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呼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272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呼救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呼救机。



背景技术:

智能呼救机适用于抢险救援人员和危险工作岗位人员使用。功能要求:体积小巧、结构坚固、红色闪光强烈、准确指示方位、巨大的报警声响信号和危险嘈杂环境的紧急呼救。在坍塌、爆炸、以及深入大型复杂灾难现场,如地铁、巷道、大型超市等环境可显著提高救援效率,尤其对抢险队员遇险时的紧急救援提供即时方位指示和呼救报警。

目前市面上的呼救机,主要功能有时钟计时器、微动传感器、预警和强警、自动/手动控制器、声调变频电路、压电量体输出电路、欠压警示电路组成,具有自动报警、强制报警、方位指示、低电压显示、微处理器及编程功能等多种功能。

由于救援抢险人员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极大,救援人员可能还来不及手动触发呼救机便已经身处险境,无法及时向外界接应人员提供求救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实时监测救援人员生命体征,同时传输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且具有快速应急报警功能的智能呼救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呼救机,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GPS定位器以及报警器;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卡扣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闪光灯、扬声器和海拔高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外设置有生命体征传感器,所述生命体征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触发报警器工作的应急报警开关装置,所述应急报警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外壁的滑槽、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滑槽两侧壁上且位置相互对应的光电开关;所述滑块外端设置有拉环,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滑槽抵触的弹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生命体征探测功能,实时监测救援人员的生命体征,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利用GPS定位和海拔高度定位的综合定位,能够精确的判断救援人员的位置;利用应急报警开关装置,方便救援人员手动启动应急报警装置,同时使用光电开关,能够使得报警装置更加快速灵敏的被触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电源、3控制器、4 GPS定位器、5报警器、6卡扣、7报警闪光灯、8扬声器、9海拔高度传感器、10生命体征传感器、11导线、12滑槽、13滑块、14光电开关、15拉环、16弹簧片、17无线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一种智能呼救机,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源2和与电源2连接的控制器3、GPS定位器4以及报警器5;所述壳体1外壁设置有卡扣6以及与控制器3连接的报警闪光灯7、扬声器8和海拔高度传感器9;所述壳体1外设置有生命体征传感器10,所述生命体征传感器10通过导线11与控制器3连接。

所述控制器可以但不限于单片机或PLC。所述GPS定位器、报警器、报警闪光灯、扬声器、海拔高度传感器、生命体征传感器均为现有产品,可直接在市场中购得,其连接方式也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具体的,生命体征探测器为东芝公司silmee型生命体征传感器。GPS定位器为型号为YDDGPS的微型GPS定位器。海拔高度传感器的型号为MS5607-02BA。

GPS定位器可向指挥中心发送位置信息,海拔高度传感器通过与控制器连接,可像控制器发送高度信息,控制器再将高度信息发送给指挥中心,从而完成对救援人员的精准定位,特别适合救援人员在同一位置,但高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定位。

卡扣可将壳体固定在救援人员身上。生命体征传感器固定在救援人员身体表面,通过导线向控制器传送救援人员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数据。当生命体征参数出现异常时,触发报警闪光灯和扬声器,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结合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触发报警器5工作的应急报警开关装置,所述应急报警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壁的滑槽12、设置在滑槽12内的滑块13以及设置在滑槽12两侧壁上且位置相互对应的光电开关14;所述滑块13外端设置有拉环15,所述滑块13上设置有与滑槽12抵触的弹簧片16。所述光电开关14与报警器5连接。正常状态下,滑块通过弹簧片卡置在滑槽内,滑槽两侧的光电开关被滑块阻挡,处于关闭状态。救援人员遇险时,可以用手拉动拉环,拉环带动滑块脱离滑槽,此时,光电开关没有了滑块的阻挡,接通电源,报警器开始报警,从而完成手动发出求救信号。

所述控制器3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17。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市售产品,连接电路为公知技术,可选用但不限于NORDIC公司生产的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