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611发布日期:2019-01-29 18:1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机防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的不断上升,无人机被广泛的用于航拍,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私人别墅或住宅小区附近飞行的无人机容易侵犯住户隐私,也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电子干扰的方式对入侵的无人机进行攻击,即利用无线干扰信号干扰无人机的遥控,迫使其离开或者降落。为了对入侵的无人机进行防御,首先要发现入侵的无人机,通常雷达系统可以灵敏的发现飞行的无人机,但在民用领域其成本较高。通过视频设备也可以发现入侵的无人机,但视频设备受到视角的限制,其监控具有方向性。

因此,如何帮助居民用户方便、高效的检测入侵无人机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可以帮助居民用户方便、高效的检测入侵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以及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摄像头、红外检测模块、语音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报警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摄像头、红外检测模块和语音模块设置在居民楼的外墙,所述报警模块设置在安保人员用的手持终端;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接收红外检测模块发送的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摄像头和语音模块动作。

进一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设置于两栋居民楼外墙,无人机进入居民楼区域时触发红外检测模块发送报警指令。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居民楼楼顶外墙,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摄像指令,进行录像。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设置于居民楼底层屋檐的外墙,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语音播报指令,进行语音播报。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报警指令,并将所述报警指令发送到安保人员用的手持终端。

进一步,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手持终端报警。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和支持GSM、WCDMA、TD-SCDMA、LTE、NB-IoT至少一种通信制式的通信模块。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5为音频播放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系统包括:主控芯片以及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摄像头、红外检测模块、语音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接收红外检测模块发送的报警指令触发摄像头、语音模块和报警模块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居民用户方便、高效的检测入侵无人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参考图1,一种民用无人机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1以及与主控芯片1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2、摄像头3、红外检测模块4、语音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与报警模块7通信连接;所述摄像头3、红外检测模块4和语音模块5设置在居民楼的外墙,所述报警模块7设置在安保人员用的手持终端;所述主控芯片1用于接收红外检测模块4发送的报警指令,并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摄像头3和语音模块5动作。

进一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4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设置于两栋居民楼外墙,无人机进入居民楼区域时触发红外检测模块4发送报警指令。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3设置在居民楼楼顶外墙,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1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摄像指令,进行录像。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5设置于居民楼底层屋檐的外墙,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1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语音播报指令,进行语音播报。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1发送的报警指令,并将所述报警指令发送到安保人员用的手持终端。

进一步,所述报警模块7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1发送的报警指令,根据所述报警指令触发手持终端报警。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和支持GSM、WCDMA、TD-SCDMA、LTE、NB-IoT至少一种通信制式的通信模块。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5为音频播放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