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声光警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854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火灾声光警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消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灾声光警报器。



背景技术:

火灾声光警报器,会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同时发出声音报警和闪光报警的小型报警设备,尤其适用于能见度低的场所。

如公告号为“CN204496640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纺织车间火灾报警器,鉴于在纺织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棉絮,而这种棉絮纤维容易在加工过程中产生静电,且这种物质密度小容易漂浮在空气中;又因为火灾声光劲爆器体积小且内部电路较多较复杂,所以当空气中的棉絮纤维不慎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中时,可能会引起内部电路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火灾声光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火灾声光警报器,包括预埋盒、底座和声光警报器壳体,所述预埋盒向内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底座与预埋盒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底座与声光警报器壳体连接的一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远离第一延伸部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声光警报器壳体与第一磁铁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埋盒提前埋设在墙体内部,将底座通过螺纹旋紧在预埋盒的容纳腔内,之后将声光警报器壳体与底座对接,因为第一延伸部是向底座内部延伸的,所以可阻挡到一部分的灰尘杂质颗粒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部,而在对接的过程中,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吸附作用下吸附配合,因为第一磁铁是设置在弹性体上的,所以在磁力吸附作用力下向上拉扯弹性体遮挡住火灾声光警报器和底座对接的缝隙,从而阻挡外界的灰尘、杂质等从缝隙处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声光警报器壳体上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底座与第二延伸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延伸部与卡槽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配合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声光警报器壳体与底座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利用卡块和卡槽的配合将其两者连接固定;又因为卡块与卡槽的连接处会有缝隙,所以在底座和声光警报器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延伸部,分别将卡块和卡槽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和第一凹槽内,安装时,将第二延伸部伸入进第一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在底座侧壁上与外界连通形成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侧壁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卡块与卡槽相配合后连接;当需要将声光警报器壳体从底座上拆卸时候,在开口处按压卡块,从而将卡块从卡槽内退出,完成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磁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力吸附从而将声光警报器壳体和底座连接在一起,而设置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可在磁力吸附的过程中起到限位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长度小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吸附,在弹性体的弹力范围内将弹性体拉伸,弹性体产生恢复本状的趋势使声光警报器壳体和底座之间连接的更紧密。

作为优选,所述声光警报器壳体上设置有反光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片可借助外界光源反光,使用者可根据反光判断火灾声光警报器的具体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预埋盒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在将底座与预埋盒连接之后,密封圈的另一端抵接在预埋盒上,起到密封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声光警报器壳体上向内凹陷形成内部填充有阻燃涂料的空腔,所述空腔上设置有将空腔封闭的石蜡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声光火灾警报器内部设置有多条电路,若在火灾事故中,声光警报器壳体被损坏露出内部的电路,通常情况下电线都是由内部的导线和包裹住电线的绝缘体组成的,而外部的绝缘体极容易受损,而后露出内部的导线,导线导电容易使火势加剧;而设置在声光警报器壳体内的空腔存储器放有阻燃涂料,用以封闭空腔的石蜡层会在50摄氏度开始融化,60摄氏度溶解完毕,当溶解完毕之后内部的阻燃涂料流出覆盖在声光火灾警报器壳体上,起到阻燃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预埋盒提前埋设在墙体内部,将底座通过螺纹旋紧在预埋盒的容纳腔内,之后将声光警报器壳体与底座对接,因为第一延伸部是向底座内部延伸的,所以可阻挡到一部分的灰尘杂质颗粒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部,而在对接的过程中,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吸附作用下吸附配合,因为第一磁铁是设置在弹性体上的,所以在磁力吸附作用力下向上拉扯弹性体遮挡住火灾声光警报器和底座对接的缝隙,从而阻挡外界的灰尘、杂质等从缝隙处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的卡块;

图5是图3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凹槽和卡槽;

图6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部结构;

图7是图6中C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弹性体、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图8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二凹槽和第一凸起;

图9是实施例2中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底座上与卡槽连通的开口。

图中,1、预埋盒;11、容纳腔;2、底座;21、第一延伸部;22、弹性体;23、第一磁铁;231、第一凸起;24、密封圈;3、声光警报器壳体;31、第二磁铁;311、第二凹槽;32、第二延伸部;321、卡块;33、第一凹槽;331、卡槽;332、开口;34、反光片;35、空腔;36、石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火灾声光警报器,包括预埋盒1、底座2和声光警报器壳体3,预埋盒1是预先埋放在墙体内的,预埋盒1向内凹陷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底座2与预埋盒1螺纹连接,在底座2上粘设有一圈密封圈24,在将底座2螺纹连接在预埋盒1上之后,密封圈24位于底座2和预埋盒1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声光警报器壳体与底座2连接的一端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底座2与第二延伸部3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33,在第二延伸部32伸入进第一凹槽33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块321,第一凹槽33与卡块32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槽331,将第二延伸部32伸入进第一凹槽33中,卡块321与卡槽331配合卡嵌从而将声光警报器壳体3与底座2连接成一个整体。

如图6和图7所示,底座2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21,其中第一延伸部21上设置有弹性体22,弹性体22可采用天然乳胶制成,弹性体22原先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磁铁23与第二磁铁31之间的距离,在弹性体2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磁铁23,在声光警报器壳体3与第一磁铁2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磁铁31;如图8所示,第一磁铁23上设置有第一凸起231,第二磁铁31上与第一凸起23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311,在磁力吸附的作用下,第一凸起231卡入进第二凹槽311中。

如图3所示,在声光警报器壳体3上粘设有反光片34,便于使用者观察火灾声光警报器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声光警报器壳体3上向下凹陷形成空腔35,在空腔35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石蜡层36,石蜡层36将空腔封闭,空腔35存储器放有阻燃涂料。接收到外界热量时,石蜡层36溶解,存放在空腔35中的阻燃涂料流出空腔35涂覆在火灾声光警报器上,形成阻燃保护层。

使用方法:将预埋盒1预先埋在墙体内,而后将底座2螺纹连接在预埋盒1上,而后将第二延伸部32伸入进第一凹槽33中,卡块321与卡槽331卡嵌从而完成声光警报器壳体3与底座2的连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31在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吸附,使弹性体22遮挡住声光警报器壳体3和底座2之间形成的缝隙,从而避免外界的灰尘、杂质等进入到火灾声光警报器内。

实施例2:如图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火灾声光警报器,在实施例2中,在底座2的侧壁与卡槽33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332,开口332与卡槽331连通。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是在此实施例中,从开口332位置处向内推动卡块321,将卡块321退回至卡槽331中,从而达到声光报警器壳体3与底座2可拆可卸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