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1886发布日期:2022-10-19 01:2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

2.烟雾探测器主要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雾探测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在内外电离室里面有放射源镅241,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各自向正负电极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内外电离室的电流、电压都是稳定的。一旦有烟雾窜逃外电离室。干扰了带电粒子的正常运动,电流,电压就会有所改变,破坏了内外电离室之间的平衡,于是无线发射器发出无线报警信号,通知远方的接收主机,将报警信息传递出去;
3.而目前同类产品的迷宫结构,导致探测烟雾过程中无法区分烟雾粒径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是探测无法区分烟雾、灰尘以及水蒸气,使得系统误报警次数大大高于真实火灾报警的次数,为此,我们提出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用于烟雾探测器中,该烟雾探测器包括迷宫底,所述迷宫底的上方安装有屏蔽罩,且屏蔽罩的上端设置有迷宫盖,所述迷宫盖安装于上盖的内部下方位置,且上盖的上端中间位置具有导光柱,所述迷宫底的下方安装有上触片,且上触片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安装于中扣的上方,且中扣设置于底座的上方位置,所述迷宫盖上开设有进气孔,且该迷宫盖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折板与弧形板。
5.优选的,烟雾经过所述迷宫盖进入其中。
6.优选的,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发射接收夹角为120
°

7.优选的,蓝光二极管发射接收夹角为135
°

8.优选的,多个所述折板构成迷宫散热区,且多个150
°
的折板簇构成光学陷阱。
9.优选的,所述迷宫盖的横截面为圆形。
10.有益效果:该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烟雾经过所述迷宫盖3进入其中,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发射接收夹角为120
°
,蓝光二极管发射接收夹角为135
°
,多个折板11构成迷宫散热区,且多个150
°
的折板簇构成光学陷阱,采用双波段双数散射,且利用不同波长的两束光纤在不同粒径的粒子上产生的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并结合前后散射角度不同,对不同粒径的粒子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将大粒径的烟雾粒子剔除,大幅度降低误报的产生,可以剔除500um以上粒径的干扰因素造成的误报警,500um粒径以上干扰因素的多数水蒸气,灰尘颗粒;可使总体的误报警率降低30%,降低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2.图1为烟雾探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盖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迷宫盖的侧视图;
15.图中:1、导光柱;2、上盖;3、迷宫盖;4、屏蔽罩;5、迷宫底;6、上触片;7、线路板;8、中扣;9、底座;10、进气孔;11、折板;12、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不同种类的剖面线不是按照国标进行标注的,也不对元件的材料进行要求,是对图中元件的剖视图进行区分。
18.请参阅图1-3,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用于烟雾探测器中,该烟雾探测器包括迷宫底5,所述迷宫底5的上方安装有屏蔽罩4,且屏蔽罩4的上端设置有迷宫盖3,所述迷宫盖3安装于上盖2的内部下方位置,且上盖2的上端中间位置具有导光柱1,所述迷宫底5的下方安装有上触片6,且上触片6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7,所述线路板7安装于中扣8的上方,且中扣8设置于底座9的上方位置,所述迷宫盖3上开设有进气孔10,且该迷宫盖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折板11与弧形板12。
19.其中,烟雾经过所述迷宫盖3进入其中。
20.其中,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发射接收夹角为120
°

21.其中,蓝光二极管发射接收夹角为135
°

22.其中,多个折板11构成迷宫散热区,且多个150
°
的折板簇构成光学陷阱。
23.其中,迷宫盖3的横截面为圆形。
24.需要说明的是,该烟雾探测器中用于烟雾探测器中,该烟雾探测器由迷宫底5、屏蔽罩4、迷宫盖3、上盖2、导光柱1、上触片6、线路板7、中扣8、底座9组成;
25.且该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烟雾经过所述迷宫盖3进入其中,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发射接收夹角为120
°
,蓝光二极管发射接收夹角为135
°
,多个折板11构成迷宫散热区,且多个150
°
的折板簇构成光学陷阱,采用双波段双数散射,且利用不同波长的两束光纤在不同粒径的粒子上产生的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并结合前后散射角度不同,对不同粒径的粒子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将大粒径的烟雾粒子剔除,大幅度降低误报的产生,可以剔除500um以上粒径的干扰因素造成的误报警,500um粒径以上干扰因素的多数水蒸气,灰尘颗粒;可使总体的误报警率降低30%,降低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7.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
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用于烟雾探测器中,该烟雾探测器包括迷宫底(5),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底(5)的上方安装有屏蔽罩(4),且屏蔽罩(4)的上端设置有迷宫盖(3),所述迷宫盖(3)安装于上盖(2)的内部下方位置,且上盖(2)的上端中间位置具有导光柱(1),所述迷宫底(5)的下方安装有上触片(6),且上触片(6)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7),所述线路板(7)安装于中扣(8)的上方,且中扣(8)设置于底座(9)的上方位置,所述迷宫盖(3)上开设有进气孔(10),且该迷宫盖(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折板(11)与弧形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烟雾经过所述迷宫盖(3)进入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发射接收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蓝光二极管发射接收夹角为13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板(11)构成迷宫散热区,且多个150
°
的折板簇构成光学陷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盖(3)的横截面为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用于烟雾探测器中,该烟雾探测器包括迷宫底,所述迷宫底的上方安装有屏蔽罩,线路板安装于中扣的上方,且中扣设置于底座的上方位置,所述迷宫盖上开设有进气孔,且该迷宫盖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折板与弧形板。该用于烟雾探测的迷宫结构,采用双波段双数散射,且利用不同波长的两束光纤在不同粒径的粒子上产生的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并结合前后散射角度不同,对不同粒径的粒子散射强度不同的原理,将大粒径的烟雾粒子剔除,大幅度降低误报的产生,可以剔除500um以上粒径的干扰因素造成的误报警,500um粒径以上干扰因素的多数水蒸气,灰尘颗粒;可使总体的误报警率降低30%,降低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知宇 刘子彦 李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盛光鼎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