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645发布日期:2018-11-30 19:2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侧泊位管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停车场的管理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占有率的不断增加,停车场已不仅限于原有模式,路侧停车场已经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路侧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准确、快捷。目前路侧停车管理的主要技术实现是基于地磁智能管理系统或者是基于视频监控的智能管理系统两种方式。

基于地磁的智能管理系统的优点是所有的停车位均可以被管理,缺点是地磁的安装和维护带来的高成本,地磁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破坏路面,后期维护时还需要对该路段道路进行封锁;而且地磁本身对车辆信息无法识别,因此该方案的实施还有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驾驶员对规则的自觉遵守和现场人工管理人员的实时监管,这无疑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基于视频监控的智能管理系统中,为了在夜间或光照不良的情况下保证视频图像有足够的清晰度,需要采用补光灯对视频监控区域提供照明,补光灯成为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系统中对补光灯的控制有二种方法,一是固定时间法,即在系统预先设定的时间打开或关闭补光灯;二是采用光敏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在光照不足时打开补光灯,光照充足时关闭补光灯。

其中固定时间法无法满足天气条件突变情况下的补光需要,如暴雨来临前的黑云压城造成的黑暗;且由于气候交替,一个地方每天的天亮、天暗时间不同,固定时间法易出现打开补光灯时间过迟,影响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清晰图像,或打开补光灯时间过早,造成电能的无谓损耗,带来环境光污染;光敏传感器法可以有效弥补固定时间法的不足,但多数光敏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在视频监控的区域内,不能准确反映监控区域的亮度,而且在受到环境灰尘污染后将会整天 打开补光灯,既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又给环境带来额外的光污染。

当前市政设施的管理上,道路两侧的各个功能设备之间缺乏联动,存在重复建设杆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且影响市容市貌等问题,每增加一个城市管理功能就要新增杆位或者临时借用杆位加装横臂等,造成城市道路两侧的功能管理碎片化,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随着城市路侧停车管理系统和电子车牌系统的推广普及,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将路侧停车管理、景观灯照明、安防监控、电子车牌管理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为统一联动系统,集约利用城市路侧的杆位资源,既能强化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又能美化城市景观,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图像的亮度信号识别结果来控制补光设备的强度、开启与关闭,不仅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度而且节能环保,还能集约利用宝贵的杆位资源,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包括相机阵列、主控器和补光设备, 所述补光设备设在所述景观灯杆的顶端,所述相机阵列设在补光设备下方,所述主控器设在景观灯杆上,所述相机阵列内的各个相机分别管理杆位前后的各个车位,并用于获取路侧停车事件图像;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图像的亮度对所述补光设备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补光设备的强度、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阵列包括并列设在相机盒内的若干相机,所述补光设备包括环绕设在补光设备内的若干补光灯,每个所述相机控制一个以上补光灯的强度、开启与关闭或多个所述相机控制一个补光灯的强度、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相机的覆盖方向与其控制的补光灯的覆盖方向一致,便于灯光的控制。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补光设备的开启与关闭包括:若停车事件图像的亮度小于设定的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开启所述补光设备,并根据图像亮度设置补光强度;若停车事件图像的亮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减弱或关闭所述补光设备。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所述景观灯杆的下方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与所述相机阵列协同确定停车事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景观灯杆上方的安防相机,所述安防相机与所述相机阵列协同管理景观灯杆两侧道路区域。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景观灯杆上方的电子车牌读写器,所述电子车牌读写器与所述相机阵列协同管理景观灯杆两侧道路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阵列设为至少三台相机,每台所述相机管理若干车位。

进一步的,所述景观灯杆的高度设为3.5米~4.5米。

进一步的,所述景观灯杆设在任一车位临近的便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设为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阵列、所述主控器、所述补光设备、所述安防相机安装于同一个设备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阵列、所述主控器、所述补光灯、所述安防相机和所述电子车牌读写器安装于同一个设备腔体内。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获取到的车辆图像亮度来控制补光设备的强度、开启与关闭,一方面可以更清晰的获取车辆图像,方便车牌识别,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了因长期高强度开启补光灯造成的电资源浪费的问题;○2在景观灯杆上设置电子车牌读写器可以协助相机阵列更好的读取车牌信息,提高了车牌读取的准确度;○3在景观灯杆的下方设置传感器,其协助阵列相机获取杆下车位是否有车辆停靠的信息并进一步确认停车事件;终上所述基于相机阵列、电子车牌读写器以及传感器可以获取完整的停车事件信息,方便停车管理,且能集约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宝贵的杆位资源,大幅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是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图,包括相机阵列1、主控器2、补光设备3和景观灯杆,其中景观灯杆设在路侧,具体景观灯杆可以设置在便道上,位于车位中间位置或偏后位置(图中景观灯杆设在车位临近的便道上,位于车位中间位置),便于管理杆位后向的车位,以减少停入杆下车位车辆的车尾遮挡其后向车位的情况,更容易抓拍到进入后向车位车辆的车牌;所述补光设备3设在所述景观灯杆的顶端,所述相机阵列1与所述主控器2均设在补光设备3下方,所述相机阵列1内的各个相机分别管理杆位前后的各个车位,并用于获取路侧停车事件图像;所述主控器2用于根据亮度对所述补光设备3发送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补光设备3的强度、开启与关闭。

如图2所示的是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机阵列1包括并列设在相机盒内的四台相机101,补光设备3包含环绕设置在其内部的八台LED灯301,每台相机101获取的图像对应控制一台LED灯301,且所述相机101的覆盖方向与LED灯301照明的覆盖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可以保证每台LED灯可以给相对应的相机监控区域补光;每台相机101对应管理一至三个停车位(如图4所述的原理图中,每台相机101对应管理两个车位),对应的LED灯301照明的区域即为上述一到三个车位区域及其周边的区域(如图4所述的原理图中,每一台LED灯对应给一个车位区域提供补光),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车位以及周边区域有对应相机监控并可通过补光灯补光获取到清晰的车牌图像。

可选择的,杆下车位属于监控难点,可以通过设置两台相机301来监控一个车位,并对应设置一台或两台补光灯。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若在车位附近光线比较好的情况下,可在所述补光设备3内设置一台补光灯来兼顾一台或者多台相机监控区域的补光,如图3所示系统的原理图中,每台相机301对应管理两个车位,且两个车位只需要设置一台补光灯,节省了相应的补光灯的安装成本以及电资源。

所述补光设备3的外壳可设为圆柱形、倒锥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光设备3设为倒锥形,其底部安装的补光灯可兼顾与之较近距离的车位图像的补光以及相应车位的照明,补光设备上方安装的补光灯可兼顾与之较远距离车位图像的补光以及相应车位的照明。

具体的,通过相机获取的停车事件图像来控制补光灯强度、开启与关闭的实施过程如下:相机获取停车事件图像并将对应图像的亮度信号传输给补光设备,如果图像的亮度小于补光设备设定的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开启对应的补光设备,并根据图像亮度设置补光强度;这样在适当的光照情况下即可以更好的完成图像中车辆以及车牌号的识别,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度,方便后台管理;

若图像的亮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减弱或关闭所述补光设备,即在正常光照强度下即可获得更好的图像识别结果,规避了由于固定时间内开启补光设备造成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可选择的,在道路车流量较小的路面,可以在对应的补光设备内增加一台光敏-补光灯作为基础光源,当路面光强度不足的情况,可以对应开启光敏-补光灯作为基础光源为相机获取图像提供基本光照保障。

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设在景观灯杆上方的电子车牌读写器6,所述电子车牌读写器6用于读取车辆的车牌信息,其可以安装在主控器内或者监控上的任意位置(图4中电子车牌读写器安装在主控器上方),安装所述电子车牌读写器可以提高车牌识别的可靠性;其充分利用电子车牌识别的高准确率和相机阵列采集图像的证据完整性,实现高可靠的停车管理,并能辅助城市检测道路车流量。

为了获取准确的停车事件,电子车牌读写器6协助相机阵列1来获取准确的车牌信息,具体实施时:在车辆入/出场时,○1若电子车牌读写器读取到车牌信息与相机获取到的车牌信息一致,则保存此车牌信息,若电子车牌读写器读取到的车牌信息与相机获取到的车牌信息不一致,则以电子车牌读写器读取的车牌信息作为入场车辆的车牌信息保存;○2若电子车牌读写器未读取到车牌信息,但相机获取到车牌信息,则以相机获取的车牌信息作为入场车辆的车牌信息保存;若电子车牌读写器与相机均为获取到车牌信息,则确定车位无车辆驶入或驶出。

作为对相机组获取停车事件图像的补充,所述基于相机阵列与景观灯结合的综合路侧泊位管理系统还包括传感器5,所述传感器5设在景观灯杆的下方,因景观灯杆下方属于监控难点,所以传感器主要用于协助相机阵列来管理杆下方车位。

具体实施时,在车辆入/出场时,○1若相机拍摄到杆下方车位有车辆驶入且获取到车牌信息,同时传感器也判定车位有车辆驶入,则可高置信度确认停车事件并保存此条停车记录;若仅有相机获取到车位有车辆驶入且获取到车牌信息,而传感器没获取到停车信号,则以相机获取的停车记录作为高置信度的停车事件并保存相应的停车记录;

○2若相机检测到杆下方车位有车辆驶入但没有获取到车牌信息,同时传感器也判定车位有车辆驶入,则判定此车辆为无牌车辆并将此条停车记录上传,供后台或人工处理来进一步获取判定停车事件的详细信息,若相机获取到杆下方车位有车辆驶入但没有获取到车牌信息,且传感器也未获取车辆入位的信号,则将此条停车信息报到后台,供后台或者人工处理;

○3若相机没有检测到杆下方车位有车辆停入,而传感器判定有车辆停入车位,则将此条停车信息报到后台,供后台或者人工处理;○4若相机未检测到杆下方车位有车辆停入的信息且传感器也未判定车位有车辆驶入,则可高置信度的判定此车位无车辆进入。

其中传感器判定车位是否有车辆停入的方法是:若传感器显示的测量结果为传感器到地面预定阈值距离之内,且数值稳定,则说明没有车辆驶入车位,当传感器测量结果为传感器到车身预定阈值距离之内且数值逐渐变换,表明车辆正在驶出/入车位,当传感器测量结果为传感器到车身预定阈值距离之内且数值稳定,表明车辆停入车位,当其预定阈值距离再次恢复为传感器到地面预定阈值距离之内,且数值稳定,判定车辆已经驶出车位。

所述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本实用新型中,获取路侧停车事件包括确定停车事件发生的时间、车位占用信息以及车牌信息;并根据停车事件发生的时间、车位占用信息以及车牌信息的图像识别处理,得到每个时间段停入车位车辆的车牌信息,并生成每辆车对应的进出场记录,用于停车管理。

如果相机阵列获取到的车位占用信息与传感器确认的车位是否有车辆驶入信息一致,且相机阵列获取的车牌信息与电子车牌读卡器获取到的车牌信息一致,这起停车事件可被确认为高置信度的停车事件。

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设在景观灯杆上方的安防相机 所述安防相机4设在景观灯杆的上方位置处并与相机阵列背对设置,其用于获取道路另一侧的全景图像信息,作为获取停车周边区域图像信息的补充。

可选择的,在景观灯杆上设置两组安防相机,一组所述安防相机与相机阵列背对设置,另一组安防相机设在相机阵列的上方,用于协助传感器和/或相机阵列来获取完整的停车事件信息,当相机阵列和/或传感器无法准确获取停车事件时,则可调用停车事件发生相应时间段内此组安防相机的图像信息,作为完善停车事件的信息补充。

可选择的,相机阵列、主控器、补光灯、安防相机、电子车牌读写器安装于同一个设备腔体内或相机阵列、主控器、补光灯、安防相机安装于同一个设备腔体内,此种一体化安装方式,更好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并美化城市景观,且可根据城市景观风格统一规划外壳造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一致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