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1872发布日期:2022-06-24 22:5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燃气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在工业应用时,需要对工业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当工业气体(ch4、co、co2、h2s等)泄露时,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当前的监测系统只能实时监测外泄的工业气体的浓度信息,并向外界发出警示,并不能及时对其处理,只能等待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前来进行处理,这样就可能因处理不及时,而导致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进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该系统设有气体报警器和无线联动器,当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当前所处环境中的工业气体浓度异常时,即向无线联动器发送警示信息,无线联动器在接收到警示信息后,经继电器控制模块关闭相应的气体阀门,避免工业气体继续外泄,从而可避免因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高。
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包括气体报警器,以及与气体报警器连接的无线联动器;所述无线联动器包括第一主控mcu,以及分别与第一主控mcu连接的通信接收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主控mcu还连接有第一按键模块、第一定位模块,以及用于接入市电以对无线联动器供电的接电模块;所述气体报警器包括第二主控mcu,以及与第二主控mcu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气体检测模块和用于接入市电的供电模块;所述气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工业气体的浓度信息并反馈至第二主控mcu,第二主控mcu用于在工业气体浓度信息异常时,经第一通信模块向无线联动器发出警示信息;所述通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气体报警器发出的警示信息并反馈至第一主控mcu,第一主控mcu用于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将相应的气体阀门关闭。
6.进一步地,所述接电模块包括依次连接于市电与第一主控mcu之间的交流输入单元、交流转直流单元和稳压降压单元。
7.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报警器还包括报警壳体;所述报警壳体的正面还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且安装腔内还设有若干固定柱,第二主控mcu经若干固定柱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还设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上还嵌装有与第二主控mcu连接的状态显示模块。
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的周侧表面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防滑缺口。
9.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壳体的底部一端还设有与供电模块连接的接电接头,且接电接头还连接有接电线缆,接电线缆的一端还设有接电插头。
10.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壳体的底部一端还设有安装筒,气体检测模块布置于安装筒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壳体上还安装有与第二主控mcu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警示模块、第二按键模块和定时模块。
12.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系统设有气体报警器和无线联动器,当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当前所处环境中的工业气体浓度异常时,即向无线联动器发送警示信息,无线联动器在接收到警示信息后,经继电器控制模块关闭相应的气体阀门,避免工业气体继续外泄,从而可避免因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性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报警器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输入单元的电路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转直流单元的电路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降压单元的电路图;
20.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21.1—气体报警器;
ꢀꢀꢀꢀꢀꢀꢀꢀꢀꢀꢀꢀꢀꢀꢀꢀ
2—无线联动器;
22.3—报警壳体;
ꢀꢀꢀꢀꢀꢀꢀꢀꢀꢀꢀꢀꢀꢀꢀꢀꢀꢀ
4—密封盖;
23.5—状态显示模块;
ꢀꢀꢀꢀꢀꢀꢀꢀꢀꢀꢀꢀꢀꢀ
6—安装筒;
24.11—第二主控mcu;
ꢀꢀꢀꢀꢀꢀꢀꢀꢀꢀꢀꢀꢀꢀ
12—第一通信模块;
25.13—气体检测模块;
ꢀꢀꢀꢀꢀꢀꢀꢀꢀꢀꢀꢀꢀ
14—供电模块;
26.15—第二定位模块;
ꢀꢀꢀꢀꢀꢀꢀꢀꢀꢀꢀꢀꢀ
16—警示模块;
27.17—第二按键模块;
ꢀꢀꢀꢀꢀꢀꢀꢀꢀꢀꢀꢀꢀ
18—定时模块;
28.21—第一主控mcu;
ꢀꢀꢀꢀꢀꢀꢀꢀꢀꢀꢀꢀꢀꢀ
22—通信接收模块;
29.23—继电器控制模块;
ꢀꢀꢀꢀꢀꢀꢀꢀꢀꢀꢀ
24—第一按键模块;
30.25—第一定位模块;
ꢀꢀꢀꢀꢀꢀꢀꢀꢀꢀꢀꢀꢀ
26—接电模块;
31.31—接电接头;
ꢀꢀꢀꢀꢀꢀꢀꢀꢀꢀꢀꢀꢀꢀꢀꢀꢀ
32—接电线缆;
32.33—接电插头;
ꢀꢀꢀꢀꢀꢀꢀꢀꢀꢀꢀꢀꢀꢀꢀꢀꢀ
261—交流输入单元;
33.262—交流转直流单元;
ꢀꢀꢀꢀꢀꢀꢀꢀꢀꢀ
263—稳压降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5.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气体报警器无线联动紧急切断阀系统,包括气体报警器1,以及与气体报警器1连接的无线联动器2;所述无线联动器2包括第一主控mcu21,以及分别与第一主控mcu21连接的通信接收模块22和继电器控制模块23;所述第一主控mcu21还连接有第一按键模块24、第一定位模块25,以及用于接入市电以对无线联动器2供电的接电模块26;所述气体报警器1包括第二主控mcu11,以及与第二主控mcu11连
接的第一通信模块12、气体检测模块13和用于接入市电的供电模块14;所述气体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空气中工业气体的浓度信息并反馈至第二主控mcu11,第二主控mcu11用于在工业气体浓度信息异常时,经第一通信模块12向无线联动器2发出警示信息;所述通信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气体报警器1发出的警示信息并反馈至第一主控mcu21,第一主控mcu21用于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23将相应的气体阀门关闭。
36.其中,所述接电模块26包括依次连接于市电与第一主控mcu21之间的交流输入单元261、交流转直流单元262和稳压降压单元263;所述气体报警器1还包括报警壳体3;所述报警壳体3的正面还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且安装腔内还设有若干固定柱,第二主控mcu11经若干固定柱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还设有密封盖4,且密封盖4上还嵌装有与第二主控mcu11连接的状态显示模块5。
37.所述密封盖4的周侧表面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防滑缺口;所述报警壳体3的底部一端还设有与供电模块14连接的接电接头31,且接电接头31还连接有接电线缆32,接电线缆32的一端还设有接电插头33;所述报警壳体3的底部一端还设有安装筒6,气体检测模块13布置于安装筒6内;所述报警壳体3上还安装有与第二主控mcu11连接的第二定位模块15、警示模块16、第二按键模块17和定时模块18。
3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9.继续参照图1至6所示,在具体应用时,可将多个气体报警器1(安装在不同位置)与一个无线联动器2连接,当其中一个气体报警器1检测到当前所处环境中的工业气体(包括ch4、co、co2、h2s、so2、h2和nh3)浓度异常时,即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即向无线联动器2发送警示信息,无线联动器2在接收到警示信息后,经继电器控制模块23关闭相应的气体阀门,避免工业气体继续外泄,进而提高安全性,从而可避免因工作人员来不及处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地:
40.气体报警器1:
41.本实施例中,报警壳体3的周侧上还间隔设有若干固定部,且每一固定部上还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安装螺丝以将报警器固定于外部;报警壳体3的一侧还设有天线,天线与第一通信模块12连接,可保证信号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通信模块12还与外部的远程服务端和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当工业气体浓度异常时,第二主控mcu11可经第一通信模块12向远程服务端、智能终端发出警示信息,以便管理人员或用户及时警觉,解决安全隐患。
42.气体检测模块13:气体检测模块13安装于安装筒6内,用于检测报警器所处环境的相关工业气体浓度信息并反馈至第二主控mcu11,且安装筒6内还安装有防尘网,可避免外界灰尘流入至安装筒6内;气体检测模块13可为液化气传感器、天然气传感器、co传感器、so2传感器等;
43.第二定位模块15:可为北斗或gps,用于反馈报警器所处的位置信息,当气体浓度异常时,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解决问题;
44.警示模块16:用于在待监测的气体浓度超标或报警器故障时,进行声光提醒,并用于工作状态指示,告警、正常工作、故障、离线、联网指示等;
45.状态显示模块5:嵌装于密封盖4上,用于显示报警器所处当前环境气体浓度信息、故障状态信息、联网状态信息、温度和湿度信息等;
46.定时模块18:具有定时功能,支持操作及状态定时记录;
47.第二按键模块17:用于启动自检、恢复出厂设置等;
48.供电模块14:用于接入市电以对报警器供电,且该实施例中,在供电模块14与第二主控mcu11之间还连接有辅助电源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用于在报警器紧急断电时,对报警器进行供电,保证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49.第一通信模块12: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和有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无线联动器2、远程服务端和智能终端进行通信;
50.无线联动器2:
51.接电模块26:包括交流输入单元261、交流转直流单元262和稳压降压单元263,用于接入市电以对第一主控mcu21进行供电;
52.继电器控制模块23:用于控制相应的气体阀门的开闭;
53.第一按键模块24:用于启动自检、恢复出厂设置等;
54.第一定位模块25:可为北斗或gps,用于反馈无线联动器2所处的位置信息;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