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8426发布日期:2018-07-27 23:2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停车泊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社会汽车保有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的滞后,在一些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居高的城市,停车位难的矛盾在我过也日益突出。开着车漫无目的的寻找停车泊位,这样的空驶导致浪费燃油资源,同时因停车泊位难找而导致的车辆乱停乱放,更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亦引发了车行秩序混乱,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破坏了城市景观。综合上述原因,泊位难成为城市交通、市容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停车资源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也些停车点由于位置、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泊位经常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如何让将停车点空余的泊位信息及时、方便、有效地传递到需要它的汽车驾驶员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可以使用户看到周边流动车辆的情况,从而避免在停车库位满的情况下,用户仍往停车库门口开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包括获取空余车位单元、第一信息发送单元、获取流动车辆单元、以及第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获取空余车位单元和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依次连接云服务器形成一信息传递路径,所述获取流动车辆单元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单元依次连接所述云服务器形成另一信息传递路径;所述获取空余车位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所述获取流动车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其中,任一所述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人脸识别单元,所述人脸识别单元设于车库的入口和车库的出口;

位于车库的入口的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获取并且储存用户的面部信息和用户的车辆id,位于车库的出口的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获取并且核对用户的面部信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信息提示单元和第三信息发送单元,所述信息提示单元和所述第三信息发送单元依次连接云服务器形成又一信息传递路径,所述信息提示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获取空余车位单元和所述获取流动车辆单元;

所述信息提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和所述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并且在所述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大于空余车位的总数量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报警提示信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发送至所述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流动车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空余车位单元还用于获取前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并且根据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预测后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

还包括导航单元,所述导航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和所述停车库的距离,并且根据所述后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和所述距离生成一导航路径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导航路径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单元集成于一无线单元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计费单元,所述计费单元用于根据车辆在停车库内的停放时间生成停车费金额。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其获取空余车位单元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其第一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使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看到附近停车库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其获取流动车辆单元用于通过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其第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并且任一所述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使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看到就附近停车库在寻找车位的流动车辆的数量,避免多个人就一个车位进行无谓的争夺。并且可以在智能停车的基础上拓展出手机app连接、计时计费、二维码识别、人脸识别、运动控制、广告、语音信息播报、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停车机器人的框图。

图中:100、获取空余车位单元;200、第一信息发送单元;300、获取流动车辆单元;400、第二信息发送单元;500、导航单元;600、信息提示单元;700、第三信息发送单元;800、计费单元;900、云服务器;1000、可视化账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包括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第一信息发送单元200、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以及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和第一信息发送单元200依次连接云服务器900形成一信息传递路径,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依次连接云服务器900形成另一信息传递路径;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用于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第一信息发送单元200用于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900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用于通过云服务器900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用于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其中,任一可视化账户1000仅绑定一个车辆id。这里的覆盖范围指的是停车库所在位置方圆若干米范围,这个范围大小可以根据停车库内的车位数量进行预设。这里的可视化账户1000是预装在移动客户端的第三方软件上的可注册账户,这个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因此一辆车只有一个唯一对应的账户。

本实施例中,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第一信息发送单元200用于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900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使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看到附近停车库空余车位的总数量。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用于通过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用于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并且任一所述可视化账户1000仅绑定一个车辆id。使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看到就附近停车库在寻找车位的流动车辆的数量,避免多个人就一个车位进行无谓的争夺。并且当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用户往往在来到停车库之后才发现位满,只能到其他停车库寻找车位。或者,在发现某一停车库有车位之后,由于周边同样在找车位的流动的车辆比较多,导致在来到停车库之后发现位满。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停车机器人还包括人脸识别单元,人脸识别单元设于车库的入口和车库的出口;位于车库的入口的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获取并且储存用户的面部信息和用户的车辆id,位于车库的出口的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获取并且核对用户的面部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刷脸取车的功能。具体是,当车辆入库时,通过摄像头分别获取车辆id的图片以及用户面部的图片。这样,当用户再来取车时,停车库可以自动识别出车辆id,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停车机器人还包括信息提示单元600和第三信息发送单元700,信息提示单元600和第三信息发送单元700依次连接云服务器900形成又一信息传递路径,信息提示单元600还分别连接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和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信息提示单元600用于接收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和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并且在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大于空余车位的总数量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第三信息发送单元700用于将报警提示信息通过云服务器900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客户端对用户进行提示。当覆盖范围内在找车位的流动车辆的总数量大于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对用户进行提示。使用时,用户将客户端软件打开,即可确定该用户车辆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停车机器人的获取流动车辆单元300还用于通过云服务器900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还用于将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

本实施例中,实际上,停车库内的车位数量有时候并不准确,因为有一部分车辆在停车库内是流动的。比如刚驶入停车库还没有停下来的车辆,或者刚从停车库内开出来的车辆。将停车库内的流动车辆总数量和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发送给客户端,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地判断停车库内实际的空余车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停车机器人的获取空余车位单元100还用于获取前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并且根据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预测后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并且智能停车机器人还包括导航单元500,导航单元500用于通过云服务器900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和停车库的距离,并且根据后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和距离生成一导航路径信息;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还用于将导航路径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1000。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前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和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预测后一时段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然后结合距离生成一导航路径信息。实际上,用户经常在找车位时发现车位已满。但是实际离开没多久之后又有车辆驶出,导致用户错过这个停车位。或者,当用户在客户端发现有停车位时,而开过来之后又发现该停车位已被其他车辆占用。实际上都是因为时间因素导致用户错过车位。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较大程度上地消除时间因素的影响。因为在生成导航路径信息时结合了时间因素。例如,如果预测到用户到车库5分钟之后才有空余车位,那么可以生成顺畅的5分钟的通往停车库的导航路径,使用户根据导航路径行驶到停车库之后恰好有车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发送单元200和第二信息发送单元400集成于一无线单元内。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块无线芯片作为无线单元,实现无线发送的功能。并且二合一之后可以节省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停车机器人还包括计费单元800,计费单元800用于根据车辆在停车库内的停放时间生成停车费金额。

基于上述的功能框架,可以实现以下的停车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二,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三,通过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四,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其中,任一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

在上述的步骤关系中,步骤一和步骤二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一先于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三先于步骤四。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步骤四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中,使正在寻找车位的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看到就附近停车库在寻找车位的流动车辆的数量,避免多个人就一个车位进行无谓的争夺。并且当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用户往往在来到停车库之后才发现位满,只能到其他停车库寻找车位。或者,在发现某一停车库有车位之后,由于周边同样在找车位的流动的车辆比较多,导致在来到停车库之后发现位满。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二,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三,通过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四,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五,获取并且储存用户的面部信息和用户的车辆id,并且获取并且核对用户的面部信息。

其中,任一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二,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三,通过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四,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五,接收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和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并且在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大于空余车位的总数量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步骤六,将报警提示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其中,任一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

在上述的步骤关系中,步骤一和步骤二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一先于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三先于步骤四。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步骤四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步骤五和步骤六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五先于步骤六。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以及步骤五、步骤六之间没有先后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二,将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三,通过云服务器获取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还获取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

步骤四,将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还将当前停车库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步骤五,接收空余车位的总数量信息和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信息,并且在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的总数量大于空余车位的总数量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步骤六,将报警提示信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可视化账户;

其中,任一可视化账户仅绑定一个车辆id。

在上述的步骤关系中,步骤一和步骤二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一先于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三先于步骤四。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步骤四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步骤五和步骤六之间有先后顺序,并且步骤五先于步骤六。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以及步骤五、步骤六之间没有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