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C模型超远程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3331发布日期:2018-08-21 17:4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RC模型超远程遥控器。



背景技术: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遥控器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控制,使用完毕后,通常直接放置在边上,一旦有其他人不小心碰到遥控器上的操作杆时,就会导致被遥控的装置进行位置的变动,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C模型超远程遥控器,当其他人直接对遥控器进行操作时,不会直接控制被遥控的装置移动,减少了误操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RC模型超远程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遥控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的红外接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的红外控制装置、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闭合遥控器本体的供电回路的启动装置;

所述遥控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隔断红外发射装置发出的红外发射信号的隔离棒;

当隔离棒位于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之间时,所述红外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信号,所述启动装置闭合遥控器本体的供电回路;反之,不闭合。

采用上述方案,当人们需要正常的使用遥控器本体对被遥控的装置进行操控时,需要将隔离棒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进行隔离,从而将遥控器本体的供电回路闭合,减少了其他人直接对遥控器本体进行误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遥控器本体上还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安装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还设置有供隔离棒插入的检测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安装盒的设置,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进行了安装,从而提高了两者的安装效率,而检测孔的设置,将直接供隔离棒进行插入,从而实现了隔离,同时插入后也能实现固定,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遥控器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盒上还盖合有端盖。

采用上述方案,端盖的设置,将减少了外界的灰尘对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寿命,还对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进行了保护,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供隔离棒插入且与检测孔一一对应的插孔。

采用上述方案,插孔的设置,使隔离棒在实用时,无需将端盖打开,直接可以将隔离棒插入,使用时更加方便,同时还提高了对隔离棒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振荡信号的振荡电路、耦接于振荡电路以接收振荡信号并输出红外发射信号至红外接收装置的红外发射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的设置,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启动的作用,当振荡电路通电时,就会产生振荡,从而进行起振,并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将信号发射出去,使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出频率一致,提高了红外发射电路的稳定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开关信号的红外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至红外控制装置的红外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开关电路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输出的红外发射信号后,就会导通,从而使红外控制装置触发,并控制红外控制装置的启动,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的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开关信号的红外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启动装置的触发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一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就会导通,而且导通的速度快,并使红外触发电路触发,并迅速控制启动装置进行工作,反应速度快。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光耦信号的光耦电路,所述触发电路耦接于光耦电路以接收光耦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启动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光耦电路对电信号具有隔离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共模抑制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当其他人直接对遥控器进行操作时,不会直接控制被遥控的装置移动,减少了误操作的情况;

2、安装盒、端盖的设置,将提高了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遥控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遥控器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5为红外控制装置、启动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遥控器本体;2、红外发射装置;3、红外接收装置;4、红外控制装置;5、启动装置;6、隔离棒;7、安装盒;8、检测孔; 9、端盖;10、插孔;11、振荡电路;12、红外发射电路;13、红外开关电路;14、红外控制电路;15、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6、触发电路;17、光耦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RC模型超远程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1。

如图2、3所示,遥控器本体1上还一体设置有安装盒7,安装盒7中设置有红外发射装置2和红外接收装置3,红外发射装置2和红外接收装置3呈对称设置。

如图2、3所示,安装盒7中位于红外发射装置2和红外接收装置3之间还设置有供红外发射信号输出的检测孔8,且端盖9与安装盒7互相盖合,而端盖9上设置有供隔离棒6插入的插孔10,且隔离棒6呈矩形设置,方便插入与固定。

如图4所示,红外发射装置2包括振荡电路11、红外发射电路 12。振荡电路11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芯片U1可以为NE555、UA555、SL555时基集成电路,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NE555,红外发射电路12为红外发射管LED1。

如图4所示,芯片U1的1脚分别与地GN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2脚、芯片U1的 6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7脚、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4脚、芯片U1的8脚、电阻R3的一端、电源VCC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光管LED1 的阳极连接,红外发光管LED1的阴极与芯片U1的3脚连接。

如图4所示,当芯片U1得电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振荡信号的频率由电阻和电容控制,并通过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信号。

如图4所示,红外接收装置3包括红外开关电路13、红外控制电路14。红外开关电路13为红外接收管LED2。红外控制电路14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感L、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UPC1373H。

如图4所示,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芯片U2的8脚、电阻R5的一端、电源VCC、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红外接收管LED2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地GND连接,红外接收管LED2的阳极与芯片U2的 7脚连接,芯片U2的6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地GND、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的5脚、电容C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 C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2 的1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与芯片U2的4 脚、电容C7的负极连接。

如图4所示,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 接收到时,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隔断,导致红外接收管LED2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光管LED1 发射的信号时,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

如图5所示,红外控制装置4包括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5、光耦电路17、红外触发电路16。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5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红外触发电路1611为继电器KM1,光耦电路1722为光耦合器U1。

如图5所示,芯片U2的1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 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 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光敏三极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

如图5所示,启动装置5包括电阻R8、三极管Q2,三极管Q2为 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

如图5所示,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遥控器本体1的一端连接,遥控器本体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 不导通,因此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不导通,遥控器本体1的供电回路不得电,不能进行工作;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因此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导通,遥控器本体1的供电回路得电,可以进行工作。

还可以直接采用APP对被遥控装置进行操控,当采用RC模型配套遥控器,并在该遥控器(电路板)上进行互联网遥控功能的扩展。并采用APP的方式进行操控,遥控指令从APP端发出到被操控的装置上的指令处理模块接收到,平均延时在100ms以内,最低可达到62ms,其中APP通过WIFI连接互联网。

当使用APP操控时,由于网络通信环境中各种因素导致的通信中断,可能会使远程的RC模型失去控制,而采用超时机制,即遥控接收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2秒)没有收到任何遥控信息,则自动触发 RC模型的停止信号。

采用P2P网络技术,在互联网遥控两端之间直接建立网络连接,去除服务器转发产生的延时(根据服务器的地理位置,此处产生的延时可能会相对比较大),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整体延时。但受不同NAT (网络地址转换)规则的限制,P2P技术不能100%保证能够在各种不同局域网之间成功建立起来。这种情况,就需要位于公网中的服务器进行转发。

Nagle’s Algorithm是为了提高带宽利用率设计的算法,其做法是合并小的TCP包为一个,避免了过多的小包的TCP头所浪费的带宽。如果开启了这个算法(默认为开启),则协议栈会累积数据直到一定条件满足的时候才真正发送出去。当然这个算法有一个超时机制,即最长等待40ms。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关闭该算法,避免40ms 超时的发生。

工作过程:

1、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11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隔离棒6插入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不被红外接收管LED2 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此时继电器KM1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导通,遥控器本体1的供电回路得电,可以进行工作。

2、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11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隔离棒6取出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 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不导通,此时继电器KM1不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不导通,遥控器本体1的供电回路不得电,不能进行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