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307发布日期:2019-03-30 08: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具体是,防止外人入侵家庭或建筑物的同时,发生不可预测事件时也可以迅速应对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



背景技术:

此背景技术部分叙述的内容旨在增进对背景的理解,包括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非现有技术内容。

门锁(doorlock)尤其智能门锁(digitaldoorlock)是来访人员在门锁上安装的键盘(keypad)上输入与预先储存的密码(password)相同的编号时,可以解锁(lock),允许来访人员出入的装置,通常安装在家庭或建筑物的出入口。

远方的亲戚或朋友来到家里时,有时家里没人,但需要给开门的事情时常发生。来访人员作为非家庭成员,可以解锁的最容易的方法是,家里的主人将门锁的密码告诉来访人员进行解锁。但这种方法可以引发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并不适合建议。

对于儿童或老年人而言,密码记起来比较困难,往往记不住密码而在键盘上无法输入密码。输入与密码不同的数字而不能解锁的次数增加时,门锁还会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麻烦。

强盗企图胁迫儿童或老弱者强制打开门时,儿童或老弱者很难以高喊等方式告知周围出现强盗,对于健壮的成年男人而言也挺难的。而且开门才能避免受到伤害,因此一般都选择给开门,但无法表现自己遇上强盗,只能被动受到伤害。

如上所述,需防止外人入侵家庭或建筑物之外,在屋里发生漏气或火灾等不可预测的事件时,也需要迅速应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10-1490583(2015年1月30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防止外人入侵家庭或建筑物的同时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时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机迅速应对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包括:传感器部,其置于室内,发生符合输入条件的事件时检测事件而发生事件检测信号;智能门铃,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于传感器部,发生事件时从所述传感器部接收事件数据;云服务器,其从所述智能门铃接收事件数据后推送给用户终端机;智能门铃包括:存储部,其储存设置密码、基础图像和提问及正确答案;摄像机,其生成来访人员的静止图像即拍摄图像和录语音的录音语音,响应紧急拍摄指示信号拍摄来访人员的视频;控制部,其按照将来访人员输入的密码与设置密码比较的方式、将拍摄图像和基础图像进行比较的方式、将来访人员做出的答案和存储部中储存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的方式以及利用与来访人员的通话结果的方式中的某一个方式生成解锁信号和锁保持信号而传递给智能门锁,发生事件时生成紧急拍摄指示信号的同时给注册的用户终端机、管理室服务器和警局服务器中至少一个发送紧急状况。发生铃信号时,摄像机拍摄来访人员的视频,控制部给用户终端机发送来访人员的视频数据的同时,从用户终端机接收用户的视频数据,云服务器从控制部接收来访人员的视频数据储存。

在此还包括内置拍摄装置的无人机,用户终端机设有无人机运行app按钮,传感器部是门传感器,门传感器运行时,用户终端机从云服务器接收事件数据,无人机运行app按钮被按下时,无人机飞行设定路径同时由拍摄装置拍摄设定画面而发送给云服务器。

设定路径是无人机在置于离门设定距离的待机位置从相离的设定位置开始以画具有设定半径的圆的同时旋转的路径,设定画面是无人机从待机位置开始出发以设定时间间隔由拍摄装置拍摄的画面。

无人机在所述待机位置上出发时发生警告音,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设定画面时启动拍摄音和闪光。

无人机运行app按钮的按压被解除时,无人机回到待机位置,拍摄装置的拍摄动作停止。

云服务器给管理室服务器和警局服务器发送事件发生信号,管理室服务器和警局服务器使警光灯运行。

用户终端机从智能门铃接收事件数据时发生警报。

传感器部是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门传感器中的某一个。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外人入侵家中或建筑物的同时,室内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时,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机迅速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的框图;

图2是图1的智能门铃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机旋转的设定路径的概念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家庭防犯系统的动作传感器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00:传感器部;200:智能门铃;

210:存储部;220:摄像机;

230:通信部;240:控制部;

300:智能门锁;400:云服务器;

500:用户终端机;600:来访人员终端;

700:管理室服务器;800:警局服务器;

1000:物联网家庭防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特征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以不同的各种形态实现,但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范围进行解释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的框图。根据图1,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1000包括传感器部100、智能门铃部200、智能门锁300、云服务器400、用户终端500、来访人员终端600、管理室服务器700、警局服务器800和无人机(drone)900。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需与用户业主的终端机收发各种信息,因此用户的终端需要注册。用户的终端机是通常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但并不限于此。

图1中图示的构成要素是可以使用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可以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手段即蓝牙等收发数据。

传感器部100置于室内,发生与输入条件对应的事件时,检测事件而发生事件检测信号。传感器部100可以是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门传感器中的一个。入侵者传感器可以包括多个动作传感器。

智能门锁300可以包括锁具、通信部和显示部无图示。锁具安装在出入门,应答解锁信号而解锁,使出入口开启,或者应答锁保持信号,将被解锁的状态变更为锁的状态,或者将已被锁的状态继续保持,使出入门无法开启。通信部与通知门锁300的外部收发数据。显示部包括键盘(keypad)和图像显示部。键盘使来访人员输入密码、临时密码和提问答案,图像显示部基本显示解锁选择菜单、拍摄的来访人员照片和提问内容,特殊情况下显示出入被拒绝的内容。

通知门铃200是用无线通信连接于传感器部100,发生事件时,从传感器部100接收事件数据。关于智能门铃200是详见后述的图2

云服务器400是从智能门铃200接收事件数据,推送给用户终端机500。

无人机900是内置用作一种相机220的拍摄装置。

用户终端机500具备无人机运行app按钮。

传感器部100为门传感器时,门传感器运行时用户终端机500从云服务器400接收事件数据,无人机运行app按钮被按下后,无人机900飞行着设定路径,由拍摄装置拍摄设定画面并发送到云服务器400。设定路径和设定画面并不限于此,可以多样化设定。无人机900飞行设定路径的状态是详见图3。

图2是图1的智能门铃的框图。根据图1和图2,智能门铃200可以包括存储部210、相机220、通信部230和控制部240。

存储部210存储设定密码、基础图像和提问以及正确答案。在此设定密码是指可以使门锁装置的锁被解锁的密码,临时密码是为了允许非家庭成员的人临时出入家而临时赋予的密码,并不是永久性的,仅限使用一次或几次。应急密码是紧急时使用的密码,输入应急密码时,由控制部240识别状况紧急后,释放门锁装置的同时采取预先设置的紧急状况的后续措施。基础图像包括静止图像和视频。虽然在后面会叙述,但基础图像是可以将作为允许出入的依据使用的允许出入基础图像,相反作为拒绝出入的依据使用的拒绝出入图像分别储存。提问和正确答案是用来向来访人员进行提问,正常答案是判断来访人员对提问的回答是否正确的依据。

摄像机220拍摄智能门锁300前的来访人员生成来访人员的静止图像即拍摄图像和录语音的录音语音,应签应急拍摄指示信号,拍摄来访人员的视频。在控制部240没有特别的其它指示的前提下,在智能门锁300前的来访人员拍摄来访人员的静止图像。收到控制部240发送的应急拍摄指示信号后拍摄来访华人员的视频。

摄像机220拍摄的拍摄图像、录音语音和视频是优选地,均自动地储存到存储部210。

通信部230与外部进行通信。

控制部240根据将来访人员输入的密码与设置密码比较的方式、将拍摄图像和基础图像比较的方式、将来访人员的回答与储存在存储部210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的方式以及利用与来访人员通话的结果的方式中的某一个方式生成解锁信号和锁保持信号,通过通信部230传递给智能门锁300。控制部240是发生事件时生成紧急拍摄指示信号的同时,给用户终端机500、管理室服务器700和警局服务器800中的至少一个发送状况紧急。

控制部240用四种方式对门锁装置进行解锁。四种方式是利用设置密码或临时密码的方式、利用拍摄来访人员的拍摄图像和预先储存的基础图像的方式、对来访人员进行预先储存的提问并利用来访人员的回答和预先储存的正确答案的方式、利用来访人员和业主通话的结果的方式。尤其,判断紧急状况后述时发生事件将紧急拍摄指示信号发送给摄像机220。

出入门发生铃信号时,摄像机220拍摄来访人员的视频,控制部240是给用户终端机500发送来访人员的视频资料的同时从用户终端机500接收用户的视频资料。云服务器400是从控制部240接收来访人员的视频资料后储存。

关于控制部240对门锁装置进行解锁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四种方式之外,业主将预先设置的禁止出入的人的图像限制出入图像预先储存时,将拍摄图像和拒绝出入基础图像比较后,确认来访人员是被限制出入的人时,使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门锁300输入的密码、临时密码和应急密码不运行,利用显示部或智能门铃200等手段通知来访人员被限制出入。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联网家庭防犯系统执行下停的普通功能,下面结合图1和图2进行说明。

来访人员站在出入门时,摄像机220拍摄来访人员,将拍摄图像传送到存储部210。

来访人员在显示部提供的键盘上输入密码(包括临时密码)时,控制部240将输入的密码和储存在存储部210的设置密码比较后,将指示保持锁或解锁的保持锁信号或解锁信号传递给智能门锁300。

来访人员不知道密码时,如果来访人员想利用拍摄自己的图像被允许出入时,在图像显示部提供的选择菜单中选择图像,对控制部240提供的提问输入正确答案而试图被允许出入时,在由图像显示部提供的选择菜单中选择提问即可。

以上是假设由图像显示部提供的选择菜单中正在显示图像和提问。

来访人员选择图像时,控制部240将储存在存储部210的基础图像和及时拍摄来访人员的拍摄图像比较后一致时生成解锁信号,不一致时生成锁保持信号后传递给智能门锁300。

来访人员选择提问时,控制部240将储存在存储部210的提问在图像显示部上显示。来访人员确认提问后在键盘上输入答案,然后由控制部240对储存在存储部210的正确答案和来访人员输入的答案进行比较,一致时将解锁信号,不一致时将锁保持信号传递给门锁300。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除上述的普通功能外,还可以执行特殊功能,就是防止特定人员解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门铃200。例如,之前是拥有出入权,知道智能门铃200的设置密码,在智能门铃200上输入密码即可自由出入,但因特定理由有时也会被限制出入。此时若改密码比较麻烦,因此不改密码,仅对该人员阻断出入即可。

将要阻断出入的人的静止图像拒绝出入基础图像预先储存在智能门铃200的存储部210,来访人员接近智能门铃200时,控制部240对来访人员的拍摄图像和预先储存的拒绝出入基础图像进行比较后,在来访人员在智能门铃200上输入某信息之前判断是否是被限制出入的人,如果不是被限制出入的人,则经过上述的过程允许出入,但判断是被限制拒绝出入的人,则彻底阻断解除智能门铃20。

就是说,判断是被限制出入的来访人员时,即使在智能门铃200上输入密码,但智能门铃200无法解锁,而且将该状况发送给用户的终端机。

下面详细说明利用智能门铃200解除智能门锁300的各种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解除智能门锁300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图2中说明的第一类解除方法,第第二类解除方法是来访人员利用智能门铃200与与业主通话,按照根据通话结果收到的业主允许出入指示由智能门铃200给智能门锁300发送解锁信号。

第二类解除方法是,来访人员按下构成智能门铃200的按钮(无图示)时,智能门铃200连接业主和来访人员的视频通道,业主通过视频通话确认来访人员后,决定允许出入时,业主给智能门铃200发送允许出入指示,智能门铃200根据允许出入指示,将解除信号传送给门锁300,使门向来访人员开启。第二类解除步骤是以上述说明也可以理解,因此没有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机旋转的设定路径的概念图。根据图3,设定路径是无人机900在与门的设定距离上设置的待机位置从相离的设定位置开始画具有设定半径的圆的同时旋转的路径,设定画面是无人机900从待机位置出发,并由拍摄装置按设置时间间隔进行拍摄的画面。设定路径、设定距离、设定位置、设定半径、设定画面以及设定时间间隔是可以随意设定。设定时间间隔是如1秒、2秒地可以随意设定。

无人机900在待机位置出发时发生警告音,拍摄装置拍摄设定画面时,启动拍摄音和闪光。警告音是如“滴滴滴---”等可做警告的音皆可。入侵人员听到警告音后会被吓到。警告音和闪光是普通摄像机拍摄时的拍摄音和闪光,可以带给入侵人员警告音和混乱。

无人机900运行app按钮被解除按压后,无人机900回到所述待机位置,拍摄装置停止拍摄动作。无人机900运行app按钮是入侵人员从家逃走时被用户业主解除按压,无人机900恢复家中没有入侵人员时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传感器部100包括入侵传感器。

可以采用多个动作传感器110。图4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家庭防犯系统的动作传感器110的概略图。动作传感器110在罩住感应元件的菲涅尔透镜111前方部结合管道形状的感应区域限制装置112。动作传感器110是以设定间隔设置在要监控的室内天花板,利用动作传感器110的信号检测入侵人员的位置。多个动作传感器110的输出信号被注入到智能门铃200。智能门铃200利用由动作传感器110注入的信号将室内的入侵人员位置坐标传送给无人机900。无人机900向入侵人员的位置坐标侧进行威胁飞行,并输出警光灯和警告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