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063发布日期:2018-12-14 22: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



背景技术:

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中,经常需要将电力设备临时接地,在高压侧悬挂接地线。通常接地线与接地体之间依靠接地桩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接地桩与接地体连接时均是凭借肉眼和感觉判断两者之间是否连接,但无法准确判断出接地桩是否已可靠接地。对于做了良好防腐的接地体或者锈蚀比较严重的接地体,将接地桩连接至接地体上时更是难以判断。当接地桩与接地体之间未可靠连接时,停电设备突然来电或者停电设备上的感应电压都会对操作人员和即将在设备上工作的人员构成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无法直观判断接地桩与接地体是否可靠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通过检测电气导通并通过发出声光信号的方式反应接地桩与接地体是否可靠连接,以此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包括绝缘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声光报警装置;在所述本体同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二导电板,所述第一、二导电板上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将接地体夹持在第一、二导电板之间,接地体并与声光报警装置形成并联电气导通回路;所述第二导电板相背与第一导电板的面上连接有可导电的竖连接柱,所述竖连接柱上设置有接地线孔。

所述本体两端同侧面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二导电板,所述第一、二导电板的一端分别与本体的两端直角固定连接,自由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相对应的第一、二螺杆,所述第一、二螺杆将接地体夹持在第一、二导电板之间。

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依次由导线串联成电气导通回路的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两端出线分别连接至第一、二导电板。

所述本体为中空透明结构,所述声光报警装置置于所述本体内部。

所述竖连接柱平行于本体的轴线。

通过调节第一、二导电板上的第一、二螺杆将接地桩紧固在接地体上,在将接地桩与接地体连接后,按下开关,此时,蜂鸣器与接地体在声光报警装置电路中为并联状态,若发光二极管灯未亮说明接地桩未接地,若发光二极管灯亮且蜂鸣器声音响起,说明接地桩未可靠接地,若只有发光二极管灯亮说明接地桩已可靠接地。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和蜂鸣器是否发声来判断接地桩与接地体是否可靠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观判断接地桩与接地体是否可靠连接的问题,保障操作人员和即将在设备上工作的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声光报警装置电气原理图。

其中10是本体,20是第一导电板,21是第一螺杆,30是第二导电板,31是第二螺杆,40是竖连接柱,41是接地线孔,1是电源,2是开关,3是发光二极管,4是蜂鸣器,5是接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一种带报警功能的可移动式接地桩,包括绝缘材质的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声光报警装置;在所述本体10同侧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二导电板20、30,所述第一、二导电板20、30上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将接地体5夹持在第一、二导电板20、30之间,接地体5并与声光报警装置形成并联电气导通回路;所述第二导电板30相背与第一导电板20的面上连接有可导电的竖连接柱40,所述竖连接柱40上设置有接地线孔41。

所述本体10两端同侧面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二导电板20、30,所述第一、二导电板20、30的一端分别与本体10的两端直角固定连接,自由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相对应的第一、二螺杆21、31,所述第一、二螺杆21、31将接地体5夹持在第一、二导电板20、30之间。

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依次由导线串联成电气导通回路的电源1、开关2、发光二极管3和蜂鸣器4,所述蜂鸣器4两端出线分别连接至第一、二导电板20、30。

所述本体10为中空透明结构,所述声光报警装置置于所述本体10内部。

所述竖连接柱40平行于本体10的轴线。

通过调节第一、二导电板20、30上的第一、二螺杆21、31将接地桩紧固在接地体5上,在将接地桩与接地体5连接后,按下开关2,此时,蜂鸣器4与接地体5在声光报警装置电路中为并联状态,若发光二极管3灯未亮说明接地桩未接地,若发光二极管3灯亮且蜂鸣器4声音响起,说明接地桩未可靠接地,若只有发光二极管3灯亮说明接地桩已可靠接地,当只有发光二极管3灯亮时再将竖连接柱40上接地线孔41连接的接地线挂至高压设备上,可有效保障变电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3是否发光和蜂鸣器4是否发声来判断接地桩与接地体5是否可靠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观判断接地桩与接地体5是否可靠连接的问题,保障操作人员和即将在设备上工作的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