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踢被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664发布日期:2019-05-31 20:4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防踢被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孩睡眠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踢被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孩子晚上睡眠质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而大多数小孩子在晚上睡觉时容易将被子踢开,久而久之就会容易感冒,影响白天学习。因此,一些监控系统逐渐发展起来,比如公开号CN205091893,申请名称为防踢被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对于孩子的体温进行监测来进行报警提醒,以达到监控目的。但是仔细分析,这种通过孩子体温变化来进行报警,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当发生体温变化时,孩子已经生病,显然达不到监控的目的,存在实时性低、反应缓慢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踢被监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监控系统存在反应缓慢、报警实时性低的技术问题,来达到及早报警,提高报警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踢被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监控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操作。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或者灯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监控装置和报警装置设置,当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分别接收到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第一红外线和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第二红外线后,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至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操作,如果有其中的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没有接收到第一红外线,控制器则不进行操作,即不会报警。以达到及时报警,准确报警,有效报警,给予提示作用,实时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踢被监控系统应用到房间内的第一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踢被监控系统应用到房间内的第二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踢被监控系统中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和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踢被监控系统应用到房间内的第一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踢被监控系统应用到房间内的第二场景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踢被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10、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20、监控装置和报警装置50,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31、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32和控制器30,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31和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32均与控制器30连接,所述控制器30用于控制报警装置50进行报警操作。具体地: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设置于被子88下,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设置于被子88下,所述被子88用于遮挡住第一红外线100和第二红外线101,当小孩子201晚上将被子踢开时,第一红外线传输至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第二红外线传输至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当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第一红外线时,第一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第一收到信号至控制器,当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第二红外线时,第二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发送第二收到信号至控制器,当控制器收到了第一收到信号和第二收到信号后,证明小孩子201现在处于裸被状态,即被子已完全被踢开,容易受凉状态,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报警装置以进行报警操作;其中,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10、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20和监控装置均位于第一房间中,报警装置位于第二房间中。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5米;以保证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第一红外线100与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出的第二红外线101互不干扰;以保证监测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或者灯光报警器。为了能够完美实现上述距离0.5米,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10和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20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00,所述压缩弹簧的长度至少为0.5米;本优选实施例对于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间的连接进行限定,以保证了第一红外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二红外信号发射装置互不干扰,以保证监测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