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6707阅读:1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属于火焰探测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灾是由物体在空气或氧气中发光、发热的一种燃烧现象,多指发出热、烟、火焰的燃烧现象。火灾初期开始火焰燃烧表现出特有的特征,即火焰中含有肉眼无法辨别的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红外火焰探测器目前有单红外火焰探测器和双波红外火焰探测器,但这两者探测灵敏准和准确性都不高;安装时需调整探测角度,无法确保在任何火灾探测中不留死角;在监视窗污染的情况下无法确保有效的探测距离;容易进行错误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其结构包括连接板、水平螺杆、垂直螺杆、固定块、防爆防潮外壳、线路板、微处理计算芯片、窄带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所述连接板与水平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螺杆与垂直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螺杆与固定块固定阑额及,所述固定块与防爆防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防爆防潮外壳与线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与微处理计算芯片固定连接,所述微处理计算芯片分别与窄带红外传感器、指示灯,所述窄带红外传感器、指示灯固定装设在防爆防潮外壳,所述窄带红外传感器由外壳、入射窗、感知元件、基板、端子组成,所述外壳固定装设有入射窗,所述入射窗下方固定装设有感知元件,所述感知元件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与端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防爆防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端子与线路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防潮外壳由前端盖、壳体、后端盖、窗口玻璃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固定装设有窗口玻璃,所述前端盖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后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窗口玻璃与窄带红外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后端盖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探测灵敏准和准确性都高于单红外与双红外火焰探测器,探测角度180度,安装时无需调整探测角度,确保在任何火灾探测中不留死角,内置防雷及防浪涌保护措施,能有效防止电网电压波动对线路产生的干扰,确保系统在恶劣条件下可靠稳定工作,在监视窗污染50%的情况下仍能确保有效的探测距离,极大的降低了维护周期和费用,独特的防尘、防水型全密封结构设计,防护等级为IP66,不受灰尘、油污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了探测器工作的稳定可靠,实用性强,具有推广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窄带红外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波段火焰探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波段火焰控测流程示意图。

图中:连接板-1、水平螺杆-2、垂直螺杆-3、固定块-4、防爆防潮外壳-5、线路板-6、微处理计算芯片-7、窄带红外传感器-8、指示灯-9、外壳-801、入射窗-802、感知元件-803、基板-804、端子-805、前端盖-501、壳体-502、后端盖-503、窗口玻璃-5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典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其结构包括连接板1、水平螺杆2、垂直螺杆3、固定块4、防爆防潮外壳5、线路板6、微处理计算芯片7、窄带红外传感器8、指示灯9,所述连接板1与水平螺杆2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螺杆2与垂直螺杆3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螺杆3与固定块4固定阑额及,所述固定块4与防爆防潮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防爆防潮外壳5与线路板6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6与微处理计算芯片7固定连接,所述微处理计算芯片7分别与窄带红外传感器8、指示灯9,所述窄带红外传感器8、指示灯9固定装设在防爆防潮外壳5,所述窄带红外传感器8由外壳801、入射窗802、感知元件803、基板804、端子805组成,所述外壳801固定装设有入射窗802,所述入射窗802下方固定装设有感知元件803,所述感知元件803与基板80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804与端子805固定连接,所述外壳801与防爆防潮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端子805与线路板6固定连接,所述防爆防潮外壳5由前端盖501、壳体502、后端盖503、窗口玻璃504组成,所述前端盖501固定装设有窗口玻璃504,所述前端盖501与壳体50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02与后端盖503固定连接,所述窗口玻璃504与窄带红外传感器8固定连接,所述后端盖503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

在进行使用时,1、红外火焰探测器在上电时有1分钟的复位时间,在该时间段内,红外火焰探测器不响应任何火警信号;待电源指示灯变绿后,方能正常工作;火警发生时,指示灯变为红色。2、红外火焰探测器接入系统时,应提前完成其测试工作:将火焰处于红外火焰探测器的有效视角范围内,持续快速抖动火焰或煽动火焰,使火焰连续闪烁,观察其报警功能和探测距离。3、要经常检查红外火焰探测器窗口玻璃表面是否清洁,须定期擦拭。红外火焰探测器窗口玻璃不清洁会影响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灵敏度,严重时可能造成红外火焰探测器发生火情时不报警。4、严禁在红外火焰探测器带电状态下打开盖子;进行清洁前,请暂时将红外火焰探测器停止工作,切断将进行维护的区域或系统的逻辑控制功能,以免无为的报警联动。5、禁止使用非规定的红外火焰探测器工作电源,以免损坏红外火焰探测器。6、红外火焰探测器接线必须牢靠无误;红外火焰探测器屏蔽线丝网连接外壳,接地应牢固。7、用户不可随意拆卸红外火焰探测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