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距离提醒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101发布日期:2018-07-18 02:0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距离提醒地毯。



背景技术:

在机场、火车站、银行、医院等场所中,人们往往需要排队办理相关业务,随着人们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日益重视,该类场所通常会划定一个安全距离以将办事人员与排队人员进行分离,但当人员密集或拥挤时,该安全距离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这对个人隐私造成了威胁。

传统的警示方法采用人工提醒的方式,即在办事区域与排队等候区域之间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该种方式浪费了人力成本的同时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距离提醒地毯,能够自动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距离提醒地毯,包括:地毯本体和提醒组件,所述地毯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踏板和底板,所述踏板设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踏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电组件,所述踏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电组件,所述底板设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底板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电组件、且所述第三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底板的第四端设有第四导电组件、且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所述第四导电组件及所述提醒组件串联连接;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三导电组件断开,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三导电组件连通;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当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第四导电组件断开,当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第四导电组件连通。

上述安全距离提醒地毯,包括地毯本体、提醒组件、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和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其中,地毯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踏板和底板,踏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电组件,踏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电组件,底板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电组件,底板的第四端设有第四导电组件,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三导电组件相对间隔设置,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三导电组件断开,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三导电组件连通;第二导电组件与第四导电组件相对间隔设置,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与第四导电组件断开,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与第四导电组件连通,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第三导电组件、第四导电组件及提醒组件串联连接,通过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三导电组件的断开与连通以及第二导电组件与第四导电组件的断开与连通,使得提醒组件处于断电状态或通电状态,从而能够自动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组件与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串联连接,所述提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串联连接,或,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串联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组件与所述第四导电组件间隔设置,所述提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组件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及所述第四导电组件均为锡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所述第四导电组件及所述提醒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所述电源开关、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所述第四导电组件及所述提醒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醒组件为第一蜂鸣器,所述第一蜂鸣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及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醒组件为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及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醒组件包括第二蜂鸣器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蜂鸣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三导电组件及所述第四导电组件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的第一端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端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的第二端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四端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三端上、另一端与所述踏板的第一端间隔设置,或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踏板的第一端上、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端间隔设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四端上、另一端与所述踏板的第二端间隔设置,或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踏板的第二端上、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四端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安全距离提醒地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安全距离提醒地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安全距离提醒地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踏板,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底板,121、第三端,122、第四端,131、第一导电组件,132、第二导电组件,141、第三导电组件,142、第四导电组件,151、第一弹性件,152、第二弹性件,161、第一限位件,162、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距离提醒地毯,包括:地毯本体和提醒组件,地毯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踏板110和底板120,踏板110设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踏板110的第一端111设有第一导电组件131,踏板110的第二端112设有第二导电组件132,底板120设有相对的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底板120的第三端121设有第三导电组件141、且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一导电组件131相对间隔设置,底板120的第四端122设有第四导电组件142、且第四导电组件142与第二导电组件13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第四导电组件142及提醒组件串联连接;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断开,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连通;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断开,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连通。

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距离提醒地毯,包括地毯本体、提醒组件、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和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其中,地毯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踏板110和底板120,踏板110的第一端111设有第一导电组件131,踏板110的第二端112设有第二导电组件132,底板120的第三端121设有第三导电组件141,底板120的第四端122设有第四导电组件142,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相对间隔设置,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断开,当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连通;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相对间隔设置,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断开,当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连通,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第四导电组件142及提醒组件串联连接,通过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的断开与连通以及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的断开与连通,使得提醒组件处于断电状态或通电状态,从而能够自动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一弹性复位结构配合形成第一触动开关,当踏板110的第一端111受到外力作用使得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一位置,即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接触时,第一触发开关导通,当踏板110的第一端111不受力状态位置或受力较小状态位置,即第一弹性复位结构不变形或变形量较小,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分离时,第一触发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相对间隔设置,第二导电组件132、第四导电组件142及第二弹性复位结构配合形成二触动开关,当踏板110的第二端112受到外力作用使得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第二位置,即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接触时,第二触发开关导通,当踏板110的第二端112不受力状态位置或受力较小状态位置,即第二弹性复位结构不变形或变形量较小,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分离时,第二触发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第一触动开关、第二触动开关及提醒组件串联连接,当第一触动开关及第二触动开关同时导通时,提醒组件导通工作以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

更具体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接触时,第一触发开关导通,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处于部分压缩状态或不发生形变状态,使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分离时,第一触发开关断开;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接触时,第二触发开关导通,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部分压缩状态或不发生形变状态,使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分离时,第二触发开关断开。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间隔设置,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提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31串联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组件132串联连接,或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串联连接,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间隔设置,提醒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导电组件141串联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当踏板110的第一端111受到外力,例如有人站立于踏板110上的第一端111上,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变形,使第一导电组件131向第三导电组件141移动直至相互接触,第一开关组件导通,此时,由于踏板110的第二端11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位置,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之间处于分离状态,第二开关组件断开,使得提醒组件依然处于断电状态,当踏板110的第二端112同样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又有人站立于踏板110上的第二端112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变形、使第二导电组件132向第四导电组件142移动直至相互接触,此时第二开关组件导通,从而使得提醒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提醒组件工作,从而提醒站立于踏板110第二端112上的人与站立于踏板110第一端111上的人保持安全距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间隔设置,是指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之间不通电流;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间隔设置,是指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之间不通电流;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串联连接,可以是两个单独导电物体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实现的串联,也可以是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二导电组件132直接为一个导电整体,例如为一个整体的导电层;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可以是两个单独导电物体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实现的串联,也可以是第三导电组件141与第四导电组件142直接为一个导电整体,例如为一个整体的导电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均为锡纸。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均为锡纸时,可以减轻地毯的重量,增加地毯的柔韧性。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还可以采用例如铝箔、铜片等能够实现导电功能的材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电源,电源、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第四导电组件142及提醒组件串联连接。通过内设电源为提醒组件进行供电以发挥其提醒功能。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开关,电源、电源开关、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第四导电组件142及所述提醒组件串联连接。在提醒组件与电源之间设置电源开关,当地毯不需要使用时,通过电源开关进行断电,节省电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醒组件为第一蜂鸣器,第一蜂鸣器、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第一蜂鸣器的设置使得当提醒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时,由第一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例如发出提示音以提醒站立于踏板110第二端112的人与站立于踏板110第一端111的人保持安全距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醒组件为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第一显示屏的设置使得当提醒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时,由第一显示屏显示提醒信息,例如显示提示标语以提醒站立于踏板110第二端112的人与站立于踏板110第一端111的人保持安全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醒组件包括第二蜂鸣器和第二显示屏,第二蜂鸣器、第二显示装置、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提醒组件包括第二蜂鸣器和第二显示屏,第二蜂鸣器、第二显示装置、第一导电组件131、第二导电组件132、第三导电组件141及第四导电组件142串联连接,当提醒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时,由第二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同时,由第二显示屏显示提醒信息,根据第二蜂鸣器和第二显示屏的协同作用提醒站立于踏板110第二端112的人与站立于踏板110第一端111的人保持安全距离,提醒效果更好。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蜂鸣器和显示屏的设置,可以是直接集成于地毯上,也可以是设置于地毯外部的环境中,只需满足在提醒组件处于通电状态时,能够提醒站立于踏板110第二端112的人与站立于踏板110第一端111的人保持安全距离即可;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是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等具有显示信息功能的组件或元件。

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及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可以是通过材料本身的性能实现,比如踏板1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当踏板110的第一端111处于不受力状态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断开,当踏板110的第一端111压缩处于第一位置,即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接触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连通;当踏板110的第二端112处于不受力状态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断开,当踏板110的第二端112压缩处于第一位置,即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接触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连通;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及第二弹性复位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加设弹性组件或弹性元件实现,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性件151,第一弹性件151的一端与踏板110的第一端111相抵接、另一端与底板120的第三端121相抵接;第二弹性复位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152,第二弹性件152的一端与踏板110的第二端112相抵接、另一端与底板120的第四端122相抵接。第一弹性件151的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组件131和第三导电组件141处于分离状态,只有当施加于踏板110第一端111的外力足以克服第一弹性件151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一导电组件131和第三导电组件141接触时,第一导电组件131与第三导电组件141连通,当外力消失或小于第一弹性件151的弹力时,第一导电组件131能够及时的与第三导电组件141分离;第二弹性件152的设置使得第二导电组件132和第四导电组件142处于分离状态,只有当施加于踏板110第二端112的外力足以克服第二弹性件152的弹力作用使得第二导电组件132和第四导电组件142接触时,第二导电组件132与第四导电组件142连通,当外力消失或小于第二弹性件152的弹力时,第二导电组件132能够及时的与第四导电组件142分离,从而保证提醒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51及第二弹性件152可以是弹簧、簧片或其他具有弹性功能的元件或组件,只需满足在外力消失时,相互接触的导电组件能够及时分离即可。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61,第一限位件161的一端设置于底板120的第三端121上、另一端与踏板110的第一端111间隔设置,或第一限位件161的一端设置于踏板110的第一端111上、另一端与底板120的第三端121间隔设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62,第二限位件162的一端设置于底板120的第四端122上、另一端与踏板110的第二端112间隔设置,或第二限位件162的一端设置于踏板110的第二端112上、另一端与底板120的第四端122间隔设置。第一限位件161及第二限位件162的设置可以用于约束踏板110相对底板120移动的距离,防止因施加的外力过大而对导电组件造成损伤,同时,当限位件设置于踏板110的端部位置时,还能起到防止外部杂物进入而对导电组件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161的设置可以对踏板110的第一端111的极限移动距离进行限制,防止因外界压力过大使得踏板110的第一端111相对底板120的第三端121的位移过长而造成第一导电组件131或第三导电组件141的损坏;第二限位件162的设置可以对踏板110的第二端112的极限移动距离进行限制,防止因外界压力过大使得踏板110的第二端112相对底板120的第四端122的位移过长而造成第二导电组件132或第四导电组件142的损坏。

需要进行说明的,第一限位件161及第二限位件162可以是凸块或者立柱等能够起到限制位移作用的元件或者组件,第一限位件161可以相对第一弹性件151独立设置,也可以采取套接或组合的形式,当第一限位件161与第一弹性件151采用套接或组合的形式时,可以使得地毯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二限位件162可以相对第二弹性件152独立设置,也可以采取套接或组合的形式,当第二限位件162与第二弹性件152采用套接或组合的形式时,可以使得地毯的结构更加紧凑。

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地毯本体的承压面上设有防滑结构。地毯本体的承压面上设有防滑结构,使得地毯放置于地面上之后不会出现滑动,避免人们摔伤或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