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1467发布日期:2021-12-29 09:5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信号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2.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3.传统技术中,遥控器通常需要天线组件来加强对无线电信号的收发效果,其中,一些天线组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但是,传统的天线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天线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比较麻烦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
7.主体;
8.天线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天线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以使得所述天线组件能够在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处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处于第二位置;
9.在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运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0.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
1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天线组件在所述收纳状态和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12.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回复状态和第二回复状态,在所述第一回复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第一方向的回复力,使得所述天线组件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活动,并活动至所述收纳状态;
13.在所述第二回复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第二方向的回复力,使得所述天线组件向背离所述主体的方向活动,并活动至所述第一展开状态。
14.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适配,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5.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凸台包括第
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抵接;
16.其中,当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到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得所述第二突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或所述第二导向面,从而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7.可选地,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主体抵接,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一侧相抵接;
18.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二侧与所述主体抵接,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二侧相抵接。
19.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支架、活动机构和转动轴,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活动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
20.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转轴盖体,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相适配,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均安装于所述转轴盖体内,所述第二凸轮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轴盖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凸轮背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所述转轴盖体与所述天线组件连接。
21.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转轴盖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所述转轴盖体与所述天线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止转结构。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凸起,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凸起围绕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凸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轮相适配;
23.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凸起之间通过导向弧面过渡。
24.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收纳槽,所述天线组件处于所述收纳槽内,或者所述天线组件活动至所述收纳槽外;
25.在所述天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组件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主体内;
26.在所述天线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情况下,所述天线组件至少部分从所述主体伸出;
27.在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平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28.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处于所述收纳槽内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天线组件;
29.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平移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继续平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施力方向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带动所述天线组件平移到所述第一位置;
30.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继续平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施力方向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带动所述天线组件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
31.可选地,在所述天线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转动到第二位置;
32.在所述天线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平移到第一位置。
33.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还能够切换至第三位置,在所述天线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运动到第四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34.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对应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二展开状态。
35.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壳体和天线主体,所述天线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天线主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36.所述天线主体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天线的极化方向和所述第二天线的极化方向呈角度设置。
37.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天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天线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座;
38.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间隔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一体设置。
39.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背离所述第一天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二安装座背离所述第二天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反射板。
40.可选地,所述天线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并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41.可选地,所述天线壳体为“i”形,“l”形或“t”形。
4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体的设置用于承载遥控器的按键、芯片等组件,天线组件的设置用于收发用于控制的无线电信号,连接组件的设置用于将天线组件和主体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天线组件与主体活动连接,并可以使天线组件在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使天线组件可以保持在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具体地,在收纳状态下,天线组件相对于主体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天线组件和主体整体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遥控器的收纳;在第一展开状态下,天线组件相对于主体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天线组件将至少部分地向背离主体的方向延伸,以提高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效果。在天线组件相对于主体运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连接组件能够自动带动天线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连接组件的切换是有条件的,具体需要将天线组件到达第一预定位置来触发,第一预定位置可以通过拨动的方式到达,并且,在天线组件意外碰触且未到达第一预定位置时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遥控器具有天线组件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在将天线组件拨动到第一预定位置后就可以切换至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能够保持当前状态,当前状态可以是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并且天线组件在意外碰触后能够自动复位。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天线组件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能够保持当前状态,在意外碰触后能够自动复位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和连接组件配合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47.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48.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处于收纳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9.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0.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中部分主体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
51.图8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52.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和主体通过滑动连接且天线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0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和主体通过滑动连接且天线组件移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和主体通过滑动连接且天线组件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55.附图标记说明:
56.10、主体;20、天线组件;21、天线壳体;211、第一盖体;212、第二盖体;213、第一安装座;214、第二安装座;22、天线主体;221、第一天线;222、第二天线;223、第一反射板;224、第二反射板;30、连接组件; 31、支架;32、活动机构;321、第一凸轮;322、第二凸轮;3221、第一止转结构;323、第一弹性件;324、转轴盖体;3241、第二止转结构;33、转动轴;34、卡簧;35、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8.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59.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60.参见图1至图1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
61.主体10;
62.天线组件20和连接组件30,所述天线组件2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活动连接于所述
主体10,以使得所述天线组件20能够在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处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 处于第二位置;
63.在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运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6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体10的设置用于承载遥控器的按键、芯片等组件,天线组件20的设置用于收发用于控制的无线电信号,连接组件30的设置用于将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组件30的设置可以使天线组件20与主体10活动连接,并可以使天线组件20在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使天线组件20可以保持在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具体地,在收纳状态下,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整体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遥控器的收纳;在第一展开状态下,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天线组件20将至少部分地向背离主体10的方向延伸,以提高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效果。在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运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天线组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连接组件30的切换是有条件的,具体需要将天线组件20到达第一预定位置来触发,第一预定位置可以通过拨动的方式到达,并且,在天线组件20意外碰触且未到达第一预定位置时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遥控器具有天线组件20 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在将天线组件20拨动到第一预定位置后就可以切换至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能够保持当前状态,当前状态可以是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并且天线组件20在意外碰触后能够自动复位。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天线组件20状态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能够保持当前状态,在意外碰触后能够自动复位的有益效果。
6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预定位置是个临界位置,此处位置的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无法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到达第一预定位置的天线组件20 只会继续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运动,具体会在连接组件30的带动下实现。
66.需要说明的时,天线组件20与主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或者至少两个动作的复合连接。上述的方式均可以通过连接组件30的配合实现,不同连接方式对应不同结构的连接组件30。其中,复合连接可以为先转动再滑动,也可以是先滑动再转动,也可以为不同区域和不同角度的多次滑动,也可以为一次滑动结合两次转动的方式等。
6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连接组件30会提供天线组件20一定的复位效果,因此在遥控器在跌落时,连接组件30会有一个缓冲的效果,能够对天线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68.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2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0;
69.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弹性件323,所述第一弹性件323用于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在所述收纳状态和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7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天线组件20通过转动的方式与主体 10连接,第一弹性件323的设置用于使连接组件30具有一定的弹力,通过弹力的作用可以使连接组件30能够对天线组件20的状态进行自动切换。第一弹性件323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片、卷簧、扭簧等,不同的第一弹性件323 需要对应组合件去适配,以实现连接组件30的功能,每个弹性
件均至少具有两个相互作用力臂,对应的组合件就是为了利用两个力臂产生的相对作用力,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下文有以弹簧为例的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7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回复状态和第二回复状态,在所述第一回复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323提供第一方向的回复力,使得所述天线组件20向靠近所述主体10的方向活动,并活动至所述收纳状态;
72.在所述第二回复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323提供第二方向的回复力,使得所述天线组件20向背离所述主体10的方向活动,并活动至所述第一展开状态。
7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连接组件30的第一回复状态可以将天线组件20回复至收纳状态,其产生的回复力是由第一预定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在天线组件20相对于第一位置越过第一预定位置之前,将会保持回复力,也就是说,天线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一预定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时,天线组件20都将会在连接组件30的作用下回归至收纳状态;连接组件30的第二回复状态可以将天线组件20回复至第一展开状态,其产生的回复力是由第一预定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在天线组件20相对于第二位置越过第一预定位置之前,将会保持回复力,也就是说,天线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一预定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时,天线组件20都将会在连接组件 30的作用下回归至第一展开状态。
74.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30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23相适配,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23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7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导向部的设置是为了引导第一弹性件 323的弹力作用方向,当导向部只有一个引导方向时,第一弹性件323将只会有一个作用方向,本技术中的天线组件20包括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因此,本技术的导向部将会有至少两个引导方向,且这两个引导方向是可以切换的,切换位置与第一预定位置相对应。这样就可以实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天线组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效果。
7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凸台包括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抵接,其中,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2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凸台相对于所述第二凸台向第一方向活动;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 32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凸台相对于所述第二凸台向第二方向活动;并且,上述的活动可以在人手的拨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323的弹力,进而进行反向活动;
77.其中,当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转动到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23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得所述第二突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或所述第二导向面,从而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7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配合设置,可以使第一弹性件323的直线作用力进行转化,具体可以转换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相对转动。具体地,通过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配合下,可以通过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相对转动。在第二突起部与第一导向面抵接时,在第一弹性件32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凸台相对于第二凸台向第一方向活动;在第二突起部与第二导向
面抵接时,在第一弹性件32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凸台相对于第二凸台向第二方向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突起部的顶部与第一突起部的顶部可以为弧形,由于第一弹性件323具有回复力,这样第二突起部的顶部与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相抵接后将无法停留,会迫使第二突起部抵接于第一导向面或第二导向面,从而实现自动带动天线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实现天线组件能够在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79.需要说明的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相对活动可以是直线活动也可以是曲线活动,具体根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设置方式发生变化。比如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设置在平面上时,将会产生直线方向的活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设置在凸轮上时,可以产生相对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相对转动的效果。
80.需要说明的时,第一凸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主体10连接,第二凸台直接或间接的与天线组件20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 运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天线组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8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20的第一侧与所述主体10抵接,所述主体1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天线组件20的第一侧相抵接;
82.在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下,所述天线组件20的第二侧与所述主体10抵接,所述主体1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天线组件20的第二侧相抵接。
8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第一限位部的设置,可以使主体10 与天线组件20的第一侧抵接时,天线组件20依然具有向第一限位部方向运动的趋势,将第一限位部和天线组件20抵接的位置作为收纳状态对应的第一位置,可以使收纳状态具有一定的复位效果,在没有越过第一预定位置的拨动下,可以使天线组件20始终处于收纳状态。第二限位部的设置,可以使主体10与天线组件20的第二侧抵接时,天线组件20依然具有向第二限位部方向运动的趋势,将第二限位部和天线组件20抵接的位置作为第一展开状态对应的第二位置,可以使收纳状态具有一定的复位效果,在没有越过第一预定位置的拨动下,可以使天线组件20始终处于第一展开状态。
84.需要说明的时,此处的收纳状态下天线组件20的实际位置,与连接组件30带动天线组件20到达的最终位置具有一定偏差,偏差可以为5
°
、10
°
或15
°
等,只要可以实现收纳状态或第一展开状态的复位效果即可。
85.需要说明的时,可以在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表面覆盖缓冲垫,以防止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产生相互碰撞损伤。缓冲垫可以为橡胶垫、软胶垫等。
8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30还包括支架31、活动机构 32和转动轴33,所述支架3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0,所述活动机构32通过所述转动轴33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1;
87.所述活动机构32包括第一凸轮321、第二凸轮322、所述第一弹性件323 和转轴盖体324,所述第一凸轮32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31,所述第一凸轮 321与所述第二凸轮322相适配,所述第二凸轮322和所述第一弹性件323 均安装于所述转轴盖体324内,所述第二凸轮322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轴盖体 324,所述第一弹性件323处于所述第二凸轮322背离所述第一凸轮321的一侧,所述转轴盖体324与所述天线组件20连接。
8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支架31的设置用于安装活动机构32,具体通过转动轴33将
活动机构32和支架31转动连接,由于支架31固定连接于主体 10,活动机构32将间接地转动连接于主体10,活动机构32中的盖体与天线组件20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连接组件30将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转动连接。具体的,活动机构32包括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第一凸轮321 和第二凸轮322的相互配合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323的作用力,实现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的相对转动,具体通过第一弹性件323推动第二凸轮 322,使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具有相互靠近的预紧力,第一凸轮321 和第二凸轮32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一定导向作用的凸起,可以采用类似于前文中的导向部。转轴盖体324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弹性件323产生限位和引导,可以在保护第一弹性件323的同时避免第一弹性件323出现作用方向以外变形的情况。
89.需要说明的时,转动轴33通过卡簧34连接,卡簧34处于转轴盖体324 远离支架31的一侧,转动轴33上开设有与卡簧34配合的卡槽。
90.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轮322与所述转轴盖体32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3221,所述转轴盖体324与所述天线组件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止转结构3241。
9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止转结构3221的设置是为了避免第二凸轮 322和转轴盖体324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的情况;第二止转结构3241的设置时为了避免转轴盖体324和天线组件20出现相对转动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将转轴盖体324和天线组件20固定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的方式避免转轴盖体324和天线组件20出现相对转动的情况。
9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32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凸起,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凸起围绕所述转动轴33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凸轮3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轮321相适配;
93.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凸起之间通过导向弧面过渡。
9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导向凸起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直接具有至少两个引导方向,这样可以保证对应的天线组件20 包括且不限于收纳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
95.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包括收纳槽,所述天线组件20 处于所述收纳槽内,或者所述天线组件20活动至所述收纳槽外;
96.在所述天线组件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组件20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主体10内;
97.在所述天线组件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情况下,所述天线组件20至少部分从所述主体10伸出;
98.在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平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9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收纳槽的设置可以对天线组件20进行收纳。在天线组件20收纳于收纳槽时,天线组件20处于收纳状态,在天线组件20 伸出收纳槽时,天线组件2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也就是天线组件20进行使用时的状态。此处的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是通过相对滑移的方式连接,具体通过对应的连接组件30连接。上述的第二预定位置为此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临界点。
100.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处于所述收纳槽内的第二弹性件
35,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天线组件20;
101.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平移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继续平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施力方向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35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平移到所述第一位置;
102.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继续平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施力方向改变,所述第二弹性件35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平移到所述第二位置。
10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5的设置可以带动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的支架31的相对平移。在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的相对平移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5的施力方向将会发生变化,具体地,在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第一位置继续平移时,第二弹性件35的施力方向改变,此时第二弹性件35的两个力臂具有相互远离的作用力,通过这个作用力第二弹性件35将带动天线组件20平移到第一位置;天线组件 20相对于主体10平移到第二预定位置,并朝向第二位置继续平移时,第二弹性件35的施力方向改变,此时第二弹性件35的两个力臂具有相互远离的作用力,通过这个作用力第二弹性件35将带动天线组件20平移到第二位置。天线组件20相对于主体10处于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二弹性件35将压缩至最短,越过第二预定位置后,第二弹性件35的两个力臂具有相互远离的作用力。
104.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天线组件2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弹性件35 以使天线组件20的滑移更加稳定可靠。
105.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天线组件20从所述第一位置平移到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转动到第二位置;
106.在所述天线组件20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平移到第一位置。
1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天线组件20将具有平移和转动两个动作。具体地,连接组件30具有带动天线组件20相对转动的转动预紧力,以及带动天线组件20相对滑移的平移预紧力。可以将天线组件20收纳于收纳槽内,收纳槽会对转动预紧力产生抑制,只要天线组件20从收纳槽内伸出至第三预定位置,收纳槽将无法继续抑制转动预紧力,转动后的天线组件 20将至少部分地卡接于收纳槽之外,并对平移预紧力产生抑制;通过人为拨动天线组件20至第三预定位置后,可以抵消转动预紧力并降低对平移预紧力的抑制,此时天线组件20将收纳于收纳槽,收纳槽将继续抑制转动预紧力。
108.需要说明的时,上述收纳槽可以通过使天线组件20和主体10相对滑移的滑槽代替。
109.需要说明的时,天线组件20上将设置有拉环、拉绳、推杆或粗糙面,以便于将天线组件20人为地有第一位置平移至第三预定位置。
110.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20还能够切换至第三位置,在所述天线组件20相对于所述主体10运动到第四预定位置时,所述连接组件30能够自动带动所述天线组件20运动到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111.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对应所述天线组件20的第二展开状态。
1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天线组件20将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引导部实现,此时的引导部具有至少三个引导方向,第四预定位置可以与第一预定位置共存,天线组件20将会有收纳状态、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这三个状态的切换。
11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20包括天线壳体21和天线主体2210,所述天线壳体21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天线主体2210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114.所述天线主体2210包括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所述第一天线 221和所述第二天线22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天线221 的极化方向和所述第二天线222的极化方向呈角度设置。
1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两个极化方向不同的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将会给天线组件20带来更强的信号收发性能。
11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20还包括第一安装座213和第二安装座214,所述第一天线2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213,所述第二天线222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14;
117.所述第一安装座213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4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213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4相间隔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座213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4一体设置。
11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13和第二安装座214的配合设置可以更好地安装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安装座213 和第二安装座214分开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安装座213和第二安装座214一体设置,只要可以实现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安装后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即可。
11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213背离所述第一天线221 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反射板223,所述第二安装座214背离所述第二天线 22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反射板224。
12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板223和第二反射板224的设置可以对应增强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的接收灵敏度。天线(包括第一天线221 和第二天线222)加了反射板(包括第一反射板223和第二反射板224)能提高天线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由于高频微波像光线一样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天线加了反射板,也会像手电筒的聚光碗(聚光镜)一样,把天线信号反射聚集在接收点上,不但大大增强了天线的接收能力,反射板还起到阻挡、屏蔽来自后背(反方向)的其它电波,对接收信号的干扰作用。
12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壳体21包括第一盖体211和第二盖体212,所述第一盖体211与所述第二盖体212可拆卸地连接,并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1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11与第二盖体212的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方便对天线组件20进行拆装维护。容纳腔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天线221和第二天线222间隙保护。
12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壳体21为“i”形,“l”形或“t”形。
1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应形状的天线壳体21。其中,“l”形或“t”形相比于“i”形,可以有效地减少天线壳体 21的耗材,降低天线组件20的加工成本。
1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26.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在先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