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1354发布日期:2018-11-23 20:3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遥控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的技术。因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传输信息可靠、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在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更多的是智能化电器中得到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也开始向红外遥控方向发展。数字化时代,智能家用电器、视听产品等的普及,使得人们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控制设备的要求和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多。遥控开关、定时开关、智能开关等遥控设备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红外光无线通信存在电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器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路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按键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分别与红外发射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

优选的,上述红外接收电路设置有第二单片机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检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分别与红外接收模块和检测模块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电容C1、电容C2、晶振X1、电阻R1、耦合电容C3和按键K6,芯片U1的4脚与红外发射模块连接,芯片U1的22脚、23脚、24脚、25脚和26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1的9脚与耦合电容C3的负极连接,耦合电容C3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9脚串连电阻R1接地,芯片U1的9脚还串连按键K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8脚串连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19脚串连电容C1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和19脚连接。

优选的,上述红外发射模块设置有红外发射管J1、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1,红外发射管J1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红外发射管J1的2脚串连接电阻R2与芯片U1的4脚连接,红外发射管J1的3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优选的,上述按键模块设置按键K1、按键K2、按键K3、按键K4、按键K5、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芯片U1的22脚串连接电阻R4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2脚还串连接按键K5接地,芯片U1的23脚串连接电阻R5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2脚还串连接按键K4接地,芯片U1的24脚串连接电阻R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4脚还串连接按键K3接地,芯片U1的25脚串连接电阻R7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5脚还串连接按键K2接地,芯片U1的26脚串连接电阻R8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6脚还串连接按键K1接地。

优选的,上述第二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2、电容C4、电容C5、晶振X2、电阻R3、耦合电容C6和按键K7,芯片U2的4脚与红外接收模块连接,芯片U2的22脚、23脚和25脚与检测模块连接,芯片U2的9脚与耦合电容C6的负极连接,耦合电容C6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9脚串连电阻R3接地,芯片U2的9脚还串连按键K7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18脚串连电容C5接地,芯片U2的19脚串连电容C4接地,晶振X2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2的18脚和19脚连接。

优选的,上述红外接收模块设置有红外接收管J2,红外接收管J2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红外接收管J2的2脚与芯片U2的4脚连接,红外接收管J2的3脚接地。

优选的,上述检测模块设置有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芯片U2的2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芯片U2的23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芯片U2的25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

优选的,上述芯片U1和芯片U2的型号都为STC89C52,电容C1、电容C2、电容C4和电容C5的电容量都为30皮法,电阻R1和电阻R3的电阻值都为500欧,耦合电容C3和耦合电容C6的电容量都为0.1微法,晶振X1和晶振X2的频率都为12兆赫兹,红外接收管J2的型号为1838B,电阻R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值都为10千欧,红外发射管J1的型号为IR204、IR908或者IR333,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都为红色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器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路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按键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分别与红外发射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接收电路示意图。

图1至图2中,包括有:

第一单片机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2、按键模块3、第二单片机模块4、红外接收模块5和检测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器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路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第一单片机模块1分别与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连接。

红外接收电路设置有第二单片机模块4、红外接收模块5和检测模块6,第二单片机模块4分别与红外接收模块5和检测模块6连接。

第一单片机模块1设置有芯片U1、电容C1、电容C2、晶振X1、电阻R1、耦合电容C3和按键K6,芯片U1的4脚与红外发射模块2连接,芯片U1的22脚、23脚、24脚、25脚和26脚与按键模块3连接,芯片U1的9脚与耦合电容C3的负极连接,耦合电容C3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9脚串连电阻R1接地,芯片U1的9脚还串连按键K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8脚串连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19脚串连电容C1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和19脚连接。

红外发射模块2设置有红外发射管J1、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1,红外发射管J1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红外发射管J1的2脚串连接电阻R2与芯片U1的4脚连接,红外发射管J1的3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按键模块3设置按键K1、按键K2、按键K3、按键K4、按键K5、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芯片U1的22脚串连接电阻R4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2脚还串连接按键K5接地,芯片U1的23脚串连接电阻R5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2脚还串连接按键K4接地,芯片U1的24脚串连接电阻R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4脚还串连接按键K3接地,芯片U1的25脚串连接电阻R7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5脚还串连接按键K2接地,芯片U1的26脚串连接电阻R8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26脚还串连接按键K1接地。

第二单片机模块4设置有芯片U2、电容C4、电容C5、晶振X2、电阻R3、耦合电容C6和按键K7,芯片U2的4脚与红外接收模块5连接,芯片U2的22脚、23脚和25脚与检测模块6连接,芯片U2的9脚与耦合电容C6的负极连接,耦合电容C6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9脚串连电阻R3接地,芯片U2的9脚还串连按键K7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18脚串连电容C5接地,芯片U2的19脚串连电容C4接地,晶振X2的两端分别与芯片U2的18脚和19脚连接。

红外接收模块5设置有红外接收管J2,红外接收管J2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红外接收管J2的2脚与芯片U2的4脚连接,红外接收管J2的3脚接地。

检测模块6设置有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芯片U2的22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芯片U2的23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芯片U2的25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红外发射器电路包含有一个按键模块3,每个按键能够产生不同编码的数字脉冲。第一单片机将数字脉冲电信号调制在38kHz的载波上后,激励红外发射管J1使其发出具有相应脉冲的红外波,发射给红外接收器电路。红外接收器电路包括有红外接收模块5,红外接收模块5的红外接收管J2接收由红外发射管J1发射的红外波信号并经第二单片机模块4将其转换为38kHz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检波、整形、解调后送到相应解码与控制电路,从而实现相应的遥控功能。

具体地红外发射电路主要部分包括有第一单片机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第一单片机模块1与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相结合,从而实现监控,管理,处理等。芯片U1的4脚作用是控制红外发射模块2发放工作信号,按键模块3连接于芯片U1的22至26脚,这样芯片U1就通过按键模块3采集和处理按键信号。红外发射电路的电源主要是通过USB接口输入供电。当有按键按下时,信号经过第一单片机模块1处理和时钟近控制部分的处理,第一单片机模块1控制红外发射模块2中的红外发射管J1发射相应的红外信号。

当红外接收器电路的红外接收模块5接收到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的信号后,信号被送到第二单片机模块4,第二单片机模块4检测和处理信号后,根据信号的不同,从而进行相应的遥控操作。检测模块6的每个LED发光管对应每个按键相应进行操作。如当按键K1被按下后,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都是熄灭状态。当按键K2、按键K3和按键K4被按下,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发亮。

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器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路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第一单片机模块1分别与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连接。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芯片U1和芯片U2的型号都为STC89C52,电容C1、电容C2、电容C4和电容C5的电容量都为30皮法,电阻R1和电阻R3的电阻值都为500欧,耦合电容C3和耦合电容C6的电容量都为0.1微法,晶振X1和晶振X2的频率都为12兆赫兹,

红外接收管J2的型号为1838B,电阻R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值都为10千欧,红外发射管J1的型号为IR204、IR908或者IR333,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都为红色LED灯。

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设置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器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电路设置有第一单片机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第一单片机模块1分别与红外发射模块2和按键模块3连接。该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