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警察智能补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166发布日期:2018-08-31 22:2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交通监控成像补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警察智能补光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警察系统是指安装在可信号控制的城市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并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行驶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和记录的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车辆检测、图像记录、车辆号牌识别和数据处理远程传输等等。系统在检测到有车辆经过或者车辆违章行驶时,能够准确记录车辆的特征和全景图像,自动识别车辆号牌,并在全景图像中标明车辆信息,不能受雨、雪、雾等天气和环境光的影响而出现误记录,所以辅助照明非常重要。目前采用的电子警察补光装置一旦进入夜间工作状态则始终高亮度点亮,无法根据环境光照度、有无车辆通过电子警察和交通信号灯周期变化来调整补光装置的工作状态,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警察智能补光系统,实时根据环境光照度信息、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进行智能调节补光,既满足相机拍摄补光需求又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了光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警察智能补光系统,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环境光检测单元、电光源及交通信号检测单元,其中:环境光检测单元采集环境光照度信息判断日间/夜间状态输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电光源启动日间/夜间模式工作:日间模式下,电光源不点亮;夜间模式下,交通信号检测单元采集处理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输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输出信号调节输出功率调整电光源的亮度在绿灯、黄灯周期内为高亮度,红灯周期内则为低亮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根据环境光检测单元采集的环境光实时照度信息控制电光源工作,日间模式下,环境光照度满足相机的拍摄需求,无需补光即可拍摄出清晰的车牌照片;夜间模式下,控制电光源启动工作,交通信号检测单元将实时采集处理的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随后控制单元输出信号调节输出功率调整电光源的亮度,在绿灯、黄灯周期内因车辆不断通过电子警察车流量较大,所以电光源为高亮度;红灯周期内车辆禁止通行,所以电光源为低亮度即可满足要求。该系统实时采集处理环境光照度信息、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对电光源进行智能调控,在协助相机拍摄出清晰的车牌照片及驾驶人员的面部特征照片和兼顾行人环境照明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电光源在夜间无效点亮所形成的光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补光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电子警察智能补光系统,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0、环境光检测单元20、电光源30及交通信号检测单元40,其中:环境光检测单元20采集环境光照度信息判断日间/夜间状态输送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输出信号控制电光源30启动日间/夜间模式工作:日间模式下,电光源30不点亮;夜间模式下,交通信号检测单元40采集处理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输送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输出信号调节输出功率调整电光源10的亮度在绿灯、黄灯周期内为高亮度,红灯周期内则为低亮度。控制单元10根据环境光检测单元20采集的环境光实时照度信息控制电光源30工作,日间模式下,环境光照度满足相机60的拍摄需求,无需补光即可拍摄出清晰的车牌照片;夜间模式下,控制电光源30启动工作,交通信号检测单元40将实时采集处理的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10,随后控制单元10输出信号调节输出功率调整电光源30的亮度,在绿灯、黄灯周期内因车辆不断通过电子警察车流量较大,所以电光源30为高亮度;红灯周期内车辆禁止通行,所以电光源30为低亮度即可满足要求。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处理环境光照度信息、交通信号灯周期信息对电光源30进行智能调控,在协助相机60拍摄出清晰的车牌照片和兼顾行人环境照明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电光源30在夜间无效点亮所形成的光污染。

系统还设有车辆信号检测单元50,车辆信号检测单元50检测车辆到达抓拍触发位置或者违章行驶时输出信号触发相机60抓拍,相机60在抓拍的同时输出抓拍同步信号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控制电光源30在日间模式下不点亮或者以脉冲方式为相机60抓拍同步补光,在夜间模式下以频闪方式的高亮度或者以脉冲方式为相机60抓拍同步补光。

车辆信号检测单元50可以是相机60内置的视频车检器,也可以是相机60外部的雷达或地感线圈车检器等用于采集车辆位置和违章等信息,当车辆到达抓拍位置或者违章行驶时输出信号触发相机60抓拍,日间模式下如果相机60拍摄的是汽车尾部车牌,环境光照度已经满足相机60的拍摄需求,无需补光即可拍摄出清晰的车牌照片,所以电光源30不点亮;如果相机60需要拍摄驾驶人员的面部特征及车牌照片,补光光线必须穿透汽车的前挡玻璃,则电光源30必须以脉冲方式补光,日间模式下电光源30以脉冲方式补光,不会对驾驶人员造成干扰,相机60拍摄得到清晰的驾驶人员及车辆车牌照片;夜间模式下如果相机60拍摄的是汽车尾部车牌,电光源30以频闪方式的高亮度为相机60抓拍同步补光,如果相机60需要拍摄驾驶人员的面部特征及车牌照片,电光源30以脉冲方式为相机60抓拍同步补光。夜间模式下,若在红灯周期内车辆信号检测单元50检测到有车辆压线、逆行、闯红灯、超速、不按导向行驶等违章行驶时,输出信号触发相机60抓拍,电光源30则从频闪方式的低亮度变化至高亮度或者从频闪方式的低亮度转换成脉冲方式协助相机60抓拍补光,补光结束以后电光源30的亮度再恢复到频闪方式的低亮度。

所述的环境光检测单元20由内置的光传感器21采集环境光实时照度值ei并传递至第一处理器22,第一处理器22将接收的环境光实时照度值ei与预置阈值ei1比较判断日间/夜间状态。ei1为预先输入的环境光照度阈值,用于第一处理器22准确的判断当前采集的环境光实时照度,采集值大于等于ei1时为日间状态,采集值小于ei1时为夜间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处理器22判断环境为夜间状态时,第一处理器22接收环境光实时照度值ei与预置阈值ei2比较,当采集值大于等于ei2时控制单元10发出信号控制电光源30不启动补光操作,当采集值小于ei2时控制单元10根据交通信号检测单元40采集的信号灯周期信息控制电光源30调节补光亮度。预置阈值ei2是为了进一步的准确判断当前的环境光照度,ei2小于ei1为人为调整设置,是夜间模式下电子警察周边环境较亮不需要补光也可以满足相机60拍摄清晰照片所需的亮度,当采集值大于b2时控制单元10控制电光源30不启动补光操作,进一步的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所述的交通信号检测单元40设有交通信号采集器41采集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灯周期信息或者相机60输出的由视频检测方式识别的红绿灯周期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器42,第二处理器42接收信息进行解析处理,控制单元10接收处理结果输出指令控制电光源30调整亮度。交通信号采集器41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器相连,或者与相机60的信号输出接口相连,准确的采集红绿灯周期信息,第二处理器42接受信号灯周期信息并解析处理,输出信号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控制电光源30根据信号灯周期信息调整电光源30的亮度。

所述的控制单元10还设置有网络和通信接口与控制中心建立通讯连接,支持web设置、操作功能。控制单元10既可以通过网络接口直接与以太网连接,也可以通过相机60与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可以实时采集控制单元10的工作状态,同时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完成智能补光系统软件升级,参数设置、数据信息上传,运行状态控制,例如调节电光源30的亮度以及点亮和熄灭时间等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