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交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6803发布日期:2018-06-01 20:0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交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交通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是指所有透过火车、汽车、摩托车、轮船和飞机等工具,或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广义解释也包含邮递和电信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装置中不可缺失的,现在的交通信号灯有的时候会因为停电而失去作用,从而需要临时信号灯来指挥交通,然而现在的临时信号灯在运输的时候不易运输,从而需要工人将临时信号灯搬运到路中间指挥交通,因此浪费了工人的时间和体力,且现在的信号灯都是裸露在外,因此很容易被外在因素损坏,从而给交通部门造成了损失,也可能对指挥交通造成了耽误。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装置,解决了现在的临时信号灯在运输的时候不易运输,从而需要交警将临时信号灯搬运到路中间指挥交通,因此浪费了交警的时间和体力,且现在的信号灯都是裸露在外,因此很容易被外在因素损坏,从而给交通部门造成了损失,也可能对指挥交通造成了耽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交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齿杆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杆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的背面与驱动装置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右侧面与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支撑柱左侧面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信号灯,所述支撑杆位于壳体上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右侧与第二定滑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与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壳体下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孔内,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左侧与第一定滑轮的顶端搭接,所述第一定滑轮的底端与滑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卡接在壳体的下表面,所述滑动装置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和挡块,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挡块的下表面和滑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与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上表面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身的下表面与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壳体的下表面,所述滑套内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挡块和弹簧,所述滑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定滑轮的底端和车轮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车轮分别设置在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交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控制面板、电机、电动推杆、齿轮、齿杆、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转轴和轴承,控制电动推杆收缩使得第二定滑轮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的右侧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的左侧带动第一定滑轮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滑杆带动车轮向下移动,使得车轮的底端与路面搭接,然后交警将壳体推送至路中间,当不需要用到信号灯时,控制电机工作使得齿轮旋转,使得齿轮带动电机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信号灯向下移动收缩至壳体内部,使得当信号灯不使用时不会裸露在外,从而不会被外在因素破坏,从而不会给交通部门造成损失,且不会耽误对交通的指挥,且信号灯在使用时不需要交警搬运,从而节省了交警的时间和体力。

2、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弹簧和挡块,从而当第二定滑轮不再顶动连接板时,弹簧可以伸长带动挡块向上移动,使得挡块带动滑杆向上移动,使得车轮可以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搭接,从而使得壳体不会随便移动。

3、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从而使得当齿轮旋转带动电机向下移动时,电机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使得电机在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使得齿轮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可以始终与齿杆相啮合,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2第一连接杆、3挡块、4第一定滑轮、5转轴、6轴承、7第二定滑轮、8蓄电池、9齿杆、10齿轮、11第一通孔、12信号灯、13支撑杆、14驱动装置、141电机、142固定块、15控制面板、16滑块、17滑槽、18支撑柱、19固定杆、20伸缩杆、21第二通孔、22第二连接杆、23支撑板、24电动推杆、25车轮、26滑动装置、261滑杆、262滑套、27壳体、2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交通装置,包括壳体27,壳体27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8,通过设置蓄电池8,从而使得当该装置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蓄电池8可以为电机141和电动推杆24供电,壳体2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5,通过设置控制面板15,从而使得交警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5分别控制电机141和电动推杆24进行工作,蓄电池8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15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面板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141和电动推杆24的输入端电连接,壳体27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齿杆9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齿杆9与齿轮10相啮合,通过设置齿杆9和齿轮10,从而使得齿轮10旋转时可以与齿杆9相啮合,由于齿杆9被固定不动,使得齿轮10可以沿着齿杆9带动电机141上下移动,齿轮10的背面与驱动装置14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4包括电机141,电机141的输出轴与齿轮10的背面固定连接,电机141机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2,通过设置固定块142,从而当电机141在工作时机身不会旋转且更加稳定,固定块142的右侧面与滑块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机141机身的上表面与支撑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141机身的下表面与固定杆19的顶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4的右侧面与滑块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滑块16设置在支撑柱18左侧面开设的滑槽17内,通过设置滑块16和滑槽17,从而使得当齿轮10旋转带动电机141向下移动时,电机141带动滑块16在滑槽17内移动,使得电机141在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使得齿轮10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可以始终与齿杆9相啮合,支撑柱1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壳体27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的底端与伸缩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伸缩杆20的底端与壳体2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杆19和伸缩杆20,从而使得电机141在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驱动装置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通过设置支撑杆13,从而使得信号灯12在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支撑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信号灯12,支撑杆13位于壳体27上表面开设的第一通孔11内,通过设置第一通孔11,从而使得支撑杆13可以正常上下移动,且信号灯12也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1进出壳体27,壳体2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2,从而使得转轴5在工作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第一连接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6,通过设置转轴5和轴承6,从而使得连接板28可以左右旋转且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轴承6的上表面与连接板2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28下表面的右侧与第二定滑轮7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定滑轮7,从而当第二定滑轮7向上移动时可以向上顶动连接板28,使得连接板28向下顶动滑杆261,第二定滑轮7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22,从而使得支撑板23上下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连接杆2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杆22可以带动第二定滑轮7上下移动,第二连接杆22的底端与支撑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23,从而使得支撑板23下降与地面搭接时可以支撑住壳体27,使得壳体27不会随便移动,支撑板23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24与壳体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动推杆24,从而使得当电动推杆24工作时可以带动支撑板23和第二定滑轮7上下移动,第二连接杆22位于壳体27下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孔21内,连接板28下表面的左侧与第一定滑轮4的顶端搭接,通过设置第一定滑轮4,从而使得连接板28的左侧下降时可以顶动第一定滑轮4下降,从而使得滑杆261可以下降且不会折断,第一定滑轮4的底端与滑动装置26的顶端固定连接,滑动装置26包括滑套262,通过设置滑套262,从而使得滑套262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方便,滑套262卡接在壳体27的下表面,滑套262内套接有滑杆261,滑杆261的外表面套接有挡块3和弹簧1,通过设置弹簧1和挡块3,从而当第二定滑轮7不再顶动连接板28时,弹簧1可以伸长带动挡块3向上移动,使得挡块3带动滑杆261向上移动,使得车轮25可以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搭接,滑杆26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定滑轮4的底端和车轮25的顶端固定连接,滑动装置26卡接在壳体27的下表面,滑动装置26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和挡块3,弹簧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挡块3的下表面和滑套2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动装置2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车轮25,通过设置车轮25,从而方便了交警移动壳体27,使得不需要交警手动搬运壳体27,从而节省了交警的时间和体力,车轮25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车轮25分别设置在壳体27下表面的四角处。

使用时,工人通过控制面板15控制电动推杆24收缩,使得支撑板23带动第二连接杆22向上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杆22带动第二定滑轮7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28的右侧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28的左侧带动第一定滑轮4向下移动,使得滑杆261带动车轮25向下移动,使得车轮25的底端与路面搭接,然后交警将壳体27推送至路中间,当不需要用到信号灯12时,控制电机141的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10旋转,使得齿轮10与齿杆9啮合,使得齿轮10带动电机141向下移动,使得支撑杆13带动信号灯12向下移动收缩至壳体27内部,当壳体27移动到目的地时控制电动推杆24伸长带动第二连接杆22下降,使得第二定滑轮7下降不再顶动连接板28,同时弹簧1伸长带动挡块3向上移动,使得挡块3带动滑杆261向上移动,使得车轮25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搭接,使得壳体27被支撑住不能移动即可。

综上可得,1、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控制面板15、电机141、电动推杆24、齿轮10、齿杆9、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7、转轴5和轴承6,控制电动推杆24收缩使得第二定滑轮7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28的右侧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板28的左侧带动第一定滑轮4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滑杆261带动车轮25向下移动,使得车轮25的底端与路面搭接,然后交警将壳体27推送至路中间,当不需要用到信号灯12时,控制电机141工作使得齿轮10旋转,使得齿轮10带动电机14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杆13带动信号灯12向下移动收缩至壳体27内部,使得当信号灯12不使用时不会裸露在外,从而不会被外在因素破坏,从而不会给交通部门造成损失,且不会耽误对交通的指挥,且信号灯12在使用时不需要交警搬运,从而节省了交警的时间和体力。

2、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弹簧1和挡块3,从而当第二定滑轮7不再顶动连接板28时,弹簧1可以伸长带动挡块3向上移动,使得挡块3带动滑杆261向上移动,使得车轮25可以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搭接,从而使得壳体27不会随便移动。

3、该智慧交通装置,通过设置滑块16和滑槽17,从而使得当齿轮10旋转带动电机141向下移动时,电机141带动滑块16在滑槽17内移动,使得电机141在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使得齿轮10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可以始终与齿杆9相啮合,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