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7836发布日期:2019-09-17 23:5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t型路口的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互联网与交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的重要领域,在t型路口中,一般会设有6个红黄绿交通灯,在方向同时行车的情况下,车流将会至少出现3个交汇点,而在行车过程中,由于易造成视觉的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及操作失误,极易在t型路口的交汇处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

t型路口相对十字路口行车、行人路线较为简单,有的这种t型路口仅有一个方向的穿马路人行道或包括非机动车道,即为穿过对应t字竖臂的马路人行道,对于这种路口现在的红黄绿交通灯多为采用定时信号的方式,即定各个方向行车时间的信号时间,但是对于一些明显在一些特定时间段会出现行人非机动车多或一些特定时间段会车流量多等的这种区域路口来说定时信号的方式,其实是浪费了很多可通行路线的通行时间,这种也间接的导致一些车辆、行人抢黄灯时间、闯红灯的情况,这样也就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来自动设定通行时间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用于感应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所述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

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所述条型安装槽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的压块,所述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上间隔布设有多个供与压块连接的弹性连接块,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设置在压块与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压块的下压触发。

所述基板为多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段之间通过插块和插槽的方式连接。

所述压块与条型安装槽的宽度为1-5厘米。

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局部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信号灯安装槽,所述信号灯带嵌设在信号灯安装槽内。

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t型路口各行车方向车道和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上的红黄绿交通灯和摄像监控模块,所述红黄绿交通灯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摄像监控模块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进入方向一侧的车道路面上设有减速带段区。

上述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如下,

红黄绿交通灯设好t型路口常规的亮灯方式;

在所有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前,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的信号灯带亮红,

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两张间隔时间的图片,图片数据经过智能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判断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之间的这些区域内是否还有行走的行人,是则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延长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并将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

同时通过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的待行量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一张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及两者之间的图片,智能处理模块判断图片中人的密集度及分布面积是为多还是少,多则继续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延长时间与分布面积成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的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延长转换为绿灯,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的信号灯带保持亮红;

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前,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信号灯带亮红,

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行车速度,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后方来车的图片,判断图片中车流长度为长还是短,长则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延长时间与车流长度为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

同时,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判断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是否停止行进,是则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特别适合与t型路口的设置使用,通过第一车辆待行区、第二车辆待行区和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的路面感应带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的获取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个车道及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情况,通过智能模块进行处理计算判断出结果,控制红黄绿交通灯和信号灯带的亮灯方式,上述信号灯带的设置可应用于红灯前的预警亮灯,起到提醒作用,从而实现智能的交通传感效果,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自动设定通行时间,减少浪费通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中路面感应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

第一双向车道10;第二车辆待行区11;

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

第二双向车道30;第一车辆待行区31;

路面感应带40;基板401;插块4011;插槽4012;

接触传感器402;重力探测器403;条型安装槽404;

压块405;信号灯安装槽406;弹性连接块407;

智能处理模块41;终端设备42;信号灯带43;控制器44;

红黄绿交通灯45;摄像监控模块46;减速带段区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涉及应用的t型路口结构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10、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30;这种结构的t型路口只有一个方向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因此有四条形成路线会穿过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即进出第二双向车道30的四条路线,这种路口如果按照常规的交通信号灯亮灯方式,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的通行时间较短,而且再次通行的时间等待较久,因此常规的交通信号灯亮灯方式对于这种路口的使用不能够智能处理情况,或浪费了较多通行时间,交通事故发生隐患提升,对此本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就特别适用于这种路口实现智能的交通管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首先在t型路口设有下述区域,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30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所述第二双向车道30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31,所述第一双向车道10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11,如图中所示,第一双向车道10的两个行车方向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均有设置第二车辆待行区11。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如图中所示,包括路面感应带40、智能处理模块41、终端设备42、信号灯带43、控制器44、红黄绿交通灯45和摄像监控模块46,所述红黄绿交通灯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摄像监控模块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路面感应带40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第一车辆待行区31和第二车辆待行区11,路面感应带40沿车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才能够保证车辆的车轮都能够压到,达到较为全面的感应检测;具体的,如图中所示,所述路面感应带40包括基板401和设置在基板401上的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所述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41用于感应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的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所述信号灯带43电线路连接控制器44,通过控制器44控制其开关,所述控制器44连接智能处理模块41,智能处理模块41的控制信息可发送给控制器44,而终端设备42可远程设备、手持设备等,可在一些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需要对该t型路口管控时直接远程操作,该结构智能交通传感系统也可进行更多的设置实现更为智能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在下面内容中公开了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01为供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及信号灯带43安装其上,基板401可通过锁固的方式固定在车道路面上,基板401宜为采用耐压耐磨,不易破损的材质制成,如橡塑材质,基板401的厚度优选的在2-5厘米范围,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速度的通行,通行过程中可降低车上人员造成明显的过坎的抖动不适感,另外,如图中所示,所述基板40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401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404和信号灯安装槽406,所述信号灯安装槽406用于信号灯带43嵌设安装在内,信号灯带43为一种柔性的灯带,厚度较薄、宽度较窄,嵌入在内不易被压损或出现故障,所述条型安装槽404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的压块405,所述条型安装槽404的底面上间隔布设有多个供与压块405连接的弹性连接块407,所述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设置在压块405与条型安装槽404的底面之间通过压块405的下压触发,由于路面感应带40在路面使用中被碾压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为防止结构上容易被破坏,所述条型安装槽404宽度与压块405宜为相应的宽度,且宽度优选的可在1-5厘米左右,还有压块在没被压的情况下其凸出于基板401上表面的高度可在5毫米之内,提升基板401上表面的平整度,更不易受到损坏,压感灵敏;由于车道宽度通常在3米以上,这么长的基板401如果为一体结构的话,一个是生产制作不易,一个是长度越长越容易被损坏,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01可为多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段之间通过插块4011和插槽4012起到一个限定定位的方式连接;上述基板401的底面上可开设有供信号灯带43和接触传感器402及重力探测器403的传输线嵌入在内线路槽,这样线路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不易受损。

所述的红黄绿交通灯45和摄像监控模块46的应用,所述红黄绿交通灯45电线路连接控制器44,所述摄像监控模块46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41,红黄绿交通灯45和摄像监控模块46是现在道路上通常配置的设备,因此上述传感系统结构结合可直接结合在现有的交通方式,通过摄像监控模块46还可实现图片的识别判断,达到更多智能化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在t型路口设置时,可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车辆待行区31和第二车辆待行区11进入方向一侧的车道路面上设有减速带段区5,用于提示车辆减速,车辆通过减速带段区5放慢速度,缓行进过路面感应带40,有利于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感应和系统的有效运行,也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本实施例中下面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可实现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如下:

红黄绿交通灯45设好t型路口常规的亮灯方式,即红黄绿交通灯45是按照常规的用于与本实施例相同的t型路口使用的亮灯方式;

在所有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绿灯前,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上的信号灯带43亮红,这里亮红即开始预提醒非机动车和行人,已经有其他车道的通行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应开始停留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不要再跨过;

接着,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摄像监控模块46获取两张间隔时间的图片,图片数据经过智能处理模块41进行处理判断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之间的这些区域内是否还有行走的行人,是(有)则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45延长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并将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的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红灯,告知行人不可再通过;

同时,通过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获取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41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的待行量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46获取一张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及两者之间的图片,智能处理模块判断图片中人的密集度及分布面积是为多还是少,多则继续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延长时间与分布面积成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的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45延长转换为绿灯,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的信号灯带43保持亮红;

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20的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绿灯前,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的信号灯带43亮红,

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41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的行车速度,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46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后方来车的图片,判断图片中车流长度为长还是短,长则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红灯,延长时间与车流长度为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红灯,

同时,接触传感器402和重力探测器403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判断第一车辆待行区31或第二车辆待行区11是否停止行进,是则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0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45转换为绿灯。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能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自动设定通行时间,实现智能的调整各通行路线的通行时间,增加通过量,减少通行等待时间,从而实现智能的交通传感效果,减少浪费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