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4D航迹的飞行冲突预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22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4D航迹的飞行冲突预警方法,由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实施,所述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包括机载终端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监视数据融合模块以及管制终端模块;监视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实现空管雷达监视数据与自动相关监视数据的融合,为管制终端模块提供实时航迹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制终端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飞行前无冲突4D航迹生成模块,根据飞行计划和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航空器动力学模型,然后依据飞行冲突耦合点建立航迹冲突预调配理论模型,生成航空器无冲突4D航迹;

飞行中短期4D航迹生成模块,依据监视数据融合模块提供的实时航迹信息,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推测未来一定时间窗内的航空器4D轨迹;

实时飞行冲突监控与告警模块,用于建立从航空器的连续动态到离散冲突逻辑的观测器,将空中交通系统的连续动态映射为离散观测值表达的冲突状态;当系统有可能违反空中交通管制规则时,对空中交通混杂系统的混杂动态行为实施监控,为管制员提供及时的告警信息;

所述基于4D航迹的飞行冲突预警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A、飞行前无冲突4D航迹生成模块根据飞行计划和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航空器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飞行冲突耦合点建立航迹冲突预调配理论模型,生成航空器无冲突4D航迹;

步骤B、监视数据融合模块将空管雷达监视数据与自动相关监视数据进行融合,生成航空器实时航迹信息并提供给管制终端模块;管制终端模块中的飞行中短期4D航迹生成模块依据航空器实时航迹信息和历史航迹信息推测未来一定时间窗内的航空器4D轨迹;所述依据航空器实时航迹信息和历史航迹信息推测未来一定时间窗内的航空器4D轨迹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B6、对航空器轨迹数据预处理,依据所获取的航空器原始离散二维位置序列x=[x1,x2,…,xn]和y=[y1,y2,…,yn],采用一阶差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获取新的航空器离散位置序列△x=[△x1,△x2,…,△xn-1]和△y=[△y1,△y2,…,△yn-1],其中△xb=xb+1-xb,△yb=yb+1-yb,b=1,2,…,n-1;

步骤B7、对航空器轨迹数据聚类,对处理后新的航空器离散二维位置序列△x和△y,通过设定聚类个数M',采用遗传聚类算法分别对其进行聚类;

步骤B8、对聚类后的航空器轨迹数据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参数训练,通过将处理后的航空器运行轨迹数据△x和△y视为隐马尔科夫过程的显观测值,通过设定隐状态数目N'和参数更新时段ζ',依据最近的T'个位置观测值并采用B-W算法滚动获取最新隐马尔科夫模型参数λ';

步骤B9、依据隐马尔科夫模型参数,采用Viterbi算法获取当前时刻观测值所对应的隐状态q;

步骤B10、通过设定预测时域h',基于航空器当前时刻的隐状态q,获取未来时段航空器的位置预测值O;

步骤C、实时飞行冲突监控与告警模块建立从航空器的连续动态到离散冲突逻辑的观测器,将空中交通系统的连续动态映射为离散观测值表达的冲突状态;当系统有可能违反空中交通管制规则时,对空中交通混杂系统的混杂动态行为实施监控,为管制员提供及时的告警信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C1、构造基于管制规则的冲突超曲面函数集:建立超曲面函数集用以反映系统的冲突状况,其中,冲突超曲面中与单一航空器相关的连续函数为第I型超曲面,与两架航空器相关的连续函数为第II型超曲面;

步骤C2、建立由航空器连续状态至离散冲突状态的观测器:需要根据管制规范建立观测器,观测系统系统穿越超曲面而产生的冲突事件,以便控制器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指令;观测器ξ用于观测系统中航空器位置的连续变化而产生冲突事件,称为第I型观测器,为第II型观测器;

步骤C3、设计从冲突到冲突解脱手段的离散监控器,该离散监控器可描述为函数,其中S是观测器观测向量展成的空间,D是所有决策向量d展成的空间;当观测器的离散观测向量表明某一非期望的状态出现时,立刻发出相应的告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