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安全驾驶终端以及安全驾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3687发布日期:2018-11-24 10:4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安全驾驶终端以及安全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从用途上可分为私家车以及公用车,例如,巴士、卡车、校车、垃圾管理车、畜牧运输车以及休闲露营车等均为公用车;公用车在使用中时,为了确保其安全性以及高效的利用率,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监控以及调度。现有技术中,对于公用车安全监控一般是通过车载摄像头采集驾驶者的行为信息,然后由监控管理者对驾驶者的违规行为进行安全提醒,此种监控方式只是对驾驶者的行为安全提醒,且需要人为判断,提醒速度较慢;而公用车一般体型较大,驾驶者往往无法注意到车辆死角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的监控方式无法对公用车周边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提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安全驾驶终端以及安全驾驶系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车载安全驾驶终端包括主控制器;以及

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摄像件、感应雷达、显示屏幕、定位器、通信器和电源;感应雷达设于车辆的周边;摄像件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收集驾驶员行为数据并传递至主控制器;感应雷达探测车辆至车辆周边物体的距离信息并传递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发送距离信息至显示屏幕上显示;定位器定位车辆的位置信息并传递至主控制器;通信器用于接收以及发送数据信息;电源提供电力支持。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摄像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摄像头;多个第二摄像头分别设于车辆的周边;多个第二摄像头收集车辆周边的影像并传递至主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导航模块;导航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信器包括无线通信器以及有线通讯器;有线通讯器具有can总线数据连接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扬声器以及话筒;扬声器以及话筒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身份识别卡;身份识别卡与主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操作按键;操作按键与主控制器连接。

一种安全驾驶系统包括:车载安全驾驶终端;

与通信器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接收通信器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并进存储;云服务器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生成指令以及示警信息,并发送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通信器;

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监控管理中心;监控管理中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且接收云服务器生成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更新指令以及示警信息,并反馈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发送更新后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通信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云服务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以及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连接的云存储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接收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并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发送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通信器以及监控管理中心,并同时发送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至监控管理中心;云存储器用于数据存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移动管理终端;移动管理终端与云服务器无线连接;

移动管理终端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且接收云服务器生成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移动管理终端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更新指令以及示警信息,并反馈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发送更新后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通信器。

本申请的车载安全驾驶终端以及安全驾驶系统由摄像件对驾驶员行为进行监测,由感应雷达对车辆周边物体进行探测,通过主控制器对感应雷达的探测数据进行智能判断,并相应的警示驾驶员;同时通过云服务器对驾驶员行为进行智能判断,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中车载安全驾驶终端的控制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话筒、操作按键、终端壳体、显示屏幕以及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身份识别卡、终端壳体、存储件、定位器、通信器以及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第一摄像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第二摄像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感应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2中安全驾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2中安全驾驶系统的的控制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1、主控制器;12、摄像件;121、第一摄像头;1211、镜头;1212、摄像头外壳;1213、摄像头保护罩;1214、摄像头固定架;122、第二摄像头;13、感应雷达;14、显示屏幕;15、定位器;16、通信器;161、无线通信器;162、有线通信器;17、电源;18、导航模块;19、扬声器;100、话筒;101、身份识别卡;102、操作按键;103、终端壳体;1031、终端外壳;1032、遮阳罩;1033、固定支架;104、存储件;2、云服务器;21、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2、云存储器;3、监控管理中心;4、移动管理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6,图1为实施例1中车载安全驾驶终端的控制框图,图2为实施例1中话筒、操作按键、终端壳体、显示屏幕以及定位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身份识别卡、终端壳体、存储件、定位器、通信器以及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第一摄像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第二摄像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感应雷达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安全驾驶终端包括主控制器11、摄像件12、感应雷达13、显示屏幕14、定位器15、通信器16、电源17、导航模块18、扬声器19、话筒100、身份识别卡101、操作按键102、终端壳体103以及存储件104。摄像件12、感应雷达13、显示屏幕14、定位器15、通信器16、电源17、导航模块18、扬声器19、话筒100、身份识别卡101、操作按键102以及存储件104分别与主控制器11连接。

终端壳体103用于车载安全驾驶终端部分模块以及部件的设置。具体的,终端壳体103包括终端外壳1031、遮阳罩1032以及固定支架1033;终端外壳1031为长方体的盒状,其具有两个长边框以及两个短边框;遮阳罩1032近似为u型的板状,遮阳罩1032的u型板底部与终端外壳1031的长边框相适配,遮阳罩1032的u型板底部垂直设于终端外壳1031的长边框,且遮阳罩1032的u型板开口的两端分别垂直设于终端外壳1031的两个短边框,使得遮阳罩1032对终端外壳1031的一面形成保护,避免阳光直射到终端外壳1031的内部以及避免灰尘的直落;固定支架1033用于固定外壳1031,固定支架1033为u型的板状,且固定支架1033的u型板底部的宽度大于终端外壳1031的宽度,固定支架1033的u型板开口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031的两个短边框铰接,如此设置可使得终端外壳1031稳固伫立,且能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壳体103可以直接嵌设于车辆前端的车载多媒体的位置。

主控制器11嵌设于终端外壳1031内,通过终端外壳1031对主控制器11进行固定以及保护,主控制器11为集成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pcb板,其上设有多种芯片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以实现车载安全驾驶终端的各种功能;例如,用于数据分析以及逻辑控制的微处理器,如arm9系列芯片;用于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形处理器,如hd系列的gpu芯片;用于语音通话的数模转化芯片以及功放电路;用于读取外接信息的rfid读卡器;用于增加存储量的扩容端口;用于实现局域连通的wifi模块;用于与外接直接建立交互连接的usb端口等等。

摄像件12包括第一摄像头121以及多个第二摄像头122。第一摄像头121用于收集驾驶员行为数据,并把驾驶员行为数据传递至主控制器11。具体的,第一摄像头121包括镜头1211、摄像头外壳1212、摄像头保护罩1213以及摄像头固定架1214。镜头1211与主控制器11连接,其用于拍摄驾驶员在驾驶位时的影像,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表情以及行为均为驾驶员的行为数据,镜头1211拍摄这些行为数据的影像并传递至主控制器11,由主控制器11内集成的图形处理器对这些影像进行处理,例如压缩;摄像头外壳1212罩设于镜头1211外,用于对镜头1211形成保护;摄像头保护罩1213设于摄像头外壳1212的顶端,其近似为帽檐,用于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镜头1211,避免镜头1211拍摄影像时出现带有黑点、灰影等模糊的影像;摄像头固定架1214设于摄像头外壳1212上,具体的,摄像头固定架1214可与摄像头外壳1212形成铰接,第一摄像头121是通过摄像头固定架1214固定于车辆的内部并使得,镜头1211正对驾驶员,通过摄像头固定架1214可与摄像头外壳1212的铰接,在一定程度上转动摄像头外壳1212的角度,间接的调整镜头1211的视角,使得镜头1211能够完全收集到驾驶员的行为数据。

多个第二摄像头122分别设于车辆的周边,固定于车辆的外部,具体的,位于车辆的各死角处,此处的死角处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的视觉盲区,第二摄像头122收集车辆周边的影像并传递至主控制器11;具体的,第二摄像头122的结构以及形状与第一摄像头121一致,多个第二摄像头122分别设于车辆后端、车辆前端、车辆底盘等不易观察到的死角位置,多个第二摄像头122可通过连接线直接与主控制器11连接;通过第二摄像头122的镜头拍摄车辆死角处的位置并传递至主控制器11,主控制器11的内置的gpu芯片对第二摄像头122传递过来的影像进行处理,例如,把各个第二摄像头122拍摄的画面以九宫格的形式进行排列,主控制器11把处理后的影像传递至显示屏幕14上进行显示,使得驾驶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幕14显示的影像进行处理判断;在另一实施例中,主控制器11模拟出车辆的大致形态于显示屏幕14进行显示,并对应多个第二摄像头122在车辆的设置位置,在显示屏幕14上进行相应位置的影像显示,使得驾驶员可以做更为直观的判断。

显示屏幕14可为具有触屏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其大小以及形状与终端外壳1031的大小以及形状相适配,显示屏幕14对应嵌式于终端外壳1031内,并位于主控制器11的上方,驾驶员可观看显示屏幕14上的影像,并通过显示屏幕14的触屏功能实现对主控制器11的间接控制,例如,放大或缩小显示屏幕14上显示的影像内容。

主控制器11接收并处理第一摄像头121以及多个第二摄像头122传递过来的影像,例如,通过通信器16把第一摄像头121拍摄的驾驶员行为数据发送至外界;在显示屏幕14上显示多个第二拍摄件122拍摄的内容。

感应雷达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感应雷达13均设于车辆的周边,固定于车辆的外部,具体的,位于车辆的各死角处,此处的死角处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的视觉盲区,如设置多个第二摄像头122的死角位置,车辆尾部以及前端的保险杠上,车辆两侧的车厢外侧等,多个感应雷达13用于探测车辆周边的物体距离车辆自身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感应雷达13可购买市面上已有的汽车感应雷达,例如,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多个感应雷达13可通过连接线直接与主控制器11连接。多个感应雷达13探测到车辆自身与车辆周边物体之间的距离信息后,传递相应的距离信息至主控制器11,主控制器11发送该距离信息至显示屏幕14上显示,并根据距离信息的控制扬声器19发出警示声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个感应雷达13的设置位置可以与多个第二摄像头件122的位置一致,显示屏幕14显示第二摄像头122拍摄的影像时,同步显示该处感应雷达13测量出来的物体距离车辆的距离,可以给驾驶直观的影像显示以及物体距离车辆的具体距离数值距离,便于驾驶员做出正确的驾驶判断,给到驾驶员车辆周边安全的示警。

定位器15用于定位车辆的位置信息并传递至主控制器11,具体的,定位器15可为gps天线或gps模块,通过gps卫星确定当前车辆的位置信息并传递至主控制器11,主控制器11根据定位器15发送的信息显示车辆的位置于导航模块18中,对车辆进行导航,导航模块18具有导航软件,其于主控制器11连接,并由主控制器11传递至显示屏幕14上进行显示,其具有常规地图以及具有专用风险识别地图,导航地图在显示屏幕14内显示,定位器15对应定位出车辆所处于的位置,在专用风险识别地图中会显示出行驶线路中具有风险的地方,例如事故多发地,提醒驾驶员在行驶至该处时更加集中注意力,避免行驶安全。

通信器16用于接收以及发送数据信息,通信器16包括无线通信器161以及有线通信器162;无线通信器161通过无线网络信号实现主控制器11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无线通信器161可为wifi信号,在多个感应雷达13、多个第二摄像头122以及一个第一摄像头121集成wifi模块,与无线通信器161形成局域网络,通过无线wifi网络信号把雷达探测的距离信息以及镜头拍摄的影像信息传递至主控制器11,减少布线的麻烦;无线通信器161也可为4g网络信号,具体的,可在主控制器11集成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sim卡槽,在主控制器11的sim卡槽装配具有4g功能的sim卡。有线通信器162可为usb接口或连接数据线,可通过数据线直接与外界建立数据交互的连接,或与车辆内部建立连接关系,例如,有线通信器162具有can总线数据连接线,主控制器11通过有线连接器162的can总线数据连接线与车辆的can总线建立数据连接关系;车辆的can总线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标准总线,其用于车辆内部系统的控制通信,主控制器11与can总线连接可以获得车辆的状态的信息,例如,主控制器11可直接与车辆仪表盘处的can总线连接,获得车辆仪表盘上各种状态信息,当出现传递至仪表盘的告警信号时,主控制器11可同步显示于显示屏幕14上,并控制扬声器19发出告警音,以提醒驾驶员注意。

电源17为车载安全驾驶终端的其他模块以及部件提供电力支持,具体的,电源17可为设于终端外壳1031可充电电池,也可为车载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其他模块以及部件连接。

主控制器11控制扬声器19发出各种报警音提示驾驶员注意,例如,当感应雷达13检测到物体距离车辆较近时,扬声器19根据距离信息越短发出频率越高的蜂鸣声提醒驾驶员注意,当仪表盘发出警告示,扬声器19放出三声长鸣以提醒驾驶员注意。此外,通信器16接收到外界的数字语音信息,可通过主控制器11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扬声器19发出,实现驾驶员通过本安全驾驶终端与听到外界传递过来的语音信息,例如,语音提醒,语音命令等。话筒100用于驾驶员输入语音信息,驾驶员输入的语音信息可通过主控制器11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出去。通过扬声器19以及话筒100实现驾驶员与外界的语音通话。

身份识别卡101与主控制器11连接,具体的,身份识别卡101可为rfid身份识别卡,主控制器11上集成有对应rfid读卡器,可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例如,一辆校车的驾驶员确定有三人,在主控制器11内存储有三人的信息,在启动前需要把身份识别卡101插入主控制器11上的rfid读卡器内,主控制器11对身份识别卡101的驾驶员身份进行识别,若通过,则正常,若不通过则可能发生盗车行为,发出报警声。

主控制器11的信息存储可通过扩容存储件104来进行,例如,tf存储卡,主控制器11预留有tf卡设置的存储连接口,通过插入tf卡即可实现主控制器11的扩容,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影像信息以及雷达探测的距离信息都可在存储件104内进行简单存储。

操作按键102与主控制器11连接,其具体为操作用的按钮,可以用矩阵的方式排列,用于驾驶员实现对主控制器11的控制,具体的,操作按键102可以设于外壳1031的下方并与主控制器11连接,操作按键可为启动开关键、屏幕亮度调节键等等。

本车载安全驾驶终端的运作过程如下:第一摄像头121拍摄的驾驶员的影像以及多个第二摄像头122拍摄车辆周边的影像均传送至主控制器11进行处理,其中,第一摄像头121的影像被主控制器11压缩后通过通信器16传递至外界,便于外界对驾驶员的监控管理,多个第二摄像头122拍摄的影像通过主控制器11分隔成对应车位周边位置的影像在显示屏幕14内进行显示,而同时多个感应雷达13检测到车辆周边物体距离车辆的距离信息也于显示屏幕14内同步显示,直接的警示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周边环境以及物体的距离,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直观判断的影像和距离数值。

实施例2:

参照图1至图8,图7为实施例中2中安全驾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2中安全驾驶系统的的控制框图。本实施例中安全驾驶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云服务器2以及监控管理中心3;其中,云服务器2接收通信器16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并根据大数据进行智能判断,并把判断结果生产指令或示警信息直接反馈至通信器16,主控制器11接收到通信器16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立即对驾驶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与示警;同时,云服务器2同步发送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其自身做出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监控管理中心3,有监控管理中心3的人员对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进行二次确认。

具体的,云服务器2通过无线网络信号与主控制器11连接,如,通过4g无线网络信号与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的通信器16建立无线网络,进而实现与主控制器11的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

云服务器2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以及云存储器22,云存储器22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连接;通信器16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至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指令以及警示信息反馈至通信器16,云存储器22用于储存各种数据,例如,云存储器22内具有驾驶员正常驾驶行为、驾驶员异常驾驶行为的大量数据,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通过通信器16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与云存储器22内存储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驾驶员是否在正常驾驶状态,如驾驶人员是否出现瞌睡现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就会反馈至通信器16疲劳驾驶的示警;再例如,云存储器22内存储有行驶的正规线路,当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通过对比车辆的定位信息偏离正规线路时,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就会反馈至通信器16返回正规线路的指令。

监控管理中心3与云服务器2通过4g无线网络信号建立连接关系,实现信息交互。监控管理中心3接收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同时接收到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所反馈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监控管理中心3的监控管理人员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的指令以及示警是否正确。此处可分为三种情况: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正确,则监控管理中心3不做进一步处理;若对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是否正确不确定,则监控管理中心3的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云服务器2与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建立语音通话,询问具体情况,或者直接与驾驶者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根据询问的情况判断是否进行指令以及示警的更新;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错误,则监控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管理中心3更新正确指令以及示警,并发送至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把更新后的指令以及示警发送至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具体的,监控管理中心3可为台式电脑,监控中心等。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安全驾驶系统还包括移动管理终端4。移动管理终端4与监控管理中心3的功能相近,但移动管理终端4可随身携带,便于监控管理人员随时进行反馈,例如移动管理终端4可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

具体的,移动管理终端4接收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发送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同时接收到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根据驾驶员行为数据信息以及车辆的位置信息所反馈的指令以及示警信息;手持移动管理终端4的监控管理人员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判断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处理是否正确;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正确,则移动管理终端4不做进一步处理;若对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是否正确不确定,则移动管理终端4的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云服务器2与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建立语音通话,询问具体情况,或者直接与驾驶者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根据询问的情况判断是否进行指令以及示警的更新;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判断错误,则监控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管理终端4更新正确指令以及示警,并发送至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把更新后的指令以及示警发送至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

本实施例中安全驾驶系统的运作原理如下:车载安全驾驶终端1的第一摄像头121收集到驾驶员的行为数据,例如,驾驶员在驾驶时出现闭眼点头影像,第一摄像头121传递该行为数据至主控制器11,主控制器11通过通信器16传递该信息至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根据驾驶的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比,判断出驾驶员行位数据是否为异常驾驶行为,例如,驾驶员在驾驶时出现闭眼点头影像会被判断为疲劳驾驶的异常驾驶行为;而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会发送示警信息至反馈至通信器16,主控制器11根据示警信提醒驾驶员休息或更换新的驾驶员,此时,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发送驾驶员的行为数据以及提示信息至监控管理中心3以及移动管理终端4,并同时发送示警信息;监控管理中心3或移动管理终端4的监管人员接收到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的驾驶员行为数据以及示警信息后进行判断,确认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的处理是否正确,例如,监管人员通过影像数据发现驾驶员确实存在疲劳驾驶现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处理正确,监管人员不对示警信息进行更新,此外,监管人员还可以再次示警驾驶员休息或更换新的驾驶员,如此通过云服务器2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进行快速的智能判断,保证了驾驶安全。

综上:车载安全驾驶终端以及安全驾驶系统由第一摄像头121对驾驶员行为进行监测,由第二摄像头122以及感应雷达13对车辆周边的环境以及物体进行探测,通过主控制器11把感应雷达13探测的距离数据以及第二摄像头122拍摄的影像在显示屏幕14内显示,使得驾驶员可直观的感知车辆周边的环境以及物体的位置,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主控制器11把驾驶员行为通过通信器16传递至云服务器2,由云计算大数据平台21对驾驶员行为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快速形成智能判断并反馈相应指令以及示警信息至主控制器11,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

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