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3937发布日期:2019-01-02 23:2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公交系统,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能够节能减排,因此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公交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例如,在乘客较多的情况下,当乘客离开座位后,容易引起其他乘客的争抢,破坏乘车秩序,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及系统,能够改善乘车秩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

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信息以及空闲座椅的信息,为乘客匹配座椅;

由设置在座椅上的身份验证模块验证乘客身份信息;

当乘客身份信息与座椅匹配时,座椅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其中,第一状态指座椅处于不可坐的形态,第二状态指座椅处于可坐的形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包括:

乘客在使用智能终端刷卡时,读取智能终端上的身份信息,以及乘客在智能终端上选择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信息以及空闲座椅的信息,为乘客匹配座椅,包括:

当存在空闲座椅时,为乘客随机匹配一个空闲座椅;

当不存在空闲座椅时,为乘客匹配一个即将空闲的座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当即将空闲的座椅变为空闲座椅时,座椅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在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信息以及空闲座椅的信息为乘客匹配座椅之后,还包括:

将匹配结果以语音或者图像的形式播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由座椅上的显示屏显示与该座椅匹配的乘客的下车地点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将空闲座椅信息以及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在公交站牌上显示;所述空闲座椅的信息包括空闲座椅的数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利用设置在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判断座椅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包括:

乘客端,所述乘客端设有身份登录单元、付费单元、能够输入下车地点的输入单元以及第一通信单元;

以及公交车端,所述公交车端包括读卡设备、座椅、控制系统以及第二通信单元;所述读卡设备和座椅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智能公交站牌,所述智能公交站牌与公交车端通信连接,以显示公交车的空闲座椅数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能够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为乘客匹配座椅,乘客仅能够通过乘客端来解锁与之匹配的座椅,使座椅由不可用状态切换至可用状态,避免了作为争抢,有利于保持乘车秩序。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0-乘客端;111-身份登录单元;112-付费单元;113-输入单元;114-第一通信单元;115-定位单元;120-公交车端;121-读卡设备;122-座椅;123-控制系统;124-第二通信单元;125-定位单元;130-智能公交站牌;131-显示设备;132-第三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为便于综合理解有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所定义的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便于理解,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简要并清楚地描述本申请,本申请将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短语不限于字面含义,而是仅为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提供对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定义的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处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绑定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表达“第一”、“第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是用于修饰相应元件而不考虑顺序或者重要性,仅仅被用于区分一种元件与另一元件,而不限制相应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公交管理方法及系统。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水温控制系统123,包括乘客端110、公交车端120以及智能公交站牌130。

乘客端110,所述乘客端110为乘客所持的智能终端,设有乘车app,用户通过身份登录单元111登录app,通过付费单元112实现乘车费用扣缴,还能够通过该智能终端的输入单元113输入下车地点,还可输入上车地点。

公交车端120,公交车端120包括读卡设备121、座椅122、定位单元125、控制系统123以及第二通信单元124;所述读卡设备121和座椅122分别与控制系统123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3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4与第一通信单元114连接。定位单元125能够对公交车进行实时定位。

其中,座椅122设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指座椅122处于不可坐的形态,第二状态指座椅122处于可坐的形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22包括支撑腿、底板以及伸缩装置,所述支撑腿安装底板底部,底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伸缩装置包括若干电动伸缩杆,伸缩杆穿过通孔,当伸缩杆伸长时,从底板上探出,使座椅122无法正常坐;当伸缩杆缩短时,底板为平整状态,可正常使用。此外,座椅12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判断座椅122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智能公交站牌130,所述智能公交站牌130包括显示设备131和第三通信单元132,第三通信单元132与第二通信单元124连接,使智能公交站牌130能够显示公交车的空闲座椅122数量以及公交车所处位置,便于候车。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是基于图1所示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实现的,包括:

在步骤210,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客使用智能终端刷卡上车。刷卡前,需要身份登录单元111登录app,并通过输入单元113输入下车地点;刷卡时,第一通信单元114和第二通信单元124建立连接,公交车端120的读卡设备121获取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并向乘客端110发送扣费请求;乘客端110的通过付费单元112实现乘车费用扣缴。

在步骤220,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信息以及空闲座椅122的信息,为乘客匹配座椅122。

当存在空闲座椅122时,为乘客随机匹配一个空闲座椅122;其中,为乘客随机匹配一个空闲座椅122,指:该乘客具备将座椅122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权限。

当不存在空闲座椅122时,为乘客匹配一个即将空闲的座椅122。其中,为乘客匹配一个即将空闲的座椅122,指:在即将空闲的座椅122变为空隙座椅122时,即之前在该座椅122上的乘客离开后,乘客具备将该座椅122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权限。

进一步来说,在即将空闲的座椅122变为空闲座椅122时,座椅122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便于下一个乘客验证身份后,切换座椅122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乘客匹配座椅122后,乘客端110和公交车端120会将匹配结果以语音或者图像的形式播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122上还设置显示屏,显示屏能够提示匹配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便于乘客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能够显示与该乘客的下车地点信息,便于其他乘客了解下车位置,便于排队等候。

在步骤230,由设置在座椅122上的身份验证模块验证乘客身份信息。

座椅122可通过设置的刷卡机构读取乘客端110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验证过程指,判断该乘客是否为系统匹配的乘客,如果是,则判断乘客身份信息与座椅122匹配。

在步骤240,当乘客身份信息与座椅122匹配时,座椅122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座椅122的常态是第一状态,即不可使用的状态;当乘客身份通过验证后,座椅122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乘客可正常使用座椅122。

在步骤250,由智能公交站牌130显示公交车的空闲座椅122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公交站牌130与公交车端120通信连接,能够显示公交车的空闲座椅122数量以及公交车所处位置,便于候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公交管理方法,能够根据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为乘客匹配座椅122,乘客仅能够通过乘客端110来解锁与之匹配的座椅122,使座椅122由不可用状态切换至可用状态,避免了作为争抢,有利于保持乘车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作示例,本申请不限于这样的示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