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床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5163发布日期:2021-06-01 17:3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离床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离床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病房,一般指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细菌监测病房,传染病隔离病房,部分医院设置有高干病房、特需病房和医养结合病房,如套间、单人间等配套设施,在家里设置的称家庭病房。病房空间和布置应按相关规定执行,床距和床周空间应满足推车、轮椅通行、停靠和周旋,门外消毒缓冲区或消防过道内不能有太多杂物。每个病房最多不能有3套以上的护理床、每个床位有两个全塑床头侧柜和一个铁皮主柜、一个陪护椅或座椅、置物架、饮水壶、窗帘、床帘、输液架、氧气、床头灯、电视、气垫床、电源插接孔、呼叫系统、阳台、厕所、消防通风、检查结果自助查询、照明、紫外线消毒等设施,部分科室为盲人、残疾人配备了输液报警器、座便椅、负压吸痰装置、被动运动器械、轮椅等。

为了及时掌握病人离开病床的情况,人们设计了离床感应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离床感应装置,其难以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不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难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使得医护人员需要频繁巡视病房,使得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尤为重要的是不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不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难以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难以起到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床感应装置,其可以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尤为重要的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以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可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起到积极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床感应装置,包括:

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用于感应病人是否离开病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感应机构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感应机构实时上传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所述数据判断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断病人离开病床时所述控制机构发出报警声以及向医护人员所持有的终端设备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离床感应装置由感应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构成,且在感应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的相互配合下,可以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尤为重要的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以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可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底板、支撑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导热硅胶套,所述底板的上部具有安装腔,所述支撑板通过称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且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延伸至所述安装腔的外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嵌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导热硅胶套固定套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且所述导热硅胶套的内顶壁底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感应机构由底板、支撑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导热硅胶套构成,在使用时,可将感应机构当做床垫放置在病床上,当病人躺在导热硅胶套的上部时,病人的体温通过导热硅胶套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检测支撑板自身的温度作为对比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且接近人的体温时可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为了检测的更加准确,同时还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病人的体重,当称重传感器检测的重量数据接近病人的体重时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时则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否则认为病人离开病床,另外,导热硅胶套不仅可以提升舒适性,还能确保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病人的体温。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还设有若干长条形防滑纹,若干所述长条形防滑纹均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若干长条形防滑纹可有效提高底板的防侧滑性能,可有效避免感应机构从病床上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盒体、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喇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部,且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喇叭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喇叭的电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控制机构主要由盒体、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喇叭构成,可利用控制器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上传的信号数据,判定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定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控制喇叭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相应的病房了解病人情况离开病床的具体情况,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可以获取报警信息,控制机构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再通过云服务器与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建立连接,在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通过云服务器向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lora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5g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离床感应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云服务器,从而使得该离床感应装置的适用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连接弯杆、云台摄像机以及若干led照明灯,所述连接弯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云台摄像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弯杆远离所述盒体的一端端部,且所述云台摄像机的电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所述led照明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云台摄像机的周侧面上,且若干所述led照明灯呈环向等角度布置,若干所述led照明灯的电控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机构还具有云台摄像机以及若干led照明灯,可以利用云台摄像机拍摄病人离开病床的证据,若干led照明灯用于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时为云台摄像机照明补光,以保证云台摄像机的拍摄质量,避免看不清拍摄的画面,另外,使用云台摄像机可以远程调节云台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与角度,为医护人员巡视病房提供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部,且所述存储器的电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以及所述云台摄像机上传给所述控制器的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存储器存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以及云台摄像机上传给控制器的数据,可保留该离床感应装置工作过程产生的数据,为病人离开病床保留证据,避免发生病人不承认擅自离开病床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触控显示屏以及指纹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以及所述指纹模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前部,且所述触控显示屏以及所述指纹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以及云台摄像机工作状态,以及用于设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以及云台摄像机工作参数,指纹模块用于识别操作该离床感应装置的人员身份,可避免病人私自操作该离床感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的顶部,且所述状态指示灯的电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状态指示灯用于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状态指示灯常绿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正常,状态指示灯常红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异常,状态指示灯黄灯不断闪烁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处于报警状态,状态指示灯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便于了解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后部为开口结构,且所述盒体的后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后盖板,所述盒体的后部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盒体的后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后盖板,使得后盖板便于拆卸与安装,使得后期对盒体内部的部件维护比较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离床感应装置由感应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构成,且在感应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的相互配合下,可以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尤为重要的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以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可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2、本发明,设置的感应机构由底板、称重传感器、支撑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导热硅胶套构成,在称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导热硅胶套的相互配合下使得该离床感应装置不会发生误判病人离开病床的情况,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巡视病房频率,另外,导热硅胶套不仅可以提升舒适性,还能确保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病人的体温;

3、本发明,设置的控制机构主要由盒体、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喇叭构成,可利用控制器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上传的信号数据,判定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定病人长时间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时,控制器控制喇叭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相应的病房了解病人情况离开病床的具体情况,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可以获取报警信息,控制机构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再通过云服务器与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在病人长时间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时,控制器通过云服务器向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知道离开病床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感应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感应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控制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控制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床感应装置的控制机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感应机构;101、底板;102、称重传感器;103、支撑板;104、第一温度传感器;105、导热硅胶套;106、第二温度传感器;107、长条形防滑纹;2、控制机构;201、盒体;202、控制器;203、无线通信模块;204、存储器;205、后盖板;206、螺钉;207、固定耳;208、喇叭;209、连接弯杆;210、状态指示灯;211、云台摄像机;212、led照明灯;213、触控显示屏;214、指纹模块;213、触控显示屏;214、指纹模块;215、内插杆;216、中空支撑柱;217、锁紧螺栓;218、底座;219、万向轮;3、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离床感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感应机构1以及控制机构2;

其中,感应机构1用于感应病人是否离开病床;

其中,控制机构2与感应机构1电性连接,且控制机构2用于接收感应机构1实时上传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数据判断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断病人离开病床时控制机构2发出报警声以及向医护人员所持有的终端设备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离床感应装置由感应机构1以及控制机构2构成,且在感应机构1以及控制机构2的相互配合下,可以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病人是否离开病床的情况,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尤为重要的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以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可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其中,如图1-4所示,感应机构1包括底板101、支撑板103、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以及导热硅胶套105,底板101的上部具有安装腔,支撑板103通过称重传感器102固定安装在安装腔中,且支撑板103的上部延伸至安装腔的外部,第一温度传感器104嵌装在支撑板103的上部,第二温度传感器106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03的底部,导热硅胶套105固定套装在支撑板103的上部,且导热硅胶套105的内顶壁底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的感温部相接触。

上述设置的感应机构1由底板101、支撑板103、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以及导热硅胶套105构成,在使用时,可将感应机构1当做床垫放置在病床上,当病人躺在导热硅胶套105的上部时,病人的体温通过导热硅胶套105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用于测检测支撑板103自身的温度作为对比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04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06检测的温度且接近人的体温时可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为了检测的更加准确,同时还利用称重传感器102检测病人的体重,当称重传感器102检测的重量数据接近病人的体重时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04检测的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时则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否则认为病人离开病床,另外,导热硅胶套105不仅可以提升舒适性,还能确保第一温度传感器104可以检测到病人的体温。

更为完善地,如图4所示,底板101底部还设有若干长条形防滑纹107,若干长条形防滑纹107均沿着底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的若干长条形防滑纹107可有效提高底板101的防侧滑性能,可有效避免感应机构1从病床上滑落。

其中,如图1-5以及图7-8所示,控制机构2包括盒体201、控制器202、无线通信模块203以及喇叭208,控制器202和无线通信模块203均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内部,且控制器202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线缆3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的信号输出端、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的信号输出端以及称重传感器102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无线通信模块203的电控端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喇叭208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外侧壁上,且喇叭208的电控端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上述设置的控制机构2主要由盒体201、控制器202、无线通信模块203以及喇叭208构成,可利用控制器202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以及称重传感器102上传的信号数据,判定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定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202控制喇叭208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相应的病房了解病人情况离开病床的具体情况,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可以获取报警信息,控制机构2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03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再通过云服务器与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建立连接,在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202通过云服务器向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

具体的,无线通信模块203包括wi-fi模块、lora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5g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离床感应装置可以适用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云服务器,从而使得该离床感应装置的适用性较好。

更为完善地,如图1和7-8所示,控制机构2还包括连接弯杆209、云台摄像机211以及若干led照明灯212,连接弯杆209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顶部,云台摄像机211固定安装在连接弯杆209远离盒体201的一端端部,且云台摄像机211的电控端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led照明灯212均固定安装在云台摄像机211的周侧面上,且若干led照明灯212呈环向等角度布置,若干led照明灯212的电控端均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机构2还具有云台摄像机211以及若干led照明灯212,可以利用云台摄像机211拍摄病人离开病床的证据,若干led照明灯212用于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时为云台摄像机211照明补光,以保证云台摄像机211的拍摄质量,避免看不清拍摄的画面,另外,使用云台摄像机211可以远程调节云台摄像机211的拍摄方向与角度,为医护人员巡视病房提供便利。

更为完善地,如图1和7-8所示,控制机构2还包括存储器204,存储器204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内部,且存储器204的电控端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存储器204用于存储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称重传感器102以及云台摄像机211上传给控制器202的数据,利用存储器204存储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称重传感器102以及云台摄像机211上传给控制器202的数据,可保留该离床感应装置工作过程产生的数据,为病人离开病床保留证据,避免发生病人不承认擅自离开病床的情况。

更为完善地,如图1和7-8所示,控制机构2还包括触控显示屏213以及指纹模块214,触控显示屏213以及指纹模块214均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前部,且触控显示屏213以及指纹模块214均与控制器202电性连接,触控显示屏213用于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称重传感器102以及云台摄像机211工作状态,以及用于设定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称重传感器102以及云台摄像机211工作参数,指纹模块214用于识别操作该离床感应装置的人员身份,可避免病人私自操作该离床感应装置。

更为完善地,如图1和7-8所示,控制机构2还包括状态指示灯210,状态指示灯210固定安装在盒体201的顶部,且状态指示灯210的电控端与控制器202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状态指示灯210用于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状态指示灯210常绿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正常,状态指示灯210常红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异常,状态指示灯210黄灯不断闪烁时显示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处于报警状态,状态指示灯210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便于了解该离床感应装置的工作状态。

更为完善地,如图8所示,盒体201的后部为开口结构,且盒体201的后部通过螺钉206固定安装有后盖板205,盒体201的后部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耳207,固定耳207上开设有与螺钉206相匹配的螺纹孔,通过在盒体201的后部通过螺钉206固定安装有后盖板205,使得后盖板205便于拆卸与安装,使得后期对盒体201内部的部件维护比较方便。

更为完善地,控制机构2还包括底座218、三个万向轮219、中空支撑柱216以及内插杆215,底座218水平设置,三个万向轮219均固定安装在底座218的底部,且三个万向轮219呈环向等角度布置,中空支撑柱216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底座218的上部,内插杆215通过锁紧螺栓217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中空支撑柱216的上端内部,且内插杆215的上端与盒体201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控制机构2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使用,便于移动,便于调节高度,使用比较方便,实用性较好。

具体的,导热硅胶套105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90份、石英粉8份、纳米银粉8份、云母粉8份、防老剂264一份、氧化镁3份、硅油2份以及邻苯二甲酸酯3份;

s1、将称量好的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石英粉、纳米银粉、云母粉、防老剂264、氧化镁、硅油以及邻苯二甲酸酯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匀,然后加入密炼机中进行密炼,将密炼机的温度设置为210℃,转速设置为900r/min,密炼时间为40min,以此制得密炼物料;

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密炼物料加入超声波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将超声波分散机的功率设置为245w,温度设置为127℃,分散时间设置为30min,以此制得分散物料;

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分散物料加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以此制备出导热硅胶套105。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热硅胶套105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110份、石英粉10份、纳米银粉12份、云母粉8份、防老剂264三份、氧化镁3份、硅油3份以及邻苯二甲酸酯1份;

s1、将称量好的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石英粉、纳米银粉、云母粉、防老剂264、氧化镁、硅油以及邻苯二甲酸酯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匀,然后加入密炼机中进行密炼,将密炼机的温度设置为220℃,转速设置为1000r/min,密炼时间为50min,以此制得密炼物料;

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密炼物料加入超声波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将超声波分散机的功率设置为260w,温度设置为137℃,分散时间设置为33min,以此制得分散物料;

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分散物料加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以此制备出导热硅胶套10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热硅胶套105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98份、石英粉11份、纳米银粉9份、云母粉11份、防老剂264二份、氧化镁3份、硅油4份以及邻苯二甲酸酯2份;

s1、将称量好的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石英粉、纳米银粉、云母粉、防老剂264、氧化镁、硅油以及邻苯二甲酸酯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匀,然后加入密炼机中进行密炼,将密炼机的温度设置为230℃,转速设置为1100r/min,密炼时间为40min,以此制得密炼物料;

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密炼物料加入超声波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将超声波分散机的功率设置为260w,温度设置为147℃,分散时间设置为35min,以此制得分散物料;

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分散物料加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以此制备出导热硅胶套105。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热硅胶套105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120份、石英粉12份、纳米银粉12份、云母粉12份、防老剂264三份、氧化镁4份、硅油4份以及邻苯二甲酸酯3份;

s1、将称量好的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颗粒、石英粉、纳米银粉、云母粉、防老剂264、氧化镁、硅油以及邻苯二甲酸酯加入搅拌机中充分搅匀,然后加入密炼机中进行密炼,将密炼机的温度设置为220℃,转速设置为1000r/min,密炼时间为50min,以此制得密炼物料;

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密炼物料加入超声波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将超声波分散机的功率设置为260w,温度设置为137℃,分散时间设置为33min,以此制得分散物料;

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分散物料加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以此制备出导热硅胶套105。

将实施例1-4中的导热硅胶套105放置在同一有菌条件下存放3天然后利用显微镜对其表面滋养的细菌菌落数量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实施例3中导热硅胶套105表面滋养的细菌菌落数量>实施例2中导热硅胶套105表面滋养的细菌菌落数量>实施例4中导热硅胶套105表面滋养的细菌菌落数量>实施例1中导热硅胶套105表面滋养的细菌菌落数量。

因此,实施例1-4中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因此实施例1制备的导热硅胶套105抗菌性能最好,从而使得感应机构1在使用的过程可避免滋养大量细菌,干净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02可选用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控制器。

工作原理:该离床感应装置,使用时,将感应机构1当做床垫放置在病床上,当病人躺在导热硅胶套105的上部时,病人的体温通过导热硅胶套105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用于测检测支撑板103自身的温度作为对比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04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06检测的温度且接近人的体温时可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为了检测的更加准确,同时还利用称重传感器102检测病人的体重,当称重传感器102检测的重量数据接近病人的体重时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04检测的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时则认为病人没有离开病床,否则认为病人离开病床,控制器202用于实时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04、第二温度传感器106以及称重传感器102上传的信号数据,判定病人是否离开病床,当判定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202控制喇叭208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相应的病房了解病人情况离开病床的具体情况,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可以获取报警信息,控制机构2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03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再通过云服务器与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建立连接,在病人长时间(超过1小时)离开病床以及频繁离开病床(每小时内离开病床2次以上)时,控制器202通过云服务器向医护人员手持的智能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发送病人离开病床的提示信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有病人频繁离开病床情况的病床进行加强巡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房巡视的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尤为重要的是便于医护人员针对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以便于了解频繁离开病床的病人到底在做什么,可有效防范一些病人因情绪不稳定或者病情严重而产生自杀的倾向,对于医院维持正常的病房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