急停止,所述第二车辆上还设有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车辆的加速度检测所述第二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和/或,

所述第一车辆上还设有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车辆的状态数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所述第二车辆上还设有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

在本方案中,加速度传感器可即时采集车辆行驶时的瞬时加速度,尤其是在发生碰撞、紧急制动时,可以立即向处理模块反馈当前的瞬时加速度。与卫星定位模块通过坐标变化来计算速度、加速度不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性更强,可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给出加速度数值,从而可提高所述报警系统的实时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并且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后,判断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若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在本方案中,考虑到进入服务区的车辆,需要筛选出车速相近的车辆。即使行驶在同一道路上,也无需考虑进入服务区内的车辆,且进入服务区的车辆一般都会减速或停止,因此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即可认为是正常行驶的车辆,当然所述预设行驶车速可自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第三车辆,所述第二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通过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发送所述第一报警信息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发送所述第一报警信息时,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还将第一路由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若否,所述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从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路由信号后,判断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预设报警距离,若是,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二路由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三车辆,若否,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车辆。

一种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报警方法利用如上述的报警系统来实现,所述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根据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第二车辆;

s2、判断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s3、当检测到所述第一车辆紧急停止时,所述第一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辆。

较佳地,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道路网络数据库,所述第一车辆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第一卫星定位模块,所述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所述第一卫星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车辆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第二卫星定位模块,所述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及所述第二卫星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所述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所述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

在本方案中,卫星定位模块可采用gps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车辆上还设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车辆的加速度检测所述第一车辆是否紧急停止,所述第二车辆上还设有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将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车辆的加速度检测所述第二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和/或,

所述第一车辆上还设有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车辆的状态数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所述第二车辆上还设有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

在本方案中,加速度传感器可即时采集车辆行驶时的瞬时加速度,尤其是在发生碰撞、紧急制动时,可以立即向处理模块反馈当前的瞬时加速度。与卫星定位模块通过坐标变化来计算速度、加速度不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性更强,可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给出加速度数值,从而可提高所述报警系统的实时性。

较佳地,在步骤s1中,还将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辆;

在步骤s2中,判断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判断所述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若是,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在本方案中,考虑到进入服务区的车辆,需要筛选出车速相近的车辆。即使行驶在同一道路上,也无需考虑进入服务区内的车辆,且进入服务区的车辆一般都会减速或停止,因此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即可认为是正常行驶的车辆,当然所述预设行驶车速可自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第三车辆,所述第二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通过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在步骤s3中,发送所述第一报警信息之前,判断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所述第一车辆发送所述第一报警信息时,还将第一路由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辆,若否,所述第一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辆;

在步骤s3之后,所述报警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所述第二车辆接收所述第一路由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预设报警距离,若是,所述第二车辆将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二路由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三车辆,若否,所述第二车辆将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车辆。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对无线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同方向同线路的汽车之间搭建自组织网络,在网内有汽车发生紧急状况(如事故)时,利用该网络向将要途径事故地点的汽车发出安全警报,报警后汽车可减速、停车或绕行,以确保行车安全,报警及时,提高了报警传达的实时性,且无论汽车是否在安全距离或可见距离外,均可传达报警,从而有效地防止路面上严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中第一车辆与道路网络数据库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各个车辆之间传达报警信息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交叉高速公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系统包括第一车辆1、第二车辆、第三车辆及道路网络数据库2,其中,第一车辆1上分别设有第一处理模块11、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12、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13、第一gps模块14、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5及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16,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12、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13、第一gps模块14、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5及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16分别与第一处理模块11电连接;第二车辆上分别设有第二处理模块、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第二gps模块、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第二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第二gps模块、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分别与第二处理模块电连接;第三车辆上分别设有第三处理模块、第三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第三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第三gps模块、第三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三组网状态数据库,第三车载无线通信模块、第三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第三gps模块、第三加速度传感器及第三组网状态数据库分别与第三处理模块电连接;第一处理模块11、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三处理模块分别与道路网络数据库2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因第二车辆及第三车辆的结构均与第一车辆1的结构相似,因此未用图示出。在所述报警系统不具体限定车辆的具体数量,且车辆可以为轿车、货车等多种类型的汽车。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及部件均不限定采用的具体器件,只要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器件,例如,处理模块可采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zigbee(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通信模块、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或蓝牙模块等。在本实施例中,gps模块即为卫星定位模块,但并不仅限于gps模块,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北斗定位模块等其他卫星定位模块。

具体的,第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第一gps模块用于实时将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实时从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第一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道路网络数据库用于存储道路(路段、匝道)的识别号、名称、道路坐标等信息,因此第一处理模块从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第一车辆当前行驶道路的识别号、名称、位置坐标等信息,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用于结合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辆及第三车辆上的各个模块及部件与第一车辆上相应名称的模块及部件实现的功能相似,例如,第一gps模块、第二gps模块及第三gps模块在各自的车辆上实现的功能相似等,因此对第二车辆及第三车辆的各个模块及部件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处理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发送至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状态数据包括车辆识别号、当前坐标、当前车速、当前道路信息、当前行车道路及当前行驶方向,当然并不仅限于此类信息,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来选择。

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根据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搭载于广播传播至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当第二车辆进入到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后,将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不仅是第二车辆,只要进入到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其他车辆均可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设定为1秒,即可认为是第一车辆更新状态数据的时间,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处理模块从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后,用于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与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若是,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即搭建车载自组网(vanet,vehicularad-hocnetwork)。具体的,在第一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对同一道路及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行报警,因此对同一道路及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临时组网,在如图4所示的交叉高速公路中,靠近4个方向道路的交叉口时,即使不在同一个道路上,也可进入到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从而接收到状态数据,因此需要设置筛选条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进入服务区的车辆,需要筛选出车速相近的车辆。即使行驶在同一道路上,也无需考虑进入服务区内的车辆,且进入服务区的车辆一般都会减速或停止,因此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即可认为是正常行驶的车辆,当然所述预设行驶车速可自行设置。

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车辆的状态数据及组网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更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同样,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及组网信息。具体的,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专门存储已建立临时网络的车辆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进行更新,若再次筛选后有不再符合组网条件的车辆,就解除组网状态,删除相应的车辆信息,从而保证组网的稳定性,降低网络数据流量和负荷。

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将第一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车辆的加速度检测第一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同样,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将第二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车辆的加速度检测所述第二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具体的,加速度传感器可即时采集车辆行驶时的瞬时加速度,尤其是在发生碰撞、紧急制动时,可以立即向处理模块反馈当前的瞬时加速度。与gps模块通过坐标变化来计算速度、加速度不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性更强,可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给出加速度数值,从而可提高所述报警系统的实时性。

当第一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一车辆紧急停止时,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路由信号及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若否,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当第一车辆发生紧急状态时,第一车辆可向临时网络内途径事故地点的车辆发出安全警报,同时,将报警信息搭载于广播传播至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不管是否途径事故地点或在不同道路上的车辆,只要进入到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均可接收到报警信息,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接收后是否提示驾驶员,车辆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可根据自己与事故点的距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如提醒驾驶员减速、绕行。所述预设报警距离为报警信息的传递范围,例如设定为道路最高限速或当前车速行驶的12分钟车程,如高速公路(限速120km/h)设定为24km,普通城市快速路(限速80km/h)为16km。预设报警距离通常远远大于车辆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夜间或雨雾天气下的能见度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车辆设定为与第一车辆临时组网的车辆中距离最远的车辆,当检测到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报警距离时,表明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传播距离可能无法覆盖到预设报警距离,因此为了将报警信息传递到预设报警距离外,需要采用路由车辆来传递的方式,此时,第一车辆除了报警信息还将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二车辆。

第二车辆与第三车辆通过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且将第三车辆设定为与第二车辆临时组网的车辆中距离最远的车辆,当第二车辆接收到第一路由信号后,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二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三车辆,若否,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三车辆。具体的,第一车辆将第二车辆作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继续传递下去,此时,第二车辆将第三车辆作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三车辆,若还是达不到预设报警距离,第三车辆继续选择其他车辆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传递下去,直至达到预设报警距离为止。

为更加清楚地说明上述报警传递过程,可参考图3所示,车辆a的组网状态数据库中有b、c、d、e等车辆,其中车辆b几乎与之并行(受gps定位精度影响,可能无法区分是否超前),c、d、e均为其后续车辆,e为离a距离最远的后车。当车辆a发生紧急状态时,车辆a会选择车辆e作为路由车辆,向周边车辆广播紧急警报。车辆e收到警报后,若车辆a、e距离未超出预设报警距离,则从车辆e的组网数据库中选择离车辆e最远的车辆g作为路由车辆,重新广播上述警报。车辆g若发现到车辆a的距离尚未超出预设报警距离,则也从其组网状态数据库中选择最远后车作为路由车辆,继续向周边车辆重新广播上述警报。如此,报警信息将以接力的方式一直传递下去,直至达到预设报警距离。

警报发生后,在道路恢复正常通行之前,会持续广播,直至超时或被人为关闭。超时时间可预设,例如预设为1个小时甚至更久(考虑到重大交通事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行驶车辆之间的报警方法,所述报警方法利用如上述的报警系统来实现,所述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根据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第二车辆。

在本步骤中,第一gps模块实时将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实时从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第一车辆的当前道路信息,道路网络数据库存储道路(路段、匝道)的识别号、名称、道路坐标等信息,因此第一处理模块从道路网络数据库中查询第一车辆当前行驶道路的识别号、名称、位置坐标等信息,第一行车线路识别模块结合第一车辆的当前坐标及道路信息来生成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并且将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

第一处理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发送至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状态数据包括车辆识别号、当前坐标、当前车速、当前道路信息、当前行车道路及当前行驶方向,当然并不仅限于此类信息,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来选择。

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根据第一预设频率发送至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搭载于广播传播至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当第二车辆进入到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后,将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不仅是第二车辆,只要进入到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其他车辆均可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设定为1秒,即可认为是第一车辆更新状态数据的时间,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步骤102、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与行驶方向与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与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若是,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

在本步骤中,第二处理模块从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后,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与第二车辆的当前行车道路及行驶方向是否相同,若是,判断第一车辆的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若是,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即搭建车载自组网。具体的,在第一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只需要对同一道路及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行报警,因此对同一道路及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临时组网,在如图4所示的交叉高速公路中,靠近4个方向道路的交叉口时,即使不在同一个道路上,也可进入到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从而接收到状态数据,因此需要设置筛选条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进入服务区的车辆,需要筛选出车速相近的车辆。即使行驶在同一道路上,也无需考虑进入服务区内的车辆,且进入服务区的车辆一般都会减速或停止,因此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行驶车速即可认为是正常行驶的车辆,当然所述预设行驶车速可自行设置。

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后,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存储第二车辆的状态数据及组网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更新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内的数据,同样,第二组网状态数据库存储第一车辆的状态数据及组网信息。具体的,第一组网状态数据库专门存储已建立临时网络的车辆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进行更新,若再次筛选后有不再符合组网条件的车辆,就解除组网状态,删除相应的车辆信息,从而保证组网的稳定性,降低网络数据流量和负荷。

步骤103、当检测到第一车辆紧急停止时,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一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一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二车辆,若否,第一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二车辆。

在本步骤中,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将第一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通过第一车辆的加速度检测第一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同样,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将第二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发送至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通过第二车辆的加速度检测第二车辆是否紧急停止。具体的,加速度传感器可即时采集车辆行驶时的瞬时加速度,尤其是在发生碰撞、紧急制动时,可以立即向处理模块反馈当前的瞬时加速度。与gps模块通过坐标变化来计算速度、加速度不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性更强,可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给出加速度数值,从而可提高所述报警系统的实时性。

当第一处理模块检测到第一车辆紧急停止时,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路由信号及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若否,第一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当第一车辆发生紧急状态时,第一车辆可向临时网络内途径事故地点的车辆发出安全警报,同时,将报警信息搭载于广播传播至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不管是否途径事故地点或在不同道路上的车辆,只要进入到无线信号收发范围内,均可接收到报警信息,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接收后是否提示驾驶员,车辆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可根据自己与事故点的距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如提醒驾驶员减速、绕行。所述预设报警距离为报警信息的传递范围,例如设定为道路最高限速或当前车速行驶的12分钟车程,如高速公路(限速120km/h)设定为24km,普通城市快速路(限速80km/h)为16km。预设报警距离通常远远大于车辆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夜间或雨雾天气下的能见度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车辆设定为与第一车辆临时组网的车辆中距离最远的车辆,当检测到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报警距离时,表明第一车辆的无线信号传播距离可能无法覆盖到预设报警距离,因此为了将报警信息传递到预设报警距离外,需要采用路由车辆来传递的方式,此时,第一车辆除了报警信息还将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二车辆。

步骤104、第二车辆接收到第一路由信号时,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二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二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三车辆,若否,第一车辆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三车辆。

在本步骤中,第二车辆与第三车辆通过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来搭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且将第三车辆设定为与第二车辆临时组网的车辆中距离最远的车辆,当第二车辆接收到第一路由信号后,判断第一车辆与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报警距离,若是,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及第二路由信号发送至第三车辆,若否,第二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将第一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三车辆。具体的,第一车辆将第二车辆作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继续传递下去,此时,第二车辆将第三车辆作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第三车辆,若还是达不到预设报警距离,第三车辆继续选择其他车辆为路由车辆将报警信息传递下去,直至达到预设报警距离为止。

为更加清楚地说明上述报警传递过程,可参考图3所示,车辆a的组网状态数据库中有b、c、d、e等车辆,其中车辆b几乎与之并行(受gps定位精度影响,可能无法区分是否超前),c、d、e均为其后续车辆,e为离a距离最远的后车。当车辆a发生紧急状态时,车辆a会选择车辆e作为路由车辆,向周边车辆广播紧急警报。车辆e收到警报后,若车辆a、e距离未超出预设报警距离,则从车辆e的组网数据库中选择离车辆e最远的车辆g作为路由车辆,重新广播上述警报。车辆g若发现到车辆a的距离尚未超出预设报警距离,则也从其组网状态数据库中选择最远后车作为路由车辆,继续向周边车辆重新广播上述警报。如此,报警信息将以接力的方式一直传递下去,直至达到预设报警距离。

警报发生后,在道路恢复正常通行之前,会持续广播,直至超时或被人为关闭。超时时间可预设,例如预设为1个小时甚至更久(考虑到重大交通事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本实施例利用车载无线通信模块对无线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同方向同线路的汽车之间搭建自组织网络,在网内有汽车发生紧急状况(如事故)时,利用该网络向将要途径事故地点的汽车发出安全警报,报警后汽车可减速、停车或绕行,以确保行车安全,报警及时,提高了报警传达的实时性,且无论汽车是否在安全距离或可见距离外,均可传达报警,从而有效地防止路面上严重事故的发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