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防雷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889发布日期:2019-03-05 20: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防雷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电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防雷电缆。



背景技术:

雷电具有极其巨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热效应、电动力效应、机械效应、冲击波效应、静电感应效应以及电磁场效应的破坏;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我国是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有近万次,造成的人员伤亡有3000~4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到上百亿人民币。目前城市当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型大厦更是一个发展趋势,然而这类建筑对于防雷的要求更高。要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形成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防雷接地,目前广泛应用的接地形式主要是扁钢、铜包钢线或铜绞线、铜包钢绞线。这类产品初建时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传导作用但年久后随着扁钢、铜包钢线的锈蚀,防雷效果逐年降低,并且但产生较强雷电时会产生侧闪损伤导线本体及邻近的建筑及电气设备甚至于能能会伤害附近的人员,潜在有不安全因素,使用受到限制,亦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雷电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雷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设有报警装置,可有效防止电缆丢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报警装置以及捆绑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所述捆绑装置与所述电缆本体连接,所述捆绑装置包括捆绑绳置放腔和腔盖,所述腔盖设于所述捆绑装置外表面任意一侧,所述捆绑绳置放腔内设有捆绑绳,所述捆绑绳置放腔为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本体自内而外依次设有线芯导体、隔离层、屏蔽层、发泡层、内防护层、铠装层以及外防护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感应器、信号采集电路、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以及逻辑判断电路,所述感应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所述逻辑判断电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发生器、指示灯、电源以及开关,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感应器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感应器连接,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电源、感应器以及报警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器中的电路采用贴片封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芯导体的数量为十二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芯导体的截面积为八十五平方毫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防护层的厚度至少为40毫米。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防雷电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雷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可有效防止电缆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建筑用防雷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建筑用防雷电缆的报警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建筑用防雷电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报警装置10以及捆绑装置8,所述报警装置10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所述捆绑装置与所述电缆本体连接,所述捆绑装置8包括捆绑绳置放腔81和腔盖80,所述腔盖80设于所述捆绑装置8外表面任意一侧,所述捆绑绳置放腔81内设有捆绑绳9,所述捆绑绳置放腔81为弧形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缆本体自内而外依次设有线芯导体1、隔离层2、屏蔽层3、发泡层4、内防护层5、铠装层6以及外防护层7。

如图2所示,所述报警装置10包括感应器101、信号采集电路102、滤波电路103、信号放大电路104以及逻辑判断电路105,所述感应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102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电路102与所述滤波电路103连接,所述滤波电路103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104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104与所述逻辑判断电路105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报警装置10还包括发生器、指示灯、电源以及开关,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感应器101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感应器101连接,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电源、感应器101以及报警装置10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感应器101中的电路采用贴片封装。

如图1所示,所述线芯导体1的数量为十二根。

如图1所示,所述线芯导体1的截面积为八十五平方毫米。

如图1所示,所述外防护层7的厚度至少为40毫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报警装置10中信号采集电路102采集电缆周围一定范围的电场信号,并将接收的监测信号(即电场信号)进行前端分析处理,从中取出50hz工频信号,滤波电路103对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工频信号,经过滤波电路103滤波可以排除干扰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电路104保证信号强度,通过分析其信号强度,当达到预设参数(如预设值)时,发出无线报警信号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报警,提示用户设备已接近强电,请注意安全。

本发明使用时,按照设计要求,将本新型的防雷电缆任意敷设于建筑物任何位置,不受敷设条件限制。能承受不低于280kv的冲击电压,能起到良好的防雷作用,完整的绝缘结构确保雷电冲击时无侧闪现象发生有效的保护了邻近的建筑、电气设备及附近人员。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防雷电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雷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可有效防止电缆丢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报警装置以及捆绑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所述捆绑装置与所述电缆本体连接,所述捆绑装置包括捆绑绳置放腔和腔盖,所述腔盖设于所述捆绑装置外表面任意一侧,所述捆绑绳置放腔内设有捆绑绳,所述捆绑绳置放腔为弧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防雷电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雷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可有效防止电缆丢失。

技术研发人员:于银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银强
技术研发日:2017.08.25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