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150发布日期:2018-12-14 22:4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蓝牙挂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开放,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差、旅游等外出机会逐渐增多,然而外出时随身携带的物品经常会丢失,随从人员之间也不有可能会走丢,类似事件一旦发生,常常给人们带来不小心灵上的阴影。基于上述情况,人们研发了钱包防丢器、小孩防丢器和物品防丢器等。

防丢器一般体积比较小,便于随身携带。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019230.2公开了一种蓝牙智能防丢器基于BLE4.0的多功能防丢器,包括蓝牙通讯电路、信号电路,蓝牙通讯电路包括开关按钮,开关按钮控制蓝牙通讯电路在广播状态与非广播状态间的切换,蓝牙通讯电路可与智能移动端通讯连接,接收其发出的指令;蓝牙通讯电路与信号电路相连接,将接收到的指令向信号电路传输;蓝牙通讯电路采用BLE4.0协议。该实用新型解决了信号连接不稳定,有效连接范围小和耗能大的问题,但是还具有携带不便、结构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其具有携带方便、结构稳定性好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包括本体、蓝牙电子模块和挂扣组件,所述蓝牙电子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本体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挂扣组件包括弹簧、按钮和扣体,所述扣体包括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上半部分弯曲共同形成扣环,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分别与弹簧的两端连接,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安装槽中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的通孔的连线方向一致,两个所述按钮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所设的通孔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分别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扣杆的其他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扣杆的其他部分也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弹簧一端和两个所述按钮中的一个按钮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两个所述按钮中的另一个按钮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动连接为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槽的上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的上端为弧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齿。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上端设有位置对应的圆盘,所述圆盘相对的面上设有多个凸刺,所述多个凸刺向不同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蓝牙电子模块包括蓝牙模块、电池、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晶振电路、存储芯片和蜂鸣报警器,所述蓝牙模块为DA14580,所述电池给所述蓝牙模块、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晶振电路、存储芯片和蜂鸣报警器供电,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的电信号输送给蓝牙模块。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PC板,所述蓝牙电子模块设于所述PC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其设置有挂扣组件,在需要挂扣时,只需要按下穿过通孔的按钮,按钮推动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相互靠近,同时压缩弹簧,此时,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上端相互远离,两者之间形成开口,即可让挂扣物体通过开口进入扣环中,然后松开按钮,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相互远离,上端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完整的扣环,整个操作十分方便,可以很便捷地挂扣在出行必备的箱包或者衣服的拉链上;同时,由于按钮是与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的下端连接的,保证了第一扣杆和第二扣杆不能轻易脱落,也由于挂扣组件的大部分设于安装槽中,得益于安装槽的保护作用,挂扣组件不易损坏,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本体-1;安装槽-11;挡边-111;

通孔-12;蓝牙电子模块-2;弹簧-21;

按钮-22;第一扣杆-23;第一竖板-231;

第二扣杆-24;第二竖板-241;卡齿-25;

圆盘-26;扣环-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包括本体1、蓝牙电子模块2和挂扣组件,所述蓝牙电子模块2设于所述本体1内部,所述本体1上端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两侧壁上设有通孔12,所述挂扣组件包括弹簧21、按钮22和扣体,所述扣体包括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上半部分弯曲共同形成扣环3,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分别与弹簧21的两端连接,所述弹簧21设于所述安装槽11中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槽11的两侧壁上的通孔12的连线方向一致,所述弹簧21的弹力最优为5N至8N之间,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范围,两个所述按钮22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11的两侧壁上所设的通孔12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连接。

在需要使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时,只需将扣环3扣在所述我们出行要用的箱包或者拉链上即可,具体为:按下穿过通孔12的按钮22,按钮22推动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相互靠近,同时压缩弹簧21,此时,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上端相互远离,两者之间形成开口,即可让挂扣物体通过开口进入扣环3中,然后松开按钮22,在弹簧21的作用下,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相互远离,上端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完整的扣环3,整个操作十分方便,可以很便捷地挂扣在出行必备的箱包或者衣服的拉链上;同时,由于按钮22是与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连接的,保证了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不能轻易脱落,也由于挂扣组件的大部分设于安装槽11中,得益于安装槽11的保护作用,挂扣组件不易损坏,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为了进一步优化扣体、弹簧21以及按钮22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下端分别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231和第二竖板241,所述第一竖板23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扣杆23的其他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板24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扣杆24的其他部分也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竖板231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弹簧21一端和两个所述按钮22中的一个按钮22连接,所述第二竖板241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弹簧21的另一端和两个所述按钮22中的另一个按钮22连接,具体来说所述转动连接为通过转轴连接。通过上述的设置以后,第一竖板231和第二竖板241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而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其他部分分别绕第一竖板231和第二竖板241转动,竖直的设置可以让弹簧21与竖板之间以及按钮22与竖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具体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从而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所述扣体,所述安装槽11的上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挡边111,所述挡边111的上端为弧面,所述挡边111环绕形成一个区间,将扣体的一部分纳入这个区间内,从而能够实现对扣体的保护。

为了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配合牢固,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上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齿25,在扣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上上的卡齿25相互咬合。

所述蓝牙电子模块2包括蓝牙模块、电池、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晶振电路、存储芯片和蜂鸣报警器,电池给所述蓝牙模块、温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晶振电路、存储芯片和蜂鸣报警器供电,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的电信号输送给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将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的电信号传送给手机,可以在实现防丢功能的同时了解温度及紫外线强度的情况,蓝牙模块的型号可以为DA14580,具体的,还包括PC板,所述蓝牙电子模块2设于所述PC板上。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防丢的蓝牙智能挂件主要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一种根据测量到节点之间的距离或强度信息来求取未知节点的位置,搭载APP的终端(例如手机)随使用者的灵活移动而反馈防丢物品的距离信息,也就是根据信号强度测距,本实施例的智能挂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不断广播蓝牙信号,搭载APP的终端接收信号,可获取智能挂件的信号强度、蓝牙地址和蓝牙用户名。

以Android手机作为接收设备,蓝牙4.0模块CC2541作为信号发送端,以0.4m作为距离变量,1米时的信号强度取-54,环境因子取2,开始进行测距,试验过程中记录测量距离和实际距离,以及测量距离下的信号强度RSSI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扣杆23和第二扣杆24的上端设有位置对应的圆盘26,所述圆盘26相对的面上设有多个凸刺,所述多个凸刺向不同方向倾斜,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当没有可以适于扣环3扣合的部位时,可以将扣环3夹在箱包或者衣服的面料上,所述圆盘26相对的面分别与面料的两侧接触,所述多个凸刺由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倾斜,不管圆盘26向各个方向滑动时,均可以实现防滑的效果。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