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0721发布日期:2020-11-20 09:4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报警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



背景技术:

静电对电子产品生产造成的危害:静电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易造成器件引线间的短路;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损;静电放电的幅度很大,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迭几百伏/米)的电磁场使电子产品受到电磁干扰而损坏;

静电消除,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用风把大量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静电消除器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

过载,就是负荷过大,超过了设备本身的额定负载,产生的现象是电流过大,用电设备发热;并且在电路的安装位置处一般会设置用于监测的报警器,以便于提示使用者,该电路的使用情况;

但是现有技术新型的该监测报警器内部的温湿度控制不便,并且对于该监测报警器内部调控静电量的操作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以解决该监测报警器内部的温湿度控制不便,并且对于该监测报警器内部调控静电量的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通过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节温湿度的有益效果,并且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控静电量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包括外壳、接电头、电连接线、显示屏、按钮、蜂鸣器、接电座、调节装置、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检测仪和电路组件,所述外壳左端前部与接电头固定连接,所述接电头左端设置有电连接线,所述外壳顶端前部固定嵌入有显示屏,所述外壳顶端后部固定嵌入有接电座,所述外壳顶端左右两端分别固接有按钮和蜂鸣器,所述外壳左端固定嵌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右端与静电消除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壁底端上下两部分别与电路组件和静电检测仪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管体、支杆、风机、金属丝网、氯化钙干燥剂和无纺布层,所述管体内壁外侧与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杆中部与风机固定连接,所述风机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管体内部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有金属丝网、氯化钙干燥剂和无纺布层,并且金属丝网、氯化钙干燥剂和无纺布层之间相互贴合,所述金属丝网外围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无纺布层设置于管体内壁右部,所述管体右端与静电消除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包括环形框、框体、升压器、镂空铝板和放电针,所述环形框底端与框体螺栓连接,所述框体内部与升压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框内壁中段与镂空铝板固定连接,所述镂空铝板内侧与放电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框左端与管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路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收发模块、储存模块和微处理器,所述电路板前端上部与温湿度传感器锡焊,所述电路板右端下部分别锡焊有无线收发模块和储存模块,并且无线收发模块设置于储存模块上方,所述电路板前端左下部与微处理器锡焊,所述外壳内壁与电路板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针设置有八组以上且其均匀分布于镂空铝板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防潮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检测仪的型号为fmx-003。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该监测报警器内部的温湿度控制不便的问题,通过在外壳左端设置调节装置和在外壳内部设置电路组件,经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外壳内部进行感应,并通过控制风机进行运转调节,而管体内壁处设置的氯化钙干燥剂和无纺布层提供透气与防潮效果,达到了通过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节温湿度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对于该监测报警器内部调控静电量的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通过在调节装置内侧设置静电消除装置和在外壳内部设置静电检测仪,由静电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测,而静电量过高时,即对框体内部处的升压器接电,并通置环形框内侧的镂空铝板当中,经过放电针进行产生放电离子,并启动风机将该放电离子吹至外壳内部进行静电消除,达到了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控静电量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接电头-2、电连接线-3、显示屏-4、按钮-5、蜂鸣器-6、接电座-7、调节装置-8、静电消除装置-9、静电检测仪-10、电路组件-11、管体-81、支杆-82、风机-83、金属丝网-84、氯化钙干燥剂-85、无纺布层-86、环形框-91、框体-92、升压器-93、镂空铝板-94、放电针-95、电路板-111、温湿度传感器-112、无线收发模块-113、储存模块-114、微处理器-11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包括外壳1、接电头2、电连接线3、显示屏4、按钮5、蜂鸣器6、接电座7、调节装置8、静电消除装置9、静电检测仪10和电路组件11,外壳1左端前部与接电头2固定连接,接电头2左端设置有电连接线3,外壳1顶端前部固定嵌入有显示屏4,外壳1顶端后部固定嵌入有接电座7,外壳1顶端左右两端分别固接有按钮5和蜂鸣器6,外壳1左端固定嵌入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右端与静电消除装置9固定连接,外壳1内壁底端上下两部分别与电路组件11和静电检测仪10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8包括管体81、支杆82、风机83、金属丝网84、氯化钙干燥剂85和无纺布层86,所述管体81内壁外侧与支杆82固定连接,所述支杆82中部与风机83固定连接,所述风机83设置于管体81内部,所述管体81内部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有金属丝网84、氯化钙干燥剂85和无纺布层86,并且金属丝网84、氯化钙干燥剂85和无纺布层86之间相互贴合,所述金属丝网84外围与管体81固定连接,所述无纺布层86设置于管体81内壁右部,所述管体81右端与静电消除装置9固定连接,根据上述便于风力流动并提高防潮效果。

其中,所述静电消除装置9包括环形框91、框体92、升压器93、镂空铝板94和放电针95,所述环形框91底端与框体92螺栓连接,所述框体92内部与升压器93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框91内壁中段与镂空铝板94固定连接,所述镂空铝板94内侧与放电针95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框91左端与管体81固定连接,用于静电离子的中和消除。

其中,所述电路组件11包括电路板111、温湿度传感器112、无线收发模块113、储存模块114和微处理器115,所述电路板111前端上部与温湿度传感器112锡焊,所述电路板111右端下部分别锡焊有无线收发模块113和储存模块114,并且无线收发模块113设置于储存模块114上方,所述电路板111前端左下部与微处理器115锡焊,所述外壳1内壁与电路板111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8设置有两组,根据上述便于流通,并加快效率。

其中,所述放电针95设置有八组以上且其均匀分布于镂空铝板94内侧面,根据上述提高均匀度,加快静电消除效率。

其中,所述外壳1内壁设置有防潮棉层,提高防潮能力。

其中,所述静电检测仪10的型号为fmx-003,耐用,便宜。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电路过载监测报警器取出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处;

然后,经过电连接线3连接外部的电源,并由接电头2对该报警器用电部件进行供电,操作按钮5开启使用;

接着,当进行使用时,由无线收发模块113进行连接外部使用者的智能手机,通过在外壳1左端设置的调节装置8和在外壳1内部设置的电路组件11,经过温湿度传感器112对外壳1内部进行感应,并由微处理器115进行信息处理,再通过控制风机83进行运转调节空气温湿度,而管体81内壁处设置的氯化钙干燥剂85和外壳1内部设置的防尘棉层,提供防潮效果,而无纺布层86提供透气与防尘效果,达到了通过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节温湿度的有益效果;

之后,通过在调节装置8内侧设置的静电消除装置9和在外壳1内部设置的静电检测仪10,由静电检测仪10进行实时监测,而静电量过高时,即对框体92内部处的升压器93接电,并通置环形框91内侧的镂空铝板94当中,经过放电针95进行产生放电离子,并启动风机将该放电离子吹至外壳1内部进行静电消除,达到了加设感应部件以便于调控静电量的有益效果;

最后,在使用过程当中,由微处理器115进行信息处理,并在显示屏4处进行数据信息显示,当发生电路过载时,并将过载数据发送至使用者的智能手机处,进行提醒,并开启蜂鸣器6响起,发出警报,储存模块114由微处理器115将该过载数据进行储存。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