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504发布日期:2020-05-06 23:00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停车场中对车辆进行详细信息检测通常使用车辆检测感应装置,现有技术中,车辆检测感应装置的安装壳体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也较低。并且长时间埋在地面下的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对于其使用寿命也有很高的要求。考虑到生产成本,如何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寿命长的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壳体体积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还包括容纳在所述安装壳体内部的多节蓄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板和射频模块;

所述安装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容纳控制电路板的容纳腔;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且在所述容纳腔底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与所述蓄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电池容纳槽,所述电池容纳槽之间形成多个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孔;所述控制电路板中部开设有一过孔,所述射频模块穿过所述过孔竖立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为圆柱型壳体,所述控制电路板为圆形电路板,所述过孔为矩形过孔,从而将所述控制电路板分成两个半圆部,其中在第一半圆部正面的圆弧边缘布设有四个分别连接蓄电池插头的电源插座,以及在第一半圆部正面还设置有选择控制电路、升压控制电路和检测输出电路;

在第二半圆部正面临近所述矩形过孔表贴焊接有单片机和无线通信芯片,无线通信芯片旁设置有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天线插座;在第二半圆部正面也设置有选择控制电路、升压控制电路和检测输出电路。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为芯片stm32l071rbt6,所述无线通信芯片为芯片nb5310a,所述芯片stm32l071rbt6通过串口与芯片nb5310a通信互连,由此实现远程无线接入。

优选的,所述选择控制电路包括在所述第二半圆部正面的边缘表贴焊接的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以及在控制电路板表贴焊接的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所述芯片stm32l071rbt6的多个输入输出引脚分别电连接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和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从而使得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输出多个用于选择控制对应的多个蓄电池分别独立供电的选择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升压控制电路包括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所述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的电源端电连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接入对应的来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输出的选择控制信号,开关端电连接肖特基二极管后接入三极管的发射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电阻后接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电压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检测输出电路包括mos管芯片sir422dp,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mos管芯片sir422dp的栅极,mos管芯片sir422dp的漏极电连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源极输出电压,并且还接入所述芯片stm32l071rbt6的电压检测端。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的支撑部包括沿所述容纳腔周向分布的周边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心的中间支撑部,在所述中间支撑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射频模块的条形容纳槽;所述中间支撑部被所述条形容纳槽分割为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夹持臂。

优选的,所述电池容纳槽共有四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容纳槽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电池容纳槽由第一电池容纳槽和第二电池容纳槽连接组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槽和所述第二电池容纳槽的形状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电池容纳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容纳槽的直径,所述第一电池容纳槽与所述第二电池容纳槽的过渡部分为圆弧过渡。

优选的,在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磁铁的磁铁槽,所述控制电路板临近所述磁铁槽设置有磁铁感应电源开关,当磁铁插入磁铁槽后,所述磁铁感应电源开关接通,所述蓄电池向所述控制电路板供电,当磁铁从所述磁铁槽拔出后,所述磁铁感应电源开关断开,所述蓄电池停止向所述控制电路板供电。

优选的,所述射频模块上部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接口,以及还设置有连接射频天线的射频天线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还包括容纳在安装壳体内部的多节蓄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板和射频模块;安装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容纳控制电路板的容纳腔;沿容纳腔的周向且在容纳腔底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与蓄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电池容纳槽,电池容纳槽之间形成多个支撑部,在支撑部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固定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孔;控制电路板中部开设有一过孔,射频模块穿过过孔竖立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安装壳体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且通过多节蓄电池选择供电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和射频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的安装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安装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安装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组成示意图;

图6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板的分区示意图;

图7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z1区域示意图;

图8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z4区域示意图;

图9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z2区域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z3区域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中射频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壳体1,还包括容纳在安装壳体1内部的多节蓄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板q1和射频模块q2。

结合,图1和图2,安装壳体1具有一方形端部101,在方形端部101的四角设置有连接孔102,用于与对应的端盖12连接。

在图2中,安装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磁铁的磁铁槽11,控制电路板q1临近磁铁槽11设置有磁铁感应电源开关,当磁铁插入磁铁槽后11,磁铁感应电源开关接通,蓄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当磁铁从磁铁槽11拔出后,磁铁感应电源开关断开,蓄电池停止向控制电路板q1供电。安装壳体1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竖直的条形减重槽10,降低了安装壳体1的整体重量,同时条形减重槽10的开设还增大了安装壳体1外壁的摩擦力。

结合图1、图3和图4,安装壳体1内的上部设置有容纳控制电路板q1的容纳腔2;沿容纳腔2的周向且在容纳腔底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与蓄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电池容纳槽4,电池容纳槽4之间形成多个支撑部6,在支撑部6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固定控制电路板q1的安装孔7;控制电路板q1中部开设有一过孔,射频模块q2穿过过孔竖立安装在安装壳体1的内部。

优选的,支撑部6包括沿容纳腔2周向分布的周边支撑部61以及位于容纳腔2中心的中间支撑部62,在中间支撑部62上开设有条形容纳槽5,用于放置射频模块q2。中间支撑部62被条形容纳槽5分割为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夹持臂8。

开设的电池容纳槽4共有4个,相邻的两个电池容纳槽4之间相互连通,每个电池容纳槽4由第一电池容纳槽41和第二电池容纳槽42连接组成,第一电池容纳槽41和第二电池容纳槽42的形状均为圆形,槽体为圆柱形,分别放置对应大小的圆柱型供电电池。并且第一电池容纳槽41的直径大于第二电池容纳槽42的直径,第一电池容纳槽41与第二电池容纳槽42的过渡部分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过渡。

控制电路板q1的安装孔7设置在每个周边支撑部61的上端面,方便控制电路板q1的固定。两个夹持臂8的内侧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外侧面为与第一电池容纳槽41相适配的弧面。夹持部8上端面可支撑控制电路板q1,内侧面用于限位射频模块q2,外侧面用于限位供电电池。

优选的,容纳腔2的上端面的周围设置有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9,设置密封圈后,防止容纳腔2进入水后损害电路板以及供电电池。

结合图1和图5,安装壳体1为圆柱型壳体,控制电路板q1为圆形电路板,过孔q102为矩形过孔,从而将控制电路板q1分成两个半圆部,其中在第一半圆部q11正面的圆弧边缘布设有四个分别连接蓄电池插头的电源插座(a、b、c、d),以及在第一半圆部正面还设置有选择控制电路、升压控制电路和检测输出电路。

在第二半圆部q12正面临近矩形过孔表贴焊接有单片机q3和无线通信芯片q4,无线通信芯片q4旁设置有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天线插座j19;在第二半圆部q12正面也设置有选择控制电路、升压控制电路和检测输出电路。

进一步的,单片机q3为芯片stm32l071rbt6,无线通信芯片q4为芯片nb5310a,芯片stm32l071rbt6通过串口与芯片nb5310a通信互连,由此实现远程无线接入。

进一步的,选择控制电路包括在第二半圆部q12正面的边缘表贴焊接的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以及在控制电路板表贴焊接的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芯片stm32l071rbt6的多个输入输出引脚分别电连接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和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从而使得多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输出多个用于选择控制对应的多个蓄电池分别独立供电的选择控制信号。

升压控制电路包括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的电源端电连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接入对应的来自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输出的选择控制信号,开关端电连接肖特基二极管后接入三极管的发射极,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电阻后接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电压控制信号。

检测输出电路包括mos管芯片sir422dp,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mos管芯片sir422dp的栅极,mos管芯片sir422dp的漏极电连接对应蓄电池的正极端,源极输出电压,并且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电压检测端。

具体的,如图6所示,将图5中的控制电路板q1等分为4个部分进行说明,分别为z1区域、z2区域、z3区域、z4区域,其中z1区域和z4区域属于第一半圆部q11,z2区域和z3区域属于第二半圆部q12。

结合图7至图10,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一输入输出端pb15连接一电阻后接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一输入端1a,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u5)的第二输出端至第四输出端(2y、3y、6y)分别接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二输入端至第四输入端(1b、1c、1d)。

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二输入输出端pb2还接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五输入端2d,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u5)的第一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1y、3y、6y)对应接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六输入端至第八输入端(2c、2b、2a)。

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三输入输出端pb1接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一输入端1a,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的第一输出端1y、第二输出端2y以及第四输出端6y分别接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二输入端至第四输入端(1b、1c、1d);

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四输入输出端pb0还接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五输入端2d,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u5)的第一输出端至第三输出端(1y、2y、3y)对应接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的第六输入端至第八输入端(2c、2b、2a)。

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五输入输出端pc5还接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一输入端1a,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u5)的第六输出端4y接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二输入端1b,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三输入端以及第四输入端连接单片机供电电源。

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六输入输出端还接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五输入端2d,反相器芯片sn74ac04qpwrq1(u5)的第五输出端5y接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六输入端2c,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七输入端以及第八输入端连接单片机供电电源。

进一步的,单片机供电电源由第一蓄电池连接一二极管或者第二蓄电池连接一个二极管产生,并且单片机供电电源也向射频通信芯片u27供电。

如图7所示,在z1区域内,第一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4)的电源端通过电连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即通过电源插座a连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电连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一输出端1y,还连接电阻r6后接地。开关端电连接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后接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7后接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

第一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4)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1,第一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4)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1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7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5后接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一mos管芯片sir422dp(u18)的栅极和第二mos管芯片sir422dp(u3)的栅极,第一mos管芯片sir422dp(u18)的漏极电连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第一mos管芯片sir422dp(u3)的源极输出第一输出电压,第一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一电压电压检测端pc13;第一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还与第二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电连接,第二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输出第二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二电压电压检测端pc0。

通过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一输出端1y控制第一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4)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一mos管芯片sir422dp(u18)的栅极和第二mos管芯片sir422dp(u3)产生和第一输出电压以及第二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优选的,第四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7)的电源端电连接第四蓄电池的正极端(即通过电源插座d连接第四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电连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二输出端2y,还连接电阻r15后接地。开关端电连接第四肖特基二极管d5后接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70后接入第四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四电压控制信号。

第四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7)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4,第四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7)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7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16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14后接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

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七mos管芯片sir422dp(u22)的栅极和第八mos管芯片sir422dp(u15)的栅极,第七mos管芯片sir422dp(u22)的漏极电连接第四蓄电池的正极端,第七mos管芯片sir422dp(u22)的源极输出第七输出电压,第七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七电压电压检测端pc7;第七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u22)还与第八mos管芯片sir422dp(u15)的源极电连接,第八mos管芯片sir422dp(u15)的源极输出第八输出电压,第八输出电压经过连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八电压电压检测端pc0。

通过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二输出端2y控制第四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7)产生第四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七mos管芯片sir422dp(u22)的栅极和第八mos管芯片sir422dp(u15)产生第七输出电压以及第八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如图8所示,第二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8)的电源端电连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即通过电源插座b连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通过印制铜线电连接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二输出端2y,还连接电阻r9后接地。开关端电连接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3后接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68后接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压控制信号;

第二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8)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2,第二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8)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3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10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8后接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

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三mos管芯片sir422dp(u20)的栅极和第四mos管芯片sir422dp(u7)的栅极,第三mos管芯片sir422dp(u20)的漏极电连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第三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输出第三输出电压,第三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三电压电压检测端pb6;第三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u20)还与第四mos管芯片sir422dp(u7)的源极电连接,第四mos管芯片sir422dp(u7)的源极输出第四输出电压,第四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四电压电压检测端pc0。

通过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0)的第二输出端2y控制第二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8)产生第二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三mos管芯片sir422dp(u20)的栅极和第四mos管芯片sir422dp(u7)产生和第三输出电压以及第四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第三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3)的电源端电连接第三蓄电池的正极端(即通过电源插座c连接第三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通过印制铜线电连接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一输出端1y,还连接电阻r12后接地。开关端电连接第三肖特基二极管d2后接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69后接入第三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三电压控制信号;

第三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3)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3,第三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3)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5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13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11后接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

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五mos管芯片sir422dp(u21)的栅极和第六mos管芯片sir422dp(u12)的栅极,第五mos管芯片sir422dp(u21)的漏极电连接第三蓄电池的正极端,第五mos管芯片sir422dp(u21)的源极输出第五输出电压,第五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五电压电压检测端pc11;第五mos管芯片sir422dp(u21)的源极还与第六mos管芯片sir422dp(u12)的源极电连接,第六mos管芯片sir422dp(u12)的源极输出第六输出电压,第六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六电压电压检测端pc0。

通过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16)的第一输出端1y控制第三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3)产生第三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五mos管芯片sir422dp(u21)的栅极和第六mos管芯片sir422dp(u12)产生和第三输出电压以及第四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如图9所示,在z2区域内,第五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6)的电源端电连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电连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一输出端,使能端还连接电阻r44后接地。开关端电连接第五肖特基二极管d8后接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71后接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五电压控制信号;

第五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6)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5,第五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6)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15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45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43后接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九mos管芯片sir422dp(u11)的栅极和第十mos管芯片sir422dp(u14)的栅极,第九mos管芯片sir422dp(u11)的漏极电连接第一蓄电池的正极端,第九mos管芯片sir422dp(u11)的源极输出第九输出电压,第九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还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九电压电压检测端;第九mos管芯片sir422dp的源极(u11)还与第十mos管芯片sir422dp(u14)的源极电连接,第十mos管芯片sir422dp(u14)的源极输出第十输出电压,第十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十电压电压检测端。

通过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一输出端1y控制第五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6)产生第五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九mos管芯片sir422dp(u11)的栅极和第十mos管芯片sir422dp(u14)产生和第九输出电压以及第十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如图10所示,在z2区域内,第六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9)的电源端与开关端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6,使能端连接电阻r47后接地。第六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9)的电源端还连接电容c17后接地,反馈端连接电阻r48后接地,并且还连接电阻r46后接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

第六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9)的电源端电连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使能端电连接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二输出端,开关端电连接第六肖特基二极管d9后接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72后接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集电极作为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第六电压控制信号。

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电连接第十一mos管芯片sir422dp(u23)的栅极和第十二mos管芯片sir422dp(u24)的栅极,第十一mos管芯片sir422dp(u23)的漏极电连接第二蓄电池的正极端,第十一mos管芯片sir422dp(u23)的源极输出第十一输出电压,第十一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十一电压电压检测端;第十一mos管芯片sir422dp(u23)的源极还与第十二mos管芯片sir422dp(u24)的源极电连接,第十二mos管芯片sir422dp(u24)的源极输出第十二输出电压,第十二输出电压经过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接入芯片stm32l071rbt6的第十二电压电压检测端。

通过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u2)的第二输出端2y控制第六升压芯片tps61041qdbvrq1(u19)产生第六电压控制信号,进而使第十一mos管芯片sir422dp(u23)的栅极和第十二mos管芯片sir422dp(u24)产生和第十一输出电压以及第十二输出电压,并通过芯片stm32l071rbt6进行电压检测。

优选的在z4区域内,在第一半圆部11正面临近矩形过孔2设置有连接射频识别模块的10芯接口j1。

在z2区域内,临近芯片stm32l071rbt6第一边设置有两个晶体x1和x2。临近芯片stm32l071rbt6第一边设置有一个8芯插座j7,用于向芯片stm32l071rbt6下载程序,通过该程序选择控制第一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和第二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产生向射频识别模块供电的第一输出电压至第八输出电压,第一输出电压至第八输出电压通过择一的方式向射频识别模块供电,当某一输出电压不满足供电要求时,通过单片机选择满足供电要求的其他输出电压。

并且还通过该程序选择控制第三与逻辑运算器芯片sn74hc21qpwrq1产生向无线通信芯片供电的第九输出电压和第十一输出电压,第九输出电压至第十二输出电压的供电方式与第一输出电压至第八输出电压的供电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射频模块q2上部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q1电连接的接口jk,以及还设置有连接射频天线t1的射频天线接口。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对于安装壳体的利用率很高,体积较小,节省了材料成;还通过多节蓄电池选择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通过对蓄电池的供电电压进行监控,在供电电压不足的情况下及时切换满足供电要求的备用蓄电池,提高了车辆检测感应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停车场的地埋式车辆检测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还包括容纳在安装壳体内部的多节蓄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板和射频模块;安装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容纳控制电路板的容纳腔;沿容纳腔的周向且在容纳腔底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应与蓄电池形状相适配的电池容纳槽,电池容纳槽之间形成多个支撑部,在支撑部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固定控制电路板的安装孔;控制电路板中部开设有一过孔,射频模块穿过过孔竖立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安装壳体的空间利用率,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且通过多节蓄电池选择供电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