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43828发布日期:2022-06-17 2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如下步骤实施:步骤s1:调查当地历年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步骤s2:在泥石流多发地带根据地形走势开设监测渠;步骤s3:在监测渠的上游设置雨量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中游设置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在监测渠的下游设置流速检测器和液位检测器;步骤s4:在数据中心将雨量传感器传回的实时降雨量x与临界降雨量x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泥土含水量y与临界泥土含水量y进行对比,将泥水与地震监测器传回的实时地震强度w与临界地震强度w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综合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步骤s5:根据流速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流速q以及液位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液位高度h,判断泥石流的发生规模,根据泥石流的发生规模确定预警级别;步骤s6:在易受到泥石流侵害的地方设置广播警报站,在泥石流发生前,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提前广播示警,在泥石流发生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广播示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包括检测箱(1)、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3)、流量检测装置(4)和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箱(1)内开设有容置腔、置物腔和收纳腔,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容置于容置腔中,所述地震监测装置(3)容置于置物腔中,所述通信模块容置于收纳腔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设置于所述检测箱(1)的一侧,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用于测量泥石流中的含水量,所述地震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泥石流引发的地震,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用于初步测量泥石流的流量,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所述地震监测装置(3)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数据传递数据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水分检测装置包括泥水分离机构(21)和水量检测机构(22),所述检测箱(1)上开设有进流孔、出土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流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土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2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包括驱动件(211)、螺杆(212)、筛分筒(213)、滤水筒(214)和封堵组件(215),所述螺杆(212)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211)、所述筛分筒(213)和所述滤水筒(214)均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12)容置于所述筛分筒(213)中,所述滤水筒(214)套设于所述筛分筒(213)外,所述筛分筒(213)上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滤水筒(214)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213)的一端,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筛分筒(213)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封堵组件(215)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所述驱动件(211)用于驱动所述螺杆(212)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215)包括封堵块(2151)、封堵支架(2152)、支撑杆(2153)和弹簧(2154),所述封堵块(2151)套设于所述螺杆(212)上,所述封堵块(2151)与所述螺杆(212)转动连接,所述封堵支架(2152)设置于所述封堵块(2151)远离所述滤水筒(214)的一端,所述支撑杆(2153)的
一端与所述封堵块(215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封堵支架(2152)并且与所述封堵支架(2152)滑移连接,所述弹簧(2154)连接于所述封堵块(2151)与所述封堵支架(2152)之间,所述弹簧(2154)套设于所述支撑杆(2153)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检测机构(22)包括排水管(221)、电磁阀(222)、测水箱(223)、水位传感器(224),所述测水箱(223)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测水箱(223)内开设有容水腔,所述测水腔与所述泥水分离机构(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水位传感器(224)容置于所述容水腔内,所述水位传感器(224)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排水管(221)的连通于所述容水腔与所述出水孔,所述电磁阀(222)设置于所述排水管(221)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监测装置(3)包括安装座(31)、吊臂(32)、第一检测机构(33)和第二检测机构(34),所述吊臂(32)与所述检测箱(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1)包括第一安装板(311)与第二安装板(312),所述第一安装板(311)与所述检测箱(1)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1)上,所述第二安装板(3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1)滑移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3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1)的滑移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3)设置于所述吊臂(32)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34)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2)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34)用于接收第一检测机构(33)发出的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3)包括旋转轴(331)、悬摆(332)、拨片(333)、压重块(334)、第一微动传感器(335)和第二微动传感器(336),所述第一微动传感器(335)和所述第二微动传感器(336)均与所述检测箱(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3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动传感器(33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箱(1)转动连接,所述拨片(333)沿垂直于所述旋转轴(331)轴向的方向设置,所述拨片(3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动传感器(336)固定连接,所述悬摆(33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331)转动连接,所述悬摆(332)贯穿所述拨片(333),所述压重块(334)固定设置于所述悬摆(332)远离所述旋转轴(331)的一端,所述第一微动传感器(335)和所述第二微动传感器(336)均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34)包括位移盒(341)、位移发射器(342)和位移接收器(343),所述位移盒(341)具有开口,所述悬摆(332)伸入所述位移盒(341)中,所述位移接收器(343)固定设置于所述位移盒(341)内,所述位移发射器(342)固定设置于所述压重块(334)上,所述位移接收器(343)与所述位移发射器(342)均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4)包括机架(41),叶轮(42)、磁铁(43)、线圈(44)、频率传感器(45)、液位筒(46)和压力传感器(47),所述机架(41)与所述检测箱(1)固定连接,所述叶轮(42)与所述机架(41)转动连接,所述磁铁(43)固定设置于所述叶轮(42)上,所述线圈(44)和所述频率传感器(45)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41)上,所述线圈(44)与所述频率传感器(45)电连接,所述频率传感器(45)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液位筒(46)与所述检测箱(1)固定连接,所述液位筒(46)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47)固定安装于所述液位筒(46)的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47)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调查信息智能采集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调查当地历年发生泥石流时临界降雨量X、临界泥土含水量Y和临界地震强度W;S2、在泥石流多发地带根据地形走势开设监测渠;S3、在监测渠设置雨量监测器、泥水与地震监测器和流速检测器;S4、将各个监测器测得的数据与临界数据进行比对;S5、根据流速检测器传递回的实时泥石流流速q,判断泥石流的发生规模,根据泥石流的发生规模确定预警级别;S6、在易受到泥石流侵害的地方设置广播警报站,在泥石流发生前,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提前广播,在泥石流发生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广播。本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申请具有提高对泥石流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方宝 刘锡全 欧阳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6/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