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1693发布日期:2019-04-20 05:5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区安防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信息化不价段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的迫切需要,住宅小区在满足场所和空间要求的同时,居住安全、信息互动、人文与科技共融共生的智能化小区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化小区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及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高新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小区安防的工作正在不断完善,小区内的各类安防措施已经逐渐深入的进行建设,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居住安全是首要考虑的,由于现在燃气和电器的使用量很大,线路老化或者燃气泄漏等造成的失火现象很普遍,而上班族较多的当今社会,出现这种情况很难第一时间发现,从而造成损失的上升。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包括采集设备和监控云平台,所述采集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终端与所述监控云平台相连接,所述采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监控设备、声光报警器、火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语音通话模块和门禁监控系统,所述监控云平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区域终端、综合监管平台、救护模块和远程通知单元;其中,所述区域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rfid阅读模块、基本信息匹配模块、头像匹配模块、身份验证模块、家庭用表检测模块和信息管理平台;

其中,所述所述综合监管平台包括依次连接的车辆引导单元、设备监控单元、电子公共单元和广播提示单元,所述救护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医疗监控中心、消防监控中心和公安监控中心,所述远程通知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紧急呼叫单元、住户通知模块、保安通知单元和门禁一卡通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微波探测雷达、监控摄像头、入侵探测雷达、可燃气体探测仪、防盗报警器、火灾报警器和紧急救援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终端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cdma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模块中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后声光报警器的警报灯闪烁并发出报警声音并与所述远程通知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安通知单元通过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根据小区居住区域内发出的报警信号的位置就近通知保安人员进行调配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保安通知单元指示所述小区居住区域内发出的报警信号的位置并就近通知的保安人员进行现场确认,若现场存在异常,则发布报警,若现场不存在异常,则解除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监控系统用于对访客输入获得的访客门禁信息,所述到访信息输入模块包括二维码读取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访客将获得的访客门禁信息通过所述门禁信息输入模块输入该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通知单元包括手机端和pc端,所述手机端和所述pc端通过网络数据传输接收或查看报警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家庭用表检测模块的设置,发生在小区居住区域内火灾、煤气泄漏、紧急事件进行自动报警,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近对保安人员进行调配,达到快速接警处理危险的目的;具有全天候、实时、远程监测的功能;不受监测环境、气象等条件影响,运用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巡查工作的智能化、网络化,使工作更高效,监管更有效,实现了小区安防系统的高智能化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的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的监控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采集设备;2、监控云平台;3、无线通讯终端;4、监控设备;5、声光报警器;6、火灾传感器;7、红外传感器;8、语音通话模块;9、门禁监控系统;10、区域终端;11、综合监管平台;12、救护模块;13、远程通知单元;14、rfid阅读模块;15、基本信息匹配模块;16、头像匹配模块;17、身份验证模块;18、家庭用表检测模块;19、信息管理平台;20、车辆引导单元;21、设备监控单元;22、电子公共单元;23、广播提示单元;24、医疗监控中心;25、消防监控中心;26、公安监控中心;27、紧急呼叫单元;28、住户通知模块;29、保安通知单元;30、门禁一卡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综合安防用智能监控系统,包括采集设备1和监控云平台2,所述采集设备1通过无线通讯终端3与所述监控云平台2相连接,所述采集设备1包括依次连接的监控设备4、声光报警器5、火灾传感器6、红外传感器7、语音通话模块8和门禁监控系统9,所述监控云平台2包括依次连接的区域终端10、综合监管平台11、救护模块12和远程通知单元13;其中,所述区域终端10包括依次连接的rfid阅读模块14、基本信息匹配模块15、头像匹配模块16、身份验证模块17、家庭用表检测模块18和信息管理平台19;

其中,所述所述综合监管平台11包括依次连接的车辆引导单元20、设备监控单元21、电子公共单元22和广播提示单元23,所述救护模块12包括依次连接的医疗监控中心24、消防监控中心25和公安监控中心26,所述远程通知单元13包括依次连接的紧急呼叫单元27、住户通知模块28、保安通知单元29和门禁一卡通单元30。

借助于上述方案,通过家庭用表检测模块18的设置,发生在小区居住区域内火灾、煤气泄漏、紧急事件进行自动报警,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近对保安人员进行调配,达到快速接警处理危险的目的;具有全天候、实时、远程监测的功能;不受监测环境、气象等条件影响,运用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巡查工作的智能化、网络化,使工作更高效,监管更有效,实现了小区安防系统的高智能化和人性化。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所述监控设备4包括微波探测雷达、监控摄像头、入侵探测雷达、可燃气体探测仪、防盗报警器、火灾报警器和紧急救援报警器,所述无线通讯终端3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模块中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声光报警器5启动后声光报警器的警报灯闪烁并发出报警声音并与所述远程通知单元13相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2-3所示,所述保安通知单元29通过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根据小区居住区域内发出的报警信号的位置就近通知保安人员进行调配管理,所述保安通知单元29指示所述小区居住区域内发出的报警信号的位置并就近通知的保安人员进行现场确认,若现场存在异常,则发布报警,若现场不存在异常,则解除报警,所述门禁监控系统9用于对访客输入获得的访客门禁信息,所述到访信息输入模块包括二维码读取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访客将获得的访客门禁信息通过所述门禁信息输入模块输入该系统,所述远程通知单元13包括手机端和pc端,所述手机端和所述pc端通过网络数据传输接收或查看报警信息。

工作原理;通过家庭用表检测模块18实时检测楼户各个的电、水和气是否正常运行,检测到异常情况时,通过保安通知单元29通知就近保安人员进行调配管理,保安人员进行现场确认,若现场存在异常,则发布报警,若现场不存在异常,则解除报警,若发生在小区居住区域内的火灾、煤气泄漏、紧急事件通过救护模块12自动发布报警信息,达到快速接警处理危险的目的;具有全天候、实时、远程监测的功能;不受监测环境、气象等条件影响。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家庭用表检测模块18的设置,发生在小区居住区域内火灾、煤气泄漏、紧急事件进行自动报警,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近对保安人员进行调配,达到快速接警处理危险的目的;具有全天候、实时、远程监测的功能;不受监测环境、气象等条件影响,运用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巡查工作的智能化、网络化,使工作更高效,监管更有效,实现了小区安防系统的高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