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7829发布日期:2022-04-07 09:3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前向火灾探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用火、用电量的增加,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火灾给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小危害,需要及时发现火灾。
3.由于火灾发生前,通常伴有烟雾产生,因此烟雾传感器也应运而生。用于商业系统的火灾烟雾探测器传感器,当发生火情时,发出报警预警,人们可及时发现火情,及时处理火情及时逃生,从而有效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现有的烟雾传感器一般是水平安装,并且大多是安装在壳体的周缘,造成进烟量不均匀,导致到达传感器的烟雾浓度或速度不一致,从而造成方位性能差。另外,容尘率低也是造成误报的最重要的原因,当有灰尘或杂质进入时会发生误报。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传感器下盖会积累一定灰尘,也会影响传感器造成误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火灾探测传感器精度低及误报率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所述火灾探测传感器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配合的下盖,斜向安装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一发射管、第二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上盖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容尘腔体,所述容尘腔体的周缘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用于阻挡环境光的烟道骨位,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容尘腔体及所述烟道骨位合围形成进烟腔体,相邻两所述烟道骨位之间形成进烟通道;所述第一发射管、所述第二发射管及所述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均朝向所述进烟腔体中心。
6.进一步地,所述容尘腔体包括垂直于所述上盖周缘的腔体壁,所述上盖和所述腔体壁合围形成所述容尘腔体。
7.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壁的周缘水平外延伸形成烟道骨位的基体,所述烟道骨位设于所述基体的周缘。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与所述第二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射端的中心光轴及所述第二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与所述下盖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及所述第二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与所述下盖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10.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管的中心光轴与所述下盖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和所述第二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关于所述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对称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烟道骨位的横截面呈l型,相邻两个所述烟道骨位之间形成的进烟
通道具有弯折部。
1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烟道骨位沿所述容尘腔体的周缘均匀间隔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及一个第二安装槽,两个第一安装槽关于第二安装槽对称设置;
15.所述上盖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安装槽匹配的两个第一卡接件,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匹配的第二卡接件。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配合的下盖,斜向安装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一发射管、第二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上盖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容尘腔体,所述容尘腔体的周缘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用于阻挡环境光的烟道骨位,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容尘腔体及所述烟道骨位合围形成进烟腔体,相邻两所述烟道骨位之间形成进烟通道,第一发射管、第二发射管及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均朝向进烟腔体的中心。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在烟道骨位的上方设置容尘腔体,容尘腔体远离传感器的强信号区,降低了传感器的背景信号值;另外,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内表面时,发射管发出的光照射不到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误报发生。再者,第一发射管、第二发射管及接收管均斜向安装在下盖上,且朝向进烟腔体的中心,发射管的发射光照射到容纳腔体内,产生漫反射或散射,并且不会直接照射到下盖上,避免了下盖在出现粉尘时,影响传感器的信号值,进一步有效减少误报;并且,由于信号敏感区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由各个方位进入进烟通道的烟雾流到传感器内部到达信号敏感区时间基本一致,达到报警器报警阀值也能保持基本一致,因此,不同方位的阀值偏差较小,方位性能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火灾探测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火灾探测传感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火灾探测传感器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10、上盖;20、下盖;21、第一安装槽;22、第二安装槽;23、下盖水平面;
23.30、烟道骨位;31、第一卡接件;32、第二卡接件;
24.40、容尘腔体;50、第一发射管;51、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60、第二发射管;70、接收管;71、接收管的中心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包括,上盖10,及与上盖10配合的下盖20,斜向安装于下盖20上的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和接收管70,盖1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容尘腔体40,容尘腔体40的周缘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用于阻挡环境光的烟
道骨位30,相邻两烟道骨位30之间形成进烟通道。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在烟道骨位30的上方设置容尘腔体40,容尘腔体40远离传感器的强信号区,降低了传感器的背景信号值;另外,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40内表面时,发射管发出光照射不到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误报发生。再者,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斜向安装在下盖20上,且是朝向进烟腔体的中心,因此,发射管的发射光照射到烟道骨位30内壁,产生漫反射或散射,并且不会直接照射到下盖20上,避免了下盖20在出现粉尘时,影响传感器的信号值,从而有效减少误报;并且,由于信号敏感区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由各个方位进入进烟通道的烟雾流到传感器内部到达信号敏感区时间基本一致,达到报警器报警阀值也能保持基本一致,因此,不同方位的阀值偏差较小,方位性能好。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包括,上盖10,及与上盖10配合的下盖20,斜向安装于下盖20上的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和接收管70;上盖10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容尘腔体40,容尘腔体40的周缘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用于阻挡环境光的烟道骨位30,相邻两烟道骨位30之间形成进烟通道;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的中心光轴均朝向进烟腔体中心。
29.在本实施例中,烟道骨位30设于上盖10和下盖20之间,烟道骨位30上方还设有容尘腔体40。上盖10、下盖20、容尘腔体40及烟道骨位30之间形成可供烟气进入又能阻挡外界光线进入的进烟腔体,多个烟道骨位30之间形成了进烟腔体的内壁。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的光信号在内壁产生漫反射、散射从而填充整个进烟腔体,当烟雾从上盖10进烟通道进入进烟腔体时,与进烟腔体内的光信号产生散射,此时接收管70接收到散射光信号,探测器监测到接收信号后发出预警。
30.具体地,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均斜向设置于下盖20上,且中心光轴均朝向进烟腔体的中心,因此,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发出的光不会照射到下盖20上,接收管70接收不到信号,传感器的信号值不变,不会发出警报,因此,避免了由于粉尘及小颗粒杂物带来的误报。
31.另外,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的中心光轴均朝向进烟腔体中心,并在下盖20的中心轴线交汇。两个发射管与接收管70交汇设置在传感器的中心位置此区域为信号敏感区;由于信号敏感区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由各个方位进入进烟通道的烟雾流到传感器内部到达信号敏感区时间基本一致,达到报警器报警阀值也能保持基本一致,因此,不同方位的阀值偏差较小,方位性能好。在本实施例中,容尘腔体40朝下,并且远离位于下盖20的强信号区域,降低了背景传感器的信号值。在使用过程中,当有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40时,会吸附在容尘腔体40的内表面,此时,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均照射不到进入容尘腔体40的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不会发出警报。
32.进一步地,所述容尘腔体包括垂直于所述上盖周缘的腔体壁,所述上盖和所述腔体壁合围形成所述容尘腔体。
33.在本实施例中,上盖为圆形上盖,上盖的外缘周设有垂直于上盖的腔体壁,腔体壁和上盖之间形成圆柱形的容尘腔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容尘腔体根据上盖的形状确定容尘
腔体的形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34.本实施例在烟道骨位30的上方设置容尘腔体40,容尘腔体40远离传感器的强信号区,降低了传感器的背景信号值;另外,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40内表面时,发射管发出光照射不到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误报发生。
35.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壁的周缘水平外延伸形成烟道骨位的基体,所述烟道骨位设于所述基体的周缘。
36.在本实施例中,沿腔体壁的周缘水平向往延伸形成基体,烟道骨位设置在基体的周缘,避免烟道骨位阻止进入容尘腔体的颗粒或灰尘,进一步造成烟雾报警器误报。
37.具体地,上盖10和下盖20朝向进烟腔体的面为吸光面,例如锯齿面、凹凸面等,以便更好的吸收背景光、减少灰尘或水蒸气积累造成的反射。
38.本实施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在烟道骨位30的上方设置容尘腔体40,容尘腔体40远离传感器的强信号区,降低了传感器的背景信号值,另外,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40内表面时,发射管发出光照射不到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误报发生;再者,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斜向安装在下盖上,且朝向进烟腔体的中心,发射管的发射光照射到容纳腔体40内,产生漫反射或散射,并且不会直接照射到下盖20上,避免了下盖在出现粉尘时,影响传感器的信号值,从而有效减少误报。并且,由于信号敏感区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由各个方位进入进烟通道的烟雾流到传感器内部到达信号敏感区时间基本一致,达到报警器报警阀值也能保持基本一致,因此,不同方位的阀值偏差较小,方位性能好。
39.实施例二
40.第一发射管50的中心光轴与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第一发射管50的中心光轴、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内光轴与接收管70的中心光轴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为双前向发射,也就是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具体地,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的发射范围存在重叠区域。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交替工作,在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60管同时监测到信号并产生散射,接收管70接收到信号后,才发出警报。
42.也就是说有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传感器,需要落到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发射范围的重叠区域,产生信号变化后,接收管70才能接收到信号,烟雾报警器才能报警。
43.进一步地,第一发射管50的中心光轴和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与接收管70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夹角越大,接收管70接收信号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灵敏度越高。
44.本实施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均朝向进烟腔体发射光线,而第一发射管50中心光轴与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之间夹角为锐角,发射管为双前向发射管,且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交替工作,有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传感器,需要落到重叠区域,产生信号变化后,接收管70才能接收到信号,烟雾报警器才能报警;另外,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交汇设置在火灾探测传感器的中心位置,同样可以有效减少烟雾报警器误报的发生;再者,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与接收管中心光轴之间的
夹角为钝角,因此,该传感器反应速度块,且灵敏度高。
45.实施例三
46.参照图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其中,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51与下盖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λ及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与下盖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λ均为锐角。接收管的中心光轴71与下盖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δ为锐角。
47.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λ和夹角δ的范围均为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80度。
48.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下盖会出现细小异物和粉尘,本实施例将发射管的中心光轴与下盖20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使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发射出的光信号不能直接照射到下盖上,发射管发出光照射不到下盖表面的粉尘及杂物。另外,接收管70与下盖20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接收管70接收不到信号,传感器信号值没有变化,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有效减少误报。因此,该火灾探测传感器提升传感器的容尘率,减少了误报事件。
49.实施例四
5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其中,第一发射管50的中心光轴和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关于接收管70的中心光轴对称设置。
51.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射管50、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均斜向安装于下盖底部,第一发射管50的中心光轴和第二发射管60的中心光轴关于接收管70的中心光轴对称设置,因此,整体的发射管和接收管的结构不影响进烟通道的形状,保证不同方位进烟速度及进烟量一致,方位性能好,在保证方位一致性好的情况下,通过设定阈值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传感器的相应速度。
52.本实施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第一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和第二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关于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对称设置,提高了传感器的方位性能,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53.实施例五
54.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其中,烟道骨位30的横截面呈l型,相邻两个烟道骨位30之间形成的进烟通道具有弯折部。
5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是直线传播,将烟道骨位30设置成l型,并使l型的烟道骨位30直角外部镶入到相邻的l型的烟道骨位30直角内部,使进烟通道具有弯折部,经过弯折部的阻挡,使外部的环境光不会进入到感烟火灾报警器的进烟腔体内,而烟雾是可以转弯的,因此,也不影响外部的烟雾进入到感烟火灾报警器的进烟腔体内。
56.进一步地,多个烟道骨位30沿容尘腔体40的周缘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烟道骨位30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使进烟均匀,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57.本实施例的烟道骨位30均匀间隔设于传感器的外侧,从而保证不同方位进烟速度及进烟量一致。另外,由于两个发射管及接收管均斜向安装在下盖上,不影响进烟通道的形状,因此,灵敏度较高,相应速度快。
58.实施例六
59.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探测传感器,其中,
60.下盖20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21,一个第二安装槽22,两个第一安装槽21关于第二安装槽22对称设置。
6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安装槽21与下盖20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便于
安装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并使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与下盖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2.第二安装槽22用于安装接收管70,并使接收管70与下盖水平面2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3.具体地,上盖10上位于烟道骨位30的外侧还设有与两个第一安装槽21对应的第一卡接件31,及与接收管70对应的第二卡接件32。安装时,先将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安装,再将第一卡接件31插入第一安装槽21,并将第二卡接件32插入第二安装槽22,从而将上盖10和下盖20固定安装。
64.本实施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槽21与两个第一卡接件31配合,以及第二安装槽22与第二卡接件32配合,实现上盖10和下盖20的稳定安装,并且使第一发射管50和第二发射管60及接收管70均斜向安装在下盖20上。
65.本实用新型的火灾探测传感器,该火灾探测传感器在烟道骨位的上方设置容尘腔体,容尘腔体远离传感器的强信号区,降低了传感器的背景信号值;另外,粉尘及小颗粒杂物进入容尘腔体内表面时,发射管发出光照射不到粉尘及小颗粒杂物,不会改变传感器原信号值,烟雾报警器就不会发出报警,从而避免了误报发生。再者,第一发射管和第二发射管斜向安装在下盖上,发射管的发射光照射到容纳腔体内,产生漫反射或散射,并且不会直接照射到下盖上,避免了下盖在出现粉尘时,影响传感器的信号值,从而有效减少误报。另外,两个发射管与接收管交汇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此区域为信号敏感区;由于信号敏感区设置在传感器中心位置,由各个方位进入进烟通道的烟雾流到传感器内部到达信号敏感区时间基本一致,达到报警器报警阀值也能保持基本一致,因此,不同方位的阀值偏差较小,该火灾探测传感器方位性能好。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