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6398发布日期:2020-07-17 17:3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随着高层建筑和脚手架的增多,高处坠落物体导致的事故屡有发生;现在脚手架周围搭设防护网,能够有效解决或减轻高处坠物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几率。

例如申请号:申请号20171074549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属于建筑

设备领域。所述建筑工程防护网包括防护框、设置在所述防护框四周的卡箍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框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包括承接层、设置在所述承接层上的减震胶块、设置在所述减震胶块内的弹簧、与所述弹簧连接的橡胶缓冲器、设置在所述橡胶缓冲器上的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包括经纬交织的钢丝;所述钢丝外侧包裹有聚酯纤维层。本发明通过卡箍组件将该防护网设置于脚手架上,且方便拆卸;设置承接层,起到在重物坠落时的辅助缓冲冲击力的作用;设置钢丝网层,提高该防护网的耐磨性,具弹性好。基于上述专利及结合现有建筑工程防护网技术,现建筑工程防护网应用时存在以下不足:当有重物掉落在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提醒及发现,导致后续工人工作时,或一直无法发现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掉落有重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以解决现建筑工程防护网应用时,当有重物掉落在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提醒及发现,导致后续工人工作时,或一直无法发现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掉落有重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包括扣装机构,所述扣装机构底部滑动安装有所述下层防护机构,且扣装机构与所述gps接收机之间无线传输连接;所述扣装机构内端滑动安装有所述上层防护机构;所述上层防护机构包括有矩形框板c、防护网b、伞兵绳、圆形挡块b,所述矩形框板c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所述防护网b,所述矩形框板c前端面及后端面左右两侧边缘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伞兵绳,且每根所述伞兵绳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圆形挡块b,所述圆形挡块b直径大于所述横向圆形滑动通孔直径,所述矩形框板c外端面尺寸小于所述矩形框板a内端面尺寸,所述上层防护机构安装状态下,四根所述伞兵绳分别滑动连接四处所述横向圆形滑动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扣装机构包括有矩形框板a、扣件、纵向圆形滑动通孔、横向圆形滑动通孔、圆形外放通孔、安防壳体、矩形凹槽、蜂鸣器、插槽开口、gps模块、纽扣电池、导电板a、导电板b、复位弹簧a,所述矩形框板a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呈均匀分布状各焊接有三块所述扣件,且扣件的内扣端朝向所述矩形框板a下方,所述矩形框板a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纵向圆形滑动通孔,所述矩形框板a前端面呈对称状共开设有两处贯穿所述矩形框板a前端面、内端面及后端面的所述横向圆形滑动通孔,所述矩形框板a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矩形凹槽,所述矩形框板a顶端面前侧方相对于所述矩形凹槽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相连通的所述圆形外放通孔,所述矩形凹槽内端安装有所述安防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安防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所述复位弹簧a、导电板b、纽扣电池、导电板a、蜂鸣器、gps模块,所述蜂鸣器外放端位于所述安防壳体顶端面右侧方部位,当所述安防壳体安装状态下,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圆形外放通孔处于同一轴线状态,所述复位弹簧a左端与所述安防壳体内端左侧面固定相连接,且复位弹簧a右端与所述导电板b固定相连接;

进一步的,当所述复位弹簧a处于普通伸展状态下时,所述导电板b、纽扣电池、导电板a之间依次相接触,所述导电板b、导电板a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蜂鸣器的两根正负管脚相连接,所述导电板a通过导线也与所述gps模块相连接,所述gps模块与所述gps接收机之间无线传输连接,所述安防壳体底端面相对于所述纽扣电池、导电板a相接触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插槽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防护机构包括有矩形框板b、滑动圆杆、圆形挡块a、复位弹簧b、防护网a、绝缘插片,所述矩形框板b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焊接有一根所述滑动圆杆,且每根所述滑动圆杆顶端面均焊接有一块与其同轴心的所述圆形挡块a,每根所述滑动圆杆外周面上均套接有一个所述复位弹簧b,且复位弹簧b顶端与所述圆形挡块a底端面相焊接,所述圆形挡块a直径大于所述纵向圆形滑动通孔直径,所述矩形框板b内端面镶嵌有一张所述防护网a,所述矩形框板b顶端面前侧方镶嵌有一张所述绝缘插片;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防护机构安装状态下,四根所述滑动圆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四处所述纵向圆形滑动通孔内,四根所述复位弹簧b底端均与所述矩形框板a顶端面相焊接,当所述复位弹簧b处于普通伸展状态下时,所述矩形框板a底端面与所述矩形框板b顶端面相贴合,所述绝缘插片穿插过所述插槽开口,并插接在所述纽扣电池和所述导电板a之间将其绝缘分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有重物掉落在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时,重物首先与上层防护机构接触,经由上层防护机构首先减缓重物冲击力,当重物经由上层防护机构减缓重物冲击力后,其将接触到下层防护机构,下层防护机构与扣装机构滑动分离一段距离,绝缘插片从插槽开口部位拔出,使得纽扣电池和导电板a之间接触,从而接通安防壳体内部电源,使得蜂鸣器接通电源,持续发出声响,从而提醒周围的工人,便于工人及时对掉落在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上的重物进行处理,并且当接通安防壳体内部电源时,gps模块也接通电源,gps模块传输无线信号,经由位于建筑工地办公室内的gps接收机接收,便于建筑工地办公室内的管理人员通过所接收的位置及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顶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3中扣装机构与下层防护机构滑动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扣装机构顶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扣装机构底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图8中安防壳体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下层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安防壳体顶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安防壳体底端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绝缘插片插接状态下安防壳体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上层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扣装机构;101、矩形框板a;102、扣件;103、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4、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5、圆形外放通孔;106、安防壳体;107、矩形凹槽;108、蜂鸣器;109、插槽开口;1010、gps模块;1011、纽扣电池;1012、导电板a;1013、导电板b;1014、复位弹簧a;2、下层防护机构;201、矩形框板b;202、滑动圆杆;203、圆形挡块a;204、复位弹簧b;205、防护网a;206、绝缘插片;3、上层防护机构;301、矩形框板c;302、防护网b;303、伞兵绳;304、圆形挡块b;4、gps接收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防护网的报警装置,包括有:扣装机构1,扣装机构1底部滑动安装有下层防护机构2,下层防护机构2包括有矩形框板b201、滑动圆杆202、圆形挡块a203、复位弹簧b204、防护网a205、绝缘插片206,矩形框板b2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焊接有一根滑动圆杆202,且每根滑动圆杆202顶端面均焊接有一块与其同轴心的圆形挡块a203,每根滑动圆杆202外周面上均套接有一个复位弹簧b204,且复位弹簧b204顶端与圆形挡块a203底端面相焊接,圆形挡块a203直径大于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直径,矩形框板b2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防护网a205,矩形框板b201顶端面前侧方镶嵌有一张绝缘插片206,下层防护机构2安装状态下,四根滑动圆杆202分别滑动连接在四处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内,四根复位弹簧b204底端均与矩形框板a101顶端面相焊接,当复位弹簧b204处于普通伸展状态下时,矩形框板a101底端面与矩形框板b201顶端面相贴合,绝缘插片206穿插过插槽开口109,并插接在纽扣电池1011和导电板a1012之间将其绝缘分隔,且扣装机构1与gps接收机4之间无线传输连接;扣装机构1内端滑动安装有上层防护机构3;上层防护机构3包括有矩形框板c301、防护网b302、伞兵绳303、圆形挡块b304,矩形框板c301内端面镶嵌有一张防护网b302,矩形框板c301前端面及后端面左右两侧边缘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伞兵绳303,且每根伞兵绳303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圆形挡块b304,圆形挡块b304直径大于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直径,矩形框板c301外端面尺寸小于矩形框板a101内端面尺寸,上层防护机构3安装状态下,四根伞兵绳303分别滑动连接四处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

其中,扣装机构1包括有矩形框板a101、扣件102、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圆形外放通孔105、安防壳体106、矩形凹槽107、蜂鸣器108、插槽开口109、gps模块1010、纽扣电池1011、导电板a1012、导电板b1013、复位弹簧a1014,矩形框板a101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呈均匀分布状各焊接有三块扣件102,且扣件102的内扣端朝向矩形框板a101下方,矩形框板a101顶端面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矩形框板a101前端面呈对称状共开设有两处贯穿矩形框板a101前端面、内端面及后端面的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矩形框板a101底端面前侧方中间部位开设有一处矩形凹槽107,矩形框板a101顶端面前侧方相对于矩形凹槽107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相连通的圆形外放通孔105,矩形凹槽107内端安装有安防壳体106。

其中,安防壳体106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复位弹簧a1014、导电板b1013、纽扣电池1011、导电板a1012、蜂鸣器108、gps模块1010,蜂鸣器108外放端位于安防壳体106顶端面右侧方部位,当安防壳体106安装状态下,蜂鸣器108与圆形外放通孔105处于同一轴线状态,复位弹簧a1014左端与安防壳体106内端左侧面固定相连接,且复位弹簧a1014右端与导电板b1013固定相连接。

其中,当复位弹簧a1014处于普通伸展状态下时,导电板b1013、纽扣电池1011、导电板a1012之间依次相接触,导电板b1013、导电板a1012分别通过导线与蜂鸣器108的两根正负管脚相连接,导电板a1012通过导线也与gps模块1010相连接,gps模块1010与gps接收机4之间无线传输连接,安防壳体106底端面相对于纽扣电池1011、导电板a1012相接触部位开设有一处插槽开口109。

使用时:

安装时,通过扣件102将矩形框板a101扣在脚手架上;当有重物掉落在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上时,重物首先与防护网b302接触,在重物的冲击压力下,伞兵绳303沿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滑动,从而起到减缓重物冲击力的效果,且伞兵绳303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圆形挡块b304,并且圆形挡块b304直径大于横向圆形滑动通孔104直径,故圆形挡块b304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上层防护机构3与扣装机构1分离;

当重物经由上层防护机构3减缓重物冲击力后,将接触到防护网a205,在重物的冲击压力下,防护网a205带动矩形框板b201下移,滑动圆杆202沿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滑动,复位弹簧b204被压缩,这时,矩形框板b201顶端面与矩形框板a101底端面分离,故绝缘插片206从插槽开口109部位拔出,使得纽扣电池1011和导电板a1012之间接触,从而接通安防壳体106内部电源,纽扣电池1011传输电源给予蜂鸣器108和gps模块1010,蜂鸣器108接通电源后,持续发出声响,从而提醒周围的工人,便于工人及时对掉落在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上的重物进行处理,进一步的,矩形框板a101顶端面前侧方相对于矩形凹槽107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相连通的圆形外放通孔105,且当安防壳体106安装状态下,蜂鸣器108与圆形外放通孔105处于同一轴线状态,故保证蜂鸣器108发出的声响不受影响;当gps模块1010接通电源后,gps模块1010传输无线信号,经由位于建筑工地办公室内的gps接收机4接收,便于建筑工地办公室内的管理人员通过所接收的位置及时进行处理;

当重物一直未从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上处理时,安防壳体106内部电源一直处于接通状态,蜂鸣器108持续发出声响,从而一直提醒周围的工人,避免工人走入当前本发明建筑工程防护网下方,避免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醒工人对重物进行处理;当重物被处理后,再无重物的压力下,复位弹簧a1014驱动滑动圆杆202沿纵向圆形滑动通孔103向上滑动,使得矩形框板b201顶端面与矩形框板a101底端面重新接触,并且使得绝缘插片206重新从插槽开口109部位插入,并插接在纽扣电池1011和导电板a1012之间将其绝缘分隔,从而切断安防壳体106内部电源,切断蜂鸣器108电源,避免蜂鸣器108一直发出声响,影响周围环境。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