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0656发布日期:2022-05-06 07:5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安全预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大的物资、能源需求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水运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水上交通运输多为船舶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船舶交通运输事故安全管理理念也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对于船舶交通运输事故的管理与控制已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为针对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转变为面向未来的危机预防,实施事故前的预测与预警。
3.现有的船舶上多安装有安全预警装置,但安全预警装置是固定的,仅能检测预定高度的物体,使得在进行障碍物检测时检测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检测到检测范围以外存在的障碍物,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船舶安全预警装置的检测范围具有局限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包括箱体、立杆、驱动电机、凸轮及探测装置;箱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板和设置在其底部的底板,立杆贯穿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且沿箱体上下滑动,立杆外侧同轴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箱体内,立杆的顶端与探测装置固定连接,立杆的底端与凸轮的顶端相抵接,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箱体内的底板的顶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且向下穿伸至箱体的底板下方,凸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探测装置包括控制柜,控制柜的底部与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控制柜一侧面设有探头,控制柜内设有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探头、驱动电机均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凸轮的底面水平设置,凸轮的顶面与底面成一角度。
9.进一步的,立杆的中部设有止挡块,止挡块的顶部与弹簧的底部抵接。
10.进一步的,立杆的底部为圆弧结构。
11.进一步的,探头为防水型探头。
12.进一步的,箱体为一个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
13.进一步的,凸轮为顶部敞口的腔体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设置了驱动电机、凸轮、立杆和探头,凸轮
顶面为斜面设计,立杆底面与凸轮顶面抵接,立杆顶面设有探头,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凸轮同步转动,凸轮转动使得与其抵接的立杆竖直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探头竖直上下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探头的拍摄高度和拍摄范围,避免了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此外,凸轮顶面的斜面设计,使得仅需控制驱动电机一个方向转动就能实现探头的升降,无需控制驱动电机正转和反转,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部分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装置处于最低位置时的主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装置处于最高位置时的主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箱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2:立杆;21:止挡块;3:驱动电机;4:凸轮;5:控制柜;6:弹簧;7:探头;8: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包括箱体1、立杆2、驱动电机3、凸轮4及探测装置。
24.箱体1为一个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箱体1为长方体的腔体结构,箱体1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板11和设置在其底部的底板12,由顶板11、底板12及三个侧板13一体成型,箱体1的正面敞口设置,便于安装、观察及检修各组件。
25.立杆2贯穿于箱体1的顶板11和底板12,立杆2竖直设置且沿箱体1上下滑动。箱体1的顶板11的顶部及底板12的底部对称设有轴套8,轴套8的轴线竖直设置,而且轴套8与箱体1的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杆2贯穿于轴套8的通孔,轴套8的通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立杆2的外径。立杆2同轴嵌设于轴套8内,且沿轴套8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立杆2外侧同轴套设有弹簧6,弹簧6位于箱体1内。立杆2的中部设有止挡块21,止挡块21的顶部与弹簧6的底部抵接,止挡块21用于止挡弹簧6并限制弹簧6的压缩和拉伸的范围。弹簧6的顶部与上方的轴套8的底部相抵接,弹簧6的底部与止挡块21的顶部相抵接,弹簧6位于上方轴套8和止挡块21之间,弹簧6在上方轴套8和下部止挡块21之间拉伸和压缩。
26.立杆2的顶端与探测装置固定连接,探测装置包括控制柜5,控制柜5的底部与立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控制柜5一侧面设有探头7,本实施例中,探头7位于控制柜5的正前方,探头7为防水型探头7。探头7可以为市面销售的红外探头或其他种类的探头,仅需要探头7能拍摄清晰的画面即可。控制柜5内设有微处理器(图中未示出)、无线通信模块(图中未示
出),无线通信模块、探头7、驱动电机3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微处理器为具备作为序列控制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按照设定的专用程序来进行动作,本实施例中选用的plc控制器型号为fx2n-64mr-d,但不限于此种型号,还可以是其他型号的plc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蓝牙模块、wifi模块、3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和5g通讯模块等可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模块。微处理器用于将探头7拍摄的画面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终端,方便工作人员检测障碍物并根据检测到的画面作出应急处理,避免发生碰撞。微处理器还根据后台终端传送的指令,控制驱动电机3的启动和关闭,还将驱动电机3的开启和关闭的状态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后台终端。
27.立杆2的底端与凸轮4的顶端相抵接,即凸轮4的顶面与立杆2的底面相抵接。立杆2的底部为圆弧结构,即立杆2底端圆弧面的设置使得立杆2与凸轮4顶面为点接触,方便凸轮4和立杆2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了摩擦力。此外,立杆2上设置的弹簧6具有复位功能,通过弹簧6的拉伸和压缩,使得凸轮4顶面和立杆2的底面始终保持抵接。凸轮4为顶部敞口的腔体结构,腔体结构的设计用于减轻凸轮4自身的重量,在保证凸轮4强度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凸轮4的底面水平设置,凸轮4的顶面与底面成一角度,即凸轮4的顶面为斜面。凸轮4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的底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底端与凸轮4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的底板12的顶部,驱动电机3与底板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竖直向下设置,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竖直设置且向下穿伸至箱体1的底板12下方。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旋转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凸轮4同步转动,由于凸轮4顶面为斜面设计,凸轮4转动使得与其顶面抵接的立杆2沿箱体1上下滑动,立杆2上下滑动带动其顶部的探测装置沿立杆2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探头7上下移动,增大了探头7的拍摄高度和拍摄范围。如图2所示,探测装置处于最低位置,即立杆2的底部与凸轮4顶面的最低点相抵接。如图3所示,探测装置处于最高位置,即凸轮4旋转180度,且立杆2的底部与凸轮4顶面的最高点相抵接。
28.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船舶安全预警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箱体1固定在船舶的指定位置;后台终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3开启,驱动电机3转动带动凸轮4转动,凸轮4转动带动与其顶面抵接的立杆2沿其轴线方向上下滑动,立杆2带动其上的探头7竖直上下滑动,能够使探头7拍摄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画面,大大增加了探头7的拍摄高度和拍摄范围;当不需要探头7上下滑动时,后台终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驱动电机3关闭,驱动电机3停止转动,探头7拍摄停止高度位置的画面。
2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