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4400发布日期:2018-07-27 22: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仪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

[

背景技术:
]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现代化,电气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运输的各个环节,为了能够让电气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煤矿对电气设备检修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定期试验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因煤矿井下条件恶劣、部分设备操作不便等原因,也存在部分人员不按要求进行作业、敷衍了事的情况,造成记录作假、谎报瞒报等结果,给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也给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隐患。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能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查看,极大的保障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杜绝了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包括壳体7,所述壳体7的正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状态指示灯2、组合按键3,所述显示屏1为触摸屏,所述显示屏1用于触控操作及数据显示,所述状态指示灯2用于显示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所述组合按键3用于对内部数据进行修改,所述壳体7的背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4、电源模块5、多功能接口6,所述无线通讯模块4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并采集数据,所述壳体7内部设有多线程处理器,所述显示屏1、状态指示灯2、组合按键3、无线通讯模块4、电源模块5、多功能接口6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多线程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7外表面包裹有硅胶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接口6包括串口通信接口、485通信接口、CAN通信接口以及网络通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讯模块4与在线式电力监控系统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壳体采用特种硅胶护套包裹,防滑、抗跌落性能优秀;核心部件采用多线程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数据自动采集,无需接线,数据传输距离可达到10m,特殊要求的可达到1000m,数据传输速率高,可达到100Mbps;设备存储容量可到32G,可存储100000条以上的历史记录;该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使电气设备在进行点检时无需带电操作,极大的保障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杜绝了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本质安全型设计,可在煤矿井下任何地点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智能电力系统手持器适用于煤矿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作为检修电工的专业设备,可近距离、高速率、自动完成对电气设备的参数采集、历史事件读取、电压曲线、电流曲线、电量曲线生成等工作,用户可在井下完成数据采集后通过设备的显示屏实时查看,也可以在升井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并能自动生成报表,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 2、状态指示灯 3、组合按键 4、无线通讯模块 5、电源模块 6、多功能接口 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7,壳体7外表面包裹有硅胶护套,壳体7的正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状态指示灯2、组合按键3,显示屏1为触摸屏,显示屏1用于触控操作及数据显示,状态指示灯2用于显示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组合按键3用于对内部数据进行修改,壳体7的背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4、电源模块5、多功能接口6,无线通讯模块4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并采集数据,壳体7内部设有多线程处理器,显示屏1、状态指示灯2、组合按键3、无线通讯模块4、电源模块5、多功能接口6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多线程处理器;其中,多功能接口6包括串口通信接口、485通信接口、CAN通信接口以及网络通信接口,从而能够实现不同通信标准的数据传输;无线通讯模块4与在线式电力监控系统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高清显示屏、状态指示灯、组合按键、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多功能接口全部集中在壳体上;高清显示屏具有触摸操作功能,状态指示灯可以显示设备的实时状态,组合按键可对内部数据进行修改,无线通讯模块可与外部设备通讯,采集数据;多功能接口集充电、数据传输、打印功能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煤矿井下各供配电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对各设备的实时信息与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可与在线式电力监控系统形成互补,大大减轻检修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频繁操作可能带来的人身触电伤害。此外,该设备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空间大,可存储32GB数据,便于数据保存;可自动生成报表,并通过网络上传;可连接打印机,直接打印报表。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