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0422发布日期:2020-03-31 17: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智能感应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报警装置是指表示发生故障,事故或危险情况的信息显示装置,按使用的代码特点和接收信息的感觉通道的性质,可分为视觉报警器,听觉报警器,触觉报警器和嗅觉报警器等,在商场和商店等公共场所需要使用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进行感应检测。

当需要对报警装置进行安装的情况下,由于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普遍的安装方式均为背部螺栓锁紧固定,导致缝隙或者两个装置之间等位置不便进行安装,安装方式单一,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解决了当需要对报警装置进行安装的情况下,由于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普遍的安装方式均为背部螺栓锁紧固定,导致缝隙或者两个装置之间等位置不便进行安装,安装方式单一,操作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红外感应主体、控制开关、电池和辅助固定装置,所述红外感应主体顶部右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设置于红外感应主体底端面,所述辅助固定装置由箱体、支撑座、旋钮、连接座、连接孔、滑动杆、杆槽、螺纹杆、固定块和内螺纹组成,所述箱体左右两端中部与支撑座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支撑座底部前后两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支撑座外侧与连接座相互接触,所述连接孔穿设于支撑座外侧内中部,所述滑动杆通过螺栓与连接座内侧锁紧固定,所述滑动杆通过连接孔沿着杆槽滑动配合,并且杆槽嵌入于箱体左右两端内中部,所述旋钮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中部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内螺纹与支撑座底部前后两端螺纹配合,所述箱体顶部四角通过螺栓与红外感应主体紧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感应主体顶部左端嵌入有电池,所述电池顶部后端通过铰链与槽盖转动配合,所述红外感应主体前端中部与固定座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固定座前部左端固定安装有报警喇叭,所述固定座前端中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区,所述固定座前部右端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红外感应主体、电池、报警喇叭、红外感应区和警示灯均与控制开关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四个螺孔,并且螺孔直径为8mm。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外部设置有橡胶套,并且橡胶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滑动杆和杆槽均设置有十组,并且呈五五相对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外侧设置有橡胶垫,并且橡胶垫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杆外径尺寸小于杆槽内径尺寸5mm,并且滑动杆外径表面呈光滑状。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外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并且外螺纹与内螺纹内径表面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材质为pvc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采用不锈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当需要对报警装置进行安装的情况下,由于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普遍的安装方式均为背部螺栓锁紧固定,导致缝隙或者两个装置之间等位置不便进行安装,安装方式单一,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辅助固定装置设置于红外感应主体底端面,接着对两端的连接座施加拉力,将连接座上的滑动杆通过连接孔从杆槽内进行拉出,然后对左端的旋钮施力进行转动顶紧固定,再将报警装置放置于所需安装的缝隙之间,接着对连接座施加拉力进行细微调节,调节至与安装位置宽度的尺寸,然后对右端的旋钮施力进行顶紧固定,便可将报警装置快速安装于所需的位置,实现背部螺栓和支撑安装双重安装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固定装置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固定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红外感应主体-1、控制开关-2、电池-3、槽盖-4、固定座-5、报警喇叭-6、红外感应区-7、警示灯-8、辅助固定装置-9、箱体-91、支撑座-92、旋钮-93、连接座-94、连接孔-95、滑动杆-96、杆槽-97、螺纹杆-98、固定块-99、内螺纹-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红外感应主体1、控制开关2、电池3和辅助固定装置9,红外感应主体1顶部右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2,辅助固定装置9设置于红外感应主体1底端面,辅助固定装置9由箱体91、支撑座92、旋钮93、连接座94、连接孔95、滑动杆96、杆槽97、螺纹杆98、固定块99和内螺纹910组成,箱体91左右两端中部与支撑座92进行一体式连接,支撑座92底部前后两端设置有旋钮93,支撑座92外侧与连接座94相互接触,连接孔95穿设于支撑座92外侧内中部,滑动杆96通过螺栓与连接座94内侧锁紧固定,滑动杆96通过连接孔95沿着杆槽97滑动配合,并且杆槽97嵌入于箱体91左右两端内中部,旋钮93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杆98,螺纹杆98顶端中部与固定块99相连接,螺纹杆98通过内螺纹910与支撑座92底部前后两端螺纹配合,箱体91顶部四角通过螺栓与红外感应主体1紧密固定。

其中,所述红外感应主体1顶部左端嵌入有电池3,所述电池3顶部后端通过铰链与槽盖4转动配合,所述红外感应主体1前端中部与固定座5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固定座5前部左端固定安装有报警喇叭6,所述固定座5前端中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区7,所述固定座5前部右端固定安装有警示灯8,所述红外感应主体1、电池3、报警喇叭6、红外感应区7和警示灯8均与控制开关2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箱体91顶部设置有四个螺孔,并且螺孔直径为8mm,便于进行锁紧固定。

其中,所述旋钮93外部设置有橡胶套,并且橡胶套上设置有防滑纹,避免使用时造成手滑。

其中,所述连接孔95、滑动杆96和杆槽97均设置有十组,并且呈五五相对状分布,稳定性强,便于操作。

其中,所述连接座94外侧设置有橡胶垫,并且橡胶垫厚度为3mm,防止下滑,便于固定。

其中,所述滑动杆96外径尺寸小于杆槽97内径尺寸5mm,并且滑动杆96外径表面呈光滑状,保证进行正常的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螺纹杆98外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并且外螺纹与内螺纹910内径表面螺纹配合,保证进行正常的螺纹配合。

其中,所述旋钮93材质为pvc塑料,牢固耐用,性价比高,耐腐蚀,质量好。

其中,所述螺纹杆98采用不锈钢材质。

根据上表所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98采用不锈钢,耐腐蚀性强,成本低,性价比高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旋钮93材质为pvc塑料,pvc塑料是化工领域指化合物聚氯乙烯,pvc材料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

工作原理:先将全智能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放置于合适的位置,当需要对报警装置进行安装于缝隙或者两个装置之间等位置时,通过辅助固定装置9设置于红外感应主体1底端面,接着对两端的连接座94施加拉力,将连接座94上的滑动杆96通过连接孔95从杆槽97内进行拉出,滑动杆96外径尺寸小于杆槽97内径尺寸5mm,并且滑动杆96外径表面呈光滑状,保证进行正常的滑动配合,然后对左端的旋钮93施力进行转动,旋钮93带动螺纹杆98与内螺纹910进行螺纹配合,并且通过固定块99进行顶紧固定,再将报警装置放置于所需安装的缝隙之间,接着对连接座94施加拉力进行细微调节,调节至与安装位置宽度的尺寸,然后对右端的旋钮93施力进行顶紧固定,便可将报警装置快速安装于所需的位置,实现背部螺栓和支撑安装双重安装方式,解决了当需要对报警装置进行安装的情况下,由于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普遍的安装方式均为背部螺栓锁紧固定,导致缝隙或者两个装置之间等位置不便进行安装,安装方式单一,操作不便的问题,安装完毕便可按压控制开关2通过电池3启动红外感应主体1进行工作,红外感应主体1通过红外感应区7进行感应,当有人经过被监测区域时,通过报警喇叭6发出警报铃声和警示灯8发出光亮进行警示,操作便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