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火灾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9535发布日期:2018-07-07 09:2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



背景技术:

电器火灾监控器是采集众多电气火灾隐患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现场终 端器件,可适用于电器火灾发生率高的场所、大型仓库、办公室、商业建筑、宾馆、住宅及娱乐活动场所等线 路复杂且对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电器火灾监控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通常会在壳体上设有散热口,用以散热作用。但是在电器火灾监控器未使用前,并不会产生热量,而外界的灰尘杂质却会从散热口内进入,堆积的灰尘会影响监控主机的工作质量,使得产品的质量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尘的功能,又能提升散热性能的电器火灾监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监控主机,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显示屏、开关按钮和散热区,所述散热区上设有至少五个以上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包括呈圆形设置的主孔,以及围绕主孔圆周布设呈矩形的副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与主孔相适配的卡块一、以及与副孔相适配的卡块二,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供散热板在散热区与监控主机之间来回滑移的滑槽,所述卡块一的长度大于卡块二的长度,所述卡块一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穿设过主孔延伸至壳体外时,所述散热板与散热区相抵触,所述卡块二嵌设于副孔内,所述凸环运动至壳体内时,所述散热板与监控主机相抵触,所述卡块二脱离副孔,所述副孔呈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的底部设有滚珠,所述滚珠嵌设于滑槽内来回滑移,所述监控主机上设有与散热板相适配的凹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与卡块一、卡块二呈一体设置,均由铜材料制成,所述凸环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使用电器火灾监控器前,可以将散热区密封,起到防尘的效果。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散热板的位置改变,使得电器火灾监控器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提升设备的实用性,改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a处放大图。

1、壳体;10、滑槽;2、监控主机;20、凹腔; 3、显示屏;4、开关按钮;5、散热区;50、主孔; 51、副孔;6、散热板;60、卡块一;61、卡块二;62、凸环;63、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监控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监控主机2,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显示屏3、开关按钮4和散热区5,所述散热区5上设有至少五个以上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包括呈圆形设置的主孔50,以及围绕主孔50圆周布设呈矩形的副孔51,所述壳体1内设有散热板6,所述散热板6上设有与主孔50相适配的卡块一60、以及与副孔51相适配的卡块二6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供散热板6在散热区5与监控主机2之间来回滑移的滑槽10,所述卡块一60的长度大于卡块二61的长度,所述卡块一60上设有凸环62,所述凸环62穿设过主孔50延伸至壳体1外时,所述散热板6与散热区5相抵触,所述卡块二61嵌设于副孔51内,所述凸环62运动至壳体1内时,所述散热板6与监控主机2相抵触,所述卡块二61脱离副孔51,所述副孔51呈打开状态。 所述散热板6的底部设有滚珠63,所述滚珠63嵌设于滑槽10内来回滑移,所述监控主机2上设有与散热板6相适配的凹腔20。所述散热板6与卡块一60、卡块二61呈一体设置,均由铜材料制成,所述凸环62由橡胶材料制成。

在电器火灾监控器运输或者未使用前,通过拉拔散热板6上的卡块一60,使得卡块一60上凸环62穿设过主孔50后,运动至壳体1外,散热板6上的卡块二61便会嵌设在副孔51内,起到密封散热区5的作用,使得灰尘等杂质不会进入到壳体1内影响监控主机2的工作。在电器火灾监控器需要使用时,通过推动卡块一60,驱使散热板6朝向监控主机2运动,通过滚珠63与壳体1内壁的滑槽10配合,使得卡块二61能迅速脱离副孔51,副孔51呈打开状态,起到散热的作用。散热板6与监控主机2相抵触,嵌设在凹腔20内,可以保证散热板6位置的稳定性,同时将散热板6由铜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散热吸热功能,能将来自监控主机2上的热吸收释放,具有提升整体设备散热性能的效果。通过改进后,达到提升了电器火灾监控器的使用质量,具有防尘和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