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防误登杆塔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485发布日期:2018-11-30 19:2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杆塔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电线路防误登杆塔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通讯和电力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一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现过大量非工作人员私登杆塔、大量盗取铁塔上装置、和设备情况、给电力和通讯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工作人员也发生过误登杆塔操作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另外现阶段线路检修工作人员员需要经常登上线路杆塔,进行检测、维护、检修等工作。随着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线路数量的不断增多,线路走廊也越发狭窄。并行线路或同杆培架设线路逐渐成为支撑线路网架的主要特点。工作人员在登杆塔工作前需要经过"三核对" (即核对色标、核对杆塔号、核对线路名称) ,但是架空线路所处地区大多地形、地貌复杂,且存在许多平行或交叉跨越线路、同杆塔架设的多回线路,部分杆塔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劣或人为原因等杆塔号牌或色标字迹模糊或缺失,此时若监护人员与工作人员自我防范意识淡漠,主观安全意识薄弱,极易引发工作人员误登带电杆塔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发生。

目前国内外现在对防误登杆装置研制的主要成果为:利用电子标签类,即提前采集杆塔信息,再用专业检测装置读取杆塔电子标签,判断工作人员是否误登杆塔;基于GPS 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防误登杆系统等。经过研究防误登杆电子标签类与基于GPS 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防误登杆系统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复杂,资金投入、耗费人力较大,所收集到的数据极易受天气与气候影响,且不适于地况复杂地区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838605 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防误登杆塔的电子感应器和保护器及防误登杆塔系统。其中,防误登杆塔的电子感应器包括:壳体:电源模块,设置在壳体内:以及感应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并与电源模块相连接,用于在预设距离内接收到来自作业人员的检测信号时向外发送用于标识杆塔横担信息的电子标签信息。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误登杆装置可靠性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人员伤亡率的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收集到的数据极易受天气与气候影响,且不适于地况复杂地区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544688 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铁塔安全门栏,包括支撑架,金属网,固定框架,多个支撑架和固定框架将金属网安装固定,构成围栏,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门。本实用新型一种铁塔安全门栏,安装在铁塔四角主材上。工作人员通过专用钥匙打开上下门锁通道,而进入铁塔之上进行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撤离时锁上通道门。杜绝了私登杆塔、大量盗取铁塔上装置和设备情况,同时也给电力检修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检修提供了保障。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需人工使用钥匙开锁,监护人员与工作人员不易核对杆塔是否带电,容易导致工作人员误登带电杆塔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防误登杆塔报警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将远程控制系统与现场机械装置结合,大大提高杆塔防误登装置的可靠性和智能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电线路防误登杆塔报警装置,包括自动收放伞、远程控制模块、控制器和太阳能供电系统,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杆塔主铁的内侧,所述自动收放伞、远程控制模块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收放伞包括对称设置在杆塔主铁两侧的扇板和电机,所述扇板包括依次套合的固定翼、面板一和面板二,所述固定翼、面板一和面板二均为中空的三角饼状结构,前侧开口,后侧板上设置绳孔,所述固定翼水平固定在杆塔主铁的两侧且固定翼的顶角与杆塔主铁的顶角对齐,所述固定翼顶角处设置芯轴,所述面板一顶角处设置轴筒一,面板二的顶角处设置轴筒二,轴筒一套接在芯轴上,轴筒二套接在轴筒一上,轴筒二上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翼后侧板的内侧,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二的后侧板外侧,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杆塔主铁的顶角内侧并与太阳能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电机输出轴上设置绕线器,绕线器上设置拉线,所述拉线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翼、面板一和面板二的后侧板上的绳孔并固定在面板二后侧板上;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后台主机和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后台主机和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所述后台主机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控制器通信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后侧板端部设置凸起一,所述固定翼和面板一前侧设置与所述凸起一对应的凸起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翼的顶角为五十度,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的顶角为四十五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面板二的前侧可相互嵌套,其中一个面板二前侧比另一个面板二前侧开口稍大,闭合时相互套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自动收放伞一侧的杆塔角铁上设置入侵报警模块,包括红外探测器、摄像头、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摄像头、报警灯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自动收放伞为可折叠扇形结构,打开时面板一和面板二收缩至固定翼内,不影响工作人员登杆作业。

2、轴筒二上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翼后侧板的内侧,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二的后侧板外侧,固定翼后侧板和面板二后侧板形成弹簧夹结构,弹簧处于预应力状态,使所述自动收放伞保持闭合趋势,保证平常及电机断电时均处于常闭状态,安全性、可靠性高。

3、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杆塔主铁的顶角内侧并与太阳能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电机输出轴上设置绕线器,绕线器上设置拉线,所述拉线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翼、面板一和面板二的后侧板上的绳孔并固定在面板二后侧板上;通过电机收紧拉线,进而带动面板二绕轴筒二向后运动,面板二收缩进面板一内部然后带动面板一一起向后转动,所述自动收放伞即完全打开,结构简单,开合方便。

4、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成,无需额外提供电源,尤其适合地况复杂的野外使用。

5、所述控制器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所述后台主机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控制器通信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精确控制,避免人工开启错误的防护装置,误登带电杆塔。

6、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后侧板端部设置凸起一,所述固定翼和面板一前侧设置与所述凸起一对应的凸起二,使固定翼和面板一,面板一和面板二不会脱离。

7、述固定翼的顶角为五十度,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的顶角为四十五度,面板一和面板二可以完全收缩进固定翼内,且杆塔主铁的角铁为90度,两个对称设置的自动收放伞可将杆塔主铁外侧的270度范围完全封闭。

8、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面板二的前侧可相互嵌套,其中一个面板二前侧比另一个面板二前侧开口稍大,闭合时相互套合,如有人强制开启时不易开启。

9、自动收放伞一侧的杆塔角铁上设置入侵报警模块,包括红外探测器、摄像头、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摄像头、报警灯和蜂鸣器均与控制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红外探测器和摄像头可远程监测到非法入侵的人或其他物体,及时发现和阻止,且声光报警装置会对误登或者非法入侵的人进行警示,防止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转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控制器,2-太阳能供电系统,3-杆塔主铁,5-电机,6-固定翼,7-面板一,8-面板二,9-绳孔,10-芯轴,11-轴筒一,12-轴筒二,13-扭转弹簧,14-绕线器,15-拉线,16-后台主机,17-无线信号收发器,18-凸起一,19-凸起二,20-红外探测器,21-报警灯,22-蜂鸣器,23-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输电线路防误登杆塔报警装置,包括自动收放伞、远程控制模块、控制器1和太阳能供电系统2,所述控制器1设置在杆塔主铁3的内侧,所述自动收放伞、远程控制模块和太阳能供电系统2均与控制器1电性连接;太阳能供电系统2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成,无需额外提供电源,尤其适合地况复杂的野外使用。

所述自动收放伞包括对称设置在杆塔主铁3两侧的扇板和电机5,所述扇板包括依次套合的固定翼6、面板一7和面板二8,所述固定翼6、面板一7和面板二8均为中空的三角饼状结构,前侧开口,后侧板上设置绳孔9,所述固定翼6水平焊接在杆塔主铁3的两侧且固定翼6的顶角与杆塔主铁3的顶角对齐,所述固定翼6顶角处设置芯轴10,所述面板一7顶角处设置轴筒一11,面板一7的后侧板与轴筒一11之间设置不小于5厘米的空隙,面板二8的顶角处设置轴筒二12,面板二8的后侧板与轴筒二12之间设置不小于5厘米的空隙,方便扭转弹簧的力臂端穿过。

轴筒一11套接在芯轴10上,轴筒二12套接在轴筒一11上,轴筒二12上设置有扭转弹簧13,所述扭转弹簧13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翼6后侧板的内侧,另一端连接在面板二8的后侧板外侧,固定翼6后侧板和面板二8后侧板形成弹簧夹结构,弹簧处于预应力状态,使所述自动收放伞保持闭合趋势,保证平常及电机5断电时均处于常闭状态,安全性、可靠性高。

所述电机5固定设置在杆塔主铁3的顶角内侧并与太阳能供电系统2电性连接,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绕线器14,绕线器14上设置拉线15,所述拉线15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翼6、面板一7和面板二8的后侧板上的绳孔9并固定在面板二8后侧板上;通过电机5收紧拉线15,进而带动面板二8绕轴筒二12向后运动,面板二8收缩进面板一7内部然后带动面板一7一起向后转动,所述自动收放伞即完全打开,结构简单,开合方便。该实用新型自动收放伞为可折叠扇形结构,打开时面板一7和面板二8收缩至固定翼6内,不影响工作人员登杆作业。

固定翼6的顶角为五十度,所述面板一7和面板二8的顶角为四十五度,面板一7和面板二8可以完全收缩进固定翼6内,且杆塔主铁3的角铁为90度,两个对称设置的自动收放伞可将杆塔主铁3外侧的270度范围完全封闭。

所述面板一7和面板二8后侧板端部设置凸起一18,所述固定翼6和面板一7前侧设置与所述凸起一18对应的凸起二19,使固定翼6和面板一7,面板一7和面板二8不会脱离。所述对称设置的两个面板二8的前侧可相互嵌套,其中一个面板二8前侧比另一个面板二8前侧开口稍大,闭合时相互套合,如有人强制开启时不易开启。

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后台主机16和无线信号收发器17,所述控制器1和太阳能供电系统2均与无线信号收发器17电性连接,所述后台主机16与无线信号收发器17电性连接,并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17与控制器1通信并通过控制器1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精确控制,避免人工开启错误的防护装置,误登带电杆塔。

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杆塔四角的主铁及主铁附近的角铁上,自动收放伞安装在杆塔主铁的两侧,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均可,太阳能供电系统和控制器都安装在自动收放伞附近的角铁上,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收放伞平常均为闭合状态,只有工作人员登杆塔工作时,经过调度人员确认身份和确认线路不带电后方可远程打开自动收放伞,工作人员才能顺利登杆,有效避免了误登杆塔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电力设施的丢失、损毁。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自动收放伞一侧的杆塔角铁上设置入侵报警模块,包括红外探测器20、摄像头23、报警灯21和蜂鸣器22,所述红外探测器20、摄像头23、报警灯21和蜂鸣器22均设置在杆塔主铁侧面的角铁上,且均与控制器1、太阳能供电系统2电性连接。红外探测器20和摄像头23可远程监测到非法入侵的人或其他物体,及时发现和阻止,且声光报警装置会对误登或者非法入侵的人进行警示,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