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警示系统及警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04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监测警示系统及警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测警示系统及警示终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因为忙绿的生活节奏等原因而忘记关闭燃气炉、电炉等家用设备,从而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给家居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智能家居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在目前的智能家居中,虽然有些家用电器设置了警报功能,但是有时人们离该发出警报的家用电器较远而无法及时发现,例如由于用户忘记关闭煤气炉,位于厨房的煤气炉在持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发出警报,用户处于卧室无法及时听到该警报信息,导致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发出警报信息的待监测设备与人们的距离太远而无法及时听到警报信息的问题,提供一种监测警示系统及警示终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测警示系统,包括警示终端、网间连接器以及至少一个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用于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异常状态信息;

监测终端用于通过网间连接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警示终端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控制指令生成警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警示系统,包括警示终端、网间连接器以及至少一个监测终端,监测终端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异常状态信息,至少一个监测终端通过家庭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网间连接器实现监测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信息传输,实现将监测终端监测到的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控制警示终端生成警示信息,使得警示终端、网间连接器以及监测终端共同处于同一家庭网络中,同时该警示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警示终端,方便用户及时发现警示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终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监测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监测设备;

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监测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生成异常状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模块包括计时单元和/或传感单元;

计时单元用于根据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累加计时;

传感单元用于检测待监测设备的传感状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单元包括光学、力学、电学、化学、温度、气体、湿度和/或声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终端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依次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以及网间连接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将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根据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第二发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警示终端,警示终端包括警示终端本体和扣环,扣环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警示终端本体内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通讯模块以及警示模块;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将第一控制指令传递至第二控制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警示模块生成警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给的一种警示终端,该警示终端包括警示终端本体和扣环,扣环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从而方便用户随身携带,该警示终端通过接收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第一控制指令,生成警示信息以提醒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终端本体还包括:多谐振荡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经由多谐振荡模块电连接警示模块;

多谐振荡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输出电平信号以控制警示模块生成与电平信号对应的警示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谐振荡模块包括NE555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模块包括指示灯和/或扬声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终端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扣环通过通孔可拆卸地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警示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警示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终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谐振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警示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监测警示系统包括警示终端130、网间连接器120以及至少一个监测终端110。

监测终端110用于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异常状态信息;监测终端110用于通过网间连接器120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警示终端130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控制指令生成警示信息。

实施例中,待监测设备为需要监测的设备,如家用电器、门、窗、手机、钥匙等。监测终端可以安装在待监测设备上,也可以与待监测设备进行非接触连接。可选的,一个监测终端110可以对应一个待监测设备,一个监测终端110也可以对应多个待监测设备,也可以是多个监测终端110对应一个待监测设备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设定条件。待监测设备达到该设定条件时,处于异常状态。可选的,待监测设备可以为燃气炉、电灯、空调、房门、阳台窗等。例如,在用户设定燃气炉连续开启60分钟为异常状态时,在上午时段空调连接工作超过2小时为异常状态,房门打开10分钟未关为异常状态等。

网间连接器120又称网关,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实施例中,与待监测设备相对应的多个监测终端处于家庭网络中,通过网间连接器与移动网络进行通信。移动终端通过网间连接器处于家庭网络中,也可以直接与移动网络进行通信。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到网络中的设备,也可以是计算机终端等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网络中的设备。

监测终端110监测到与其相对应的待监测设备处于异常状态,生成待监测设备的异常状态信息,并将该异常状态信息通过网间连接器发送至处于家庭网络或移动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监测终端110可以只有一个,如将监测终端110连接至多个待监测设备中,以集中监测不同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测设备也可以用多个,如将多个监测终端与多个待监测设备一一对应,分别独立地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移动终端根据该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为用于控制警示终端130进行警示动作,比如启动警示终端130工作,发出警报或警报灯闪烁等。

警示终端130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可选的,警示终端130中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比如蓝牙模块等,与移动终端中自带的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进行相互通信。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模块间的蓝牙无线通信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警示终端130,警示终端130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生成警示信息,其中,警示信息包括声音或灯光信号灯。实施例中的警示终端130可以安装在家庭的设定位置处,也可以制备成小体积的部件,随身携带,方便近距离提醒用户。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警示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警示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为:安装在一个或多个待监测设备上的监测终端110处于同一家庭网络中,并通过网间连接器120与移动网络进行通信。用户通过自身的移动终端140,如手机接入同一个家庭网络中。可选的,用户的移动终端140上安装有与该监测警示系统相对应的软件,以实现移动终端140、监测终端110与警示终端130之间的通信与控制。监测终端110在待监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或开启状态下启动工作,并实时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当工作状态信息为异常时,监测终端110通过网间连接器120将该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40,以使得移动终端140根据该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移动终端140将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移动终端140与警示终端130之间的通信方式发送至警示终端130,警示终端130接收到该第一控制指令后生成警示信息,以警示用户的待监测设备处于异常状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警示系统,将至少一个监测终端连接到家庭网络中,实现多个待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将警示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网络连接,通过移动终端作为信号“中转站”,将异常状态信息转发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生成控制指令以控制警示终端进行提醒。由于警示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蓝牙等近距离通信方式进行连接,而用户通常随身携带移动终端,以使得用户能够快捷地了解到警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警示终端130与移动终端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距离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警示终端130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关系,当警示终端130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时,即发出警报,以提醒用户同时携带警示终端130和移动终端。可选的,可以通过警示终端130上安装的蓝牙模块来实现距离的监测,例如,当警示模块上的蓝牙模块监测到移动终端所发射出来的蓝牙信号的强度低于设定值时,或移动终端所监测到的警示模块所发射出来的蓝牙信号的强度低于设定值时,说明移动终端与蓝牙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终端11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监测模块;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监测设备;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监测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生成异常状态信息。

可选的,监测终端110可以安装在待监测设备上,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可以用待测量来表示,比如,待监测设备的工作时长、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浓度等信息,生成监测结果。预设待监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待测量范围的,当监测到待测量处于该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范围之外,则说明监测结果为异常,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该异常监测结果生成异常状态信息。其中,第一控制模块为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例如单片机、微控制器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模块包括计时单元和/或传感单元;计时单元用于根据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累加计时;传感单元用于检测待监测设备的传感状态信号。

根据待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测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功能的监测模块来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模块可以包括计时单元,也可以包括传感单元。例如,当监测待监测设备的工作时长时,通过计时单元来累加计算待监测设备的工作时长。传感单元用于测量待监测设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传感状态信号,并将该传感状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单元包括光学、力学、电学、化学、温度、气体、湿度和/或声学传感器。

进一步的,传感单元包括一种或多种传感器,以满足对待监测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信息的测量。具体的,该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包括光学、力学、电学、化学、温度、气体、湿度和/或声学传感器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终端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依次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以及网间连接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将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根据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可选的,第一通讯模块可以包括Wi-Fi、蓝牙、ZigBee和GPRS等通信单元,以实现与网间连接器的无线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也可以包括RS232串口、USB接口等通信单元实现与网间连接器的有线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监测终端中,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通讯模块电连接,将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异常状态信息经由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根据该异常状态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警示终端,该警示终端包括警示终端本体和扣环,扣环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警示终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警示终端本体200内置有第二控制模块201、第二通讯模块202以及警示模块203。

第二通讯模块201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将第一控制指令传递至第二控制模块202;第二控制模块202电连接第二通讯模块201,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警示模块生成警示信息。

实施例中的警示终端包括警示终端本体和扣环,扣环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该警示终端。该警示终端本体200可以为规矩形状的立方体,如长方体、球体、棱柱体等,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的立方体,如按照设定模型制备的卡通人物、建筑物模型和物体模型等,起到美观的作用。警示终端本体200的内部可以为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

进一步的,警示终端本体200内置有第二控制模块202、第二通讯模块201以及警示模块203。第二控制模块202为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例如单片机、微控制器等。第二通讯模块201可以包括Wi-Fi、蓝牙、ZigBee和GPRS等通信单元。可选的,第二通讯模块201为蓝牙通信单元,与移动终端自带的蓝牙进行通信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传递至第二控制模块202。第二控制模块20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警示模块203生成警示信息,其中,警示信息包括文字、语音、灯光等信号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终端本体200还包括:多谐振荡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经由多谐振荡模块电连接警示模块;多谐振荡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输出电平信号以控制警示模块生成与电平信号对应的警示信息。

多谐振荡模块主要由多谐振荡电路构成,是利用深度正反馈,通过阻容耦合使两个电子器件交替导通与截止,从而自激产生方波输出的振荡器,多谐振荡模块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工作时,多谐振荡电路的状态在这两个暂稳态之间自动地交替变换。多谐振荡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交替输出高低电平信号,以控制警示模块交替生成该高低电平信号对应的警示信息。进一步的,当警示模块为扬声器时,扬声器根据多谐振荡模块输出的电平信号交替发出频率不同的声音信号。当警示模块为指示灯时,指示灯根据多谐振荡模块输出的电平信号交替发出亮度不同的灯光信号,形成闪烁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谐振荡模块包括NE555芯片。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谐振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多谐振荡模块包括NE555芯片,该NE555芯片用于振荡电路。实施例中的多谐振荡模块还可以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VT以及开关S1。

NE555芯片U1的引脚1连接直流电源、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开关S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一端以及芯片U1的引脚8;开关S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2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芯片U1的引脚7以及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引脚6、引脚2以及电容C2的第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电阻C3的第一端以及芯片U1的引脚4;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引脚3,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输出端,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模块包括指示灯和/或扬声器。

当生成警示信号时,指示灯工作,发出不同亮度的灯光;扬声器工作,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利用多谐振荡模块控制警示模块发出警示信息的工作原理可以为: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多谐振荡模块中的开关S1闭合,电源经过二极管D2对电容C3充电,NE555的引脚4,即复位端的电压大于设定电压,如1V,多谐振荡电路振荡,扬声器发出“叮”声。开关S1断开,电容C3存储的电能经电阻R4放电,该NE555芯片的复位端引脚继续维持高电平而保持振荡。由于电阻R1的作用,多谐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变低,使得扬声器发出“咚”声。当电容C3上的电能释放一定时间后,NE555芯片的复位端引脚低于1V,此时电路将停止振荡。若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多谐振荡模块交替输出高低电平,使得电路重复上述过程。电容C3和电阻R4放电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断开S1后余音的长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警示终端本体200上设置有通孔,扣环通过通孔可拆卸地与警示终端本体连接。

可选的,警示终端本体200上设置有通孔。该扣环穿过该通孔与警示终端本体200向扣结,可拆卸地与警示终端本体20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警示终端本体200的外部设置有圆环,圆环上设置有通孔,扣环通过该通孔与该圆环扣结,可拆卸地与警示终端本体200连接。实施例中的警示终端本体设置有通孔,例如可将警示终端与钥匙扣相连接,或与其他随身配件相结合,可方便用户随身携带该警示终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